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93|回复: 0

【课件】2-24、把握当下、佛心弘法、妙法度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18万

积分

积分
1186293
发表于 2022-1-3 11: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24、把握当下、佛心弘法、妙法度人

 

     接下来师父给大家讲讲“当下”。很多大法师都喜欢讲一句话叫“当下”,当下就是立刻,马上,就是要立刻开始修心,立刻开始学佛,马上做功德,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修补自己过去所造的一切诸恶业,包括前世的业障。

 

六祖曾经说: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要把握当下。就是已经过去的东西,一切都不可得。我们过去有没有很开心的时候?有。我们过去有没有年轻漂亮、风光、掌权、富有的时候?有。但是这些都已经过去了,不再有了,都不可得了。如果总是想着过去的人和事,这个人就是在倒退,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向前看。未来不可得,因为未来还没有到,你怎么抓得住呢?你连现在都抓不住,还想得到未来?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要把握当下,就是要做现在应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师父带你们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如放生,许愿,念经,开法会救度众生等等,你们说有没有意义?

 

我们学佛学法,要有清净心,要把握当下,要明白过去的已经过去,再也唤不回来了,就是天天回忆,也无法填补你现在的空白。如果你经常回忆过去,实际上你就是在倒退,倒退的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倒退的人是生活在痛苦之中的。

 

要学会把握当下,就是要看到现在,你才是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你现在饭都吃不饱,说要买储蓄保险,以后会得多少多少钱,你们说现实吗?学佛要学在当下,现在马上就要学,现在马上就要改自己身上的习气。这样你现在不好的业障也会变成过去,人会变得很轻松,但过去也是不可得,过去的业障本来就不需要的,所以我们更应及早放下,不可得啊!

 

从释迦牟尼佛开始,法门是默传,就是默默地传法,也叫暗传。师父现在给你们传的法,实际上也叫默默地传,现在是给徒弟上课,当众多跟随臺長学佛后开悟了的佛友,也能从中摄取养分,给徒弟开示传法。当时释迦牟尼佛有一个大弟子叫摩诃迦叶,释迦牟尼佛是传法给他,他再传承给下一代,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一直传到二十八祖(二十八代),到了达摩祖师,达摩祖师也是一对一的默传,叫空心传空心。什么叫空心传空心?就是师父前面给你们讲过的心空了,你才能接受别人给你的东西。如果你心里不空,你怎么能接受新的东西呢?就像你的仓库是空的,新的货物才能放进来,如果仓库是满的,你怎么放进新的货物?以心传心,就是用心来传这个心,首先心必须空,才能接受这个法,才能接受这个佛。一定要记住佛法都是自己放空之后,才能好好地学进去,以后才能修成正果。

 

传法的人见地要差不多,就是想法,看法要差不多的,这样才能点醒对方,从佛法上讲叫心行,就是心里的行为必须你和我差不多。比如今天你们相信师父,相信佛菩萨了,你们来听师父的开示,如果你们不相信师父,师父怎样给你们传法呢?如有不同就不能传法,如果这个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你就不能给他传法,如果你硬性传法的话,他不相信,反而会伤害到你,累及到你,犹如很多宗教在马路上拉人,让人反感后说不好的话,会伤到此传教人的。

 

心和心的行为是一样的,人和人良心都好,这个时候你把佛法佛缘,可以传给他,他也能接受你的佛法佛缘,这叫心心相印。如果所传之法,对方的心所不能接受,传也没用,叫无用无益。无用无益就是没有益处,也没有用,是白讲了,讲了半天什么用处都没有,讲了半天对方根本不听,不接受。

 

佛法的传承必须要建立在默传的基础上,即要有个默契,默默地传,就是我和你心照不宣,都知道要学佛,然后我才能给你讲佛法。而现在和未来最好的方法,传承是要迅速地救人。

 

现在传法到人的身上有两种:一种是大传,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通讯等;一种是小传,就是一个一个的传。你们给你们的朋友讲法,给你们的家人讲法,是不是一个一个的传啊?因天时不多,要用各种妙法救人,包括有神通能让人快速相信。

