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28|回复: 0

《佛言佛语》第10册

[复制链接]

9729

主题

66

回帖

88万

积分

积分
887046
发表于 2022-2-13 04: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言佛语》第10册

云山雾罩凡人间,烦恼业障人世间,佛魔思维般若间,心灵除障一瞬间。

对佛法的深信,你才能清淨圆满。离恶行善,就是出世间。

慈悲的随缘,就是你的般若智慧。

1




用善良的心态

去完成人间的因缘聚合,你将能驾驭缘分。

如果你执著于缘分,你将被缘分所驾驭,你就不能得到解脱。

因缘如同花草,随时节不同而改变,

所以过度地重视因缘,你就会尝到果报。

学佛人应该随顺因缘。

2




学佛人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心态就像航行的罗盘,

它指导你前进的方向。

好的心态,让你的心不会著相。只要有缘分,到最后一定是空的。这符合佛法的缘起性空。

《心经》讲过“不生不灭,不垢不淨,

不增不减”的佛性,

其实才是生命真实存在的价值。

3




学佛人都在转变自己的气质。

修得好的人

会越来越稳重、越来越庄严,女人像女人,男人像男人,整个人的精气神

就跟没修心的人不一样。

一个有智慧的人,能静得下来;

一个有智慧的人,

能够时刻在心裡拥有一把金钥匙。

4




这把金钥匙

就是让你在左心室痛苦的时候,打开你的右心室,

来分散左心室的烦恼和痛苦。

当你在右心室感到胸闷、难受的时候,

用这把金钥匙打开你的左心室,来分担右心室给你带来的难过。这就是智慧的转换。

5




现实篇

今日想不通,只会带来明日的烦恼;明日的忧伤,会让你进入无明痛苦。今日的烦恼,明日会消失;

后天的忧伤,一週会痛苦。

请记住:

任何人间烦恼,

一月后只是曾经发生;一年后变为曾经故事;几年后是过去的历史。

抛弃无谓的烦恼,拥有智慧的菩提。

6




不动因,果就空了。一个人能够放下直到空,

修心到纯本性,就是修到了空无。

不造业种,便无业果。

心态能看出一个人的修为。心态好的人,境界高;

心态差的人,境界在无常中。

每天活在后悔中,

每天就是在结愚痴的果;每天活在改变中,

每天就是在种成佛的因。

7




学会观慧,

经常觉察自己有没有智慧。如果觉得自己经常做错事情,你就观得自己“无慧”;

常观慧会让你增加智慧;

如果智慧不够时,把心要定下来,“定能生慧”。

怎样才能定下心来呢?

再用观慧,因为当你观慧时,你就会知道自己有没有智慧。即观无慧,定当精进;

常观心定,定能生慧。

8




常观慧,

会得到“苦空无常”的境界;常观慧,

会修成“心中无相”常空性。

空性的人,必然有智慧;

定得下来的人,不一定有智慧。

定只是引导智慧德能的一种方法,所以佛法界讲,“依慧不依定”。

真正的智慧是观无相,看空无常,看破红尘。在无相当中生存,

在红尘当中历练,你定能得到般若智慧。

9




每个人每天都在找智慧,其实智慧就在你的心中。

当你想通的时候,你就是有智慧;

当你想不通的时候,你就丧失了智慧。

在学佛中,毫无益处地执著,不但伤害你的智慧,

更会伤害你的慧命。

追究于一些佛法佛理,执著地想去理解它,

就是还没有真正地开悟。

10




佛说:

当你去做一些没有必要的付出,并想理解其中问题的时候,

你可能因为你的时间,会丧失你的智慧和幸运。

世界无常,当你在辩论一些毫无意义的佛学问题时,你的智慧正在流失。

对别人的夸夸其谈,只有当你不回答的时候,

你才会思考;

