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17|回复: 0

【课件】2-9、妙法修行的程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18万

积分

积分
1186357
发表于 2022-1-2 01: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9、妙法修行的程序

 

    大家要记住在弘扬佛法时,要把自己看成真的佛子,这是一种对佛法的信念。如果在弘扬佛法时,不把自己看成是佛子的话,你是无法弘扬佛法的,是做不好的。从心里做到了佛的弟子之后,还要印证佛法。什么是印证?印证就是说我来相信,我来感受,我来实践,这就叫印证。

 

印证佛法是很重要的,当你印证了佛法之后,就会产生空性,开悟。开悟之后就是见性,见到自己的本性。真正的开悟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最真实的东西。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去怀疑他,去讲他不好,没有办法去想出任何的理由,去说这个事情是错的。在人间没有比较的东西叫无上,无上的意思就是没有了,到顶了,也就是我们说的绝妙。妙,可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印证了妙法,悟出了道理,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正等正觉就是人到了一种境界时,会有这个觉悟,犹如你在现实生活中,突然明白了一种道理一样。正等正觉是菩萨,无上正等正觉是佛。

 

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修学佛法的基本程序。

 

第一,是开悟,要明白道理,要悟出道理,开始修行,修到明心之后叫起修。第二,明心见性,修到见到了自己的佛性,就是明心见性。这些是修学佛法的基本程序。

 

师父现在讲授你们有关修行的基本程序,这个程序是你走向一个成功的学佛道路的程序。

 

第一,资粮道,就是你要有足够的资粮,资是资本、资格。资粮这两个字是你前世所修的行为和功德,你必须要有这个积累、积蓄,才可以做很多事情。这个积累和积蓄,也就是你的本性,你的良心。如果一个人在前世没有好好地修,这辈子投了一个山里放牛的,这个人今世就会失去修行的机会,他就很难遇到心靈法門,很难遇到佛菩萨,就不会懂得如何好好地修心、修行,这叫资粮道。道就是这条修心、修行之道。

 

第二,加行道,什么叫加行?这个加行并不是说给你加上去的,而是你所做的一切行为。你在有资粮的这个前提之下,开始修行,加上你现在所有善举修为,你开始进步了,向前进了,也就是有了一定的资粮做基础,才可以启动你修行的运作。

 

第三,见道,在你慢慢学佛的当中,看到了真实的东西。如看见了观世音菩萨,看见了你现在修行之后所得到的一切,你所有的感言,你心里明白了道理,看到了观世音菩萨对你的慈悲。这叫见道。

 

第四,开悟道,开悟道是当你看到之后,你才会明白,悟性必须要建立在见闻之上,如果你眼睛没有看到,你是不会明白的。开悟是经过见道之后,悟出了道理,知道这是真理,这是真的道,无论如何我都要坚持修行,能够坚持修行的人是已经开悟了。

 

第五,证道,证道是很重要的,证道就是印证了这个道,也就是说当你开悟之后,开始修道,明白了,证实了这个道,是绝对正确的,是我唯一可以走的路,只要坚持走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就像你们现在一样,证明了这条道是我应该学习的道,是菩萨的道,是最适合我的道,才会全心全意的精进修行。这就是一条修行的程序。

 

开悟就是把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转成佛性。就是往你的佛性里转,佛法讲叫都摄六根。比如,当鼻子闻到不好的东西时,要用佛性去闻香的花。当眼睛看见不好的东西时,要用佛性去看,去看佛法,去看观世音菩萨的像等。当耳朵听到不好的声音时,提醒自己不要听,去听佛音等等,就是拼命地往你的性里想,即往本性里想。

 

开悟了之后会不会轮回?会轮回。为什么?因为当你开悟了,只不过是明白了这些道理,但还没有行,当然会轮回了。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过去所造的业,难道不让你去轮回吗?你虽然明白道理了,但是你没有去改过,还没有去修正你的行为,只要做了恶事一定是要轮回的,不要以为自己明白了,开悟了,就行了,还是要到六道轮回的,因为你只是开悟,而不是真正的证悟。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在你的心里,在你的身上,所造的业障,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你,而你还是存在这个宇宙空间里,虽然你开悟了,明白了很多道理,不应该造十恶业,但是你已经造业了,这些业障就会围绕着你,因果随着你,只要有你人在,你就必须六道轮回。

 

不想堕入六道轮回就多念经,多做功德,把自己身上的业障全部消除,把自身的贪瞋痴全部清除,要学会什么事情都随缘。

 



金言法语

在弘扬佛法时,要把自己看成真的佛子,这是一种对佛法的信念。

 

当你印证了佛法之后,就会产生空性,开悟。开悟之后就是见性,.....真正的开悟是无上正等正觉,

 

修行的基本程序,......第一,资粮道,...第二,加行道,...第三,见道,...第四,开悟道,...第五,证道,

 

开悟就是把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转成佛性。......佛法讲叫都摄六根。

 

 


 

相关开示

在弘扬佛法时,要把自己看成真的佛子,这是一种对佛法的信念。

 wenda20161211A  13:02  

大悲心和慈悲心的区别;学佛要有坚定的信念

男听众:师父,我们说的大悲心和慈悲心有什么区别呢?

