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用如来心,学佛度众,善观因缘
今天给大家讲如来心,真如佛的意义,如来心就是真正的佛菩萨的心,它里面有一层含义,如来心就是真如心,真实的真如佛心就是如来心。如来心是真正的,真实的,坚强的。如来心就是你对这个佛性和佛心没有丝毫的怀疑,这里面还包含着随缘心、清净心、还有涅槃心。学佛要学真正的本性和真如佛心,你真正的原始来的佛菩萨的心,就是本性,就是如来心。大家知道涅槃就是把这个世界看成无常的,自己开悟了,完全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性,你的心和原来一样,就是如来心。
佛菩萨告诉我们“不要明说”,就是不能对一些没有悟性的人直接去说法门,不能明确地告诉他们,不能明说,学佛修心最需要的是自己先开悟。因为你告诉他这个法门之后,如果他不好好地学,不好好地修,不开悟,对你来讲更不好。最好的方法是由自己先开悟,然后启发他们的悟性,让他们自己来感悟,感受,然后明白,这个明白是从心里的明白,而不是听人家说了之后才明白的。比如,当自己明白一件事情的时候,自己会恍然大悟,而人家给你讲了半天,就算是明白了,也是似懂非懂,不是彻底地开悟,明白了吗?你讲的东西他不能接受,因为他没有达到理解你所讲的这个理论的程度。当他达到理解你所说佛理的程度之后,你说什么他才会相信。
师父现在给你们讲三点,教你们自己怎样来开悟:
第一,行菩萨道,就是走菩萨正在走的路,菩萨在救人,我们也救人。菩萨在做功德救度众生,我们也做功德救度众生。菩萨持戒修十善业,我们也持戒修十善业,这叫行菩萨道。
第二,累积福德。福德和功德是两个概念,福德就是做善事,做很多善事来改善你的因果。但是善事,不能代表你的功德。所以劝人学佛必须先从福德开始,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善事都不愿意做的话,这个人是不会做功德的。如果这个人一点好事都不肯做,你说他能做功德吗?绝对不会做的。只有当善根、智慧、定力,这三个因缘成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种很强的功德,就是一个人的善根本性最要紧,也就是说,这个人的本性很好,良心很好,才能具备修心的基本条件,然后慢慢地修,要修出智慧,才能越来越接近佛法开悟。
第三,要有定力。许多人学菩萨,智慧有了,但是缺少定力。你们知道定力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修炼而成的,有了智慧,一定要有定力。学佛学法,学到最后如果没有定力,就不能达到佛的成熟性,也就是说,要达到佛的境界,首先,必须要成熟,这个成熟就是师父给大家讲解的从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境界。如果你想圆成佛道,在你做菩萨的时候,要有智慧,要有定力,而且要有本性,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向菩萨界圆满过渡,最后达到佛界。如,这个人很聪明,很会度人,愿做功德,很有智慧,可以定得住自己,不受各方面的诱惑。如果这样修下去,就基本上圆成了菩萨道,但这个圆成是相应的圆成。
菩萨告诉众生,要善观因缘,你要学会善于去观察人家的因缘。比如,今天这个人与这个人关系很不好,很不开心。你首先要懂得去看,去观察这两个人的因缘果报,这叫善观因缘。很多人就是不懂,父母在吵架的时候,这个孩子非要插嘴,结果一个嘴巴被打上去了,这就是不懂得善观因缘。要救度众生就要懂得善观因缘,你要想救度他,首先要看看这个人和你有没有因缘,你有没有这个缘分去度他,去救他。如果这个人很恨你,不愿意理你,你去给他讲法,你不是去碰钉子吗?人家看见你就讨厌,这时你能救度他吗?如果这个因缘成熟就直接开示。比如,这个人学过佛法,你就直接开示,直接给他讲法。师父因为有着看图.腾的功能就是直接开示,当然师父直接开示要比你们好,因为你们看不出来他的因缘,只能说你要好好修啊,也许人家会说,你还没有我修得好呢,所以要善观因缘。
