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从六根、六尘谈境界的提升
今天给大家讲“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即佛法中讲的“六根”和“六尘”。大家知道《心经》里有这些话。我们天天念经,我们只要在人间,我们的嘴巴就一定会受污染,如两舌、花言巧语、挑拨离间、说人家坏话等等。你的耳朵听人家的坏话,听不好的东西,你说会不会受污染?眼睛看那些不应该看的东西,是不是污染?脑子想那些不应该想的东西,是不是污染?鼻子闻那些不该闻的东西,也受到污染,香臭不分。很多人吃大蒜自己认为很香,闻到这个味道就很开心,这些人就是在人间的香臭不分。想想看吃过大蒜、洋葱的人,一讲话嘴巴出来的味道臭不臭啊?用嘴巴念经不就是个气场吗?
在世间,人的脑子想的事情会受污染,眼睛也会受到污染,耳朵也会受污染,嘴巴也会受污染,意念会受污染,什么东西都会受污染,你能逃得过吗?如果臺長现在要救度众生,怕受污染,能一个人躲在山上自修吗?臺長是不是一定要到凡尘来,一定要到这个所谓的梦幻世界、花花世界来救度众生?在救人的时候,要帮助大家把这些所有的不好的意念全部改掉,如果没有帮助到大家改掉身心的污染,那臺長就不是一个好的修行人。
自身的佛性,要把它激发出来,然后你的六根才不会受到污染,因为你的佛性修出来了,然后你就会知道,我这个眼睛不该看的不看,耳朵不该听的不听,嘴巴不应该讲的不讲,脑子不该想的不想,也就是你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该看该做,什么不该看不该做了。如果这些都搞不清楚的话,不要说去救人家,你连自度都做不到,怎样才能度人呢?
如果躲在山上自修,你们知道这叫什么吗?师父叫它是自我解脱法门。什么叫自我解脱?就是不管人家,自己到山上去好好修自己,只要我自己可以解脱,人家的事情与我无关,这样可以吗?学佛人应该到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去救度众生,而在庙里、在山上有什么众生可以给你度啊?这不就是修自我解脱吗?那就是小乘佛法的一种。
如果你能到这个花花世界来接受这个考验,是因为你的境界提升了,如果境界不提升,只知道修好自己,不知道怎样去帮助人家,这个人是不是菩萨?是不是修的菩萨道?要记住学佛修心是一个境界的提升,如果这个人的境界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他是修不好的,不要说修心了,连做人都做不好。如果没有一定的境界,你救度的众生,这个众生只能是你自己。你只能救你自己,而且救到一定的位置就上不去了,大家能明白吗?
所以在山上修行,表面上看,你的心灵没有受到污染,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没有受到污染,但是你的境界,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位置,你永远看到的是肤浅的东西。比如,一个人站在屋顶上修行,他的眼睛可以看到田野,如果前面有山,有高楼,他的眼睛怎么能越过呢?你在这个境界修得再好,也只能看到那些有限东西,等到你过世之后,也只能到这一层高度的天,可能是欲界天,是无法到更高层次的天。当你的境界跨越屋顶,站在山峰顶上修时,你不但看到了房顶,还看到了所有山的山顶。想想看你那个时候是什么境界?
师父举例是要让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心中不受污染,会感受到人有一个良好的根基,每个人修心都有一个根基,今天你学佛,明天他学佛,都有赖于一个根基。比如这个根基就是你的身体,如果身体不好(根基浅),你能爬上高的山峰吗?只有身体好的人,也就是根基好的人,才能爬上山峰,才能越修越高。
师父告诉你们,在人间的修行是修菩萨法门。在山上的修行叫解脱法门。因为在山上是求自己解脱出来,我不要烦恼,我不要怎么样怎么样的。然而在人间修,那就不一样了,在人间修,首先要自修,把自己修得好,然后才能救度人家。在人间修,你不但要修自己,还要救度众生,这就是菩萨,菩萨的法门就是救度众生。
如果在人间修一定要记住,是有考验的,菩萨会给你一个考验。考验你,是不让你的六根接触六尘有污染,如果污染了,你就达不到菩萨的境界。一个人要通过考验才能救度众生,如果连人生各种困苦考验都不能通过,你怎么能救度众生呢?比如,这个人去劝说人家吃素,自己嘴巴里却吃着荤腥,这怎样去劝说人家吃素呢?这就叫境界,这就叫考验。如果你劝说人家修心,首先自己嘴巴不能胡说八道,你才有资格劝人家,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才有资格救度众生。如果你连救度众生的资格都没有,你怎样用菩萨的身去救人呢?