 

师父告诉你们另一种传法,只要有佛性的人,你把他带到佛堂里来,如果有菩萨的话,大家都在磕头,让他也磕头,他磕头之后,菩萨会给他加持,犹如为什么很多人就是不信佛,但臺長一讲,他就信了呢?因为每个人心里会有一种感应,然后就会相信了。因为气场跟气场会感染,大家都磕头,接下来他就会相信了,这是以一种主要的外围气场来感染他,来影响他,内在的菩萨加持让他相信。

 

师父最后跟你们讲,人都想成为圣人或菩萨,其实很简单,用白話.佛法讲,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能够把自己的理性、理念,升华到最高,这个人就是圣人。

 

比如遇到劫难时,不会难过,这个人就是可以控制自己的理性。凡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的人,就是慈悲。遇到事情永远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人家想,这个人就是慈悲。为什么很多人不懂慈悲,就是因为从来不知道为人家着想,只想到自己,我生气了,我难过了,我不舒服了,这个人就是没有慈悲心。

 

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我们修心的人,永远要把烦恼作为推进你前进的增上缘,也就是把烦恼变成增加你上进的一个缘分。

 


 

金言法语

六祖曾经说: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要把握当下

 

从释迦牟尼佛开始,法门是默传,......空心传空心。......心空了,你才能接受别人给你的东西。...... 以心传心,就是用心来传这个心,首先心必须空,才能接受这个法,才能接受这个佛。

 

心和心的行为是一样的,人和人良心都好,这个时候你把佛法佛缘,可以传给他,他也能接受你的佛法佛缘,这叫心心相印。

 

佛法的传承必须要建立在默传的基础上,......现在和未来最好的方法,传承是要迅速地救人。......每个人心里会有一种感应,......外围气场来感染他,来影响他,内在的菩萨加持让他相信。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

 



相关开示

六祖曾经说: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要把握当下......要做现在应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Wenda20190315   21:45  

关于遇佛授记;修行重在把握当下

女听众:小菩萨一世下凡来人间可能会迷失。想问一下师父,在佛教故事中,很多菩萨都在很久之前遇佛授记,都说此人会在多少阿僧祇劫之后定当成佛,名号为某某佛,那么是否说在被授记的时候,此菩萨已经是一个大菩萨了,所以才会在这么久的不断轮回当中不会迷失呢?

 

答:对了,就是这个意思(他已经是个很大的菩萨,就修得很好了?)他得到大佛的授记的话,他当然不容易迷失方向了,但是我问你一句话,迷失的有吗?(应该也有)好了。授记之后迷失方向的照样有啊。菩萨说你应该在多少多少世之后,你因为得到正法成为佛,但问题是你没有好好修,你到了人间忘记了这些使命,那你最后上不去,没有的?当然有。菩萨授记只是说就像师父给你们栽莲花一样的,你们只是说应该有朵莲花,但是具体还要看你自己修的呀(哦,就是这些还是按照自己的修为,都不是固定的?)对啊(明白。只要发心,还是能够修得很好的?)对啊,菩萨就是看你现行的,所以当下是最重要,你当下在修,你就当下得到(好的,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20916B  34:31  

“三心”是指什么

女听众:第二个问题,台長最近经常提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三心是不是光指名利心?

 

答:三心,指的不单单是名利心,在凡尘一切的罣碍心!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心,都不可得!(不如理、不如法,能举个例子吗)嫉妒心啦、瞋恨心啦,贪心啦,愚痴心啦!人间的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心。就是说,心里想的和人间应该对佛法没有沟通、没有相通的、没有佛的道理在里边的这种心,都不能要!

