3-35、无所住心,修行修心
很多夫妻在吵架的时候有一句口头禅:“我当他是死人一样。我做我的,理都不理他。”这句话不好听,实际上也是一个方法啊。就是说你不要去管他,不要对他寄予希望,你就不会得到失望了。如果你寄予希望,觉得你老公应该怎样怎样,你就会带来失望。什么叫应该啊?你认为他是我的孩子,我生养他多么不容易啊,他必须对我怎么样。其实当你晚年躺下来又能怎么样?等你死掉了又怎么样?他马上拿你的遗产呢。有你不多,没你不少。如果你学佛之后这么想:“我本身对你不抱任何希望,我活得很好。”他又能怎么样?他也怎么样不起来。母亲对孩子越好,孩子的要求越多。这就叫宠。如果你把他扔在边上不管,他就自己做自己的事了。人就是这样的。不要对人家寄予太高的希望。师父对你们徒弟也是这样的,不对你们寄予太多的希望。你们每个人愿意做功德就做,你们不做功德,师父不求你。功德是抢着做的。
师父给观世音菩萨许过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菩萨,献给众生,救度全世界的有缘人。师父开始走自己的路,所以观世音菩萨很关心师父。新南威尔士州佛教协会会长明天来看师父,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师父名正言顺地救度全世界佛教的有缘众生,把这么好的法门传到印度、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要记住,用心灵和人沟通那才是真正的沟通,用语言沟通只是身体上的沟通。
很多人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被人骂了就很生气,就是因为有“我”,有自尊心存在。师父告诉你们,凡是有自尊心在的人,他一定有自卑感。他的自尊心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他觉得自己很自卑,他不如人家。越是有自尊心的人自卑感越强,而自卑感越强的人越是有自尊心。如果证悟到“无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我,连我自己都没了,也不存在自尊心和自卑感,有什么不能忍的?连忍都不要忍了。所以无所谓就是“无所住心”。我的心没有地方放了,我没有恨人的心,我没有愚痴的心,我没有欲望之心,我什么心都没有了--这就是菩萨境界。然而人的毛病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无所住”就是“无所得”,没有什么得到得不到的。无所得就是“无苦集灭道”,就是“无智亦无得”,师父给你们讲到《心经》了。“无生”就是没有生出我,也就是无我。师父讲给你们听:忍辱的果位很高,相当于八地菩萨。一个能够很有忍耐的人,不发脾气,永远笑嘻嘻的,这就是境界很高的人。一个人要忍耐,要有心理调节剂。我们人的毛病就是忍不住,忍不住才会出洋相。要克制啊!年龄大不一定忍得住,年龄轻也不一定忍得住,它要有一定的心境,就是说要能够克制、要忍。是师父更要学会忍,师父比你们还要学会忍耐,要“无生法忍”。你们徒弟对师父不好,做错事情了,师父虽然忍耐,但师父也有义务要规劝你们。忍耐了之后你们还不改,对不起,师父就无生法忍。你们再打电话给师父,再跟师父讲,师父不理了,因为师父放下了。一个人的毛病不能经常来。发脾气、不懂事情、不学会忍辱精进,师父的有些徒弟不懂得应该怎么样做人,结果惹事了,把师父惹得担心,过一会儿又说对不起。这种徒弟已经太没智慧了。他不能学会忍耐,他就没有菩萨的境界。
要修到无生法忍,人其实就是无所住。就是说什么都无所谓了,到哪里都一样。和尚就叫挂单,走到哪里所有的庙都会接待他。和尚、尼姑把家都放下了,走到哪里都可以住,实际上就是无所住--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居住。想想每个人一生搬过多少次家。今天你住在这里,说不定过几天就搬走了。你们今天住在这个人间,很快你们死掉了,你们又搬到另外一个道上去住了。犹如一个电视荧光屏,我们现在住的是第 7 频道,我们死掉后去了好地方就是第 9 频道或者第 10 频道,去不好的地方就是第 2 频道。都是在这个荧光屏里,逃不出六道轮回啊。要跳出这个电视机谈何容易。想想一个人搬过多少次家,很多人结过多少次婚,很多人生过多少次孩子……过了,没了。