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谈谈超自然的喜悦
今天给大家讲富润屋,德润身。富润屋就是有钱,只能让你的家外表富丽堂皇,而不能让你的身体健康,这叫富润屋。有德能的人,才能得到身心健康,这叫德润身。所以我们要找德,而不是找富。
我们人在世界犹如海上有两艘船,这两艘船像无头苍蝇一样在乱开,一艘船叫名,另一艘船叫利。人就像这两艘船一样在海上乱撞,没有目标,迷茫地在横跨着人生的苦海,都是为了一个名利。鸟为食亡,人为财死,以为是对的,正确的,实际上这完全是错误的概念。师父告诉你们世间有两种情,一种是情为名,一种是情为利,名利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你可以为名,可以为利,这在情理之中;在情理之外,就是当你的境界提升了,就会把这个名利视为粪土。当你的境界提高时,名也没有用了,利也没有用了,而你的心灵是最富有的。
师父现在给大家讲,什么叫法喜?法喜与身和心都有关系的,首先从精神上讲,就是心必须进入一些境界,而不是一般的喜悦。一般的喜是比如说一个笑话,大家笑一笑就没有了,只是暂时的,而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真正的法喜是要打通气脉,当一个人说一个高尚的笑话时,气场是往上面升的,真正地打通气脉,是打通脑子里的气脉,胸部以上为上脉,胸部以下为下脉。师父曾经给你们讲过一个人在过世时,如果头最后凉是上天,胸部最后凉是投人,下身部最后凉是投畜生,脚最后凉是下地狱,从人的身体上就可以分得很清楚。师父教你们是要打通上脉,法喜是从上脉来的,是从境界上来的,当一个人有境界时,讲出来的话那才叫法喜。比如,一个人忽然跑过来告诉你说,“我孩子的病好了,感谢观世音菩萨”,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这就叫法喜。学佛的人才会有法喜,不学佛的人是没有法喜的,没有法喜就不能充满。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能打通向上经络的境界,那就不叫法喜。
法喜它是有气息,还有呼吸,法喜的呼吸是很慢的。当一个充满法喜的人讲话时,是很有哲理的,呼吸是平均的,气息是很顺畅的。当你一旦打通气脉之后,随之而来的叫法乐和法味。法喜等于法乐,等于法味,味就是回味,一想起来就开心,这种喜悦是泛泛地在心中回荡。当一个人法喜充满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让它运转,运作之后法喜才能充满。
师父把这个法喜给你们拉开来讲,当这个喜气通过你全身的经络之后,会产生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你感觉开心,这种感受是快乐的感受,这种快乐就叫法乐。法乐就是法喜,有一点欢喜,又有一点快乐,这种快乐就叫法乐。法乐是一种无形的快乐,无形的快乐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快乐。比如明天是假期,你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快乐,心里感觉高兴,因为可以休息了,而你不会一直把这个假期放在心里的,但是就是这个无形的快乐,让你与人讲话时心里感觉一种快乐,这种无形的快乐,在你的心中无形的存在了,这就是内涵的、内在的、无形的快乐,这种快乐充实着你的全身,打开了你的经络,让你感觉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无比的欢愉,这是一种没有办法形容和比拟的快乐,因为这是充满智慧的喜悦。
吃到嘴里后的感觉叫味感,即味道的感觉;眼睛看到的叫观感,这些都叫法乐。吃素会吃得很开心,因为我没有杀生,吃的都是自然的东西,所以就会产生一种法乐。我眼睛看出去都是好人,我不看黄色的东西等等,这个眼睛就是很正的眼睛,叫观感,也是法乐的一种。眼睛看出去的都是正的东西,你脑子里就是有正的东西,经常去看不好的东西,你脑子里就是有不好的东西(邪念)。师父把佛法用白话讲解给你们,讲到你们的心里去,然后再给你们分析透彻,让你们明白什么是法喜,等你们明白了,马上就会法喜充满。
当气脉通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持久的、泛泛的快乐,但是不能执著这种快乐。一个人快乐之后哪怕是法喜也不能执著,执著就会迷进去,就会出偏差。比如当一个人说:我是学过佛的,我过去怎样怎样的,这个人就是执著,执著于自己已经学过的一点点东西,用它充实着自己的整个灵魂和肉体,又如何接受另外一种新的事物呢?如果一个人执著了,方向就会出偏差,因为执著这种快乐之后,而这种快乐是小定之后产生的幻感,当一个人小定时,就是一个人忽然之间好像醒悟过来了。比如原来我念经可以找到好的工作,那么我念《准提神咒》去刮六合彩也能赢了。这就是小定之后方向偏了,执著就出来,方向和目的都不正,你们说会刮到六合彩吗?这种幻觉的感觉是不真实的,一晃就会过去,是不能永恒的,是不能久恒的。这种不能持恒的态度,在禅宗里就叫初禅。初禅是禅宗里打坐之后刚刚有点幻觉,比如能看见菩萨了或能看见一些灵界的东西。
