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09|回复: 0

【课件】2-37、放下烦心,找到正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18万

积分

积分
1186305
发表于 2022-1-3 14: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37、放下烦心,找到正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活在世上,劫难就不会离开你的身。真正弘法救度众生的人,不是把自己打扮成像菩萨一样,而是做一个真正有肉有灵的人,如果灵魂战胜不了肉体,他就是人。如果他的灵魂很纯洁,能够战胜自己的肉体,他就是一个神。因为他不被自己身体的欲望所控制,反而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修心到一定境界才能做得到的。如果你被自身的欲望所控制,那你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比如,你很饿的时候,看见那些海鲜,但知道自己是吃素的,这时能否控制住自己不动心,不吃。又如,明明你的身体不好,你能不能控制住吃对自己身体不好不该吃的食物,不吃,道理都是一样。

 

学佛很重要,学的是心,学的是精神。修心就是把身上的那些不好的习惯,贪瞋痴都要改掉,修心就是要把过去做过的事情全部忘记,忘记是最好的事情,犹如一台电脑,要把病毒和不好的文件抹掉一样。如果真的能把过去所做的一切事情全部忘记,你就成功了。人的毛病就是:人家对你不好,你忘记不掉;人家对你好,却记不住。如果人活在世上不懂得修心,不懂得做人,就像一台机器——任命运摆布。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修心,就是一个很粗俗的人。

 

今天给大家讲讲觉性,觉性就是人的本性,人本来具有的性叫本性。看得见一切众生本来就具有的佛性,就是觉性。也就是你看见了这个人身上本来就具有的本性,就是觉悟的本性。

 

给大家讲一讲“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这个人的智慧是他本来就有的,这个智慧是菩萨的智慧。根本智要无念,如果没有念头就会得到真的安静,一个人真正的安静,不是说你坐在那里就能安静。你坐在那里念经,你的心能静得下来吗?如果定不下来,就不是真的安静。真的安静是坐下来后没有念头,叫无念,无念才叫真正的静。如果能真的安静下来,就是涅槃的基础。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就是明心见性,涅槃是梵语,是灭度、灭烦恼、灭生死,只有脱离烦恼和了脱生死才能得到真正的寂静,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就是这个人没有生也没有死,永远没有灭度的,即成佛。

 

为什么要闭关,闭关就是让这个弘法的人安静,不要受到世俗的侵袭。真正救度众生的人才称得上是菩萨,菩萨是不怕自己受苦去救度众生的,真正的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如果自己只知道保护自己,不肯去救人家,这个人永远成不了菩萨。

 

要舍去一切浮动的心,如果真正安静的人,一切浮动的心都要舍去。浮动的心就是心动荡不安,就像工作定不下来时,你说你的心浮不浮啊,心能定得下来吗?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否考进好的学校,这个心浮不浮啊?……所以要去除一切浮动的心,才能真正的静下来。心不安定是因为没有智慧,不知道自己是在学观世音菩萨,是在学佛。学佛可以改变自己的一切,只要坚定信念就不会有浮动的心。要把你的心安定下来,只有真正的相信才能安定,相信观世音菩萨一定能救我,才能把自己浮动的心克制住。

 

涅槃是真实性的体,当一个人能够做到涅槃了,他是真正安静的体。涅槃是脑子里完全是空的,这个涅槃就是你真静的体。真的静就是要舍去一切浮动的心,去除身体上的傲心、慢心,即傲慢之心;要去除尊贵之心、分别之心。尊贵心就是自己感觉很尊贵,分别心就是看见人家不如你,就看不起人家。比如,人家经济不如你,就瞧不起人家;如果人家比你有钱,就嫉妒人家等等。你们不能有任何的分别心,不能有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个毒,因为人的嫉妒心是与生俱来的,是生出来就会有的,是六道轮回的产物,因为有了嫉妒心,才会有六道轮回。如果你到了菩萨界,脱离了六道轮回,你就不会有嫉妒心。还有争斗心也要去除。

 

为什么要忏悔,因为忏悔能消除业障。修心的人要没有道理,才是道理,而有道理了,就没有道理了,这就叫辩证法。经常说自己错的人,这个人永远不会错;经常说自己对的人,这个人就经常有错。是人就会有错,做错事情没有关系,要懂得忏悔,要懂得道歉,然后改过,这样就会把自身的毛病改正,境界提升。人就是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总是找一大堆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的过错,做错事情就是因为没有好好修心造成的,现在学佛修心了,就必须改正。过去的让它成为过去,不要死死的把它拉在身上,还咬着牙说:不对,因为我怎么怎么的,就是因为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才会把这些不好的东西永远带在身上,而后造成自己永远的失败。