 

(明白了。那像我们回顾过去,总结自己的学佛的经历,这些就不包括在里面)只要对你有帮助的,可以回忆!所有的心都可以回忆,但是不要罣碍!所以叫你们,“不可得”的意思就是说不要去常回忆!就是修心,你都不要常回忆!(这句话怎么讲呢?)过去的就过去了呀。你比方说你小时候好的事情你现在还记得不啦?你整天拿小时候“我现在这么倒霉,我小时候那时候多好啊,我还三好学生呢”,你小时候还身体好呢,你现在身体好不啦?过去就是过去了,就没了!对不对啊?

 

 

从释迦牟尼佛开始,法门是默传,......空心传空心。......心空了,你才能接受别人给你的东西。...... 以心传心,就是用心来传这个心,首先心必须空,才能接受这个法,才能接受这个佛。

Wenda20191227   01:03:03   

传承衣钵的内涵;服从精神就是能随顺众生

女听众:关于电影中有一句话。六祖惠能得到师父的衣钵,但是他的同门师兄接受不了,就想抢回五祖的衣钵,后来六祖惠能说师父把心法传给他了,其中一个师兄说:“我不信。”惠能大师说:“你不信我,就是不信师父,不敬师者,天谴。”有个问题,如果一个共.修.组的负责人,师父是非常认可他,也经常称赞他,但是共.修.组的师兄觉得他毛病多,对于他的一些建议、决策经常不能接受。这种情况下,这个师兄等于是对师父的怀疑吗?他是不是违反了尊师重道的愿力?

 

答:那也不能这么说,任何一个弟子有可能得到师父的真传衣钵,但也有可能他没有,他假借师父的衣钵,两种可能性都有的(哦)所以你要看的,他讲什么话,你要看他的言行是不是一致,不一致的话你去搞什么?没什么好搞的(对)就像你现在说:“我现在讲的话师父都经过验证的,你反对我就是反对师父……”那不可以这样的,明白了吗?(明白。如果在一个团队里,一个正信正念的共.修.组里,能够团结一心,需要的是服从的精神。这种服从的精神是无我的精神吗?)服从的精神是什么?服从的精神本身就是能够随顺众生,学佛人要随顺众生那才成功。任何人不能随顺众生的话,能得到什么?随缘啊,就是随缘,缘分就是要靠随出来的。每一个人对缘分的理解,对缘分的执著,对缘分过度地贪求,都可能会对你造成一种障碍

 

(明白。在电影里最后的时候,六祖惠能已经得到了,但是同门师兄不相信他、置疑他、诽谤他,甚至还要追杀他,抢他衣钵。当时五祖也是受尽了社会的很多磨难,感觉真的是弘法非常不容易。每一个有使命,承担大任的人都是只要他有一翻业绩,其他的人可能就会评头论足,甚至恶语相向。各个行业都一样的)很正常啊(非常不易)你要记住了,他们看到的是衣钵,但是六祖惠能看到的是什么?他看到的是精华,他师父的精华传给他了。一个人的精华是最重要的。精华是什么?精华是他的智慧,他的般若(对)传承衣钵,衣钵只是一个事物,并不代表它的精华(好的,感恩师父)

 

问:以心传心,以法传法是什么意思?

 

答:以心交心,用自己的佛性启发人家的佛性,用自己的诚心启发他人的诚心,以佛法帮助别人,让别人的心里也存在佛法。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五十九)

 

 

心和心的行为是一样的,人和人良心都好,这个时候你把佛法佛缘,可以传给他,他也能接受你的佛法佛缘,这叫心心相印。

Wenda20180225B   20:09  

如何理解“适可而止的行缘,一定能够救度别人”

男听众:《白话 佛法•八》第23篇里面,“缘戒就是在原有的缘分上,适可而止的去行缘,一定能够救度别人”。请问师父,我们要如何理解这句“适可而止的去行缘”,为什么一定能够救度别人呢?