还去执著干嘛呢?过了就算了,好好修心吧。珍惜这个时代,好好地多救人。今天能混,大家就混混。实际上人间讲的这个“混”字虽然不好听,在佛法界讲起来就是“随缘吧”。你就是这个缘,你还要怎么样啊? 师父说个笑话:有一位农村老人到城里后第一次见到电梯。他看见一个小房间门开了,一位老太太走了进去,过一会儿这个小房间的门又开了,出来的是一位年轻的姑娘。这个老人就很后悔,心想早知道这样我应该把我农村的老伴带到这个小房子里走一走。这就是人的无知造成自己的痛苦。当一个人无知、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才会痛苦,懂了就不痛苦了。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跟着师父学修佛法之后,他觉得想开了就不痛苦了?因为他明白道理了。过去他不懂,他才痛苦。“为什么他欺负我呀?为什么我对他好,他却对我不好?”他没有想到他前世害人家很惨啊。你们听到广播里一位听众说一个灵性附在他身上不走就是因为前世的冤结。灵性不愿意走,要在他身上把他弄死。所以报应是居无定所,即没有固定的场所居住。
师父最后跟大家讲几句话。修行,这个人修的德越大,他的魔越高,要慎防。要谨慎地防止。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德性越大的人,他的魔障就越多。修得越好的人,他的魔考越多。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纺织女工,没有人来嫉妒你的。等到你是一位劳动模范了,所有的人都嫉妒你。德越大,魔越高;越过魔障,你的德学得也就越深。师父过去对普通的学佛人讲法,没有人会对师父怎么样。师父现在的名气越响,就招来很多人的嫉妒。实际上这就是考验。很多人会骂你,你连这个思想准备都没有,你怎么能够修好心呢?你被人家一讲就不度众生了?师父碰到很多人到社团里去,看见他们来的时候,一口一声“谢谢大家,我一定好好做”,结果下个星期就不来了。为什么?大家讲他了,传话了,承受不了心理压力,不来了。要经得起考验啊。师父今天就是讲你了,看你的面子往哪儿放?你不学,你自己无德啊,“以无所得故”。听得懂吗?
学佛要好好地用智慧,心坚定不变就显出了佛光。当你魔考的时候,你只要坚定这个信心:“我就是跟着师父学这个好法门”,你就不会被魔所侵,反而你会呈现出一种佛光。道德越高魔越大啊,要谨慎地提防。坚定信念,道心不改变,就会显出你的佛光来。所以不管再大的困难,我们不能退步,要坚忍,要坚定自己的信心,要忍辱。实际上,忍辱从字面上讲是褒义的。但是用在有些耍赖的人身上,它同样能成功,那就变成贬义了。什么叫“忍”?有时候我们讲坚忍,忍就是坚定自己的意志并且忍耐,我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标。
实际上忍辱又很简单,忍辱之后就过去了,没了。老公骂你的时候,你咬咬牙不吵,过一会儿他吵完了这个事情就过去了。这就叫忍辱而过。世界上的事情都会过去的。人都会死的,有什么过不去的?菩萨的“无生法忍”是很高境界,是八地菩萨的果位。“你对我不好,我已经连忍耐的心都没有了,我根本没有觉得我要忍耐你,我没有生气啊。”这就是菩萨的果位。个人造因,个人自己受果。现在全世界这么多人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师父身体好。因为有了师父,他们都会受到庇荫。师父要多留一些书、文字等给大家,这就是种善因;而师父身体好弘誓愿,又能救全世界的有缘众生,这就是得善果。
你们今天照顾师父,一定要懂得一个道理:不是说师父今天需要你们照顾,而是师父早已许愿舍身救众,师父的灵魂和肉体都是菩萨,师父已经没有半点自己的东西,师父好了,就是在救度众生。你们照顾师父,并不是在照顾“卢臺長”,而是让师父更好地弘法。你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就算师父有时候很烦恼,那也是因为太多人的孽障让师父一个人承受真的很累。庙里的大法师经常受别人不好的气场。人家去超度的时候,他们拿了人家的功德费,然后超度不走,那些灵魂一定盯着他们。所以很多和尚生病,很可怜的。不过现在很多庙里都在念小房子。
