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上讲“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一言一行都要深思熟虑。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脑中最古老的边缘系统主管着你的情绪的神经,而最后进入大脑皮层的意识是主管你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认知。任何事情发生之后,边缘系统会第一时间产生情绪的反应,如恐惧、悲愤、喜悦,经过几秒钟之后,你的大脑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冲动那是原始人的行为;学佛人要深思熟虑,才是我们文明人应该做的事情。大家在家里为了一点点小事,跟自己亲爱的太太吵架,跟自己的先生吵架,拼命地打骂孩子,等等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左脑水太多,右脑面粉太多,所以头一晃就变成浆糊脑子了。不要随便晃头啊,因为现在有很多人,只有面粉,水还没进去,等到以后水进去了你就变浆糊。所以,冲动那是原始人的行为,冲动和文明、冲动与理智之间那是一个悟性。能够开悟的人不会冲动,能够想得通的人永远笑着面对未来。
臺長曾经说过,遇到生气的事情、想发脾气的事情,好好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念消灾吉祥神咒,然后念解结咒。这样经过几分钟之后,你一定会冷静。因为当你嘴巴里一念经的时候,你的智慧,大脑皮层就会受到控制,你的心就和菩萨连在一起了。坐在下面的佛友们,如果能坐得住,心中有佛;如果你在这里左顾右盼,说明你还没有如如不动。要学会如如不动,就要懂得怎么样让自己安静,安静就是禅定。所以念经的时候,你一边念经,一边就在禅定啊。每一句话都要好好地考虑,吵架的时候,每一个行为,都要仔细衡量再做,我们就会减少很多的失误、后悔,我们这样才能更加得到别人的信赖,这就是学佛人的般若智慧。
寺院里来了一个年仅16岁的流浪儿,方丈大法师就把他接收下来。这个小沙弥进来之后头脑灵活,手脚非常勤快。本来灰头垢脸的,到了寺庙当中,经过洗澡、沐浴变成了干净的小沙弥。这个大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很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学习念书、读诵经文、写字。就在这个时候,大法师发现了这个小沙弥的弱点:这个小沙弥在学习当中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例如,他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满院子画;再如,他一旦领悟了某一个禅理,他就一遍遍地向法师和其他僧侣们炫耀;更为可笑的是,当大法师为了鼓励他,刚刚夸奖他几句的时候,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出威势,甚至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大有唯我独尊、不可一世的势态。为了改变他的这个作风、不良行为,大法师想了一个用来启发、点化他的非常美丽的教案。
这一天,大法师送给他一盆含苞欲放的夜来香,让他当值时注意观察夜来香的生长情况。第二天,没等大法师找他,他就欣喜若狂地抱着那盆花招摇过市,当着很多法师大声地对大法师说:“师父,你送给我的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开花,清香四溢,美不胜收;可是一到早上,它又收敛了它的芳香,慢慢变成花蕾了。”大法师用一种特别温和的语气问小沙弥:“你知道不知道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了你吗?”“没有。”小沙弥非常高兴地说,“它开放的时候闭闭合合,很安静,它哪能吵我呢!”“原来是这样。”大法师以一种特别的口吻说,“老衲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吵闹地要炫耀一番呢。哈哈……”小沙弥愣了一下之后,脸“唰”一下红了,慢慢地对大法师说:“师父,弟子领教了,弟子一定痛改前非。”
我们做人也是这样,“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学佛人要定得下来,就是靠着戒律。如果你在戒方面下功夫,你就一定定下来;当你定得下来,你就会拥有智慧。——戒定慧。
——新加坡 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