而当你自己在执著和辩论的时候,你会失去智慧在你心中的价值。

11




扫除争斗智慧充裕

师父曾经讲过,“无求般若心自在”。

当一个人智慧充裕的时候,

他的心就会如如不动,事事无求。用白话佛法讲,

就是当你满脑子都是方法和智慧的时候,

你根本不会对自己失去的利益斤斤计较。

因为你的无求,

你的心裡才会充满智慧,你的心才能大自在。

12




就犹如一个手,

手掌可以做任何事情,手背就做不了什麽事情;手掌就是你的智慧,

而当你没有智慧时,

就犹如用手背在做事一样,不能让智慧在你心中得到自在。

人间的冤结、瞋恨、嫉妒、不捨,心裡知道这些感觉

但不长久,并会失去,但还是要斤斤计较。

正所谓,贪心不灭,业障不消。

13




有智慧的学佛人,把一切都看成是缘分,

既来之则安之。只有这样处理,

你浮躁的心情,才能静下来。

师父写的“淨心”那两点像是扫帚,

就是要扫除你争斗的心,你的心才能变得干淨。

人生就是在风雨中兼程;学佛就是在挫折中精进。

心宽的人能够包容一切;慈悲的人能够放下一切。

14




谈因果

懂因果的人,不会去造因果。

因果乃是天律;

远离因果得解脱,那是心律。

常感应佛菩萨加持力,才能如理如法地修行。

不相信法律,不懂法而犯法,最后一定会触犯法律。

错解因果或自认不惧因果,最后一定被因果所报。

15




因缘来时,果报现前;报应如影,早晚随形。法律之人,知法不犯;智慧之人,知因懂果。众生知因才懂果报。

师父曾讲,

果报的成熟,因缘的巨变,会经历漫长的时空转换。

必须有菩提智慧,才能瞭解;只有深信因果,才能远离业障。

我们经常讲安乐,

其实安乐的“安”,就是平安。

16




只有平安,才能获得快乐;没有平安的生活,哪来的快乐。

只有懂因果的人,最终才能得安乐。

这也是佛法界俗称的“法喜充满”。

17




禅无心三藐三菩提,心中要长存

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去除断见和常见,取中道,你就会拥有正道。

要常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远离瞋恨和私心,

才能断我见,去除我相。

智慧如春笋,

在雨后更加茁壮成长。

智慧须般若,才能去除烦恼。烦恼如雨露,

雨后让你更加清醒和菩提。

18




去除烦恼,你就会拥有菩提;拥有菩提的智慧,

就能克服人间的五浊,从而达到远离恶世,

拥有菩提般的般若智慧。

坚强的信念,

来自于一颗慈悲的心;顽强的意志,

来自于一种平等的心。

心无罣碍,淨中生莲;心灵淨土,长住人间。

法无空法法生性;似空非空证菩提。

19



理解生命真相

恆常的慈悲心,

可以化解人间一切苦厄。观世音菩萨说,

“慈悲能化解一切冤结”。当你恨一个人的时候,

你想到他曾遭受的苦难,就不会再去恨他。

理解生命,真实涵义;珍惜人生,修出六道。

人要学会断除常见,消除断见,要观身无常;

20




学会看重自己的本性,看轻自己的身价。

破色身无常,看破人身;破假身无常,看破色身;

打破贪爱执著,清淨随缘解脱。

杂心安住,随顺因缘;少欲知足,常生感恩。

21




学佛

用佛的要求,

每天检查自己的修行,你很快就能发现,

原来已在觉醒之中。

学佛,不是简单的学佛的理论,而是要从佛的原始本性中,

去寻找佛性,

你才能真正地理解,什么叫真如佛性。

佛的智慧代表著一种

善良、慈悲、力量和般若。

22




拥有佛的智慧,

那是一种真正的解脱,

她是让你远离颠倒梦想的菩提智慧。

金刚般若菩提种,自性本空显光明。出离执迷无常空,返璞归真菩提心。

23




学佛精进,增长智慧;学佛慈悲,增长忍辱。

宽容大度,

是弥勒菩萨的慈悲救度。大度能容,

就能放下一切人我是非。包容越大,境界越高。犹如一个仓库,

货物越多,仓库必定又高又大。

人总是觉得自己很伟大,是因为太注重自己。

当你在人山人海的人群中,你才会觉得自己很渺小。

24




当你在飞机场,

你会看到飞机场那么大,

但你坐上飞机在高空看飞机场时,机场是那么地渺小。

这个道理就是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过高地看重自己;