你们知道很多真正功力大的老和尚,他可以到繁华的地方去修心,越吵闹的地方他照样可以打坐修心,他不会受外尘的影响,这就叫高僧,高的境界,高的修为,高功力。功力有赖于你的功德,功德越大的人,功力就越大,没有功德的人,就没有功力。师父曾经给你们讲过功德是怎么来的?是从内心,是从心灵来的,当你的心已经经过了调整,你的心已经经过了洗涤,你才会有这个耐力,才能坚持你的修心修佛之路,才不会活着像动物一样无知。一个人的修养,功德到了一定程度,什么事情都能耐得住,什么事情都能克制住,什么事情都能想得开,这就是境界的提升。
孔老夫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克己复礼。”很多人都以为克己复礼是恢复周公之礼,这是错误的理解。当时批判“克己复礼”是断章取义,说这个“礼”是恢复周公之礼,其实孔夫子讲的是恢复人的本性,这个“礼”是指由心而出来的,并不是一种礼节,而是你的心态,是要大家克服自己的毛病,来恢复你的本性。
告诉你们,这些圣人,都是菩萨转世的,只是叫法不同罢了。当年这些圣人到人间来救人,多辛苦,到处周游列国,到每一个国家去游说,和菩萨到处去救度众生不是一样的吗?那些大法师全世界的跑,师父现在是不是也在全世界的跑啊?我只不过跑起来不累,是利用现代先进的广播,电脑网络在全世界的“跑”,你们说是不是一样的?
记住古圣人都是菩萨下凡来救度众生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一个人要学会克制,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克制,怎么样恢复他的本性呢?从佛法上来讲这个“克”就是一个“戒”,只有持戒才能学佛法。如果这个世界大家不按照伦理伦常来做,你们想想看,这个世界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现在恢复礼仪,恢复孔孟之道,就是恢复人的本性,但是离佛法还很远。
金言法语
自身的佛性,要把他激发出来,然后你的六根才不会受到污染,
学佛修心是一个境界的提升,...如果没有一定的境界,你救度的众生,这个众生只能是你自己。你只能救你自己,而且救到一定的位置就上不去了,......在人间的修行是修菩萨法门。......你不但要修自己,还要救度众生,这就是菩萨,菩萨的法门就是救度众生。......如果在人间修一定要记住,是有考验的,菩萨会给你一个考验。考验你,是不让你的六根接触六尘有污染,
功力有赖于你的功德,功德越大的人,功力就越大,没有功德的人,就没有功力。......一个人的修养,功德到了一定程度,什么事情都能耐得住,什么事情都能克制住,什么事情都能想得开,这就是境界的提升。
“克己复礼。”......从佛法上来讲这个“克”就是一个“戒”,只有持戒才能学佛法。
相关开示
自身的佛性,要把他激发出来,然后你的六根才不会受到污染,......佛性修出来了,......你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该看该做,什么不该看不该做了。
wenda20151227A 43:59
“都摄六根”的没有感觉与“觉悟”的先有感觉有何不同
男听众:师父开示过“都摄六根”就是让六根没有感觉,眼睛看到的感觉没有看到,耳朵听到的感觉没有听到;还说过“觉悟就是先有感觉才能开悟”。请问这两种感觉有何不同吗?
答:一样啊,感觉看到的东西之后,你开悟。比方说你看见人家撞车了,你想:“哎哟,观世音菩萨谢谢您保佑我今天能平安哦。”你说你是不是开悟了?你是看到人家了你才会有觉悟啊,才觉了,感觉了,对不对?你今天突然之间看见一个盲人,你觉得他很可怜,你就感觉到“哎哟,我还有眼睛看得见”;你看见趴在马路上要饭的,你想想“我今天还有饭吃,观世音菩萨谢谢啊!我很感恩啊!”是不是“觉”了之后才有“悟”啊?(对)你不觉得自己幸福你怎么会开悟啊?你不觉得自己做错事情你怎么会开悟啊?“觉悟”“觉悟”就是这么“觉”出来的呀,对不对?
