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找到自身的菩提心,不让恶缘转轮回
师父今天给你们谈谈天上的菩提心,什么是天上的菩提心?天是多少层的天?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是不一样的,都是不同层次的天。菩提心是在哪一层天?师父告诉你们,每一层天都有菩提心,包括人道、畜生道都有菩提心。菩提心犹如太阳光一样照耀每一个众生的本性,每一个众生的本性都有菩提心。我们修的是本性,是菩提心。
师父今天给你们讲讲天上的菩提心,天上的菩提心是比较纯净的,是污垢不多的,是很干净。要记住当你发愿学佛后,每一天的观想就是把你的菩提心和慈悲心显现出来,那是来自天上的菩提心,我们人间做得到吗?能做得到,就是把天上的菩提心化作人间的心性来运作。比如,你这个心很透明,但是外面被污垢包着,很脏了,可能看不见了,这个心是人间的,但是你到了天上,这个心灰尘就很少了,很透明了,这个时候你可以看见自己的菩提心,可以看见自己的慈悲心。而在人间良心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因为良心越来越肮脏了,所以要让你们知道天上的菩提心和大悲心是怎么回事,你们再把这个方法模式用到人间来,经常看看自己的本性和良心,是否纯净,是否慈悲。
菩提心就是菩萨心,菩萨的心大家都知道很慈悲的。学佛要学佛的智慧,要学佛菩萨透亮的精神,为什么在天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本性和菩提心呢?因为能升到天上的人都是很善良的,是可以看到的,天人可以随时随地把菩萨心肠看出来,可以看见自己的菩提心。天人就像动画片里面的仙女一样,他们可以一会儿飘到这,一会儿飘到那儿,可以随处飘的。很多天人在天上整天想着帮助人家,天人外环境很好,天上的人已经很自由了,而且都很善良。而我们在人间,到处都是要做的事情,到处都是要修的。
在人间我们看不到本性,看不到良心,就会做很多的坏事,做很多不好的事情,动很多不好的意念,所以在人间,人想看到自己的本性是很难的,只能说摸摸你的良心说话,也就是说良心已经看不见了,只能摸了,犹如瞎子是靠摸的,如果能看见,还需要摸吗?道理很简单。我们在人间的本性已经看不清楚了,只有在天上才可以看见,看见之后你才可以对照,才能映照你的本性和你的良心。
在人间虽然表面上你的心看不见,但在你的心里要感觉像看见一样。师父给你们讲一个道理,比如一个人在演戏的时候,明明没有门的,他要假装有一扇门,走过去拉开门,然后往里面看看,明明什么都没有看见,但是他要假装看见了;又如表演缝衣服,明明没有针线,但是她要假装有针线,假装缝补衣服。也就是说你要把天上看见的东西,用到我们人间看不见的地方,这个人才叫有观,才能有修。观世音菩萨,你看得见吗?但是你为什么知道观世音菩萨的行为是救苦救难的?这是你的感受,是利用人间的感受来感应天上的菩提心。每一天都要观想,要想自己的善良心被自己看见了,看见了自己的心很善良。我要救人家,我要慈悲,我要帮助人家——天天这样想,然后把它显露出来。
大家都知道六道轮回,现在师父给大家讲讲恶缘的轮回,什么叫恶缘的轮回?就是前世结了不好的缘,今世又在一起矛盾重重,继续结不好的缘,这就叫恶缘的轮回。比如,你被人家骂了之后,你的心就开始转了,接下去就开始轮回了,被人家骂过之后,看见什么都不开心,接下来烦恼来了,烦恼来了之后,接下来仇恨就来了,再接下来就开始报复了,这恶缘就开始轮回了。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就是恶缘在轮回。你不生气,这个轮回就不会转。
