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修行人应明觉恒住
今天给大家讲“修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修行,那么修行人这几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你们徒弟称不称职?如果是一个修行人,必须要有一个境界,对人间发生任何痛苦事情的时候,都要有承受能力,境界要慢慢提升;而且修行的人,修到一定时期,要随缘要不觉得痛苦,因为当你觉得痛苦时,你还没有真正脱离痛苦。修行的境界要提升到一定的层次,才能被称为修行人。
作为修行人,首先要做到不生烦恼,你今天在修行,而烦恼四起,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人,就算烦恼已经生起了,自己要用智慧在心中立刻制止,这才能称得上是修行人。修行人,就算生起烦恼了,为什么说就算生起烦恼了,因为人都有七情六欲,有烦恼障出来时,你要立刻制止。
告诉大家我们在修行中心中会有一个魔出来,这个魔在佛法里称为烦恼魔,烦恼越多你的魔障越深。必须把这个魔障驱除。如何消除烦恼魔?首先要想到自己是一个修行人,和别人不一样,不能痛苦,就算痛苦来了也要制止,而且要慢慢不觉得痛苦。
烦恼魔来时,最好的方法是要顺境,顺着境界走。逆境来时也要保持平静不起波浪,不管什么灾难来了,先平静下来,心中不起波浪,其实这就是佛法里讲的禅定。禅定是修学佛法里比较高的境界。如果没有定力,人间的一切都能使你起烦恼。
希望你们能修学一点佛法里的禅定。禅定能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任何人间事不能深究,我们要学禅的精神,禅的精神就是境界,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是顺着境走,用一颗平静的心,心中不起波涛。犹如小河里的水滚滚而来,一流到大海里,什么波浪都没有了。有禅定的人,心就犹如大海一样宽广能容纳汹涌的波涛,而不起浪花。禅定必须自己先稳住,才能定。
心气任运。一个人的心所产生的气场就任由它去运作,任由它去运动,不要阻止自己的气场。比如:当一个人很不开心在生气时,如果你阻止他不要发脾气,不要难过等等,接下来他就会生病,让他去讲,让他去发泄,发完了就没事了。如果阻止他这个气场向外发泄,接下来就有麻烦了,最容易生癌症,或各种肝病。心中的气场随运走,走到哪里就应该修到哪里,而真正有境界是不让运去影响你的气,气不生出来,也用不着来运了;另外并不是厄运来时,就不修了,或好运来时就不修了,这都是不对的,应该是不论好运还是厄运都要好好修。
明觉恒住。明白了,觉悟了之后,首先能减少执著,因为执著的人是不明白道理的,明白道理的人绝对不会执著。明觉恒住,就是永恒的明白,永恒的觉悟,然后才能将佛常住,才能留住佛性,如果不明白,没有开悟的人,是不能永恒觉悟的,是留不住佛性的。用人间的话讲“看透了”,看透了,不自私了,看淡名利了,你就明白了,就觉悟了,这个永恒在心里才能站住脚,这叫恒住。你们要记住:“一切自然来,一切自然去”。大千世界的一切事物无论好坏都是自然来去的,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如果你能经常这样想,你心中就不会起波涛,会明白身上所发生、所接触的事情都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会明白现在受苦是因为前世没有修,所以今世受报是很自然的,你说还会再执著吗?心中不执著,你聪明的智慧就永恒住世人间了。要离开渴望求取,渴望是非常饥渴希望得到,想想看人能得到什么?如果得不到渴望的东西,换来的就是痛苦和烦恼。求取,明明不是你的,想获取,但求时是非常痛苦的。希望在人间修行的人,把渴望求取全部忘掉。渴望换来的就是痛苦,求取换来的不是你的,自然来的才是你的。
任何念头的升起,均能在一刹那驱除,不要令它残留在心中,因为残留在心中之后就会给你带来劫难。任何事物,任何念头的升起,佛法里讲可以在瞬间驱除,可是你们是任由念头在大脑中翱翔,当一个私心,当一个贪念,当一个很不好的念头在脑子里升起时随它去,那就麻烦了。比如,当听到一个好朋友赌博赢了钱,脑子里就会一下子想到自己,实际上我也有这运气的,当这念头一出来,你马上要把它驱除,我不能这样想,更不能去做,是不可以的,我绝对不能做,要一下子把这个念头消除。又比如:用水笔在黑板上写字,就算是黑色的墨水,当你刚刚写上去时用手很容易擦去,但是几秒钟之后,就不容易擦去了。当有不好的念头升起时,就会在你的八识田中种下不好的因,菩萨教我们一个驱除的方法,当你有不好的念头时和想法时,当你愤怒时,你要趁它刚刚出来的一瞬间马上驱除,如果能在瞬间驱除,你就是一个智者。当一个不好的念头升起时,就会在心中生一个恶果,不要让它残留在心中,所以菩萨教我们要快断除,如果残留在心中就会给你造成孽影。