 

有一位老人家就是这样,把自己过去所有的事情都带在身上,想起来就恨,这个“恨”给她带来的是一身的病,这些病是怎么来的?80%来自于她的孩子,因为她有一个不孝的孩子,想起这个不孝子就会非常的生气,非常的难过,非常的恨,最后就造成这位老人家一身的病痛。但是,她身上这80%的病痛也是她自己造的,是她自己背着不肯放下,如果能把这个包袱早一点甩掉,自己的身体会这样吗?要知道生气伤身啊,而且是在伤自己的命啊。千万不要生气,一切都是欠的,都是因果,前世你欠孩子的,今世就得还,而且要没有任何条件的还债,要还得开开心心,要把自己松绑,要把自己的包袱彻底地放下。

 

所以要把自己的欢喜心、哀伤心、求财心、争斗心、嫉妒心、分别心、尊贵心、傲慢心等,几乎所有的烦心全部都要去掉,你把这些所有的心都不要了,让它们全部倒下来。有一尊佛菩萨叫卧佛,你们知道佛的一个动作代表着很多层意思吗?就是这位佛菩萨,把所有的心全部抛开了,当你所有的心都在的时候,你是不能涅槃的,卧佛的这个姿势就是达到正定涅槃,开悟、醒悟,达到了妙觉定。妙就是最终觉,就是达到了最终的觉悟。

 

觉有四种:第一种是始觉,始觉就是刚刚开始觉悟;第二种是相似觉,相似觉就是好像是觉悟了;第三种是随分觉,随分觉就是随着缘分来慢慢地觉悟;第四种是究竟觉,究竟觉就是你最后明白了之后才觉悟了。

 

这四种觉也是人的四种转变:

 

始觉,刚刚开始的感觉,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父母会死的,等到妈妈过世了,才知道原来妈妈也会死掉的,这个就叫始觉。

 

相似觉,我和你受的苦是一样的,我跟你的福气也是一样的,慢慢地通过感情交流,觉悟了,好像我们俩有缘分。相似觉是过去的一种缘分。

 

随分觉,就是随着缘分来慢慢的觉悟,随着缘分的不断增加,慢慢地觉悟了。师父讲这个也叫慢觉,因为你碰到了、遇到了你们的师父,你才开始觉悟。应该主动地去抓住这个觉悟,去追求这个觉,而不是慢慢地觉。

 

究竟觉,就是最后终于觉悟了。最后终于觉悟的有年轻人,有老人,不是最后终于觉悟了,就一定是老年人,觉悟不在年龄的大小,你只要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宇宙的真相,你就觉悟了。如果一个很年轻的人,忽然之间觉悟了,他就是一个菩萨了。为什么出家叫遁(顿)入空门?就是顿时明白了,进入了这个空门。空门就是什么也没有的门,因为这个有色世界本来就是空的。

 



金言法语

根本智要无念,......无念才叫真正的静。如果能真的安静下来,就是涅槃的基础。......只有脱离烦恼和了脱生死才能得到真正的寂静,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即成佛。

 

涅槃是真实性的体,当一个人能够做到涅槃了,他是真正安静的体。涅槃是脑子里完全是空的,这个涅槃就是你真静的体。

 

当你所有的心都在的时候,你是不能涅槃的,卧佛的这个姿势就是达到正定涅槃,开悟、醒悟,达到了妙觉定。妙就是最终觉,就是达到了最终的觉悟。

 



相关开示

根本智要无念,......无念才叫真正的静。如果能真的安静下来,就是涅槃的基础。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就是明心见性,......灭度、灭烦恼、灭生死,......只有脱离烦恼和了脱生死才能得到真正的寂静,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即成佛。

Wenda20180930B  40:43  

无色界的人修出六道还差在哪;越修得高越要如履薄冰,身口意越要好好管住

问:师父曾经开示过无色界天是一个特区,无色界天的人的就相当于半个菩萨了,可以经常去参加菩萨开的法會,所以无色界天的天人修出六道也比较容易。同修请问,是不是那里的天人身口意造的新业很少了,只是还有待完善,就消一些旧业,然后参加天上的法會开悟了,等到他身口意没有新业的时候就可以超出六道了?