(都摄六根的话)都摄六根有两种,一个是强制自己都摄六根,看见美女图了不能看,看见不好,“哎哟,这个不行”,马上警惕了,这个是初步的。耳朵里人家告诉你:“哎,我告诉你啊,你知道吗这个人啊……”“唉,你不要跟我,这个东西我不想听”。你知道吗?很多人跑过来说:“臺長,您想听吗?”我说:“我不想听。”他什么都没跟我讲,他说臺長您想听吗?我就知道这个东西不是好东西,“你不要告诉我,我不要听”。我不要听,少听少烦恼,有什么好听的?对不对?你正大光明地说臺長好的话,你肯定是当面就告诉臺長了;你偷偷摸摸地把人家对我的意见跑过来告诉我,你本身就是带有一种造是非的原理在里边了。有什么好讲的?你不要讲。很多人跟我说:“臺長您想听吗?”“唉,不要听,你也不要跟我讲”“我们还开开心心呢,你不要让我现在不开心,好吗?”我就这样的。
我到人间来度人,我没有什么想法,我就开开心心就好了。对不对?干净不干净?要学臺長这种气度啊!气质!对不对啊?(对)
wenda20151225 42:36
关于“不思善,不思恶,方证菩提身”的理解
女听众:师父,同修问“不思善,不思恶,方证菩提身”,是不是因为善恶是人间的思维,我们要想一世修成就必须把六根往佛性里面转,这样就不会在人间修偏,也不会产生贡高我慢等狭隘思维。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这样理解对吗?
答:完全正确。说明你们已经修得很厉害了(我们还是不够)很厉害,很厉害(您要点化我们,多多来点化我们一下,好吗?)哈哈……
学佛修心是一个境界的提升,...如果没有一定的境界,你救度的众生,这个众生只能是你自己。你只能救你自己,而且救到一定的位置就上不去了,......在人间的修行是修菩萨法门。......你不但要修自己,还要救度众生,这就是菩萨,菩萨的法门就是救度众生。......如果在人间修一定要记住,是有考验的,菩萨会给你一个考验。考验你,是不让你的六根接触六尘有污染,
wenda20170409A 24:18
平时菩萨会给我们哪些考验
男听众:师父在《白話-佛法》中开示:“如果在人间修一定要记住,是有考验的,菩萨会给你一个考验。考验你,是不让你的六根接触六尘有污染,如果污染了,你就达不到菩萨的境界。”请问师父,平时菩萨给我们哪些考验?
答:考验太多了。防色,就是说,看见男女,眼睛不多看一眼,就是考验。你正常看到不算,你要是多看一眼,脑子里在动一个小脑筋,你这个考验已经没过了。比方说钱的方面,不该你拿的钱,你想了“我应该可以怎么样怎么样”,就考验没过。这个考验不是说一定有一个规矩的,它是自然在你心中就来的。
(那怎么知道这是菩萨给我们的还是我们平时修行路上遇到的呢?)我问你,你本性出来的考验是不是佛的考验?“众生皆具佛性”,佛性出来的考验不就是菩萨给你的考验?(明白了)不能做的事情,你的良心上过不去,不就是菩萨在给你考验吗?(师父,您这样讲就明白了。其实就考验我们的本性、我们的佛性)对了,本性不就是佛吗?还要专门考?
(是的。师父,比如夫妻俩吵架的时候,我们就这样想:“这是菩萨对我的考验,一定要忍耐,忍住,要慈悲他。”就是这样吗?)对啊。如果你脑子里已经想到了,说明你的佛性已经开始运作了。你还没想到,你跟他在吵的时候哪有佛性?(是的)好了,就这样考验的。
wenda20141019B 47:56
有关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问题
女听众:小乘佛法不是说破了我执嘛,但是没有破法执,对吧?(嗯,对)大乘佛法就是破了法执。但是法执,所有的六根六触这些,眼、耳、鼻、舌、身、意,他看到这一切,不都是有主观反应的吗?如果说没有破法执的话,其实我执不是也没有完全地破吗?不还是“我”在想这些事情吗?