少林寺有一位开天眼的大法师,他和一位师父的佛友关系很好。这位佛友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她给家人念小房子后,师父看到其家人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了。这位大法师同样也看到其家人已经被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位通灵的大法师根本不知道师父的小房子。西方三圣里有观世音菩萨,跟着观世音菩萨怎么会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啊?大家要明白,要好好修啊!你们知道师父怎么想的吗?师父自己很惭愧。你们都相信师父,师父很开心。这么好的法门,但还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师父不想让任何一个跟着师父弘法的人掉队,要让更多众生学习心靈法門,摆脱人道的烦恼痛苦。你们永远不能理解菩萨的心。师父现在给你们讲的是真心话,这就叫菩萨心。希望你们好好地修,路程还长着呢。这些青年团的孩子多努力,天天来台里。大家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跟着他们一起好好修。学佛一定要用真心。
金言法语
如果证悟到“无我”,......连我自己都没了,也不存在自尊心和自卑感,......连忍都不要忍了。所以无所谓就是“无所住心”。......什么心都没有了--这就是菩萨境界。
“无所住”就是“无所得”,没有什么得到得不到的。无所得就是“无苦集灭道”,就是“无智亦无得”,
要修到无生法忍,人其实就是无所住。......“以无所得故”。
坚定信念,道心不改变,就会显出你的佛光来。
相关开示
如果证悟到“无我”,......连我自己都没了,也不存在自尊心和自卑感,......连忍都不要忍了。所以无所谓就是“无所住心”。......什么心都没有了--这就是菩萨境界。
Wenda20180727 14:25
面对种种烦恼,怎样保持心不随境转和精进的状态
听众:师父,您在《白話佛法》里多次讲到“心不随境转”和“无所住心”,还有“如如不动”。学习的时候大家也觉得特别入心,但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我们的心很容易被境界所转。现实中,欠的债务,日子要过,信用卡要还,父母的脸色、责备天天要看,照顾、培养孩子过程中烦恼生起,家人阻碍学佛处处是压力,公司业务繁忙没时间……这些现实导致每天功课勉强完成,小房子也念不出来多少,听录音、看《白話佛法》的时间也不能保证,为众生付出、做功德的机会也因为各种原因多次放弃。请师父慈悲开示,当现实的残酷无奈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样保持心不随境转,保持精进的状态呢?
答:只要有这些烦恼在,你这个心怎么能不随境转呢?你在五欲六尘里这么沉沦、染着,那你怎么脱离啊?为什么法师要出家啊?(因为他放下了,看破了)好了。问题是你们放得下吗?看得破吗?(要看破,要放下)对啊,很简单了。你讲得这么多,只是人间的亿万分之一的烦恼。你要是说一个人的烦恼,有无数个呢,你放得下吗?你放不下,你逃不出这个人间的“牢笼”,对不对?(对)举个简单例子,在澳洲有很多人从东南亚被买过来做性奴,很多人在里边不敢越雷池一步,天天受折磨。但是有几个女孩子就比较坚强,逃一次抓住再打,打了再逃,逃了再打……她终有一次逃出来了。
我们现在现实生活当中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天天在跟自己的私心作斗争,我们天天在跟贪欲作斗争,我们每天要逃出,要离开它,要出离。有时候被“抓”回去了,我们更痛苦,我们精神上被打击了,对不对?(对)但是你要不要离开啊?你有本事天天逃,你终有一天会逃出这些魔掌,否则你就会继续在这些魔掌里吃苦头,因为人的杂念——贪、瞋、痴、慢、疑,就像一个魔一样,把你紧紧地扣住,你根本逃不出它们手心的,你只有用菩萨的力量(嗯)你要下狠心。
很多人为什么能够解脱啊?法师为什么能解脱啊?他们没有父母亲?没有孩子?过去跟你不是一样?所有想象的这些烦恼他们全都有啊!(对的)他们现在怎么没有了?(放下了)好了。那你放了吗?