念佛有四种方法:
持名,就是念佛的时候先要持名,在念经之前,一定要先讲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如何如何。
观像,看着观世音菩萨的像念经,心里会纯洁。
观想,就是脑子里观想观世音菩萨,但是观想很难,刚开始学佛念经的人,稍不留神很容易走火入魔。
实相,就是实实在在看到的东西,也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不想任何东西,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不往脑子想。实相的意思就是自然的,不往心里去的东西,不要用心去执著地想,我要看到观世音菩萨。实相修心,念经到最后,也会看到菩萨的,菩萨会到你的眼睛前面来,不是你想不想看见,而是你不想看见也能看见。
实相妙理,实相它有一个非常玄妙的道理,就是说当你所看到的任何东西,你只要心里一想到它像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是随你的心变现的,这就叫妙相,然后转换为妙理,就是实相妙理。师父经常给你们讲献心香,献心香就是实相妙理。对着天空想着自己供的佛菩萨,然后拜拜,在天空上就会出现一尊你家里供拜的佛菩萨,想出来的就是妙相。亲证实相,就是你亲眼证实了这个实实在在的相,叫亲证实相。
最后师父提醒大家,妄语是一切恶业的根本,当一个人开始做坏事的时候,就开始说谎了。妄语是你犯罪造业的根本,当一个人造业做坏事的时候,第一个做的事情就是妄语(撒谎)。
那么怎样去除杂念呢?去杂念的方法之一,就是微闭目可化解,犹如昏睡前时,什么都记不住,脑子是空的,杂念才可去除,但是时间不能长,所以用微闭目的方法,念经去化解杂念。
金言法语
真正的法喜是要打通气脉,......真正的打通气脉,是打通脑子里的气脉,......法喜是从上脉来的,是从境界上来的,
当这个喜气通过你全身的经络之后,会产生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你感觉开心,这种感受是快乐的感受,这种快乐就叫法乐。......这种无形的快乐,在你的心中无形的存在了,这就是内涵的、内在的、无形的快乐,这种快乐充实着你的全身,打开了你的经络,......这是充满智慧的喜悦。
实相妙理,实相它有一个非常玄妙的道理,.....是随你的心变显的,......亲证实相,
相关开示
真正的法喜是要打通气脉,......真正的打通气脉,是打通脑子里的气脉,......法喜是从上脉来的,是从境界上来的,......学佛的人才会有法喜,......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能打通向上经络的境界,那就不叫法喜。
shuohua20130208 21:02
“上脉”、“拙火”、“法喜”的关系
女听众:请问“上脉”、“拙火”、“法喜”的关系,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念经、修心、做功德,慢慢就有拙火出来,它可以通上脉,得到法喜?
答:对。因为当一个人法喜的时候,他的经络、大周天、小周天一定是打开的,所以你去看,一个人开心的时候,脸红红的,整个气脉都打开,这就是法喜。修心修到自己什么都想通了,精神面貌会变化,各方面都法喜,看见谁都开心,这本身就是一种拙火(这种变化自己能够控制吗?)好和坏不受人家控制的人就能控制。现在的人情绪都受人家控制了,所以控制不住自己。
(这个“拙火”毕竟有点看不见摸不着,那么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实质感受吗?除了那种开心,是否有医学上的诊断?)实质的感受就是你非常亢奋,因为你看得到前途、看得到光明。举个简单例子,比方说我们要过圣诞节了,很多人就开始亢奋了,为什么?因为他想到他将有一个月的假期,半个月可以到某某岛上去度假,天天上班的时候就很亢奋,做事情都很有劲(听懂了)
wenda20160325 26:17
怎样将悲愍心和欢喜心圆融起来
男听众:菩萨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感觉其中悲愍心和欢喜心是有点对立的。请问师父,菩萨是怎样将这两种心圆融起来的呢?