一般人在没有证道和开悟之前,诽谤他人开悟法门,将有百劫,轮回一千个生,百世断佛性。一般的人在没有开悟,还没有得到佛菩萨这个道之前,他没有开悟,他如果诽谤开悟法门,一定有恶果。开悟法门是普遍讲的,不是专指某一个法门,你不开悟你就没有这个法门,你开悟之后就得到这个法门。你诽谤它,你有百劫(一劫为一个受难),一千个生,百世断佛性。如果一个人诽谤一个正道,他有一百个劫难,有一千个生死轮回,投生一百世没有佛性了,再也看不到佛性了。就像投胎到畜生道一样。没开悟的人实际上是没有得到这个境界,没有境界的人不要去给他讲法。师父给你们讲,许多弟子在修,但是他们的脑子是没有超脱凡尘的修,应该把人世间的凡尘超脱,超脱实际就是开悟,开悟之后的修,修出来的感觉和没有脱离人间的烦恼道的人在修,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带着烦恼在修,一个是完全超脱烦恼道在修,你们说修出来的是不是一样的?一个是真空包装,脑子里很干净,一个是脑子里杂念多多,妄念不断。比如:你在念经时,一边做事一边念经和你规规矩矩在佛堂里安安静静念经,念经的效果能一样吗?你们把自己修心的境界拉到烦恼道,然后再修当然是很累的。
金言法语
有禅定的人,心犹如大海一样宽广能容纳汹涌的波涛,而不起浪花。
心气任运。.....心中的气场随运走,走到哪里就应该修到哪里,而真正有境界是不让运去影响你的气,气不生出来,也用不着来运了;
明觉恒住。......明觉恒住,就是永恒的明白,永恒的觉悟,然后才能将佛常住,才能留住佛性,
“一切自然来,一切自然去”。大千世界的一切事物无论好坏都是自然来去的,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如果你能经常这样想,你心中就不会起波涛,
相关开示
原文:修行的境界要提升到一定的层次,才能被称为修行人。
提问1.如何理解凡人、修行人及菩萨境界的区别20150204吉隆坡00:29
问:弟子理解的凡人、修行人及菩萨的境界,区别在于:凡人先是意念动,后心动,然后行动;而修行人是意念动,心如如不动,然后行为不会乱动;而菩萨的境界是知道自己每刻意念生起的原因后,不让自己造下邪念产生的因,所以不会心动,且不会行动。请问师父,这样理解对吗?
答:这样理解完全正确。凡人是眼睛看见了之后,叫心动不如行动,因为看到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他马上心就动了,接下来他的行为就开始变化;而菩萨看见一个事情,看到它的本质,然后知道这是无常的,这个不是永久的东西,所以反馈到他的心里,他如如不动。他如如不动,心不动,他的手和脚就不会动,他的嘴巴就不会乱讲,这就是“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为什么?菩萨是看这个事情还没做之前就知道它的结果了,所以菩萨害怕,“我不能去做这个事情。”而现在的人不管后果,做了再说,出事了,“哎哟,害怕啊,怎么办啊?”叫“众生畏果”。
原文:修行人,首先要做到不生烦恼,
广播二3. 戒习性,除烦恼
我们要知道,烦恼一定要少,习气也会少。习气多了,烦恼也会多。那么怎样克服烦恼和习气呢?最要紧的就是要修心修行。我们平时要提防自己身上的毛病,提防自己的顺境和逆境,因为碰到顺境的时候,你会怎么样怎么样,碰到逆境的时候,你又会怎么样怎么样。要明白,我们不管碰到什么境界,我们都要逢缘,叫遇境逢缘。什么叫逢缘呢?逢缘就是随缘。逢到这个缘分,我们就做,没有这个缘分,我们就不做。今天有人让你做领导了,你有这个缘分了,你就做。如果没有让你做领导,你拼命地去求、去追,时间长了,你也坐不安稳的。很多人在单位里一直很自在,就是想争一个位置之后,结果就没有得到,就心里不平衡,离开了单位,结果找了一个比现在还要差的位置,这就是不随缘的果,因为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实缘体,都是实实在在的有缘的一种体现。实缘体就是让你明白,你有这个缘分,你才能去做,你没有这个缘分,你就不要去求了。求来的也是假的。所以,学佛,一要改变自己的烦恼习气,二要随缘。
提问2.怎样断烦恼
———20170923米兰01:46
问:怎样才能快速让自己断烦恼,转换世俗心为菩提心?