 

答:对啊,无色界天已经最接近天上了(无色界的天人和菩萨道还差在哪呢?)无色界天实际上还没有彻底脱离六道(是差在哪不能脱离六道呢?)差在意识上面,他还没有完全超脱,因为无色界天的人寿命到了之后,会吃掉一些功德。因为他在天上这个位置,他要么修上去,他不修上去还会掉下来,掉下来可能还会堕落三途。

 

为什么无色界天的人会到这么高,而且修这么好……实际上他就是意识当中经常犯不好的业,然后他有贡高我慢、谤佛,也就是说自己搞一套,实际上已经到了思维上和精神上的境界,他才会从上面掉下来,你听得懂吗?就是说很多修行修得好的人他才会讲佛法讲得歪掉,如果你修行修得还不够好,他也没有资格去讲佛法(那就是已经到了无色界天,他对佛法的理解有时候还是有偏差的对吗?)不是还是有,肯定啊,很多都偏差的。他见闻觉知都不对,他脑子烦恼虽然是断尽了,他觉得自己证得涅槃了,其实上他是偏的涅槃。

 

(之前师父开示过有一些见解,比如说不正见和邪见,是不是修为越高的时候他这些不正见和邪见反而显示出来越厉害呢?)对了。我举个简单例子,科学家才会讲出来伪科学和正科学,如果一个人连文化水平都没有,哪来的科学?(这个就是双刃剑,有时候知道得越多反而不一定是越好的,这么理解对吗?)对啊,完全正确。我问你,做官好吗?蛮好。犯了错误呢?直接进监狱了(他潜在的危险也很多)对了,所以越修得高越要如履薄冰,身口意越要好好地管住,而且自己心中要真的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是真涅槃,是很干净的,不能有一点点邪思、邪念、偏见,你在无色界天才能站得住脚。讲句简单的话,你要是真的想做博士,那你一定要考出真水平出来,大学里要准备去考博士的话,你没有真水平,你很快就掉到下面去了(明白)

 

关于涅槃和禅定

问:我们有两个概念问题混淆,涅槃和禅定,师父开示过,涅槃就是用自己的心控制自己的思维,断除烦恼,超脱生死的境界。离相为禅定,心不散乱。念经的时候,能够超脱脑子中不好的思维,也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这样算是达到了涅槃的境界吗?

 

答:修了一辈子了,一直不让不好的思维进入,最后就是涅槃。不是靠临时走的时候才叫涅槃,一辈子修行修到最近,把一切不好的思维挡在外面了。离相为禅,破四相当然是禅定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离相了,这个人会不会禅悟,离四相的是不是菩萨?

——师父解答来信疑惑203

 

 

涅槃是真实性的体,当一个人能够做到涅槃了,他是真正安静的体。涅槃是脑子里完全是空的,这个涅槃就是你真静的体。

wenda20150424  22:18  

梦到考试结果是“第一个涅槃”

男听众:有的师兄梦到考试,考试的结果是“某某第一个涅槃”。请问师父,“第一个涅槃”是什么意思?是寿命有问题吗?

 

答:“第一个涅槃”就是说明他现在进入了第一层深层空间,也就是说这个人修得不错,深层空间里面涅槃就是干净了。涅槃寂静,涅槃净定,实际上就是说明他在人间已经做到比较干净的一个程度了。第二涅槃、第三涅槃……一般是第十涅槃,就是真正走的时候什么都放得下了。所以先放下孩子,那么也就是上升一步;如果能够放弃人间的一切利,那么你可能进入第三涅槃;如果你放弃自己很多的物质和家庭,那你就进入第六涅槃,所以很多法师一下子就进入第六涅槃(明白了)就是说法师放下之后只要稍作努力他就可以进入深层涅槃,就是最后走的时候完全放下。很多法师如果进入第六涅槃出来了,等于一个人考试了,如果你只要想通了,发心出家了,实际上你已经考试毕业了,已经六十分了,明白了吗?(明白了,谢谢师父开示)

 

Wenda20180112   01:22:10   

超出六道和涅槃有什么区别

女听众:请师父开示,超出六道和涅槃有什么样的区别?