 

答:慈悲心是油然产生的,一种自然的;大悲心是知道了自己有慈悲心之后,更加发愿,更加努力去铸造心中一个慈悲的王国(大悲心是在慈悲心的基础上境界的提高?)对。大的“悲心”和小的“悲心”,慈悲心是人本身应该拥有的,而大悲心是经过愿力的(“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咒就是大悲心,是这样吗?)是这样的。“无碍大悲心”就是根本没有阻碍的,这个大悲心对自己完全没有任何阻碍。

 

很多人发心:“哎哟,我爸爸妈妈不同意的,我偷偷学……”唉,这种人算了吧。毛主席还教导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才能成功;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你现在吓得这个样子,你学什么佛啊?学学我们的佛陀吧,他当年从皇宫里出来的时候又不是偷偷摸摸出来的“我出去了!”因为他的坚强,他的爸爸没有办法,只能派随从照顾太子。结果我们伟大的佛陀把他带出来的四五十人全部变成一起学佛开悟的人,都成为菩萨了。我有时候想起佛陀……他真的很可爱,那个脸多庄严,真的很漂亮,那个头发的样子看上去多美啊!心美,人家才相美啊!(谢谢您对我们的教导)

 

 

当你印证了佛法之后,就会产生空性,开悟。开悟之后就是见性,.....真正的开悟是无上正等正觉,

问65:一个修行人只有经过开悟和证悟,才能脱离六道轮回。我们该如何理解证悟的过程,怎样才能明白自己在修行中证悟的境界?明心见性是一种什么境界?

 

答65:悟性就是首先要了解它,你对什么事情首先有个悟性。比方说,今天这件事情来了,我先对它有个理解,有个开悟的过程,这叫悟性。什么叫证悟呢?比方说,今天单位里的老总找你谈话说,“你这个事情要正确对待,现在有人怀疑你做了不好的事情。”你马上就想到,“可能有人在嫉妒我,准备弄我了,他来找我麻烦了。”这个就是悟,但是悟得对不对不知道。那么证悟是什么呢?一听到这种事情,首先想到:“我是不是有做错的地方?我是不是在某些方面不够圆满?我可能得罪了某些人,我赶快要改正了。”这就叫有则戒之,无则加勉。

 

“证”就是反观自己,“证”就是要来对照自己。

 

汽车在往前开的时候,你把方向盘固定一直往前开,你一定开到边上去,你只有不断地调整方向盘,虽然你开的是条直路,但是你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你才能正。

 

遇事不怒,心有城府,有忍辱之心,有看穿看破的境界。

 

这件事情来了,我根本不当回事,我自己好好的,有毛病就改,没毛病我随缘,这个就是你的境界。如果一个人经常发脾气,他一定没有境界。当一个人碰到事情的时候,动不动就跳,动不动就闹,这个人一定没有境界;当你碰到事情,你能够定下来,很有智慧地想一想,想出很多方法,那你就有境界了。明心见性,就是你的心对所有的事情都明白了,“我不能再贪了,因为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我去贪就会受苦。”这就是明心。因为你的心明白了,你定得下来,所以你会看到你的本性。“很多人都在争这个位子,我不争了,我无所谓,我做得不好,我没有资格。”就看到了自己的本性:善良,多给别人,多慈悲!

 

——解答来信疑惑七


 

Wenda20200510   46:39  

师父开示“深般若”

女听众:最近有一个菩萨的开示,说我们有个“大般若”“深般若”,像这种相当于有多少“深般若”可以庇荫到亡人呢?

 

答:实际上般若就是智慧。你想想看,你有菩萨的大智慧,不叫“深般若”?你有菩萨的一个大智慧,就有一个“深般若”。比方说你舍去自己……像法师,他今天出家了,他已经有多少个“深般若”了?很多了。他舍弃了人间的名誉,舍弃了人间的欲望,舍去了人间的贪,舍去了瞋恨,舍去了愚痴……他不是每一个都是一个“深般若”?(是。那就是说一个能看开、放下的念头就会生起一个“深般若”?)对。比方说一个“深般若”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念头,简单一点讲叫好的念头,实际上从佛法界讲,一个“深般若”就是一个深的智慧(嗯。从我们最开始执著一件事情,后来能够想通、看明白,这个也是属于境界提升,也是增加了般若智慧?)对,百分之一百。“深般若”,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智慧达到了一个顶峰,并不是说达到顶峰你一定成功的,但是至少说你已经拥有了这个智慧,所以为什么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你有非常好的、很深的修行功夫了,你已经达到了甚深的修行的境界了,所以叫“行深”。修行很深了,叫“行深”