(我要放。我觉得特别忏悔,对不起师父,修得不好)很多人天天被老公打,人家劝她“你放下吧”,还要回去被他打,天天打,又打又骂,像奴隶一样的。老公已经跟她说“你滚出去,不要在我身边”,那你借这个机会就“滚”出去了,她情愿再回去再被他打。你说你着急不着急?(是啊,有时候我们会受业力的牵引)那么好了,这叫放不下(明白了)
wenda20170526 01:36:07
达摩祖师帮慧可大师安“心”的禅机
女听众:师父,二祖慧可对达摩祖师说:“我心不安,求师父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大师说:“弟子找不到心。”达摩祖师说:“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慧可大师听到这个当即就豁然大悟。师父,这其中有什么禅机呀?
答:这个禅机在哪里?禅机就是心不是你安的,你想用自己的心去做很多的事情。他跟达摩祖师说:“我心不安,求师父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他这句话的禅机是什么意思啊?没有心,你心才会安。我把你的心拿出来,你没有心了,你当然就安了
(是不是就是找到自己的本性、空性?)对了。人间的,你自己的外心拿掉,就是等于第八意识没了,你当然直接就进入第九意识了。“你把心拿出来,我替你安。”“好。”他说把心拿出来了,“我已经帮你安好了”,什么安好了?把你的外心,杂念的心——贪心、痴心、愚痴心、恨心全部拿光了,你自己的心不就是已经安好你最原始的本性了吗?(哦,就是我们学佛也是这样,要把其他的心拿掉,找到自身的宇宙的本性?)对啊,你现在自己把外心、贪心、恨心、痴心全部拿光了,你心中还有什么?就是你的本性了。你还安不安啊?你肯定安心了。
“无所住”就是“无所得”,没有什么得到得不到的。无所得就是“无苦集灭道”,就是“无智亦无得”,“无生”......无我。......忍得住,它要有一定的心境,......要“无生法忍”。wenda20130630A 32:39
臺長开示:要精进,有爱心、知足心、感恩心
听众:师父好,我们正在给您念经,我们在这儿给您请安,谢谢师父,感恩师父,您辛苦了(谢谢大家!你们能够好好学佛念经,臺長是最开心的,这也是师父最开心听见的事情,因为你们这样就有菩萨保佑你们了,你们会万事如意的)谢谢师父,在香港法會没能见到您,我们一定会去参加臺灣法會,也请您保重身体,不要再疲劳,我们一定好好修,您放心,您对大家还有什么嘱咐,今天来的人挺多的,您给大家做个简短的开示吧,谢谢您!
