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29|回复: 0

心佛合一 ——让你的八识田中的佛性,来面晤你本来的,...

[复制链接]

1565

主题

3

回帖

6893

积分

积分
6893
发表于 2020-7-13 07: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佛合一 ——让你的八识田中的佛性,来面晤你本来的,九识田中的阿摩罗识的,本来的拥有的佛性



 

自己一定要忠诚,一定要坚定。忠诚是什么?就是对菩萨的忠诚,对佛法的忠诚。平时在行住坐卧中,就是走路、工作、坐下来、睡觉时,均与佛合一,都要考虑我像不像菩萨、像不像佛?当你把佛法的东西都用在了生活中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性永远是不增不减。

 

—白   9-21  不被外境所染,了解法界实相 



 

经常心中有佛,经常胸怀佛的人,他有如甘露灌顶……学佛要真正地理解佛,念佛要念菩萨真正的心……我们念经念佛,从心到外表,都要以菩提心为是。我们要能够念佛、学佛、念经,一定要发愿,一定要修行。

 

—廣   2-5   反观自观 契合佛体 



 

了知万法皆空,一切就都是佛性的变现,当你知道这些你的心却无罣碍,你的心才能破除心中的迷误和存物,那么这样,你的心中就会慢慢地无人 无我,无众生 无生死,那就是四相,我们说能够远离四相,你就远离了障碍和罣碍,所以你才能见到真佛,你心中本性当中的佛,才能慢慢地在你修行当中,慢慢地显现出来,你才能用你的人间的心,修成和佛一样的境界,那就是佛教界经常讲的心佛合一。

 

—白    42集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你自己今天要想信解行证中,你想解脱要相信,你要修行你要证得佛果,你要相信它,你要远契古佛心印,你要把菩萨的正能量,牢牢地放在你的心中。你让你的八识田中的佛性,来面晤你本来的,九识田中的阿摩罗识的,本来的拥有的佛性,这就是我们叫契合心佛合一,你这样才能一世修成永断轮回。

 

—白     44集   听闻佛法 尊重供养 



 

wenda20170430A 27:18

 

念经过程中心佛合一就能消业障

 

:您在《     》里说“念经可以消业障”,那么在念经消业障的过程中,菩萨经文中的慈悲愿力和我们念经的身口意的状态是如何结合在一起运作的,从而达到给众生开悟、消除业障的目的呢?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就是心佛合一。心里想的都是佛,你心里就会有佛,你用佛的意念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也叫“心佛合一”。你只要能够把自己的心和佛放在一起,你就是叫“心佛合一”。



 

Wenda20200329 46:45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和“心佛合一”

 

:师父,您在悉尼法会说:道家说“天人合一”,我们佛家说“心佛合一”。如何理解“天人合一”和“心佛合一”呢?

 

答:道家讲天的,天上,讲的是六道里边的天道,就是天意,所以他们叫替天行道。佛家讲“心佛合一”,佛陀告诉我们,人的第九意识阿摩罗识里面本来就有佛的,你要把自己的本性拿出来映照着你的人性,那你的人性和佛性合一,你不就是人间的佛吗?(明白了。人家说“人有善愿,天必佑之”,这个“天”是指这里的天吗?)是啊。天,每一个都不一样的,有的天是在天道的天,有的是超出六道的天(哦。“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也可能是超脱六道的菩萨来帮你,也可能是欲界天的菩萨来帮你)对啊。神仙、护法神在天道也有很多的。八仙过海,他管着天界,他就能帮你。过去有的道家拜祖先、拜仙人、拜神仙,就是这样(明白了)



 

wenda20131129 44:07

 

如何理解“求人不如求己”、“心佛合一”

 

:师父,您常讲一个佛印和苏东坡的故事,观世音菩萨念经在念她自己,求人不如求已。我想问:这里的“求人不如求已”指的是否是“学佛要向内求”,这个“已”是否指的每个人的“自性佛”?

 

答:那当然了。向外求,求谁啊?哪个是佛?你看得到吗?你对同修说:“来来来,我来向你们求救。”他们能告诉你什么?求得到什么了?“自性佛”就是本身你心中、本性里边就有光明,就有佛。所以当你能够有良心、有善心的时候,你能明白“我应该找到哪一个师父,找到哪一尊佛来拜”,实际上也就是你的本性所发出来的。但是道理并不是说从本性里面能求到,而是说用你的智慧和光芒能够在人间找到你的“自性佛”,这个东西很深的(师父,当我们很虔诚地求观世音菩萨、拜佛的时候,是不是看似是在向外求,但实际上是求自己的智慧?)你求观世音菩萨实际上不是往外求,还是往内求,因为是求佛性、求你的本性。所以臺 長经常跟你们说要“心佛合一”,你的心和佛合在一起了,我问你“是向外还是向内?”(向内)你的心自己是佛了,你不是把外面的佛求到你心里来了吗?我举个简单例子:你读书好像表面上是往外求,等到被你全部读到脑子里,读到你的心里了,这不就是你的东西了吗?(明白了,谢谢师父)




上一篇:佛果——要懂得和菩提的心合一。解脱出离心,加上智慧...
下一篇:无取也无舍——只管耕耘 不问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4-12-11 20:01 , Processed in 0.0372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