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无念就是有念,无德即是有德
要知道,自己想我有功德,就是没有功德,你今天在这做功德了,而实际上是没有功德的。因为没有功德,那才叫功德。因为你没有害人之心,你就是一个好人,因为你想去帮助人家,你表面上不要去说我有功德,而事实上帮助人家,你肯定会得到这个回报,你帮助了人家,人家不一定会马上感谢你。如果你想让人家谢你,那你做的这个好事就不值一谈了。你帮助了人家,人家一定会感谢你的,你就是有功德。所以功德也是这样的,你不想有功德,反而有功德;你想有功德,你就没有功德。做了功德不要想,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就觉得了不起了,生怕人家不知道。有为而无为,无为才是有为,真正做的人是不讲的,讲的人是不做的,又讲又做那功德就没有了,能明白吗?
佛法深奥无比,爱因斯坦说:佛法是今后世界,宇宙空间唯一的一个宗教,能够让人思维开通。师父讲解的这些佛法对你们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真的对人家好,人家的感恩之心全在心里啊,这就叫无为。你做的事情好像是无为,实际上是有为。你认为自己是有为,实际上就是无为。很多人发心容易,做到难啊,人的毛病就是发心很容易,而没有恒心坚持去做。
念头实际上是时有时无的,人的念头,实际上是没有的,是空空荡荡的,叫事实上是无的,但是你说念头是无,它是存在的吗?它是存在的,一万个念头,一千万个念头,在脑子里转,但是转完了,停下来了,就没有了,所以你要把这些念头要万念归一,把它集中起来。修心修佛,修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就要把这个念头忘记,我没有念头。
要了解自己,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梦,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梦,也是你开悟之后,才敢说这是一场梦,如果你连这个悟性都没有,连人生是一场梦都不知道,那你在人间就白活了。要为大家的利益付出一切,为自己的利益(私欲)全部斩断,这就叫学佛。要时常想一想师父常常给你们讲的一句话:无欲自然心如水。千万不要有欲望,因为欲望给你带来是失望,欲望越多,失望越大,失望越大,烦恼接踵而来,烦恼能伤你的心。
师父说的对待世人的欲望要狠心斩断,因为世人的欲望师父把它比喻给你们听,人的欲望犹如一支箭,什么都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人的最大的欲望是往天上射,它是无比的,所以人的欲望是达不到的,犹如一把弓箭射向天上,你能射多高啊,射到一定的程度就自然掉下来了,空忙一阵。一切均是无所得,什么东西都得不到,人的欲望就是让你什么东西都得不到,就算得到了,也是暂时的得到,最后又失去了,还是没得到。明白了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对错,只有因果,全部都是梦一场。
无念就是正觉佛宝,就是不要有念头,那你就是学佛学得正,就是正觉佛宝,叫正觉正念。你是正的觉悟了,正的念头,那你已经接近了佛菩萨的果位。
接下来继续给大家讲,什么叫无念?什么念头都没有了,没有念头就没有烦恼了。我现在教你们一个方法把万念归一,不要有念头,如果做不到,那么先归一念。归一念就是看电视,看电视的时候什么都忘记了,脑子里进戏了,电视里打仗你就跟着打仗,其他念头就没有了,但是要把这个念头慢慢地转到信佛上面来,那么一念一佛,转到信佛上面来之后,慢慢地再转为无念,连我信佛的念头都没有了,实际上你就是在信佛,拜佛。
我讲一个无念给你们听,你们在这里跪下来拜佛的时候,你们脑子里有没有念头?但是你的身体和心是不是在拜佛?你的心在拜佛的时候,是不是感觉我自己在做,然后你的动作,你的意念在做的时候,你说有没有念头?是没有念头的,没有念头你怎么会拜佛啊?就是有念啊。但是这个意念让你就知道拜佛,你就没有念头了。就像一个人做习惯了一个动作,他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那就是无念。念佛要念到念念有念,念念无念,自己在念,好像我有念,念念念到后来就没有念头了。你们现在念经不就是这样吗?开始念的时候,还知道里面的字,念念念得快了,念到最后不知道在念什么了,这就叫无念学佛啊,学到最后要念念无念,没有念头了。佛菩萨让我们没有念头地去拜佛,就是真正的有念,把心完全交给佛菩萨了,我的念头全部在菩萨身上,那才叫有念,明白了吗?