答:臺長首先希望要有精进的精神,一个人学佛如果不精进就会倒退。举个简单例子,踩自行车如果拼命往前踩,但是轮子在往后面滑,那就在退步,拼命的在往前走,如果不往前走就会退步。比如百货公司的自动扶梯,只要站在上面就往前走,必须往前走,否则会撞到后面的人。学佛也是这样,自己要精进我们才能带领人家走,如果自己不精进,我们掉队,就跟不上别人的步伐。所以真正的学佛修心人要懂得精进,精进能够使人产生智慧,慢慢会懂得自己一颗心:“我这颗心啊,我很努力啊,我这颗心啊,我懂得要布施啊,我这个人的福气为什么不好,就是因为我过去不懂布施,现在要布施、随缘,一颗心对众生都好,人家一定会对我好的。”随缘就是要懂得怎么样来把握缘分:“我要转变缘分,就算现在家里有人跟我作恶,这是我的恶缘,我现在要懂得主宰自己,要懂得怎么样来改变。”改变不是人家在改变,是你的改变。你一改变了,人家就改变了,你对别人好了,人家就对你好了,这就是一种转变。心境的转变就是感觉到人家很痛苦了,看到人家很难过了,爱和恨本来是一个冤结,有爱就会有恨,有恨一定会有爱,很多电影里就是因为恨他最后嫁给了他,事物都是有正反两方面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爱和恨是交织在一起的,如果我们想要好好的学佛修心,我们首先要拥有爱,因为拥有爱就会去除恨,因为有了爱就会把恨化解掉。我们学佛人精神上的愉快,会化解掉很多物质上的损失。比方很多人过去很喜欢吃、很喜欢睡觉,那么我们现在精神上充足了,知道吃东西是为了生存,是为了更好的度人,去帮助别人,那吃多吃少都是一个样,在精神上愉快了。过去睡觉睡得太多,自己头也痛,那么现在少睡一点,多念点经,孩子会好、父母亲会好、家人会好,这样你就会心情越来越好,因为他们好了,你才会好。
所以要懂得,人家变我不变,这样就会向着目标拼命地精进,越来越进步。小孩子天天会变,小孩子的心不平稳,为什么大人的心比较稳呢?因为他是大人。我们学佛人就像大人一样,跟着观世音菩萨好好学佛修心,我们懂得怎么样在人间多一点和谐,在家庭多一点和睦,在世界多一点和平,那实际上就是做功德,就是让人间的莲花、佛花开得越来越大。人的境界是最重要的,臺長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菩萨一样,因为臺長心中都是菩萨,所以我看见你们我就挺开心,我就觉得你们是菩萨,不会有恨的。你们心中的恨就是你们看到的不是菩萨,因为你们看到这个人很坏,看见这个人是恶人,经常骂人,经常做坏事,这个时候你的心中就会恨,因为你看到他坏的地方了。所以希望学佛要学会存善,要调服自己的心,要懂得利益众生,我们才会获得安乐心、慈悲心、怜悯心,我们要守护自己的心,教化自己的心,要懂得每天利益人家的心,就是安稳自己的心,我们每天让别人开心了,自己一定会开心。举个简单例子,你在家里让父母开心了,父母亲一定让你开心;今天让你的妻子、先生开心了,妻子、先生一定会让你开心,这就是因果。希望大家主宰自己的因果,好好的知足心长存,我们要有知足的心、感恩的心,才会让自己稀里糊涂的人生彻底改变,才能灭除自己的贪、瞋、痴心。所以知足心、感恩心是能够让我们了生死的,是让我们悟空的,悟到这个世界是空的。希望要懂得我们学佛人无生亦无死,我们不去求,我们没有失去的痛苦,没有生就不会有死的概念,所以要了无生死,无生无死就是空,要懂得这就是菩萨的境界。希望你们好好的学,好好的起带头作用,每一个人天天都要想一想:“我今天是不是菩萨,我今天做的事情像不像菩萨。”这样就会越来越进步了。师父很感恩你们,你们像观世音菩萨的千手千眼一样,每一天在度化着众生,希望你们不断地给心靈法門之树多多浇水,希望你们每个人付出更多的爱心,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让人类更加的和平和美好,师父正好借这个机会给大家做个简短的开示,希望你们好好的努力,师父很想你们,也会加持你们的,谢谢(感恩师父)
“无智亦无得”的两种含义
问:心经里“无智亦无得”这句是不是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就是没有般若,你什么也得不到,因为除了本性之外一切都是空的。有了这个般若,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本性,实相。
另外一个含义是,当你真正得到了本性,证悟空性,就没有了智慧和得到这种分别意识,一切皆空。不知这样理解对吗,想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这个人很有智慧,两种都对。当你得到智慧得时候,可以说没有得到,金刚经中佛陀说法49年,佛陀说我没有说法。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六十)
要修到无生法忍,人其实就是无所住。......过了,没了。还去执著干嘛呢?......“以无所得故”。
Wenda20190215 41:28
如何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问:师父您曾经开示过,菩萨对于他经历的一切是不住心的,不会往心里去,除了提高我们自身的境界,是否平时也可以加强这种不住心的意识来锻炼自己一切不住心呢?