 

(明白。如果是想要一世修成的人,他得具备多少“深般若”这样的能够出六道的条件?)一个人要是修成了,他满身都是般若。他有自觉,他有觉他,他有自觉觉他,自他皆利,他有广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以自觉,下化众生以觉他,这种都是菩萨的观自在,所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实际上,“行”是修行;“般若”就是你对事物理解的空性的多少而说的。如果你理解空性越深,你越有深般若;你理解空性越浅,你就没有深般若,只是浅般若。什么叫“理解空性”?你看穿了,就照见五蕴皆空了

 

(是的,感恩师父的精彩点化。这个“深般若”和“小般若”有没有量化的概念?)当然有了。很多的法都有量的,比方说你今天一天动了150个善念,那你今天一天就在“深般若”当中活着;你今天动了2个善念,就2个善般若,但是这个前提是你没有动过不好的恶念。如果你今天动了50个恶念,动了10个善念,你今天还是被五欲六尘所染,听懂了吗?(听懂了。那就是说如果一个恶念起,可能就会把刚才生起的般若智慧消掉了?)全部拿掉,全部被它污染了。

 

 

修行的基本程序,这个程序是你走向一个成功的学佛道路的程序。

第一,资粮道,……是你前世所修的行为和功德,你必须要有这个积累、积蓄,才可以做很多事情。

第二,加行道,……你所做的一切行为。

第三,见道,……看到了真实的东西。

第四,开悟道,……悟性必须要建立在见闻之上,

第五,证道,……印证了这个道,

wenda20140606  32:02  

去除“我执”是证得空性的关键吗

女听众:请问师父,去除“我执”是不是证得空性的关键呢?

 

答:去除“我执”不是关键,是一个基础。你如果还执着的话,根本不可能得到空性的,不能开悟,不会解脱(明白了)

 

Wenda20180112   39:47  

能做到第八意识完全干净就与第九意识合二为一了

女听众:师父开示,八识田染净同源、九识田染净俱泯,八识田全部是善的、纯净的就是九识田了。这里涉及九识田的净没有泯,是不是说纯净之后自性显现,染净俱泯的生命内境呢?

 

答:你想想看,九识田就是无色无染的,完全干净的,对不对啊?(对)那好了,第八意识全部干净了,不就跟九识田合二为一了吗?那第八意识不就成为第九意识了(是。也就是说当第八意识特别干净,其实还是一个干净的程度,就是没有善,没有恶,是这样吗?)一样啊,因为你能做到第八意识完全干净,跟第九意识一样干净的话,那你第八意识跟第九意识分得清吗?分不出来了吧(就是非一也非二了,是一样的了吗?)对,这才叫开悟,就非一非二了。非一也非二,这个还懂一点了。

 

shuohua20130104  15:29  

有关开悟的问题  

女听众:臺長您还接着讲悟性必须建立在见闻之上,坚持修行已经是开悟了,那么这个开悟是不是部分开悟?在没有修成最后的正果前都不能说自己是开悟之人

 

答:是的,不能称自己是“完全开悟”之人,而是“局部开悟”。这就是臺長刚刚跟大家说的“渐悟”和“顿悟”,还有“完全开悟”。就像我们说菩萨是正等正觉,而佛是无上正等正觉,道理是一样的。无上正等正觉已经没有底了,没有这个底了就无上了(明白,臺長)

 

 

开悟就是把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转成佛性。......佛法讲叫都摄六根。

六根清净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做到六根清净

问:《白話-佛法》第三册第44篇《无明和老死均是轮回现象》中,师父开示道:“六根不净,你们才会不断地惹是生非。”请问师父,六根清净的标准是什么?无明烦恼的根源除了六根不净还有哪些?