答:很简单,成佛必须小乘佛法为基础,大乘佛法用这个破我执、破法执,全部把它破掉。那么现在的人呢直接就学大乘佛法了,小乘佛法的我执还是没破,所以就是在破法执的前提下,也带着破我执(就是说还是有一些融合在里面的?)那当然了。就是说一个人本来在家里好好地做好事,不到外面去惹事就可以了。现在是什么?不但不惹事还要去帮助人家做好事。自己做得不够好,一边帮人家做好事当中一边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一个更好的人(嗯)
功力有赖于你的功德,功德越大的人,功力就越大,没有功德的人,就没有功力。......当你的心已经经过了调整,你的心已经经过了洗涤,你才会有这个耐力,才能坚持你的修心修佛之路,......一个人的修养,功德到了一定程度,什么事情都能耐得住,什么事情都能克制住,什么事情都能想得开,这就是境界的提升。
wenda20110923 18:08
去除五毒要多念经、多行善、发大愿;功力强度人易
女听众:我现在在修行当中,身上有很多贪嗔痴慢疑,就是去不掉,有什么方法能够把它去掉?
答:实际上就是你自己功力不够,举个简单例子,比方说身体上有些人很容易伤风感冒,有些人为什么不会,人家有抵抗力(噢)抵抗力怎么来的?抵抗力靠念经,靠做善事、善念,听得懂吗?说明你现在经念得还不够,善念不够,善事不够,功德不够(嗯)你本身自己努力不够。所以才会控制不了这些贪嗔痴(对对,我就这个事情感觉想明白了,但是一马上又想不明白了)念经念得不够的人才会这样,没有智慧的人才会这样,不开悟的人才会这样,好好念经,不够啊(嗯,我现在念49遍大悲咒,21遍心经,49遍消灾,4遍礼佛,27遍准提)经文可以,没有问题。
你现在还吃不吃活的海鲜啊?(我已经发愿吃全素了)什么时候开始的啊?(今年正月初一)时间太短了,还不够,这是第一。第二、你自己有没有发其他的愿啊?(我就是发卢臺長的书,以前书还没请来的时候,我自己打印了6份,请到庙里,庙里的人说都是有缘的人请去了)挺好的,但是你功德还是不够,你知道人家都是印几千张几千张这么自己在发的啊。你要知道香港啊,有那些很好的我们的佛友,他们真的是发心,他们自己背着一个包到有缘的地方去发啊(嗯)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法門,他们就是抱着一颗心要救他们呢(我知道,可能我功力就是不够。我上次就是拿这个书去给我一个亲戚,他鼻子上生了个东西,然后我一到家里我自己鼻子上马上生了个东西,念了3张小房子才好)就是不够。上次有个听众打电话进来,他的女儿去救人家癫痫,结果她女儿成癫痫了。他给他女儿一念经,他自己又癫痫了自己功力不够的话怎么救人哪?所以你自己自身的功力要加强。你现在这些经文是可以的,但是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己洗涤自己的心灵,慢慢慢慢会越来越好的,就像水一样一直在烧它才能开。
wenda20170623 01:24:10
修行的功力和能量有差别吗
女听众:请问师父,修行功力和修行能量有差别吗?
答:当然有差别了。修行的能量就是你本身已经修炼百炼成钢了,你当然有能量。那个只不过是在完成日常的工作。
Wenda20200501 49:25
“都摄六根”是守戒,“五蕴皆空”是境界
男听众:您之前在《白話-佛法》里面讲过“六根、六尘、六识”。想请教师父,“都摄六根”不受“五欲六尘”的染著之后是不是就是不造新业了?
答:应该是,你在改变,怎么会造新业呢?(“都摄六根”然后“照见五蕴皆空”了是不是并不代表他的旧业消了,只是说他不造新业而已?)你经常不造新业,你经常做善业,很快地旧业就消掉了(哦,其实还是要做善事,然后要守戒)那当然了,肯定的
(那从“都摄六根”到“五蕴皆空”,这是一个递进关系吗?)是啊,“都摄六根”是守戒,“五蕴皆空”那是境界
(师父《白話佛法》讲的我们不是很懂,所以请教师父,您最近讲的《白話佛法》都是非常深)对啊(师父讲到空性、三解脱门、无相、无作,还有最近您讲的止持守戒的问题,都很深很深的,很多都是大经里面的内容)对啊,要多看,大经里面的内容,要多看(真的很好很好,感恩师父)
“克己复礼。”......其实孔夫子讲的是恢复人的本性,这个“礼”是指由心而出来的,是要大家克服自己的毛病,来恢复你的本性。......从佛法上来讲这个“克”就是一个“戒”,只有持戒才能学佛法。
wenda20160108 01:12:27
如何守住意念
男听众:有师兄发现一个规律,晚上睡觉前意念如果清净的话,比如看《白話-佛法》等,就很容易接到菩萨的气场,或做到飞起来的梦境;相反,意念一旦不清净,很容易梦考一塌糊涂,引来很大的业障。请师父开示几句,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守住意念呢?