 

答:适可而止就是善观因缘。因为有因缘的你可以去救他,没有因缘的你就一定要停掉了,你再这样执著的话会造成他对因缘的损害,而且他会不相信,会对佛法产生不利的影响。你不是在造业?不是在善观因缘了,不是在成善事了,在做坏事了(后面有句“一定能救度别人”怎么理解呢?)比方说这个人因缘成了,因缘已经到了,你一救,不就救成了吗?如果这个人的因缘不到,你去救他,他还骂你呢,你说能救到别人吗?(哦,就是说取得好效果?)对了

 

(师父,我们要如何拿捏好“随缘度人”呢?)拿捏好就是看缘分,就是说这个人愿意做好事,愿意做善事,愿意念经,愿意来听听臺長的开示,这种人就有缘分。很多人听都不要听的,那就没缘分了(对的,无缘众生)无缘众生很难度的,菩萨都度不了,师父也度不了啊。

 

(书里写到“如果你对别人随缘帮助好了,你是不是能够救度别人?”请师父慈悲开示这一句)对啊,你自己修好了,你才能帮助别人。就是说你要去救人家,你说“你吃这个药好”,你自己都没吃好,你怎么劝人家?人家说“你自己吃吃好吧”,对不对啊?推销减肥药,他自己胖得不得了,人家说:“你自己先吃了瘦一点,我再来吃。”(对,要把自己修好)

 

Wenda20180624B   02:27  

关于“我执”“法执”

男听众:在没有证悟之前,人都会有我知我见,人跟人的意见不同也是因为我知我见,这样的理解正确吗?

 

答:是啊,正确。我知我见,你没有证悟之前,你就是糊里糊涂的,你以为这个事情是对的,你以为这个事情是错的,你以为这个人是好的,你以为这个人是坏的……很多人以为管你的人是坏人,顺着你讲话的人是好人,最后你不被他害死啊?

 

(是。我知我见是一种我执,我们在学佛法的时候也会有一种法执,是不是我执的人修心、修行很容易会有法执?如果破除我执,修学佛法也就不容易有法执。这样理解正确吗?)正确。我执、法执,二执全部都要破除(是)你连“我”都没有了,人我是非都没了,哪来法执啊?对不对?(对)所以人是最重要的,万物唯心造,你这个人本身没脱离人间的烦恼道,你就进入不了菩萨的慈悲道。

 

(明白。我们在学慈悲的时候会不会有法执阻碍?如何破除这种法执呢?)会。学慈悲心的时候,你对某一件事情的执著,就是法执。比方说,应该睡觉,好好地休息,更好地养精蓄锐,让自己身体好,能够救度更多有缘众生。有些人在自己修行当中,他就执著于过午不食,晚上坐在那里坐禅,不睡觉,自己的身体不好,这么执著,你说他修得好吗?还没怎么样呢,意念当中完全产生的是无明,因为你拥有法执的话,你就会拥有无明。你要想修成佛,必须有时候要断除一念无明。法执一样,我执、法执都是让人不能解脱三昧的一种困惑。所以人的一生在迷惑中长大,在迷惑中死去,在迷惑中做错太多的事情,实际上本身就是一种执著。

 

 

佛法的传承必须要建立在默传的基础上,......现在和未来最好的方法,传承是要迅速地救人。......每个人心里会有一种感应,......外围气场来感染他,来影响他,内在的菩萨加持让他相信。

Wenda20200607   53:42  

关于松果体

男听众:师父,开窍和松果体有什么样的联系吗?

 

答:开窍,一个人有很多窍的,有七窍,所以人家说“七窍生烟”。松果体本身是人固有的一种能量体储存的地方,暂存的地方。一般的人,松果体也有,但是他根本看不见,他没用。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身体上有很多的能量,但是他用不到,你就没办法。所以有的时候还得要慢慢地让你自己把很多的智商……这么讲吧,小孩子、大人,他都有智慧,对不对?(对)大人有智慧,小孩子为什么没智慧?因为小孩子的能量还没发挥出来,明白吗?(对)松果体实际上就是拥有超能量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人觉性的核心,是内在的视觉。

 

(哦。我们说的小宇宙爆发,这个“小宇宙”指的是什么?是松果体吗?)不一定的。松果体只是你看见,并不是代表它是宇宙、是你心中的宇宙,不是的。它是精神的“第三只眼”,实际上感悟很多就是从松果体来的。比方说你今天跟一个人一接触,你感觉他是好人,你这感觉哪来的?你感觉是脑子里来的,实际上是你这“第三只眼睛”先看见的。看到之后,你才在大脑中形成个概念:这是好人,那是坏人。松果体不开的人,当然看不出好人坏人了;如果松果体开的人,一看他就知道是好人坏人了(明白了,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Shuohua20181116   10:32  

关于“无我”果位;破除“我相”的重要性

男听众:师父,佛果是不是有一个最高的果位,叫无我果?

