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48|回复: 0

【课件】2-40、发菩提心,圆发三心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18万

积分

积分
1186340
发表于 2022-1-3 14: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0、发菩提心,圆发三心

 

    接下来给大家讲怎样发菩提心?很多人只知道我要发菩提心,那应该怎样发呢?

 

第一,学习关心一切众生,要学会关心每一个人,人溺我溺,就是看见人家掉进水里,要感觉像自己掉进水里一样;人饥己饥,就是人家饥渴了,饥饿了,就像自己饥饿了一样;利己利人,达己达人,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能够通达,能够通情达理,能够帮助人家,帮助自己就是帮助人家,帮助人家就是帮助自己。

 

第二,包容一切众生,就是人家做错了,要能包容人家,不要去恨人家;以责人之心责己,就是在讲人家的时候,先用这种心来责怪自己,责人先要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以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叫换位思考。一个人要懂得宽恕人家,如果不懂得宽恕人家就是没有智慧,要懂得饶恕人家,宽容人家,人都会做错事情的,等到你宽容人家的时候,人家才会宽容你,这叫回报(报应)。

 

第三,学习克己,常思己过,学习忘我,学习克制自己,经常想想自己做错的事情,你就不会难过,学习忘我,就是学习忘掉自己,经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本事,我很弱的,我主要是靠大家,没有大家我也不能做好;不念人非,不要去念人家过去做错的事情;勿意勿必,就是说不要强迫自己必须去做这件事情,不要用这个意念,不该你有的意念不要有;勿固勿我,就是不要固执,不要有我。

 

第四,做一个修心的人,发菩提心的人,应该给人信心,给人欢喜。要给人家欢喜心,给人家信心你就是菩萨。语言布施给人家信心,法喜充满,这就是学菩萨,多讲好话,少讲坏话,能多讲一句好话,就可以少讲一句坏话。诚心待人,善法予人,热心助人,成人之美,经常诚心地去帮助人家,成人之美。

 

圆发三心,一个人学佛,要从心里发出三种心:1. 至诚的心。2. 深心。3. 回向发愿心。至诚心就是真实无伪,真真实实没有虚伪的心,讲话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的伪装。要用真诚无伪的心对待一切众生。深心要用一切无缘的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用深心去帮助别人。回向发愿心,这个心是一个学佛的心,是比较高尚的心。回向发愿心要记住两点:一个是万善同归,所做的一切善事,归到同一个归宿。师父的话就是归到功德,把所有的善良的事情全部归到功德。另一个是普愿有情,自己的心发愿要度所有的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就是有情义的众生。

 

在人间什么叫吉祥?凡是在人间应该得到的东西就是吉祥;本来你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但是经过你的努力后得到了,就是不吉祥。在人间该你拥有的东西,该你得到的东西,叫吉祥,然而不该你得到的东西,你去求来之后,就是不吉祥了。比如,六合彩,你天天去求,天天花钱去买,几十年下来你花进去的钱不说,最后就算得到了,可能会被人家追杀,或被人家绑架,这就是不该得到的得到了,就是不吉祥,这是概念,这是理念,是菩萨的智慧。大家一定要记住做人不该你得到的东西,不要去追求。

 

什么叫真正的大吉祥?一切万事万物的受用称之为大吉祥。能受用就是能够为你所使用的东西,是你所拥有的就是大吉祥。就像明明不该你得到的钱,你去抢,去骗,去偷,接下来被警察抓,你们说吉祥不吉祥?

 

今天就到这里下次再讲。

 



 金言法语

发菩提心,……第一,学习关心一切众生,……第二,包容一切众生,……第三,学习克己,常思己过,学习忘我,……第四,做一个修心的人,发菩提心的人,应该给人信心,给人欢喜。

 

圆发三心……1. 至诚的心。2. 深心。3. 回向发愿心。

 

切万事万物的受用称之为大吉祥。

   



相关开示

发菩提心,……第一,学习关心一切众生,……第二,包容一切众生,……第三,学习克己,常思己过,学习忘我,……第四,做一个修心的人,发菩提心的人,应该给人信心,给人欢喜。

wenda20141221A  27:40  

怎么理解菩提心

女听众:菩提心是不是里面包括了很多种心啊?