答:烦恼天天有,怎么样把它断掉?很简单,好好学佛。心灵法门讲的放生、许愿、念经,都是断烦恼的方法。但是真正的断烦恼要六波罗蜜,首先要精进,还要学会忍辱波罗蜜,忍辱是六波罗蜜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断烦恼的人能够克制,就会没有烦恼。“我不跟人家争,不跟人家吵,不跟人家有矛盾”,你慢慢地就不会有烦恼。不争、无争,都是断烦恼的好方法。精进努力,知道自己的命运所在,知道我们人间的无常,到人间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就像火车开过一样,过站了,人生这一段就走过了。所以不去难过,不去烦恼,你就慢慢地想通、想明白;不跟人家造业,不跟人家争斗,慢慢地就会断烦恼了。
原文:有禅定的人,心犹如大海一样宽广能容纳汹涌的波涛,而不起浪花。
Wenda20141109A 46:07
禅修:就是用智慧来修自己的心
男听众:台长,能不能开示一下什么叫“禅修”?说禅修可以带来健康和快乐。
台长答:禅修,用简单的白话讲就是“非常安静地修”。安静地修就是禅,禅实际上可以变化,或大或小,有形无形,有礼有节。实际上禅这个东西就是中国人讲的“禅”,禅在变化当中,比方说在争吵当中你突然间不讲话了,这就是禅。比方说你今天身体不好了,突然之间你一下子变了很冷静,“我以后应该想出一个什么方法来让自己的这个身体好”,也叫禅。禅实际上千变万化,禅修就是用智慧来修自己的心。禅就是一种智慧,中国人讲的禅文化就是一种禅的智慧。比方说碰到事情能够想通,就是一种禅。不是说一听到禅就是打坐,很多人以为禅修就是打坐,禅修就是用智慧来修自己的心,来学佛(不是专门一种门派?)禅修是有门派,禅宗是有的,但是这个禅文化整个对中华民族来讲是一种优秀的智慧的文化。不是完全说禅修就是禅文化,不是这么说。(好的,谢谢台长开示)
Wenda20170526 01:15:57
心灵法门同修如何修禅定
女听众:师父在《白话佛法》第三册第八篇开示过禅定,您说:禅定是一种高深莫测的修行方法。在佛法上讲,禅定叫大三昧光明云。但是这种方法很容易出偏差。现在很多同修自感到修到一定的境界和阶段了,就想修禅定,然后就开始通过其他方法或者拼命地度人等方式想达到禅定的境界。请您就这个现象开示一下,我们修到什么程度才能追求这么高深的境界,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忽略了基本的修心修行?
台长答:其实这是另外一个法门的高境界,禅修境界。但心灵法门实际上就是让大家入定,什么叫入定?比方说我们坐在那里念经,我们不要单盘也不要双盘,如果我们心灵法门的人念经念到后来心花怒放,开心得不得了,坐在那里能够想到全世界,能够想到怎么样爱国爱民、遵纪守法,怎么样能够让自己的境界超脱人间,不跟人家争,不跟人家斗,不跟人家抢,不跟人家闹,我问你,你是不是开大三昧了?(对,得智慧了,大智慧)形式不一样,明白了吗?你坐直升飞机到那个地方,我坐普通飞机到那个地方,都是到那个地方(我们修心修行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去修,不要过高地去追求某些境界,就是还没有达到……)举个简单例子,你在心灵法门已经修得这么高了,你突然之间看见人家法门这么高的位置有这个方法,你就进入另外一个法门的这个方法来修更高境界,你本来爬一座山已经爬了半山腰,很高了……心灵法门也有自己的修法,就是一直念经念下去,念到后来自然禅定。禅定不是属于某一个法门的,禅是属于一种智慧。但是你在这山望着那一山,所以有句话叫“这山望着那山高”,“哎哟,这个山高啊,这个方法好啊”,一下子再下去,再重新跑到人家山上去,我现在举例子非常形象,你听懂了吗?(明白)可能人家的法门修到这个境界他不容易走偏差,而我们因为开始没有走人家的基础,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材料做不一样的房子啊。
奥克兰法会问答图腾20191109
关于禅定的状态
问:我们在背诵《白话佛法》时,没有杂念,专心背诵的状态,是不是就是那种念念无念的禅定状态?