只有把自己的心融化在救度众生中,你才会超脱自我。

25




很多人以为,

自己的肉身就是“我”。其实,真正的我,

那是你的慧命,是你的灵魂,并不是肉身。

人的一生为了这个假我,想尽办法在取悦它;

为了这个假我,

天天用名利在包装它;甚至为了这个肉身的我,造下很重的业障,

再次踏上轮回的六道。

26




学佛当下,闻法归道。转染为淨,转凡成圣。

领悟佛法的真谛,究其真谛,非空非有,

只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

人都要面子,

殊不知面子是“我相”的根。学佛人如果很要面子,

就会把“我”看得很大。

犹如人的细胞一样,新陈代谢,刹那间又生出一批新的细胞。人每天会生出很多念头,

然而瞬间又会灭度很多念头。

27




这一切都是,

无常缘起,千变万化。只有如如不动的本性,才可以看到真实的生命。

学会拥有当下,

人生才不会活在回忆与悲哀中;只有广种善缘,才能脱离苦难。

28




境界就是佛果,境界越高佛果越大。

境界代表著智慧和你的福德。福德由你的善心开始;

智慧由你的淨心开始。

要想得到永恒的智慧,你必须要有大悲心;要想得到永恒的福德,

你必须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不杀生能善养自己心中慈悲的种子。学会锻炼自己的意志。

知一切无常,方得解脱;

知一切生灭,才能善用无相方便法。

29




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佛光普照,

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在无常中,找到解脱。

我们不能再在人间浪费生命,浪费慧命。

要用有限的生命,去普度众生。学师父,要让全世界有缘众生,都来念《大悲咒》、《心经》。

解脱是明灯,放下是智慧。

30




要将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救度众生的慧命中去;用心中的佛光,

去点亮每一个有缘众生的心灵。

31




学佛心态

在人间不想过后悔的日子,就要让自己知因懂果。

种什麽种子,结什麽果;栽什麽树苗,开什么花。

学佛人,种因得果,那是天律;懂因缘,知轮回,那是禅悟。不想后悔,不去造业。

过度的需求,就是欲望的开始;过度的欲望,就是烦恼的开始;过度的烦恼,就是瞋恨的开始;过度的瞋恨,就是业障的开始。

32




能够解脱,靠的是智慧;能够放下,靠的是般若。

只有用佛菩萨的妙观察智,才能解决人间的一切烦恼。

经常心裡想:

我是学佛人,要对得起菩萨;我是学佛人,我要学会感恩;我是学佛人,必须超脱六道。

常作此想,定当远离颠倒梦想。

33




开悟得圆满

“开悟”并不是一个名词。“开悟”是任何事情

都要想得通,想得明白。

不争人间天下事,试看谁能天上行。

想得明白的人就是内明,心里明。当心明白了,就会庄严佛淨土。内明的人会得到别人尊敬。

修行是大道,

不必用人间的人我是非去评判。开悟是大道,只有觉悟的开悟,才算是红尘中真正的修心。

34




开悟的人会感恩,开悟的人会珍惜缘分。

一个人经常会害怕,是自己诚实感不足。心中无私天地皆宽,那是学佛人的基础。

在人间,任何的改变都是很难的。房子的改建、事物的改变

和人心的变化,

其实都充满著艰难和痛苦。

35




只要有信心,坚持去改变,你一定能成功。

改变是法喜的种子。

只有改变的人,

才会和喜悦永远在一起。

师父经常讲,改变不了别人,首先学会改变自己。

在欲海当中,

每一次的浊气和恶行,

会让你心中佛的种子变得枯萎。

36



行愿

学佛人的一生,

是由你的愿行引导的;人生方向的选择,

是由你智慧之莲花铸造。

愿力是发心的基础,它能感动天地。

修行者要立愿为先。愿力是慈悲的火种,

发大愿力会成就佛菩萨一切行门

(语言、行为、思维)。

能承认错误为稀有之人;能改正错误为智慧之人。

37




努力

一个说自己脑子有问题的人,其实他正在迷惑当中;

一个说自己什么都记不住的人,其实就是懒得什么都不想记,犹如一隻迷失的羔羊。

没有信念的人,是很难学佛的;没有坚强意志的人,

是很难改变自己的。

看到别人的成功,

这时才感到自己的悲哀;看到别人的努力,

当时只感到别人的辛苦。

38




犹如看别人爬山,觉得很辛苦;当别人在山顶上,

一览无限的风光,享受无限的喜悦,这时才感受到自己在山脚下的渺小。

当看到自己不努力,

才知道自己已失去前进的动力。记住了,不付出艰苦努力的人,永远只能在山脚下,

看著超越六道的人,

而自己只能随著业力,在六道轮回。

39




正信正念

学佛人要追寻内心世界真正的财富,那就是我们的智慧和般若。

在人间,任何追求名利的人,或者把名利看得很重的人,都会把自己的人格看得很轻。懂得捨弃人间的名闻利养,那你的心才称为“开悟”。

学佛人如果去传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

或讲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在佛法界,称作意识犯戒

(内心诽谤)。

40





“诽谤”的“诽”字,

是一个言字旁、一个“非”字,就是语言讲的不是真实的话。“谤”字,就是语言来自非正道,而是左道“旁”门,

合起来就是一个“谤”字。

学佛人要懂得

色身可留人间常住,慧命实修正果极乐。

41




生命价值

不学佛的人,生命活在挣扎中;

学佛的人,

生命成长在法喜中。

只有将自己的生命用在救度众生上,才会给自己的慧命

创造出佛性的坛城。

慈悲的代价就是忍辱;愿力的代价就是精进。

每天看到自己的悟性,每天才能看到自己的光明。

42



理解人生的真谛,就是在修心;

能把自己内心世界调整得离苦得乐,你就是在修心。

43




明理自性

缘分很奇怪,

有的人一生,有缘无分;有的人一辈子,有分无缘。

因为世界不圆满,人间不圆满,只有拥有和佛菩萨的缘分,

才会功德圆满。

学佛人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高点,

就叫高尚;

如果让自己心情,下降到最低点,那就是低下。

44




只有当你知道烦恼都会消失的时候,你才能流露出法喜。

学会认识人间的真谛,开悟佛性,明理自性,内心才能干淨。

虚空的名利,永远不要去贪;学佛的感恩,永远不能忘。

记住自己学佛的初始心,你才能有始有终;

在学佛道路中,不忘初心,才能永断轮回。

45




觉悟

当一个人在觉悟中,他已经在进步中。

先有觉,后有悟;没有觉,不开悟。

一个不瞭解自己身体的人,他会把身体弄垮;

一个不瞭解自己错误的人,他会把人格弄歪。

菩萨的觉悟,那是一种自悟;人性的觉悟,那是一种渐悟。

46




只有人的开悟,才有菩萨的觉悟。

一个人只有活在佛海中,他才会拥有真正的生命。

佛的觉悟,是一种真正的解脱;人的觉悟,是走向解脱的开始。

47







上一篇:《佛言佛语》第11册
下一篇:《佛言佛语》第9册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4-11-30 03:25 , Processed in 0.0494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