 

答:对啊!菩提心就是菩萨的最里面最纯洁的一种,叫慈悲心里边的菩提心。实际上菩萨的心是泛泛地指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泛泛地指人的心,就像菩萨心一样的,低档次的是人的心,高档次的叫菩萨的心。菩提心我们现在再反过来讲,人的心里面分成好心、恶心、善心、贪心、痴心、嗔恨心,有这么多心吧?(嗯)那么菩萨的心,他没有这些不好的心,他已经是菩萨了,但是菩萨的心里面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什么问题?他有纯洁的心和不太纯洁的心,所以菩提心已经到了纯洁的心了(明白了)

 

wenda20160115  01:31:06  

怎样将慈悲心升华为菩提心

男听众:怎样将人的慈悲心升华为菩提心呢?请师父开示。

 

答:慈悲心实际上已经是佛心的所在了,所以有慈悲心的人就有佛缘。怎么样有菩提心呢?就是要广结善缘、广度有缘,然后用一种真正的菩萨的心来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因为菩提心充满着智慧,所以菩提心已经有正等正觉了,正等正觉的人已经是无缘大慈了。无缘大慈不是因为你今天对我有利我才帮助你,不是因为今天有利我才慈悲你,不管是谁只要你很可怜,你怎样了,我都会慈悲你,这就是菩提心。慈悲心只是对某一件事情,对某一个物体产生的一种事件的后果,你感觉到很可怜慈悲。但是如果变成菩萨的心就是无缘大慈,完全用公正的心来慈悲众生(明白了)

 

常发菩提心和慈悲心,到底应该住心还是不住心?

问:“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师父也让我们常发菩提心和慈悲心,到底应该住心还是不住心?

 

答:这是一个转变过程,先把佛住在自己心中,住在八识田、九识田中,心中已经没有住相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都没了,因为佛已经进入你的深层意识了,佛心本来就在你的内心,还要住什么心?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八十四

 

 

圆发三心……1. 至诚的心。2. 深心。3. 回向发愿心。......要用真诚无伪的心对待一切众生。......要用一切无缘的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回向发愿心要记住两点:一个是万善同归,......把所有的善良的事情全部归到功德。另一个是普愿有情,

Wenda20200221   34:53  

凡是正念、正心,都会得到菩萨的保佑

女听众:常说要发大愿,请问师父,这个“发”字是代表“圆发三心”中的三心吗?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在发大愿的时候,如何避免执著于大愿带来的功德和修行上的急功近利?

 

答:你记住,不管你发什么心,只要发的正念、正心,一定会得到菩萨保佑的,这是没关系的。不管你发什么心,主要是心最重要。你任何的愿力没有心做主的话,你发出来的愿都是空愿,没用的(好的,就是一切都要心正)嗯。

 

问:一些同修在发了一世修成的大愿之后,遇到的修行阻碍和业障集中爆发,是不是部分原因也在于发愿的心不够纯洁,发愿之后修心不够、守戒不够呢?

 

答:你发愿之后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反应,跟你守戒很有关系的。因为你的愿力是告诉菩萨的,你要是不好好去守,菩萨都知道的,知道你不是有意地好好地在改毛病。

 

回向发愿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心

问:师父在白話佛法《发菩提心,圆发三心》中说“一个人学佛,要从心里发出三种心。1,挚诚的心。2,深心。3,回向发愿心。”请问,回向发愿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心?

 

答:发什么心最有力量?发愿的时候,心最有力量。为什么要把发愿心回向?一个人愿力来的时候,是不是力量最大?大愿地藏王菩萨。所以把最大的发愿心回向,就是给众生。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八十二)

 

wenda20161218A 25:17

.长开示“慈诚修本”

问:《弟 子 守 则》中有一条:净化心灵,修心养性,慈诚修本,返璞归真。请问師父,慈诚修本是什么意思呢?

 

答:慈诚修本,慈悲,诚实,好好地修自己的本原、本性(明白了。師父,怎样做到慈诚修本?其实您刚才解答的也是怎样做到慈诚修本,是这样吗?)对。慈诚修本就是要慈悲,看看自己慈悲不慈悲,这是第一个。“诚”,你对師父诚心不诚心?对佛友诚心不诚心?你对菩萨诚心不诚心?又要慈悲又要诚心修,这样你才能修到自己的本原。本原是什么?佛啊!佛,第一个要慈悲,第二个要诚心、忠诚。很多人不忠诚,把自己家里人都出卖了。很多人陷害師父,有吗?有的啊(你不修就不修了,还要诽谤師父)对。

 

 

切万事万物的受用称之为大吉祥。

wenda20160108 01:03:40  

臺長开示“禅定”“三昧”“正受”

男听众:您曾经在《白 話 佛 法》里讲过禅定、三昧,“三昧是梵语,称作为正受”,请师父开示何谓“正受”?

 

答:正受,就是说你在人间不管做什么事情,三昧就是一种智慧,禅定也要有智慧。否则那个人坐在那里打瞌睡也叫禅定?所以师父经常讲他们的,入定了叫“昏沉大定”,你不叫禅,禅是有智慧的。三昧就是进入一个另外一个境界了,已经修成另外一个境界了,所以你刚才说的正受,很简单了,就是说你不管在人间接受什么东西,你也要用正信正念。正受什么意思?什么东西你能够接受下来的,必须要正的,邪的东西不要去接受它。比方说我请你吃顿饭,然后你帮我做件事情,你帮我去偷一样东西,你说你这顿饭能吃吗?你受到了就是邪了,邪魔了,邪的东西上身了,明白了吗?(明白。感恩观世音菩萨!感恩师父!)