怎样来解决恶缘的轮回呢?解决的方法是观想空性,在想当中观,在观当中想,叫观想。比如观想观世音菩萨,把眼睛闭起来观想,不是把眼睛睁得很大看着观世音菩萨,那叫看,不是观。观想就是想着观世音菩萨的形象,然后在心里看观世音菩萨。观想空性,就是观想我的这个身体是空的。比如人家来骂你,你要感觉自己是空的:我没有什么的,我无所谓的,一切都是假的。如果被人家骂,应该想,他是在骂我身上的业障,我身上的业障真的不好,不但人家骂,我自己也要骂,你说你还会生气吗?如果你把这些业障认为是自己的,把它全部放入自己的身上,你当然就会生气了。如果你把这些业障从自身推出去,不要认为是自己的,要把它看成是外环境带来的劣等物质,是我前世的业障,是我把前世的业障带到今世来了,这些债我是一定要还的,而且都是我的增上缘,就是增加我上进的缘分,你能这样想,你就不会生气,这就是修。
观想自己空性之后,应该是入定,什么叫入定?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把自己的心定下来。入定之后才能转化为空,当一个人定下来之后,他的意念才会出来,心静不下来,脑子里狂想,心中都是狂念,你说能定下来吗?如果你们坐在这里心不定,什么东西都学不到,客气一点叫心不定,不客气地说叫杂念丛生。
修心是很严格的,一丝一毫的杂念都不能有,如果有一点点杂念就修不好心。在修心的时候,要把所有的人和事全部忘记。念经的时候杂念是怎么生的?就是因为心里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在心中泛涟漪,所以杂念才会四起。记住要保持身心的干净,保持身心的纯洁,就是要把身心不好的东西随时随地清除掉,把不好的思维、不好的行为、不好的意念,要全部清除。
任何学佛的人,首先,必须去除骄傲自大,就是你再有本事,再有钱,再怎么样,只要坐在下面听佛法,你就是一个学佛的人。菩萨是没有分别心的,不管你今天是谁,只要坐在下面听佛法,就要好好学,不能骄傲自大,如果骄傲自大就根本学不好佛。今天你有钱能怎样?能消除身上的业障罪业吗?只有功德才能消除自身的业障。如果这个人很有钱,他拿出很多钱来做善事,只要想到自己能得多少利益时,全部的功德就变为零。
第二,任何修学佛法的人,必须去除懒惰怠慢,修心的人是不能懒惰的。如果早上不肯起,晚上早睡,整天昏睡,昏睡的人越睡越胖,越睡越傻;昏睡的人智慧不开;昏睡的人,从佛法界来讲,这个人六度缺少好几度,所以你们学佛必须去除懒惰怠慢。
金言法语
当你发愿学佛后,每一天的观想就是把你的菩提心和慈悲心显现出来,……经常看看自己的本性和良心,是否纯净,是否慈悲。
只有在天上才可以看见,看见之后你才可以对照,才能映照你的本性和你的良心。……是利用人间的感受来感应天上的菩提心。……每一天都要观想,要想自己的善良心被自己看见了,……天天这样想,然后把它显露出来。
观想空性,在想当中观,在观当中想,……想着观世音菩萨的形象,然后在心里看观世音菩萨。……观想空性,……感觉自己是空的:我没有什么的,我无所谓的,一切都是假的。
观想自己空性之后,应该是入定,……入定之后才能转化为空,当一个人定下来之后,他的意念才会出来,……要保持身心的干净,保持身心的纯洁,
相关开示
当你发愿学佛后,每一天的观想就是把你的菩提心和慈悲心显现出来,......把天上的菩提心化作人间的心性来运作。……经常看看自己的本性和良心,是否纯净,是否慈悲。
wenda20141221A 27:40
怎么理解菩提心
女听众:菩提心是不是里面包括了很多种心啊?
答:对啊!菩提心就是菩萨的最里面最纯洁的一种,叫慈悲心里边的菩提心。实际上菩萨的心是泛泛地指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泛泛地指人的心,就像菩萨心一样的,低档次的是人的心,高档次的叫菩萨的心。菩提心我们现在再反过来讲,人的心里面分成好心、恶心、善心、贪心、痴心、嗔恨心,有这么多心吧?(嗯)那么菩萨的心,他没有这些不好的心,他已经是菩萨了,但是菩萨的心里面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什么问题?他有纯洁的心和不太纯洁的心,所以菩提心已经到了纯洁的心了(明白了)
wenda20160108 01:01:57
发菩提心的重要性
男听众:另外一个问题,发菩提心的重要性?