答:可以,完全可以,就是靠平时锻炼的。你平时念念念,每天念礼佛大忏悔文,每天念阿弥陀佛,到了走的时候你才念得出来啊,你才能把阿弥陀佛住在心里啊。你把贪瞋痴慢疑全部不住心的话,那你到时候这个心上哪会有贪瞋痴慢疑啊?(对。请问师父,是否把我们的第五识——眼耳鼻舌身,当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形成一种屏障,使第六识没有感觉,也就不住心了呢?)对啊,你守住你的眼耳鼻舌身,那你的意念就会干净很多,明白吗?(明白,但是我们有时候在境界现前的时候无法做到)境界现前的时候无法做到,所以这就叫人啊,你就是人,你要是菩萨你就做得到了。
(对不起,师父。六祖惠能大师当时仅仅因为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师父能否给我们开示这句话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还不懂?心都没了啊。你说说看,你在人间没有贪心,没有恨心,什么心都没有,你心无罣碍了吗?心无罣碍,心是不是打开了?(是)对啊,心无所住了,你没有地方去了,心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罣碍了(对)比方说,你今天很贪心,住在你的心里,好,你心有所住了,那你的心就坏了;今天恨心住在你的心里了,你就开始恨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话,那说明你没有这个心了,生不出来了(明白)
师父再给你举个简单例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叫你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在人间再好的事情,你都不能去把它住在心中。“哎哟,这个很香哦,这个很臭哦,这个怎么样怎么样了”,因为它的自性本能都是在内心当中的,你一住心,你就烦恼生心了,开始烦恼心就生出来了,因为你一牵挂,你就会贪欲六根情欲了。所以菩萨叫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你已经“菩提本无树”了,“明镜亦非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啊?(对)
你在人间,一个是空无一物,随过随灭;一个是雁过留声,一个事情过去了,留在你的心里了,那个事情又留在心里了。你今天去恨别人了,今天去嫉妒别人了,你留在心里了,你想想看你的心会不烦恼的?(会烦恼)好了,我现在给你解释了你就知道了。为什么?实际上后天的熏陶,也就是人运用了自己本性的一些肮脏的东西住在你的心中,使你丢失了你的慧命。我们现在要无所住心,应无所住,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套住我们,那你就是解脱,就是没有枷锁套在你身上(明白了,感恩师父。弟子向师父忏悔,最近各种心生出来,心里静不下来,贪瞋痴慢疑,对不起师父)
坚定信念,道心不改变,就会显出你的佛光来。......忍辱而过。......师父早已许愿舍身救众,师父的灵魂和肉体都是菩萨,师父已经没有半点自己的东西,......学佛一定要用真心。
wenda20150731 14:41
为何修得越好魔障越大
问:请师父开示,当一个人修得越来越好,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如何防止善业变成魔障呢?
答:一个人修得越来越好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魔?很简单,一个人往上走风险会大;一个人往山上爬,他高处不胜寒;一个人能够做领头羊,他要替人家分担一定的责任。所以,一个模范工人就会受到很多人的讽刺、打击、污蔑、造谣、诽谤……不要说一个工厂里的模范工人了,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会遭到来自其他各方面的一些魔障。一个人的成功在于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在于自己无私地奉献。所以臺長说“弘法也好、做人也好、做学生也好,实际上都要经历很多的磨难”,这个“魔”不一定是“魔性”的“魔”,是一个“磨难”的“磨”。实际上在磨难当中问题大了,就会出现魔心、魔考。但是不经过这个磨难,你是成不了一个坚强的人。一棵小草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靠的是风风雨雨坚强地成长过程。经历风和雨,自己照样长得坚挺、挺拔,这个人就能度过很多人间的魔障。一个人越学得好,越会被人家讽刺;越学得好,他的压力越大,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希望学佛的人要懂得,困难是暂时的,麻烦也会过去,只要自己坚定信念,好好地学佛,爱国爱民,好好努力;在家里好好地爱家、爱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爱老师、爱同学;爱世界和平、爱国家兴旺……你这个人一定会好起来的。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去做,不要怕。别人给你一点点讽刺啊、打击啊,你马上就退转了,这种人是经不起风雨的小草,他很快就会被边上的杂草淹没。所以能够成为青松的树,他是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就是这个道理(好的,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90816 34:18
拜大势至菩萨的人是很精进的;道心在众生当中
问:大势至菩萨圣诞日的那一天,有一个佛友梦到一首偈语:弘法不易人间道,出离心间一世成,勿在人间迷茫过,看开放下菩提践。第二句“出离心间一世成”,这里的“一世成”是不是指的一世修成?