下面师父继续给大家讲,如果你不去善观因缘,直接去开示,会让这个缘没有成熟的众生,得到害处。如果去劝说人家的时候,这个人的因缘还没有成熟,你就直接给他讲应该做什么做什么,实际上你是害了他。比如,你劝他,他不听,就算他嘴巴上不说,而心里已经不开心了,心里就会生出一种意念,实际上你已经害他意识造业了,他心里在恨你,然后再胡说,那你就更造业了。他造业,你也造业,所以不成熟的人,不能去度,没有办法。佛菩萨都不能度尽众生,何况我人之辈呢?你们只能挑已经成熟的果子来摘,而不能把那些没有成熟的果子摘下来,道理是一样的。有些人根本不开窍,你给他讲啊讲的,到后来他还会骂你,你又造业了。因为他们的善根福德,尚未具足。犹如一个人饭吃不饱,衣穿不暖,你去给他说:“你拿点钱出来投资好吗?”他没有这个缘分,怎么来参与这些投资呢?对不对?这就叫看缘分,而且要具足才能去救他。
另外在这个人因果还没有正式成熟的时候,你不能直接地去说法界的实相(法相实相),也就是当这个人什么都不明白的时候,你不能告诉他这个世界的真相。比如,很多人很满意他的人生,而且感觉活得很开心,整天喝酒吃肉、跳舞唱歌,感觉自己很有钱。这时你去跟他们说:如果你们这样沉沦下去,会上不了天,到不了西方极乐世界,会落入六道轮回,受苦无穷限。他们可能会立刻给你一个嘴巴,说你有病。因为他们缘分还没有到,所以不能跟因缘没有成熟的人去讲法界的实相,讲这个世界实实在在的实相,这个世界真实的面貌,因为这个世界是无常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就是实相。
因为他们缘没到,所以没有办法在心中升起一种平安和忍耐之心。比如,稍微有一点钱的老板,今天想着投资,明天想着做这个,又想着做那个,天天不停地想,天天冒险,他们永远不会平安的。要记住不论做什么事情自己要平安,要忍耐,平安就是福,千万不要去贪,只要贪就会有危险。永远要有一个平安心,不论做什么事情,能不能成功,要有忍耐心,要学会无所谓,一切随缘。
学佛法要学境界,要放弃贪瞋痴,随遇而安。对众生要有缘分的才能救,自己的努力加上师父的加持才能达到效果,才能成功。如果师父拼命地加持,而你不念经,是不能改变你的因缘的。听佛法的人,如果他们的善根不具足,没有很好的善根,没有很好的福德,就会诽谤你,讲你不好,对菩萨未来的道业造成业障,就是说对菩萨今后将来在人间弘法会造成业障。比如,那些缘分不成熟的人,就先留着,等师父去度他们的时候就比较圆满了。因为你们去给他们讲时,他们不信反而会很恨你们,会感觉心.靈.法.門如何如何的,等师父再去给他们弘法时,他们在心里已经有一种障碍,就会造成业障,因为有一个先入为主,我不开心了,我不听了,实际上你在弘法时已经动了人家的因果,他本来不相信的,你让他非要相信的,所以就造成了障碍转成业障。下次继续给你们讲。
金言法语
如来心,真如佛......如来心就是真如心,真实的真如佛心就是如来心。......把这个世界看成无常的,自己开悟了,完全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性,你的心和原来一样,就是如来心。
学佛修心最需要的是自己先开悟。......由自己先开悟,然后启发他们的悟性,让他们自己来感悟,感受,然后明白,这个明白是从心里的明白,而不是听人家说了之后才明白的。
只有当善根、智慧、定力,这三个因缘成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种很强的功德,
如果你想圆成佛道,......要有智慧,要有定力,而且要有本性,......才能向菩萨界圆满过渡,最后达到佛界。
相关开示
如来心,真如佛......如来心就是真如心,真实的真如佛心就是如来心。......把这个世界看成无常的,自己开悟了,完全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性,你的心和原来一样,就是如来心。
wenda20160207B 17:47
关于“返璞归真”
问:师父经常教导我们要“返璞归真”,请师父开示一下具体怎样“返璞归真”,有什么方法?
答:“返璞归真”就是用良心就可以返璞归真。一个人做事情凭良心做,比方说“璞”是什么?“璞”就是本性,反璞的“璞”就是本性,那本性就是良心。良心是什么?内在的心,我们说佛心,就是纯洁的最内在的心,所以用自己的内心来观照自己在人间所做的一切,就是“返璞归真”(明白了)
Wenda20190818 01:20:33
关于如来藏心
女听众:请问师父,真心是如来藏心,就是九识田的如来本性。真心是不用修的,只需要去证悟它就可以了,是吗?