答:没有菩提心作基础,就像造一个房子,没有打地基的话,你永远造不高的。所以很多高楼、摩天大楼,造地基要三年,然后造房子一年就解决了,因为地基是最重要的,地基打不好,造上去以后会塌掉的。明白了吗?(就是我们学佛每一个意念都要先发菩提心再去做那件事情,这样会比较好对吗?)对。比方说今天我要吃饭了,“哎哟,感谢菩萨让我今天还能吃饭”;今天去帮助别人了,“哎哟,谢谢菩萨给我这个机会,我还能去帮助别人”。发菩提心啊,不停地发。
wenda20170519 55:55
如何保持内心清净自在的状态
女听众:人人内心都有佛性,我们本性是很清净善良的,都是跟佛菩萨无二无别的,所不同的是,我们在找回本性的过程当中,内心觉悟的时间特别短,很容易被外境改变,被烦恼覆盖,而佛菩萨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彻底的纯善和清净。我们怎样能够时常保持内心最清净自在的状态呢?
答:就是时常以菩萨为榜样,每一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想一想,是不是跟菩萨一样;还有就是看《白話.佛法》也是一个好方法;时常激励自己和勉励自己。怎么样让自己成为菩萨,不让自己不精进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天天要精进地努力,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人有惰性,我就不懒惰;人有贪心,我就不贪;人有恨心,我就不恨。“反其道而行之”,这样你不就能够脱离贪瞋痴三毒了吗?(感恩师父,弟子明白了)
只有在天上才可以看见,看见之后你才可以对照,才能映照你的本性和你的良心。……是利用人间的感受来感应天上的菩提心。……每一天都要观想,要想自己的善良心被自己看见了,……天天这样想,然后把它显露出来。
wenda20130906 09:40
关于与菩萨相应的问题
女听众:您讲“相应”的时候说“知理去执行就和菩萨相应了”,是不是说学佛要行佛,要“身口意”一致?有时我们许个愿,不是像吃素、放生可以量化的愿,这个愿就是一种心灵的愿望,比如说“我想把菩萨给我的爱传递给身边的有缘人”,但是在做的时候必须要量化才可以。比如我可能存了几张小房子,同修需要的时候,我有时心里就会想:“我应该给他几张呢?”这个是不是我就不应该想?
答:从内心深处发出慈悲之光跟菩萨也会相应,所有慈悲善良的东西都会跟菩萨有一种相应感。
(考虑、判断给同修结缘几张小房子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真的做得不对、违愿了,心里特别难过。但是如果真的什么都不考虑,有多少就给多少,又感觉自己是不是没有这么大能力去担呢?有时候就会矛盾)尽自己能力办事情。我们做人也是这样,有时候尽自己能力去做,并不一定每件事情都做得好,但是只要你用心了,用自己的情去做,你就跟菩萨相应了。没有私心的布施那是真爱、纯爱,如果有私心的布施那不是纯爱、不是真爱。所以当你有这些想法、有压力的时候实际上说明你不是纯爱,如果你真的愿意帮助别人,你连这些执着都没有,你连想都不要去想,很自然地就出来了,那才叫真正的摩尼珠,真正地让自己的心和菩萨的心能够相应
(是的,过后就觉得自己又执着了,想多了,觉得很难过)你不能完全钻在佛理上的,否则你要去佛学院了,你一辈子也行不了。如果你在佛学院,那就好好修你的心了,就没有修你的行为。但是也有很多的法门,叫人家做的,比方说叫人家做好事,不停去帮助别人,这是修行的。实际上应该修心和修行融为一体,那才是比较完美的。
Wenda20200216 48:45
怎样能达到利益一切众生的境界
男听众:师父您开示:学佛人不应该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人现在的毛病就是一碰到一件事情先想一想“跟我有关系吗?我能获得利益吗?没有利益的我不干”,是为自己活着的,人活着应该利益一切众生。师父,怎样可以达到这个境界呢?