 

答:有。无我果,你在人间就可以有,你说我们在人间是不是无我?有没有无我境界?(有)“无我”就是提升到另外一个高层的境界了,因为当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时候是不是菩萨?(对)“无我”,实际上就是说四相里的无“我相”,把自己都忘记了,心中只有别人——无我了

 

(那超脱六道必须做到无我,做不到无我就超脱不了六道,是这样理解吗?)对。因为无我是另外一种概念了,佛法界把无我当成一个很高很高的境界。我经常说的,妈妈没有自己,只有孩子,是不是孩子非常尊重母亲啊?(对)因为“无我”本身就是五取蕴的共相,也就是无常、苦、无我。什么意思呢?“无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不一定是你的,但是你已经把它提升到没有“我”了,那你的境界就不一样了,就是觉性了,已经觉醒了。我们经常讲“观受无我”;《金刚经》“四相”里无“我相”,没有自己的人才会有别人,整天想着自己的人,哪会心中有别人啊?

 

(心中装有多少众生,就会有多大能力。只有破除我相,要保持凡事正思维思考问题,才可以突破阻碍,是这样吗?)是啊。没有我相,你跟谁去吵?你跟谁去打架?你跟谁去嫉妒?你跟谁去恨啊?是不是全部破除了?(是的)一个我相破除了,什么相都没了(“心中装有多少众生,就会有多大的能力”,怎么理解呢?)就是菩萨心中装了普天下的众生,所以菩萨的法力无边。比方说,你受到人尊敬越多,是不是大家越对你好?(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是不是人脉就广啊?(是的)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

wenda20130428B  03:03  

如何低调、理性地弘法      

女听众:我们现阶段怎样才能低调理性地弘法?

 

答:理性弘.法就是弘扬正法。什么叫理性?如理如法称为理性。什么叫如理如法?自己心中过得去,自己心中觉得是正的,就叫理性。理性弘法,不怪人家不好,不说人家有没有缘分,我今天把这个事情告诉你了,至于愿不愿意听,愿不愿意学,那是人家的事情,那就叫理性。不能逼着人家,不能逼着家里人,永远不能用强迫的手段让人家学佛,那一定会走偏。学佛人不能去讲其他的法.门不好,什么样的法.门都很好,但是我们的法.门因为我们理解,所以更好,就这么简单(我知道了。最近也是有同修因为僧伽大师,一传十、十传百就变质了嘛)这个非常不好,因为过去毕竟是过去,是也是过去的,不是也是过去的。这些根本用不着去渲染去喧哗。很多人说要低调,不要去渲染这些东西,完全正确,师父完全同意。作为正法,我们不讲过去,就讲怎么样把自己修得干干净净,把家里修得平安和谐,社会上也和谐,国家也安宁,这就可以了。我们修心就是要看将来,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那些过去的事情(谢谢臺長开示!)

 

 

问:梵行和菩萨行有什么差别吗?

 

答:梵,就是干净的,超脱人间的境界,脱离了烦恼。离欲梵行,离开欲望之后走干净的菩萨道。学佛的人都可以说梵行,但是菩萨行更高,菩萨行至少是超脱六道之后的第三道,前面还有声闻道、缘觉道,所以要求更高。

解答来信疑惑(三百六十四)

 

Wenda20200216   09:19  

自性和本性的区别

女听众:请问师父,自性和本性有什么区别吗?