答:对啊(我们平时如果念经念到入定不动,有那种轻安的境界的时候,这个心是意识心还是真心的如来藏心?)真心的如来藏心是你没有感觉如来藏心,才叫真心的,真正的;你还有感觉,“我很轻安”,那说明你还没修出来。
(如来藏真心是离见闻觉知,意识是能觉知心,对吗?)是啊(五蕴不同的话,意识心也不同?)对啊。你在什么环境下,做出来的事情就不一样的(哦,那每一世都有每一世的意识心,是吗?)对。
学佛修心最需要的是自己先开悟。......由自己先开悟,然后启发他们的悟性,让他们自己来感悟,感受,然后明白,这个明白是从心里的明白,而不是听人家说了之后才明白的。
wenda20140615B 06:50
臺.長对“悟人向心而觉”的开示
問:师父您说“悟人向心而觉”,是不是说每一句没有说出来的话,如果没有从心里……没有走心的话,或者没有斟酌的这种念头,都是我们自己干扰自己“向心而觉”的一种障碍呢?就是会自己给自己设置很多的障碍?
答:那当然了。很简单了,开悟的人,心里明白的人才会叫“开悟”,当然他的心里明白了,对不对?“向心而觉”嘛。你心里觉悟了,你当然就是开悟人了。你心里做一件事情还不明白,你怎么能开悟呢?(是!就是说我们平常还是要保持心的清净,才能够感觉到这种细微的起心动念的这种因果的变化是吧?)对。清净心,就是清净心啊,很重要的(是,师父)
Wenda20200124 48:24
师 父 给 弟 子 们 的 开 示
男听众:师父,我给您读一读您给弟 子 们的开 示,有个弟子整理的,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师父见谅。
师父开示:“不能看低别人,众生不可思议,关怀的心去想众生,经常想众生,会锻炼自己的心。因为你的心会常发菩提心和慈悲心,才能成就佛道。举着智慧的火炬去照亮娑婆世界,唤起苦海众生。忍辱的人人家拿你没办法,跳的人很快被人搞。心不动什么都不动,就是如如不动。众生因生无明烦恼把智慧障住,有烦恼是因为不了解这个事情的走向,一有烦恼的人没有智慧。佛法在世间就要觉悟,要懂得觉悟,学习佛的智慧去感悟、体悟佛的教义。忍耐化解很多烦恼,接下来就没事了。念准提神咒笑得出来,因为心想事成。学习如来的智慧,彻底明心见性。能控制自己的脾气,想开心就开心。生死是一种感情,生也是为情所生,死也是为情所死。佛法浩如烟海,靠自身很难理解佛法真谛。人如果要把人间烦恼消除那是不可能,靠佛法智慧来解决。大善知识启发众生的智慧,绿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一滴眼泪,转识成智,转凡成胜,整天布施,整天帮助别人的人超脱凡人,就是圣人。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经常睡觉的人会迷惑颠倒。很多人帮助别人想得到回报,这种不是纯善,要用纯洁的智慧去行佛。 眼睛要慈悲,不要小看自己,以后可能是未来佛。众生是未觉悟的佛。精进地延伸自己的能量,广发菩提心就会有一种能量。平时一直造善因,当你有困苦的时候大家都来爱护你、尊敬你,你自己会很开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答:是啊,佛果容易做,但是下化众生就不容易。能够帮到别人是一个境界,是一种智慧。很多人不愿意帮助别人,你说他哪来的智慧?(智慧是从帮助别人中得来吗?)对啊,这是其中一项。智慧是人的道德本能当中出来的,但是通过高僧大德给他上课、宣讲,让他得到一种超自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能够对别人的一种理解,对别人的理解就是对别人的慈悲。
(是啊。要想开智慧还需要高僧大德的指导、教你,是这样吗?)对啊。没有高僧大德,你怎么能够成功啊?一个自修的人你就这点水平,谁可以让你毕业啊?(是啊。师父,您就是大德,你给弟子开开智慧吧)已经开了,帮你开了很多了,开得你整天在帮众生念经,而且你自己智慧开得很多,应该没问题的(谢谢师父)
只有当善根、智慧、定力,这三个因缘成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种很强的功德,
shuohua20130208 24:59
如何理解功德要见、证、感悟
女听众:您在《白 话 佛 法》讲过,“真正的功德不但要看见佛性,还要应用佛性,感悟佛性,见、证、感悟三个加起来才叫功德。”然后您在稍后一篇文章里又提到,“功德要善根、智慧、定力三个因缘具足的时候才可以成就大功德。”那么这个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善根、智慧、定力具足的时候就是我们之前应用、感悟到的那种佛性呢?