答:怎么样达到?就是你时刻心中要有佛,要有众生,经常要观,要观自在(“观自在”就是反观自己,是这个意思吗?)对啊。
观想空性,在想当中观,在观当中想,……想着观世音菩萨的形象,然后在心里看观世音菩萨。……观想空性,……感觉自己是空的:我没有什么的,我无所谓的,一切都是假的。
wenda20111030 17:55
如何观想
男听众:臺.長,我现在不太会观想,乱观想肯定是不好啦,但是观想会不会比不观想可能要好一点?观想有没有什么诀窍?
答:观想是这样的,你要看观世音菩萨看得仔细一点,你觉得自己脑子最干净的时候,看着观世音菩萨。比方说看着观音堂的观世音菩萨,你盯着菩萨,看眼睛,看菩萨的法像,看菩萨的头发多么庄严,然后你把眼睛闭起来,你不要一直看,一直看到后来,杂念就会进来了(对对对)乱七八糟想法就会来了,看完之后,把眼睛闭起来之后,会一直有这个形象留存在你的记忆当中。这种观想是最好的(我懂了)
wenda20140808 41:15
念经时感觉到内心和外心,真我和假我
女听众:最后一个问题,有一个同修在法会上念经念得很静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有一个安静不动的内心,然后在他的身体周围还有一些躁动的外心。他甚至感觉到自己的形象都不是真的,或者说有一个真我,有一个假的形象的我。请问师父,这是怎么回事儿?是他看见他本性了吗?
答:对了,这很简单了,说明他有悟性了啊。不叫“本性”,叫“悟性”(哦,悟性)他现在有悟性了(那不是每个人修心的时候经常会有悟性嘛,这个悟性跟他在法会上这个悟性有什么区别吗?)那是念经念出来的悟性,悟性有大有小,他现在突然之间感觉到自己“哎呀,空的,我什么都是空的”,说明他已经接触到他的本性了,这个悟性是从他本性出来的(哦,明白了,谢谢师父,我的问题问完了)乖一点啊(嗯,我会好好努力的,我一定会好好忏悔的)嗯,有这么多的想法应该更多地度人(师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这是我们好几个人想出来的,谁打通谁问,不是我想的)
wenda20151023 01:04:09
空性与无我的概念
女听众:您之前开示过,那个“空性”是不是就是等于“无我”啊?
答:“空性”和“无我”,涵盖的意思是差不多,但是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解释的。“无我”是在为人,是在做人,是在学佛。“空性”是指的你更深层的,是没有肉身的,是指的你灵体世界,不是肉体世界。所以你的空性,就是说你的本性,明白了吗?本性像面镜子,照到什么他心中就有什么,照到不好的,那就是不好的。现在这个空性的意思就是说你本来是空的,还我本源,明白了吗?(明白。是不是这两个是在不同的四维空间里面是吗?)一个讲的这个层面是人间的,一个讲的更深层的意识当中的。
(明白。那师父,能不能平时不管自己遇到什么事情,把自己观想成一种透明体这样,可以达到无所住心吗?)不要去出花样,你要把自己看成透明体,接下来鬼就上身了(哦)诶!什么都不懂,还要编,还要举一反八。你们……(对不起)没有师父的话,很多人就……过去为什么很多人修偏了?打坐啊,打坐之后把自己想成空啊,好了,鬼上来了,自己魂魄没了,鬼就上来了(嗯,明白。师父,弟子太愚痴了)呵呵,鱼吃得太多了。
观想自己空性之后,应该是入定,……入定之后才能转化为空,当一个人定下来之后,他的意念才会出来,……要保持身心的干净,保持身心的纯洁,
wenda20170312A 54:53
有关念经后的入定、出定
女听众:请问师父关于念经的问题,同修按照师父《白話.佛法》中说的三个合一心气合一、声气合一,还有身心合一的方法静坐念经,达到身心俱空、念念无念而念的静、空的状态,时间持续半小时以上。现在他在没有自主意识的情况下,突然身体偶尔会动一下,很快会脱离那种静空的状态,比如手指动或者身体晃动等。请师父开示,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个就是他腾空了,内心空人就轻。所以一个人脑子干净的话,他坐在那里打坐,到后来人就会晃,身轻如燕了(那他突然手指动一下、身体晃一下,他就从这种状态里出来了)很简单,回到现实中。因为手指动了,它是牵动自己的神经,神经有感应的话你就回来了。很多人打坐到最后,突然之间想起来,“哎呀,这个时间不对嘛,这个时间我有感应,应该去接孩子了”,你就出定了。过去叫入定、出定(就是自己有个杂念了?)不是杂念,就是人间的东西已经触动你的神经了。你入定的话,你的里面全是空的;你出定,会有一个东西来刺激你一下,你才会出定的
(师父,他想问,接下来念经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呢?)不停地念,没有什么注意的。念经没有什么窍门的,老实、诚恳、诚心,忠诚菩萨,就这么好好念(明白了,感恩师父)
wenda20131213 01:20:29
入定和禅定有什么区别
女听众:入定和禅定有什么区别?