 

答:修心修得不如理不如法就是六根不净,染着、有染尘,就是六根不净,有贪、瞋、痴、慢、疑的心理,那就是六根不净。什么标准啊?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六根就会慢慢地清净。

 

眼、耳、鼻、舌、身、意,最难控制的是第六根。眼睛不要去看那些不该看的东西,鼻子不要去闻那些不该闻的东西,嘴巴不应该说的话不要去说,耳朵不应该听的不要去听。最难的就是意识,因为意识的犯罪照样可以造成你前面五根劣根性的爆发。所以脑子一不干净,你的嘴巴就会造业,身体就会造业,所以控制好你的第六根是很重要的。然后进行第七意识——末那识的分别意识,然后进入第八意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储存你已经辨别过的善和恶,分别在你心中造成的伤害和一些所得,然后进入第八意识储存。所以怎么样才会让自己变得六根很清净?什么标准?就是让佛性常住在你的心中,让魔性远离你的心中,这就叫佛性常住。

——2018年5月18日新加坡共修組提問

 

wenda20170526   01:36:07   

达摩祖师帮慧可大师安“心”的禅机

女听众:师父,二祖慧可对达摩祖师说:“我心不安,求师父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大师说:“弟子找不到心。”达摩祖师说:“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慧可大师听到这个当即就豁然大悟。师父,这其中有什么禅机呀?

 

答:这个禅机在哪里?禅机就是心不是你安的,你想用自己的心去做很多的事情。他跟达摩祖师说:“我心不安,求师父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他这句话的禅机是什么意思啊?没有心,你心才会安。我把你的心拿出来,你没有心了,你当然就安了(是不是就是找到自己的本性、空性?)对了。人间的,你自己的外心拿掉,就是等于第八意识没了,你当然直接就进入第九意识了。“你把心拿出来,我替你安。”“好。”他说把心拿出来了,“我已经帮你安好了”,什么安好了?把你的外心,杂念的心——贪心、痴心、愚痴心、恨心全部拿光了,你自己的心不就是已经安好你最原始的本性了吗?(哦,就是我们学佛也是这样,要把其他的心拿掉,找到自身的宇宙的本性?)对啊,你现在自己把外心、贪心、恨心、痴心全部拿光了,你心中还有什么?就是你的本性了。你还安不安啊?你肯定安心了。

 

 

不想堕入六道轮回就多念经,多做功德,把自己身上的业障全部消除,把自身的贪瞋痴全部清除,要学会什么事情都随缘。

Wenda20190215   36:29  

见到本性才能寂静;梦中阿赖耶识的境界是最真实的吗

女听众:佛陀在菩提树下最后证悟的时候,当时魔王波旬化作美女、家人等诱惑佛陀,佛陀仍如如不动。请问师父,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就相当于梦里对金钱、亲情、男女之情等都不受诱惑的时候才算开悟呢?

 

答:那当然了,你要大开悟的话,你根本不能有任何的心。你要见到本性的话,你才寂静,你见不到本性的话,你人不会寂静的。

 

(对。师父,请问一下,我这个人属于改毛病改得比较快,但是特别容易再犯,是不是就是没有见到本性才会这样的?)那当然了,那你实际上就是知悟娑婆离愚痴,只是你知道娑婆世界有很多的烦恼,你暂时离开了愚痴(嗯,没有证悟)对了(明白了。那是不是根本原因就是业障没有消掉呢?)对啊

 

(请问师父,是否梦里的阿赖耶识的境界才是最真实的境界?)应该是的,因为梦中的阿赖耶识是没有增加过人间的第七意识的修饰。因为在人间你可以用第七意识来控制你的第八意识和第六意识,明白了吗?(明白了,感恩师父)

 


 

白话佛法精选

开悟就是把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转成佛性。......佛法讲叫都摄六根。

不见本性 修法无益——200502《白话-佛法》開示第59集

念佛、修心、修戒定慧等等一切,要加行位,首先在于要有资粮道。加行之后你就见道位。因为你根基好,然后修心、念经、放生,你就慢慢见到空性。其实空不是一句话空,因为有境界的。很多人放得下,不一定空;很多人空了,不一定放得下。要看你空多少时间,要一直空下去才能见道位。见道之后就开始修道位(现在我们说的“你这个人做事情到位不到位?”其实就是这个“道”、这个“位”。我们现在人说到达的“到”,实际上就是修道的“道位”)。如果一辈子修到最后,没有修道位,空性也会失去——这个空性是暂时理解的空性,你就白修了。所以佛法说“不见空性,修法无益”,修到后来要彻悟,见到空性,才能修法有益。大家都知道六祖,他也不看经教的,因为六祖是古佛再来,他讲的一切都是让我们明心见性,开悟的。大家知道修道位,修到菩萨的道。最后就是究竟位,才能成佛。

 

希望大家要明白,我们修心基础最重要,如果你连小毛病都不愿意改,你连撒谎、妄语、绮语、两舌,很多的小毛病都改不了,不要说你能修成,因为你说自己修成也是妄语。希望大家好好地努力,改变自己从自我的修心开始,好好地掌握两个资粮道,非常严格地去遵守这两个资粮道,你将被众生所庄严,你也就会成为人间的菩萨。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课件】2-8、寻找性空-越过十二因缘
下一篇:【课件】2-10、消除业障,返本归元,脱离轮回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4-10 21:39 , Processed in 0.0350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