 

wenda20170528A 18:35

智慧地对待得与失、有和无,是否属于明心见性

问:我们用感恩心、慈悲心和平常心智慧地去对待得失、有与无,这是否也属于明心见性?

 

答:是啊。这个人的境界已经无我了,已经没自己了,只有别人了,这个人的境界没有得和失的心了,你说不是一个菩萨吗?得到了也没有感觉,失去了也没感觉,觉得一切都是随缘的,你不是一个好人吗?

 

人家在得的时候,你说“无所谓,我不要”,你说你是不是一个很干净的人?(对)人家拥有,你说无所谓,等到你失去的时候,你也能够放得下,这个已经是随缘了。

 

得失从缘,这个人已经是菩萨境界了。人家在失去感情,失去身体,失去……我们学佛人在失去什么?我们在失去愤怒,失去嫉妒,我们在失去贪念,我们越来越干净了,就这个道理。

 


 

白话佛法精选

发菩提心,……第一,学习关心一切众生,……第二,包容一切众生,……第三,学习克己,常思己过,学习忘我,……第四,做一个修心的人,发菩提心的人,应该给人信心,给人欢喜。

 

圆发三心……1. 至诚的心。2. 深心。3. 回向发愿心。

《无所住而生其心》——视 频 开 示  第 27 集

大乘佛法把菩提心作为动力,才会修戒定慧,六度万行,最终修成圆满的佛果。在你修成佛的这条路上充满着菩提心,因为没有菩提心的愿力,没有大慈大悲心的基础,没有悲愍一切众生的愿力,你是修不出菩提心的。我们经常说广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它有两大要素:一个是悲,还有一个是智慧。菩提心是大慈大悲大乘佛法的根本。

 

师父跟大家简单地讲一讲,慈悲和智慧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才能拥有菩提心。为利益众生而成佛,这句话就包含了慈悲。如果一个人不能利益众生,他就没有慈悲心和智慧两层含义。所以我们成佛的目的一定要清楚,我们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成佛,我们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安乐,为别人想就叫慈悲。如果我们离开了众生,我们就丢舍了悲心,我们就等于舍去了佛果,就是没有智慧。利益众生就是要想到,我拥有慈悲和智慧去救度一切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拥有菩提心和慈悲心,我才能得到佛果,才能学会布施、持戒、安忍。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修心要学会修实修,实修就是道场。

 

证悟空性就是我们非常珍贵的无上菩提心。为什么学佛人经常说要证得无上菩提心?其实《金刚经》说“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境界就是菩提心。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利益,都没有想法,不为什么而去做,就是一种慈悲心——无缘大慈的慈悲心。无所住与慈悲结合的境界,那就是菩提心。《金刚经》中讲到这一点,就是让我们懂得,要学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要学菩提心。如果我们只能无所住而没有慈悲心,那你可能就是学的小乘的独觉士;如果你只有慈悲心而不能无所住,那你就是世俗的有为法。所以学佛人要懂得,有目的地去求,有目的地去做,就会跟慈悲离得比较远。要无所住心,要无缘大慈,要为了众生而能献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包括自己的一切,这样才有真正的慈悲心,才能成就心中的菩提心。

 

师父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我们学佛做人多行善,福报自然就增加得快,所以做善事也是最重要的,要欢喜地去做。很多人做善事,一般都是“哎呀,我要做点功德了”,要非常欢喜——我今天拖地板拖得非常开心;我今天念经念得非常法喜;我今天听课,觉得无上的菩提心在心中,因为我学了更多,我可以救度更多的有缘众生。只要你把这个思维——大乘佛法这种慈悲心的思维展开了,展开得多高多远,那你就是无量无边,就拥有了无量无边的功德。

 

 

切万事万物的受用称之为大吉祥。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5月14日)

《正受三昧》

学佛的觉悟,让你觉得每一分一秒,甚至连身上每一个细胞都会感觉到是从内心才得到的安详,并得到喜悦和安定。行住坐卧,都会觉得有菩萨保佑着,一切在吉祥中,没有恐怖,过着远离颠倒梦想的生活,并受到诸佛菩萨、龙天护法菩萨的加持。

这种学佛后在佛法上得到的是正受三昧。如果你已经拥有这种感受,说明你修行已经证得了初果。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课件】2-39、学会无我,启用自信
下一篇:【课件】2-41、学佛境界,懂得因果,能舍即空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4-10 21:32 , Processed in 0.04783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