答:平时守住意念,就是如履薄冰,脑子永远不要放松。很多人很当心的,比方说这个女孩子她特别守贞洁的话,看见男人她就回避,明白了吗?(哦,明白)比方说这个人特别怕人家说他偷东西,他看见东西他就回避,凡是一看见东西……我们这叫“避嫌”。比方说这个人在钱的方面自己靠不住,看见钱他就跑开,对不对?这个人知道自己嘴巴守不住,看见人家一说闲话,马上离开,不要去听。那这就叫完全要自己克己,克制住自己,你才能恢复“克己复礼”。其实这个“礼”并不是代表礼仪,其实代表你所有做的事情。你要克住自己,你才能严于律己,才能把所有的事情做成。所以知道自己哪方面不对,就要开始学会避开哪方面的人和事,明白吗?(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80608 17:09
关于“观自在”
男听众:请师父开示一下,观自在是不是观想六根是否清净?六根引起六尘,没有能够破除法执与我执,迷惑颠倒,所以没有照见五蕴皆空?
答:观自在,实际上你已经自由自在了,对不对?(对)你要把自己整个人生,把自己的灵魂看得非常地自由自在,完全看,看住自己。怎么样叫自由?自由就是精神没有束缚,你不是解脱了吗?开悟的人不就是自由自在了吗?所以“观自在”就是说经常观自己的身体,观自己的灵魂,看看是不是自在。你如果自由自在,你不就放下、解脱了吗?很多人不懂的,还以为“哎,观自在菩萨”,实际上“观自在菩萨”已经是梵文翻成汉文了,全部是翻过来的,已经完全变成中文的意思了,不是梵文了。
白话佛法精选
自身的佛性,要把他激发出来,然后你的六根才不会受到污染,
白话视频 第66集 佛性平等无二 200513A(六十六)
要把眼耳鼻舌身意都转换成佛性:眼睛看见的、鼻子闻到的、耳朵听见的等等,都转成佛性,正信正念,“我不乱听,不乱看,不乱闻”。意念建立在自己的思维中形成的概念,所以这个意念非常重要,就是任何一个人的意念必须是觉悟的。你有觉悟的意念,你的正信就开始了;你有觉悟的意念,你的正知正觉就开始了。一个人有正知正觉,说出来的话都像佛一样。我们每一个人要想成佛,必须心中有佛,才能说出、做出和思维出佛性来,你一定会远离轮回。
学佛修心是一个境界的提升,...如果没有一定的境界,你救度的众生,这个众生只能是你自己。你只能救你自己,而且救到一定的位置就上不去了,......在人间的修行是修菩萨法门。......你不但要修自己,还要救度众生,这就是菩萨,菩萨的法门就是救度众生。......如果在人间修一定要记住,是有考验的,菩萨会给你一个考验。考验你,是不让你的六根接触六尘有污染,
广播讲座 《苦乐一如 动静一如》 191204A(三十六)
任何一个人持戒很重要的。守戒有两种。一种是止持,止持属于自利的,一个人能自己守戒的话,对自己帮助很大,属于小乘。还有一种叫作持。作持是什么?就是你必须要去做,你自己要做、把持住自己——守戒,你还要帮助别人,属于利他。比方说,今天看见一个人病倒了,或者这个人摔伤了,或者这个人有什么不好,你如果作为止持,“我修自己,我自己管住自己”,那么这个就没错,就是说“我不动别人因果”,各人种因各人得。你今天伤害自己了,或者你做错什么事情了,我修我的,我不动你因果,那么就是小乘——修自己,把自己管好。作持,就是必须要有所作为,必须要去帮助别人。如果看见别人在堕落,或者看见别人在做不好的事情,你不能不管,叫作持——这个守戒就是说如果你不管,你就是犯戒了。如果看见一个人做坏事,你不管,你犯戒了,这就叫“作持”。
所以学佛的人不但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别人,真的不容易。很多人说“等我修好了再去管别人”,他这辈子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不可能这辈子能修好再去管别人,很难的;要靠自己的功德,功德越大,就会受到菩萨的护念、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