答:你如果不想,心不动,那你就是禅定。你想想看,如果人家在发脾气,你听他讲,你不要生气,你不叫禅定?比方说,你看见这个人长得很好看,你心不动,你不就是禅定啊?你看见什么东西心不动,看见人家有钱了心不动……一般的女孩子看见一个明星来了,马上拿个镜子照一下。
原文:心气任运。.....心中的气场随运走,走到哪里就应该修到哪里,而真正有境界是不让运去影响你的气,气不生出来,也用不着来运了;
弟子开示一
问14:师父在《修行人应明觉恒住》中提到:“心气任运,一个人的心所产生的气场就任由它去运作,不要阻止自己的气场。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你要是阻止他发脾气,他接下来就生病。让他发泄,发完就没事了。”我想请问师父这个例子是对修行人还是非修行人讲的?
答14:心气任运。当你生气了,你应不应该让它任意去运作?如果你不让它去运作的话,你就会生病。这个对修行和非修行人同样适用。因为修行人虽然讲得好听,有“修行”两字当冠词,但是毕竟还是“人”。人还是会吃苦的啊。有本事就不要当人,当“修行佛”。(那一个修行人发脾气,算不算有了贪和瞋?)算,因为他毕竟还是人,他发脾气就是人发脾气,只不过是“修行人”发脾气。(那这样会不会损他的功德?)会损。所谓“火烧功德林”,但是不会全部烧掉,损一点两点,也是损失。(但是发脾气的话接下来就容易造口业……)他发脾气的话可以叫一叫,但是不用讲话。但是如果他还造口业,那就不仅是“损功”了,还会“累德”,这样功德就损很多了。
“心气任运” 中影响“气”的“运”是指什么?
来信解答三百七十九 20200427 问12
问:《白话佛法》第一册中讲到:“心气任运,一个人的心所产生的气场就任由它去运作,任由它去运动,不要阻止自己的气场……心中的气场随运走,走到哪里就应该修到哪里,而真正有境界是不让运去影响你的气,气不生出来,也用不着来运了。”请问,这个会影响“气”的“运”是指什么?
答:心气任运还是在人间修为的一种方法;真正修的好、有境界的,心气也没有,如如不动,没有什么运,没有什么气,气不生出来,用不着运了。比方说,你今天在人间生气了,要把生气的气运掉;今天有好事情,要把它运用到好的地方去,实际上,如果真正看破放下、有境界了,也不用运自己的气了。心气任运本身就是修心的一个方法。
台长教大家,学佛人要“心气任运”,什么意思啊?你的心要随你的意向,随你的概念,随你的理念,任意地来运用,那么怎么样来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要放下、看破,如果你放不下看不破,那你的心气怎么会任运呢?如果你今天觉得这些本来是你的,被人家拿去了,你想想看,你心里会难过吗?会!你心里会不舒服吗?会!你心里会嫉妒吗?会!会恨吗?会!当这些问题得到肯定答复的时候,那实际上你的心已經被某一件事情绞得一团糟,接下来你就是饭吃不好,觉睡不好,你的心气怎么能够顺呢?心气不顺的人,就像中医讲的“心气不通”,我跟你两个人心气不通我会生气,我会烦恼,我跟菩薩也会离得远,因为菩薩是能够 “心气任运”的,菩薩是什么都想得开,什么都放得下,而当一个人什么都放不开,什么都放不下的人,他的心气怎么能够很自然地运作呢?他怎么能不生病呢?他的身体能够好呢?这就是学佛必须要懂的一个道理。
心体离念 心气任运 明觉恒住 20120304
中场视频
【故事】1113 师父讲故事:父亲给的一双破皮鞋——忍辱就是禅定,烦恼即为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