答:是的,善根是最重要的。上辈子做了很多善事,而且根基很好的人这辈子才能够成佛的基础。跟船坞一样,有这个船坞才能造船。实际上就是你今世不断地感悟佛法、领悟人生,然后不断地造善业,再加上过去的基础,今世就成功了(我们去東方台的时候,有师姐经常会做素餐给大家,那么可以理解她发心是她的善根,努力做得好吃是她的智慧,长期坚持是她的定力吗?)完全正确。
(您能不能用这个例子说明什么是见、证、感悟?)“见”是见证的见。比方说她每个星期给人家做菜,是不是一种见证?她看到人家吃了开心,她法喜充满,更努力地去做。“证”是人家吃了她这个东西,觉得原来素菜也能让我们吃得很好,慢慢证明吃素是可行的,不一定要吃荤,学佛学得更开心了,这不就“证”了吗?“感悟”是她自己得的,因为她见证之后有感悟了“为了大家共修吃上好的素食,我必须要坚持,因为这样能度很多人,可以让很多人以后吃素。我现在感悟了,人生就是这样,我不要为自己,我要为众生,为众生就是学佛”。她感悟了之后做起来更努力,不停地给她坚持,给她恒心。“感悟”重要不重要啊?“见”和“证”重要不重要啊?
(明白了。请师父保重身体)好,谢谢你!小姑娘好好努力,我觉得你以后会越看越明白,越看越聪明,越看越有智慧的。以后跟人家解释的时候一套一套的,那就是为什么人家度不到人你度得到人了(谢谢师父)
如果你想圆成佛道,......要有智慧,要有定力,而且要有本性,......才能向菩萨界圆满过渡,最后达到佛界。......这个人很聪明,很会度人,愿做功德,很有智慧,可以定得住自己,不受各方面的诱惑。如果这样修下去,就基本上圆成了菩萨道,但这个圆成是相应的圆成。
wenda20150830A 02:04
如何精进修行不走偏差、保证功德圆满
问:师父,修行如履薄冰,如何才能精进修行、度人而不走偏差,怎样可以做功德的同时又能保证自己的功德圆满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答:功德主要是由善为变成善德,由善德变为一种本性的能量去帮助别人,那么成为一种功德。所以,“功德”这个事情并不是说你一定能够得到它的,因为功德在你运作的当中,你在做好事,比方说你开始发心很好,“我要去帮助他,让他学佛”,但是到了最后你跟他吵起来了;或者你没有救到他,然后你跟他闹起来了。实际上这个功德就有漏了,这不是原始功德了。
所以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圆满、圆融、宽容别人。三个“容”那你就是圆融、宽容、包容,这三个“容”你就可以功德不会有漏。有时候要坚持,度人也要努力,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有力量。所以最避免的、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功德有漏。“功德有漏”,举个例子,相当于不停地有钱放在口袋里,但是这个口袋你不知道有漏的,一直在把钱往外漏,漏到最后就漏没了。明白了吗?就是这样(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Shuohua20180907 23:51
本性与智慧是什么样的关系
女听众:小孩子的本性是最好的,但是没有智慧。等我们长大了,有了智慧,但是本性就被人间的污染遮了一部分。我们学佛就是去寻找自己的本性、佛性,用人间的话说,就是善良。当我们回归像小孩子一样的纯真之后,但是也会因为智慧不够,断除不了烦恼。想请问师父,我们的本性与智慧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实际上本性就是佛性,智慧是佛性里长出来的,你想要回归到本性,你必须要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你要有智慧,能够理解什么叫本性,相辅相成的。你真的要纯洁,就是回归本性,所以人家说修心修到后来的人,说他“看到你怎么这么傻”,他不傻,他才是真正的智慧之人。你看有些人在人间好像很聪明,上窜下跳,最后被抓进去;稳得住的人,看看他好像在单位里傻傻的,最后大家都选他,局长抓进去了,他升为局长了。你说他傻不傻?不傻的,定得住啊,要有定力。
(如果他好心帮助别人,但是不懂得善观因缘,别人会有烦恼心……)没智慧,他还是没智慧,不懂善观因缘就叫没智慧。你明明知道这个人不修的,还要拼命去度他,最后你度了一身业回来;明明知道这个人应该度的,你不去度他,你损失了一个度人的机会。你身上会感觉到很多的欠缺的——功德不够,功德不够是不是欠缺?(是的。是不是有智慧的人就一定有本性,但是有本性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本性是永远有的,每个人都有的,但是有本性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有本性吗?肯定有本性。本性是在八识田以内的九识田中的,阿摩罗识当中的(启发本性就是在启发我们的智慧,是吗?)完全正确,这句话讲得完全正确(感恩师父)
怎样才能明白自己在修行中证悟的境界?明心见性是一种什么境界?