答:这个你们要跟师父学学了,师父这两种心学得非常好。我有时候非常难过、生气的时候,你看我一会儿就笑了,很多人是笑不出来的。因为当你的心中拥有悲愍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法喜在;有法喜的时候,一定有悲愍心的。举个简单例子,你在家里,孩子回来看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开心吗?法喜吗?(嗯,法喜)法喜的时候,想到孩子过三天来看看我,三天之后就要走了,难过吗?(难过)悲愍了,所以他悲愍心跟法喜心是在一起的,所以叫“慈悲喜舍”。
有时候一个人,悲愍心是从内心产生的对人间事物的一种用崇高境界感叹型的理解,哎呀,这个世界……哎呀,这个世界真可怜啊,作孽啊……就是这种。欢喜心是什么呢?哎呀,真的,还好我真的知道佛法了,我才懂得什么叫悲愍,才知道“哎呀,这么可怜啊”。因为我学佛了,我不学佛,我哪来这么多的开心啊?我因为学佛了,我才开心,虽然我可怜别人,但是我心中更珍惜我自己所得到的这种欢喜心。为什么?因为我弘扬佛法,因为我得到了佛法,我才知道人间的真正意义。这个时候有这种法喜在心中的。再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小孩子过去从来不懂得好好做功课,调皮捣蛋,妈妈一直很悲愍心,觉得“哎呀,很可怜这孩子,怎么不懂啊?”等到哪一天孩子说:“妈妈,我懂了,我真的再也不玩了,我现在好好地读书了,我知道读书要怎么样怎么样……”妈妈:“好孩子啊!”一边悲愍他,一边开心得流出了眼泪,这开心就叫法喜。共同存在,并不相矛盾。
当这个喜气通过你全身的经络之后,会产生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你感觉开心,这种感受是快乐的感受,这种快乐就叫法乐。...这种无形的快乐,在你的心中无形的存在了,这就是内涵的、内在的、无形的快乐,这种快乐充实着你的全身,打开了你的经络,...这是充满智慧的喜悦。
Wenda20171217A 03:20
不以物喜和法喜充满的“喜”有何区别
女听众:师父教我们要常怀欢喜心,不以物喜里的“喜”和法喜充满的“喜”有什么不一样吗?请师父开示。
答:不以物喜,就是不要觉得人间的一些东西被你贪到了,你就很开心,这是一个“喜”;还有一个法喜的“喜”,那是心里明白了、开悟了。这个“喜”和物喜的“喜”是两个概念,一个是人间物欲之“喜”,一个是明心见性之“喜”,两个“喜”一样吗?
(师父,有时候我们打通电话了,非常法喜,我们怎样在法喜充满的时候也不忘乎所以,做到心不被境所转呢?)这个法喜是比较干净的,根本不存在什么……不一样,人间的“喜”不叫“法喜”,加了一个“法”字,它已经不是自私的欢喜了。比方说,史泰龙来了,你跟他签了个字,拍了张照片,你开心吧?这种是欢喜。法喜是什么,那是一种开悟、一种理解,对人生的不执著,放下了,那种喜悦心情不一样的,不是人间之喜,那是超脱人间之喜
(有时候,比如打通师父电话了,那种喜悦……)那就是法喜,那是无私的喜悦,不是挺开心的?举个简单例子,你要是现在能够看见观世音菩萨,你法喜吗?师父看见观世音菩萨,我当然法喜了,菩萨来了,第一个是尊敬,第二个是法喜,就这么简单了。昨天看见弥勒佛来了,师父开心得不得了。你说“你不能法喜啊”,一看见弥勒佛来了,“哎哟,我要控制好,我不要欢喜”,你看见菩萨法喜的话,是一种内心自然、纯洁感情的流露,那种从法流出来的,内心的法流啊,不是用现在的话讲,物质流露出来的那种“喜”,不是人间欲望,看到物质所流露出来的一种欢喜,那种是欢喜,不叫法喜。
Wenda20200809 04:04
如何理解“无为境界以禅悦法喜为食”
男听众:师父,一个音频中,佛陀说道:“修道也是这样,涅槃以不放逸为食,无为境界以禅悦法喜为食。”师父,您能开示一下第二句吗?