 

答:涅槃是从人间离开这个世界进入更高境界的一种说法。涅槃它是寂静,不生不死的。佛法界讲涅槃,就是这个人不会死的,因为他只是到另外一个境界去了。肉体可以毁坏,就像一个家具一样的,但是他的灵魂上去了。超脱六道也是一样,意思就是灵魂直接上去,同样一个说法而已。因为涅槃寂静,说你一生有修,最后你就很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进入了天界,或者更高的境界,叫涅槃(师父,涅槃是不是以后就不会再下来了,超出六道还是会再下来?)涅槃、超出六道都是一样的,叫法不一样。和尚,有大功德的人,高僧大德,都称为“涅槃”;一般的人叫“往生”;不修心的人叫“死了”

 

(师父,涅槃以后所有的感受都没有了吗?)涅槃之后,这个感受全部在天上继续延续,就是说没有停止过呼吸,因为他的灵魂、他的神识一直延续着,直接进入天堂了(他这种感受就不是在五蕴当中了,超出五蕴了,是吗?)超出五蕴了,已经进入四圣道了(那还是有感受的,只是超出五蕴了)我问你,梦中你有感受吗?(有啊)在梦中是谁的?不是你做的?(是我的)傻姑娘,我知道你是学位很高的一个女孩子,就是执著,脑子不清楚(是的)还把佛法当科学来研究,科学永远发现已经存在的东西,科学是发现别人,并不是创造,听得懂吗?(明白,是。感恩师父)你这个小呆子,我就知道你很执著,执著得不得了的。

 

Wenda20190505   43:52  

莲花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涅槃前莲花都会变化

女听众:师父曾经看图.腾的时候,说一位师兄莲花长得像烟花一样,闪着白光;而有的师兄的莲花像喷水的。请问师父,除了功德大小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导致莲花长成各种新奇的样子吗?

 

答:那当然了。如果一个人一直照顾自己的母亲,比方说他一边念经,一边照顾母亲,他也没出去度人,他最后的莲花可能在某一点上,长出彩色出来;如果一个人到处去救人,度了很多的众生,他自己的愿力又很大,最后他的莲花就像喷泉一样(师父在节目里曾经给一个同修看过莲花,说他的莲花很好看,师父还说这个同修现实中也一定很好看。所以我们的莲花会跟个人特征和性格特点有联系吗?)绝对的,百分之一百的。你看看,长得坏相,像电影里的坏人一样,你说他有莲花吗?(没有)好了,你说他有什么花?喇叭花、狗尾巴花(请问师父,像烟花状的莲花是算大还算小呢?)烟花状的莲花当然算大的了,算大莲花了,它已经阔出来了(请问他还需要在修行上注意什么问题?)注意精进,不要掉队。今天你可以变成大莲花,明天会变成小莲花的,因为你没死,这朵莲花总是会变的。等到你涅槃了,这朵莲花基本就不动了。

 

wenda20130510  03:26  

如何理解“一切无相即见如来”

女听众:“一切无相即见如来”,是做到“无相”了才能见到如来,就是说境界到那个位置了才能感到菩萨的显化、看到如来佛,是这样吗?

 

答:不是看到如来佛,如来是一种自性,如来就是一种涅槃,无去亦无来,实际上就是看到人生的本性,只有无我才能看到自己的本性。举个简单例子:你在社会上做人,如果把自己忘记了,那你想到的就是众生。雷锋把自己都忘记了、就记住人家,他不就是良心、本性最善,他不就是见到如来本性了吗?(明白)

 

 

要舍去一切浮动的心,......只要坚定信念就不会有浮动的心。......当你所有的心都在的时候,你是不能涅槃的,卧佛的这个姿势就是达到正定涅槃,开悟、醒悟,达到了妙觉定。妙就是最终觉,就是达到了最终的觉悟。

问:白 話 佛 法第二册中有一个词语“正定涅槃”,请解释。

 

答:正,大家都知道了。涅槃,就是摆脱无明,已经完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已经达到一种高境界了。正定涅槃,并不是讲涅槃的对与错,涅槃肯定是对的、是正的。正定涅槃讲的是过程,一个人学佛学法完全是心正的,完全是正道,不是邪道,就会定,定了之后就是一个过程。心正了,一直在正道上学佛念经,达到定。定是指活的人没有涅槃之前,定得下来的人都是正的,最后达到涅槃。并不是说涅槃有正定和邪定,涅槃都是超脱的。

解答来信疑惑(二百零七)

 

Wenda20180615   09:30  

梦到观世音菩萨说“妙禅妙回”

女听众:同修梦到观世音菩萨和他说了几句话,他只记住了一句话:妙禅妙回。

 

答:用禅定达到妙心,就是修心人的妙心,你才能增长智慧。你在人间很多事情要用妙法,妙心妙法。你怎么会有妙心妙法的呢?就是要靠禅。禅就是安定下来,达到妙法妙心,最后有智慧。

 

Wenda20200731   01:07:58   

圆寂和涅槃有何区别

女听众:请问师父,圆寂和涅槃的区别是什么?