答:对啊(“出离心间”,是不是指修出离心呢?)对啊,就是不要有凡心在人间(是不是一世修成的,必须要在人间修出离心?)对啊,法师就是出离人间的。因为大势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他就称为大精进菩萨,所以拜大势至菩萨的人,这个人就是很精进的(求大势至菩萨加持我们精进修心修行)嗯,精进,请大势至菩萨(最后一句是“看开放下菩提践”,如何理解这个“菩提践”?)“菩提践”,每天行菩萨道,做菩萨的事情。所以道心众生——道心在众生当中。
白话佛法精选
《心经的妙诀》广播讲座 170401
当一个人境界高了,忍辱了,实际上他就会慢慢地进入布施、持戒、精进、禅定、般若,因为里边已经有忍辱了。所以忍辱是学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看这个人修得好不好,你看他有没有耐心忍耐。如果这个人很有耐心忍耐的话,这个人就是忍辱精进,学得非常好。所以六度波罗蜜中忍辱非常重要,修大乘菩萨,你就必须进入无生法忍,你才能登上菩萨的级地。
我们做人也好,做事情也好,忍辱,就是一个“辱”字,受人侮辱叫“辱”,这个“辱”你要怎么样把它忍耐掉?就是因为看破红尘,你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缘来缘去,所以你才不会产生憎恨的心。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忍辱并不是说“我来忍耐你”,而是“我心中根本没有忍耐这个感觉”。因为有“我”了,你才会不忍耐,你才会觉得受到侮辱;当你连自己都没有的时候,你哪来的忍耐?所以学佛要学忍耐,就是一个境界。
视频开示 《实相真心 觉悟有道》 200516A(六十九)
佛要众生领悟实相无相,佛跟大家讲: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空无的,你们不要去为了一点点人间的利益、名利去争吵,因为这个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实相,实际上是无相的,是没有的。你今天如果没有这个念头去想,那么你就是真心,所以叫“离念即是真心”。你有这个念头了,那你就会心有所住;如果你今天没有这个念头,心无所住。所以,真正的佛法就是一种理解、一种开悟。佛要众生领悟佛法的奥妙之处,就是告诉我们这个生出心的方法:我们要生出佛心,要生出慈悲心,这才叫正道。如果你今天生出那些卑劣的贪心、瞋恨心、愚痴心,还把这些心驻扎在自己的心中,那就永远找不到佛道。要懂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管做好的、做什么事情,生出来的心念要忘记它,不要让它放在心头。你们想想看,年轻的时候做错事情,现在师父跟你们一讲起“你曾经怎么样怎么样”,马上掉眼泪,因为驻扎在你们的心中,而生其心。
菩萨让我们“应无所住”,不要把这些不好的、好的都是过去的事情放在心中,就无所住心。这两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表面上看起来叫你不要有心,但是后面那句话“而生其心”,就是又要生出这个心。那么到底是生出什么心?看上去好像有矛盾,其实就是告诉你:我今天有心来了,但是我不住在心中,我等于没心,没心又会生出心,生出心,我不住在心中,那是不是像时光流逝一样,就没有了?想一想,我们的痛苦就是因为回忆、记忆,如果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就不痛苦了。那么你的心为什么要生出呢?因为心一定会生出来。所以既然一样要生出其心,菩萨叫我们一定要应无所住。把这两句话倒过来看就是:你一定会生出你的心,所以你应无所住心。这就是佛法的奥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