答:当一个人打坐修禅之后,他会产生一种法喜的。法喜的人就是没有烦恼,没有烦恼的人就叫禅悦。如果你打禅进入一种涅槃了,你就是很开心的,你想通了,就是通过坐禅你想通了。想通的话,你不会烦恼,对不对?(那这就是无为境界了?)“无为境界”就是你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目的了。你没有目的地去做任何事情的话,你说说看,你当然开心了。你帮助别人没有目的,多开心啊;你帮助了别人总是希望人家能够回报你,回不到你不就痛苦了?(对对。帮助别人没有目的,那你做出来的就是功德,是这样理解吗?)对啊,功德的话,你不但要帮助别人,而且要无私的。要无私地帮助别人,而且是一种无缘大慈(明白了)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实相妙理,实相它有一个非常玄妙的道理,......是随你的心变显的,......献心香就是实相妙理。......亲证实相,
Wenda20180420 21:51
观想观世音菩萨的问题
男听众:关于观想的问题,我有时静下心来念经观想观世音菩萨的时候,能远远地观想得很清楚观世音菩萨的音容笑貌,但是想把画面一拉近,就看不清楚了,局部的话就看不清了,这是么回事呢?
答:观想本身就是一种看,你能够看到、能够想到,合二为一。你今天看见菩萨了,就是你的福气,所以你也没有必要说“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随缘,看见也随缘,看不见也随缘,因为佛在心中留就可以了(对的,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61028 01:27:19
臺長法身开示妙法真相
女听众:师父,您的法身经常给弟子讲法。前几天,师父您讲法,但是都是文言文,弟子好像不能明白,我念一下,请师父开示一下好吗?2016年9月20日上香前,您说:
“宇宙空相,虚实有别,心无别,则无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皆因心而起。一切有为相,皆属虚妄。净念相继,非真非妄。似空非空,悟而不空,妙法真相。”
答:这个就是叫大家开悟,看穿看破,放下啊。人生一切都是妙相,实际上人生就是空无的,似是而非,非有非非有。
(师父您还说:“是我弟子,非我弟子。观音弟子,即我弟子。我亦无我,何为生我,我本虚妄,幻灭真相,直了成佛。”这是您继续跟弟子开示说的,师父您说说)
你听都听不懂,怎么跟你讲呢?呵呵,讲错了,不应该跟你讲的。很多人说是师父的弟子,你说是我的弟子吗?是,今天是,不好好修就不是了;你说不是我的弟子,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子,对啊,观世音菩萨的弟子也是由师父把他介绍给观世音菩萨,又是师父的弟子又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子。这就是前面讲的。所以一个人要珍惜,哪一天连自己师父都不要他了,你说这个人已经到极点了吧,就是等于一个父母亲都不要自己的孩子了,这个人一定一塌糊涂了。
(您开示的都是文言文,不像白话里讲解的白话,所以我就感觉有的不能理解。师父您最后又说了一段:“真非真,假非假。善非善,恶非恶。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无中生有,有中生无,虚实二相,非真非妄。”弟子感觉不是很明白,觉得您讲得很深,我只是了解浅层次的)你赶快去看《白話-佛法》,师父都讲过的,我不知道第几册,这个“非真非有,无我无相”,这种我全部讲过的。你要多看《白話-佛法》,好吗?(好的)
关于“绝对非真非妄”
同修问:白話-佛法四第六篇,修心念经随缘为之里面有一段话真的理解不了,妄念其实纯粹是圆融之真实相也。如果你认为绝对非真非妄,你如果把它看成一个原灵的绝对,那只有一个东西是真正绝对的,就是圆融后之真相也。就是说,如果你把人间的东西看成绝对,那你绝对是错了,因为它不是真相。但是如果你把这个绝对看成是自己的本性,那你就拥有圆融之相。