问65:一个修行人只有经过开悟和证悟,才能脱离六道轮回。我们该如何理解证悟的过程,怎样才能明白自己在修行中证悟的境界?明心见性是一种什么境界?
答65:悟性就是首先要了解它,你对什么事情首先有个悟性。比方说,今天这件事情来了,我先对它有个理解,有个开悟的过程,这叫悟性。
那么证悟是什么呢?一听到这种事情,首先想到:“我是不是有做错的地方?我是不是在某些方面不够圆满?我可能得罪了某些人,我赶快要改正了。”这就叫有则戒之,无则加勉。
“证”就是反观自己,“证”就是要来对照自己。
遇事不怒,心有城府,有忍辱之心,有看穿看破的境界。
明心见性,就是你的心对所有的事情都明白了,“我不能再贪了,因为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我去贪就会受苦。”这就是明心。因为你的心明白了,你定得下来,所以你会看到你的本性。
——玄 学 问 题 七-6
这个人很聪明,很会度人,愿做功德,很有智慧,可以定得住自己,不受各方面的诱惑。如果这样修下去,就基本上圆成了菩萨道,但这个圆成是相应的圆成。
问:白 话 佛 法第二册《用如来心,学佛度众,善观因缘》中讲到:“第三,要有定力。许多人学菩萨,智慧有了,但是缺少定力。你们知道定力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修炼而成的,有了智慧,一定要有定力。学佛学法,学到最后如果没有定力,就不能达到佛的成熟性,也就是说,要达到佛的境界,首先,必须要成熟,这个成熟就是师父给大家讲解的从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境界。如果你想圆成佛道,在你做菩萨的时候,要有智慧,要有定力,而且要有本性,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向菩萨界圆满过渡,最后达到佛界。如,这个人很聪明,很会度人,愿做功德,很有智慧,可以定得住自己,不受各方面的诱惑。如果这样修下去,就基本上圆成了菩萨道,但这个圆成是相应的圆成。”请问,“但这个圆成是相应的圆成”是什么意思呢?
答:因为你是人,在人间再怎么修再怎么修,虽然可以很有智慧,做了功德,定得住自己,不受各方面诱惑,这样修下去就圆成了菩萨道。但为什么说“基本上圆成菩萨道”,为什么是“相应”?因为你还是人,吃五谷杂粮,在人间一定会有业障,虽然境界已经到菩萨道了,但是还会犯很多人间的错误,所以叫相应圆成。
——解答来信疑惑(二百七十七)
白话佛法精选
广播讲座 180116
如果是要想做菩萨的,你必须修大乘,要做佛的话,那必须在大乘的基础上摄受更多的有情众生和精进。
比方说,摄受于戒定慧三学,然后在自己的智慧当中加上禅定,然后要破自己的一念无明,也就是说一个念头都不能不清楚,要完全的清清楚楚,用自己的一念无明打破无始无明而见到本源自性。
也就是说用自己的生活当中学佛得到的解脱、同体大悲来破掉人间的所有无明,来见到自己的本性和良心,掌握自己的心,净化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