答:禅定,是通过某一种特殊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心定下来,通过“禅”。禅是什么?一种寂静,一种用佛的理念让自己的身体、血液、肉身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人会定下来,这叫“禅定”。“入定”是什么?就是把心定下来,是人间修为法。一个是通过佛学的修为法(那我们入定时会不会魂魄出去啊?)会啊,所以不要入定,我从来不叫你们打坐的。情愿自己修自己的,也不要有偏差。因为“入定”很多人会进步快一点,但是冒一定风险的(明白。臺長您要保重)好,再见。
wenda20170526 01:15:57
心靈法門同修如何修禅定
女听众:师父在《白話.佛法》第三册第八篇开示过禅定,您说:禅定是一种高深莫测的修行方法。在佛法上讲,禅定叫大三昧光明云。但是这种方法很容易出偏差。现在很多同修自感到修到一定的境界和阶段了,就想修禅定,然后就开始通过其他方法或者拼命地度人等方式想达到禅定的境界。请您就这个现象开示一下,我们修到什么程度才能追求这么高深的境界,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忽略了基本的修心修行?
答:其实这是另外一个法门的高境界,禅修境界。但心靈法門实际上就是让大家入定,什么叫入定?比方说我们坐在那里念经,我们不要单盘也不要双盘,如果我们心靈法門的人念经念到后来心花怒放,开心得不得了,坐在那里能够想到全世界,能够想到怎么样爱国爱民、遵纪守法,怎么样能够让自己的境界超脱人间,不跟人家争,不跟人家斗,不跟人家抢,不跟人家闹,我问你,你是不是开大三昧了?
(对,得智慧了,大智慧)形式不一样,明白了吗?你坐直升飞机到那个地方,我坐普通飞机到那个地方,都是到那个地方(我们修心修行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去修,不要过高地去追求某些境界,就是还没有达到……)举个简单例子,你在心靈法門已经修得这么高了,你突然之间看见人家法门这么高的位置有这个方法,你就进入另外一个法门的这个方法来修更高境界,你本来爬一座山已经爬了半山腰,很高了……
心靈法門也有自己的修法,就是一直念经念下去,念到后来自然禅定。禅定不是属于某一个法门的,禅是属于一种智慧。但是你在这山望着那一山,所以有句话叫“这山望着那山高”,“哎哟,这个山高啊,这个方法好啊”,一下子再下去,再重新跑到人家山上去,我现在举例子非常形象,你听懂了吗?(明白)可能人家的法门修到这个境界他不容易走偏差,而我们因为开始没有走人家的基础,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材料做不一样的房子啊。
白话佛法精选
当你发愿学佛后,每一天的观想就是把你的菩提心和慈悲心显现出来,......把天上的菩提心化作人间的心性来运作。……经常看看自己的本性和良心,是否纯净,是否慈悲。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观.音.堂2020-04-23
佛经上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的心只有放在佛的位置上作佛,你的心就是佛。如果一个人有佛心,这个人一定会有佛念、佛智和佛的意识存在,所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果想作佛,你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口称佛号,你当即时就是佛。很多人问师父:“我怎么样能成佛呢?”这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成佛。观想佛像,看着佛的像,恭敬佛;忆念佛德,想着佛的道德、品德,感恩佛慈悲救度我们众生;然后口念佛号,虔诚念经。你拜佛的时候就是在作佛,那么,当你跪在佛像前磕头的时候,你基本上已经是佛了。