答:一个人把事情要做好做圆融包容一点,就会想出很多思维,其实都是妄念是做不到的。今天想要解决这个事情,会不会有很多思维,比如想跟太太和好了,要家里弄干净一点……想出来的事情就是妄念。一些人把人间的事情看成是绝对,但是这个世界是无常的,哪有绝对的事情?这个人绝对好人,过段时间变坏了,无常的。这些都只是表相,并不是真实的东西。
圆融之相,当你心中能够圆融包容别人之后,心中产生慈悲心,真正的本性就会出来,这就是真相出来了。
——《臺長开示解答来信疑惑 (九十二)》
白话佛法精选
真正的法喜是要打通气脉,......真正的打通气脉,是打通脑子里的气脉,......法喜是从上脉来的,是从境界上来的,......学佛的人才会有法喜,......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能打通向上经络的境界,那就不叫法喜。
三《5、法喜转换,战胜欲望》
法喜是闻到佛法了,非常欢喜。另外,在娑婆世界里能够找到真法,也是很喜欢。法喜指的是你心中明白了道理之后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喜悦。明白道理就是佛性出来了,你明白道理后,出来的那种喜悦才叫法喜。法喜是在人世间最好的感应。如果用我们人最本性的东西来感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你就会法喜充满。就是说如果你用菩萨的心去对待一切事物,你得到的就全部是菩萨的东西。我今天用慈悲心对你好,你肯定会对我好,开心吧?这就是法喜。这个就是付出和得到。
当这个喜气通过你全身的经络之后,会产生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你感觉开心,这种感受是快乐的感受,这种快乐就叫法乐。...这种无形的快乐,在你的心中无形的存在了,这就是内涵的、内在的、无形的快乐,这种快乐充实着你的全身,打开了你的经络,...这是充满智慧的喜悦。
《无所住而生其心》 视频 200328C(二十七)
师父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我们学佛做人多行善,福报自然就增加得快,所以做善事也是最重要的,要欢喜地去做。很多人做善事,一般都是“哎呀,我要做点功德了”,要非常欢喜——“我今天拖地板拖得非常开心”“我今天念经念得非常法喜”“我今天听课,觉得无上的菩提心在心中,因为我学了更多,我可以救度更多的有缘众生”。只要你把这个思维——大乘佛法这种慈悲心的思维展开了,展开得多高多远,那你是无量无边,你就拥有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功德,一个善事可以成为一个功德,同样,一个人做了一件很大的善事,它也会变成福德。这就是你的境界用有所住心去做还是无所住心去做,这就是我们人心一个最根本的基础。希望大家的菩提心自然地生出,不为功德去做,懂得放下,做了就放下,不去斤斤计较人间的烦恼,体悟人生无我的境界,这就是你学佛的基础。
持名,观像,观像,实相,......实相妙理,实相它有一个非常玄妙的道理,......是随你的心变显的,......献心香就是实相妙理。......亲证实相,
(广播讲座)《五十四》 念出智慧 学出本性2012-02-12
当你实相的话,实际上你明白你在人间所有的真相,它是一种全体的显露,也就是说,整个让你看穿了这个世界,让你又能够明白这个世界,这就是实相,而且实相属于妙理,也就是说非常美妙、奇妙的理念,让你能够有实实在在的明相出来,它显示出来的话,就能够让你看到我们所说的四圣道和西方妙境。因为你的境界是菩萨了,所以,你做梦经常会做到天上,因为你是佛了,所以你经常会超脱四圣道,所以,我们做人要彻底地圆融,要彻底地能够明白显现自己所有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台長经常跟大家讲,我们学佛一定要有一些想象,看着观世音菩萨的像。台長教大家的方法是不要看得太久,能够看一分钟、半分钟,然后开始念经,等于把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先映入自己的心中,然后心才会清净,再持咒,再想象一下我是菩萨,我现在是学着观世音菩萨在救度众生,然后你的实相就会出来,实实在在的相,就是你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