 

答:自性没有开发出来,那就是人通过外尘和潜在的一些思维所构成的一个自性,这种自性是没有觉悟的。本性是通过你找寻到自己内在的佛性——九识田中阿摩罗识的这个佛性了,那你这个本性才会出来,那就是具有佛性的。用现在话讲就是这个人做什么事情都有良心,不会违背良心做事,就是不会违背你的本性做事。明白了吗?(明白了)

 


 

白话佛法精选

从释迦牟尼佛开始,法门是默传,......空心传空心。......心空了,你才能接受别人给你的东西。...... 以心传心,就是用心来传这个心,首先心必须空,才能接受这个法,才能接受这个佛。

 

佛法的传承必须要建立在默传的基础上,......现在和未来最好的方法,传承是要迅速地救人。......每个人心里会有一种感应,......外围气场来感染他,来影响他,内在的菩萨加持让他相信。

5-《20、“无明习气”是什么?》

一个人自己什么都不明白、还以为自己很明白的时候,他的佛性是进不到他的心里的;而只有当自己什么都不明白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仓库把它掏空一样的时候,那么你才能装进真正的佛性。心要净心,要空。只有把自己的心掏空,你才能接受一些更好的东西。很多的佛法都有流派,你跟哪个法门学的,你跟哪个法师学的,就犹如唱戏一样的。梅兰芳唱梅派,但是如果梅兰芳不是继承了他的老师王瑶卿的王派,他怎么会成为梅派啊?你必须接受新的佛法,你必须接受每一位法师、每一位高僧大德、每一位善居士的忠告,但你必须把自己过去的无知全部清除。就像电脑里面把它全部清除(delete)了,你才能接受新的东西。当你能够把无明去除之后,你的心就会生明、生光、生慧。生明是什么?是你才能生出明白的心。因为你过去不明白的东西已经没了,你现在才能生出明白的心。当你生出明白的心,你就不会做错事情。你所做的一切因为是对的、是符合佛法的,你就会产生出光。当你有这些光的时候,实际上你的心已经和佛的光合在一起了,你跟佛光合在一起你就会产生出智慧,所以叫生明、生光、生慧。师父希望你们先不要追求生慧,因为心中没有光的人,他就不能明白真正人生的道理,先要生明啊。先要把心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明白,“这个事情我走的是对的,我走的是佛法的道”,然后才能生出光。你什么都不明白,你哪里来的光啊?所以学佛我们说生智慧(般若智慧是最高的境界),而智慧是靠着什么生出来的?不是靠你在人间乱闯乱跑所生出来的,而是靠着你不断地修心修行、不断地念经、不断地寻找一种在自身的本身早已存在的而被我们遗失的本性,你才能找到这个智慧啊。

 

 

第87集 知无我 即放下 200613A

“无我”两个字听上去是空的,因为无我了,感觉上是空的;但是没有“我”,这个“我”在不在?还在。那么怎样来把自己无我的境界用在有我的事和人上面?就是要懂得怎样用自己的境界来做事。讲到这里,很深层地讲,实际上每个人做一件事情,有的是用我相在做事情,用众生相、寿者相……很多的著相来做事情,实际上应该用境界,境界越高,你离开了我相,无我地去做事情,那么这个“我”字就是一个空相。虽然讲“有我”,但是没有用“我”,那么它只是一个名称而已。

.......

所以佛经就是让我们要学会“知无我即放下”。要找到生命的本源,看清这个“我”只是生命中的一个我相,并非是佛的境界的“我”,就是一个假名的“我”,哪有真正的“我”?佛经有三藏十二部,很多经文是靠自己修心慢慢来开悟的,是靠自己的修持。一个人如果能够忘记自己,满脑子都是别人,他就是无我,他哪有自己?如果一群人只为了别人,而想不到自己,那么这一群人就是无私的众生,因为脑子里都是别人,就是无我的众生,境界就是这么提高的。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课件】2-23、掌握法执,一门深入
下一篇:【课件】 2-25、用人间的报身来修成菩萨的法身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4-10 21:15 , Processed in 0.0355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