 

答:涅槃是一种证悟,已经得正等正觉,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寂就是说非常圆满地结束了你的一生,还带有一些人间的东西。像涅槃的话,他已经是仙逝了,就是说已经完全彻悟,彻悟了人生(涅槃是彻悟,但不代表就是往生吗?)都是一样。我问你,你是人还是众生?我叫你“女人”“人”,都是人,都是一种意思(明白)你爸爸是“Dady”吗?爸爸是“爹”吗?(是)你可以叫你妈妈“妈咪”,这不一样?圆寂,基本上意思跟涅槃差不多,只是硬要从字面上来讲当然涅槃境界更高,圆寂是说一生的圆满,寂静。你要说他完全没有彻悟的感觉,当然也有,但是涅槃的话是彻底彻悟了。

 



白话佛法精选

根本智要无念,......无念才叫真正的静。如果能真的安静下来,就是涅槃的基础。......只有脱离烦恼和了脱生死才能得到真正的寂静,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即成佛。

 

涅槃是真实性的体,当一个人能够做到涅槃了,他是真正安静的体。涅槃是脑子里完全是空的,这个涅槃就是你真静的体。

2-5、《学佛就是在学做人,光明灯要点在心中》

其实,只要在人间假涅槃,有时魂魄回不了身,所以要当心。打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当一个人打坐的时候,很安静,魂魄很舒服,但是打坐要有道行的人才可以,如果没有道行的人打坐,魂魄出去之后就回不来了,就会成为神经病。我们必须不着于涅槃之乐,就是不认为涅槃是很快乐的,是离于两边,离开了两边,一边是涅槃,一边是人生,在涅槃与人生之中,人不是真正的涅槃,也不是真正的活在人生当中。选择涅槃和人生的当中,就是悟。涅槃就是完全解脱的境界,但是在人间怎么能做到完全解脱呢?从六道中人道的意义上讲,你脱离不了人间的因果,修心后,你要救人,要学大乘佛法,还要学小乘佛法,还要学更多救人的道理,还要念经,还要救自己家族的人,所以只能在涅槃与人生当中,有所修为,师父称它为常行中道,经常走在当中的道,不要过偏,也不要过倚。

 

 

当你所有的心都在的时候,你是不能涅槃的,卧佛的这个姿势就是达到正定涅槃,开悟、醒悟,达到了妙觉定。妙就是最终觉,就是达到了最终的觉悟。

新西兰佛友见面会 2017-12-02

有一天慧能禅师看到弟子终日打坐,就问道:“你们为什么终日打坐呢?”弟子回答:“师父,你不是让我们参禅吗?我们参禅啊!”慧能禅师说:“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守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坐禅不可以躺卧吗?”

 

慧能禅师说:“终日打坐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弟子更糊涂了。

 

慧能禅师接着说道:“禅定,不是要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坐着,而是要使身和心达到一种极度宁静和极度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那才是禅;如果内心散乱不安宁,就不能达到定。

 

弟子躬身问道:“怎样才能去除妄念,不被世间迷惑呢?”慧能禅师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心就化为地狱。心生恶毒,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那当然处处都是苦海了。”

 

 話 佛 法4-4 《 顿悟虚空,相应学佛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东西里面有五蕴、三毒。“五蕴”色受想行识,就是金、木、水、火、土。“俱非实相”,不是实实在在的人间所有的相。就是说,你在人间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的。

 

你的法身觉悟了,你就会感觉在人间没有一个是真实的物体,所有的贪瞋痴全部是虚妄的,不是实实在在的,你的觉才会有顿渐。

 

“析空渐法”,分析这个事物是空的,渐渐地理解这个法。“体空顿法”,体悟这个事情是空的,突然之间明白了这个法门。“法身觉,了无一物”。“觉有顿渐”,慢慢地突然之间明白。

 

“想要脱离世间的苦痛,应当寻求寂灭之境,收摄身心,最后达到一念不生,即能证得真正快乐的涅槃境界。”

2016.04.24 新加坡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课件】2-36、用纯善的心和菩萨心融合一起
下一篇:【课件】2-38、学习先有觉,才能知道悟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4-10 21:20 , Processed in 0.0528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