那么,具体观想什么呢?观想佛的相好庄严。看看佛像、菩萨的像好看吗?相好吗?常常有人说:“这个人的相貌好啊!”就是相好,相好就庄严了。如果一个人的模样凶神恶煞一般,这个人怎么成菩萨?福德智慧,福德如果有智慧,那么神通就有法力。神通有法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说的在人间你具有超出人间的意识,拥有解决人间问题的方法。实际上,人间的法力就是我们拥有超人的智慧。我们在观想的时候,要让这些全部进入到自己的意念当中。所以人的意念很重要:你天天有不好的意念,时间长了,你就会变成一个坏人;你天天拥有好的意念,时间长了,你就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观想要观到自己的意念当中,要有道德,要有福德。
要观想到自己的内心,因为你的心可以制造你的六道。经常观想自己的心,你的心就可以知道哪一道可以去,哪一道不可以去。如果你的心天天想着“我要作佛”,那么你在人间的思维就超出了六道;如果你天天为自己自私地活着,那你就还是一个自私的凡夫俗子;你天天都是为人间的温饱活着,天天都是人间的算计,那你还是在六道当中轮回着;如果你天天在人间享受,那你就是在天道:这些都是你心里观想出的六道。
师父要你们观想到心是大乘和小乘。大乘就是说,你的心要懂得救度众生;小乘就是好好地自我修心,管住自己。戒定慧实际上也可以作为小乘,因为你守戒,你就会有定力,那么,你就会有智慧生出来。如果你没有智慧,你就会有善恶在心中,有智慧的人心中不会有善恶。因果也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你的心可以化出菩萨、佛,你的心也可以化出魔和地狱,所以心中恶多善少的人就会很痛苦,天天活在地狱当中,心怀善良、慈悲的人,就是活在天堂。
人的意念,就是我们说的观想,可以随心所现。你的心想什么,你就能够观到什么。你在心里想的都是善良、慈悲的人和事,你就能够看到自己的善良和慈悲,因为我们的本性相同,我们的原始佛性相同,我们九识田中的本体相同,阿摩罗识相同。所以,处境造成的不同因果,取决于你不停地观想什么和你的心处在什么位置上。
观想空性,在想当中观,在观当中想,……想着观世音菩萨的形象,然后在心里看观世音菩萨。……观想空性,……感觉自己是空的:我没有什么的,我无所谓的,一切都是假的。
观想自己空性之后,应该是入定,……入定之后才能转化为空,当一个人定下来之后,他的意念才会出来,……要保持身心的干净,保持身心的纯洁,
3-3、《用正思维谈“观想”》
另外,要观想你和菩萨是一致的。那么观想和菩萨是一致的,有什么好方法呢?实际上这个时候你就是持咒。用白话讲,持咒就是念经。你念经的时候,心中想的跟菩萨一样,你叫持咒。又跟菩萨一样,你又是在念经,那你的心一定会平静下来,你就会定下来。你修心入定之后,什么想法都没有了,脑子是空的。师父问你们:这个“定”里面,有没有这个“念”?定下来后,心中有没有念头?人空实际上是一种假空。修炼到脑子里全部空掉之后,表面上他有没有念头?实际上他还是有的。
心定之后产生的念头和心没有定之前产生的念头是两个概念。举个例子:母亲知道孩子要干什么,你说她用得着跟孩子沟通吗?妈妈一定知道孩子想做什么,孩子是不会知道妈妈想做什么,对不对?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想。问题是不要想之后,有没有想呢?没有想了。有没有念啊?有念。无想有念。很多人不去想,他的念头是自然出来的,就叫念。比如说你们很多人想打坐,想安静,什么都不想。但刚刚一打坐,没有想吧,脑子里说“不要想,空、空、空”,可是念头一个一个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