要记住把自己的烦恼要断尽,因为你不断尽烦恼,烦恼就会越积越多,烦恼越多,你这张脸就变成一张烦恼的脸,所以烦恼来多少要去除多少。如果把过去的烦恼加在身上,再把现在来的烦恼不断加上,你的精神会承受不了,会变成神经病的;你的身体支撑不住,你就会倒下来了,最后你就完了。要记住烦恼越留越多,越积越多,时间长了,你就会被烦恼所缠住了,就像一根绳子一样,被缠住了。因为烦恼是人道的,所以你就会被人道的烦恼所缠住,越缠越多,缠到最后你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落在人世当中,出不了六道。所以念佛连成佛的念头都不要,念经的时候,连成佛的念头都不要,你就能成为局部佛,就是你局部成为佛了。犹如我今天帮人家了,我不去求人家的回报,人家就会对你有回报;你今天帮助人家想得到人家的回报,你就得不到回报。
把心中存有的事情全部掏空,变成没有事情,师父教你们一个掏空的办法: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就把你心中的烦恼全部写下来,放在你的床边上,你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掏空了,你就睡着了,但这是人间的办法。我要让你们用念经的方法,把自己所有的烦恼全部化解和去除掉,你没有烦恼了,你就能睡觉了。
师父每次给你们上课都是在帮助你们怎样去除烦恼,当然了,最好的方法是你们自己去除烦恼,比师父帮助你们去除烦恼要好得多。比如,一个好孩子,坐在下面上课时不讲话,总比师父说“你不要讲话”,要好得多了。现在你们身上有业障,有毛病,我说你不好,说他不好,你们说我累不累啊?你们自修,比师父叫你们修还要好啊,这就叫觉悟。你们没有觉悟啊,所以会有心事,再加上烦恼,让你越来越烦。如果你心中没有私事,把自己的事情放开,忘掉,把众生的事情放在心上,这个时候你才会快乐。你把心放在大家的身上,你就会得到很多的快乐。大家开心,大家乐,比一个人开心,一个人乐,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把心放在大家的身上,你就会得到真正快乐。
所以要去除烦恼,把烦恼全部去除,什么都没有,然后你就不会失眠,不会多想事情;反之因为你没有烦恼,你就不会失眠,就不会想那么多了,那个时候你就会有更多的快乐。如果你失眠了,还在想烦恼的事情,最后就会有更多的事情,更多的烦恼。所以要断尽一切烦恼,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你断除了烦恼,你就有智慧了,如果烦恼在你身上,你就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即使有烦恼来了,自己也能解决。如果这样,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了——哦,原来佛性就在我这里啊,在我心里啊。因为没有烦恼你才能看到自己的心,有烦恼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的心。有烦恼的人看什么事情,都以为自己是对的。
现在有些人以为自己学到了一点佛法,自己读了几本佛经书,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师父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做人情愿跟一个端人交朋友,端人就是端正的人,不识字的端人都可以,也不跟一个读破万卷书的邪人交朋友。以为自己什么都懂,拿佛经来攻击人家,这本身就是犯罪。拿不同时期佛经说法的不同理论,来攻击末法时期才有的法门,犹如过去的数学家讲现在的数学家不懂数学一样,做这种事情就是亵渎佛经,愚痴啊,所以师父说情愿和一个不识字的端人交朋友,也不要跟一个读破万卷书的邪人交朋友。
远离罪恶的味道,人生苦味。人生是尝味道的,我们要远离罪恶的苦味,就是要远离罪恶,闻到一点味道就离开,哦,他们要做坏事情了,我离开他们。这个人思维有偏差了,我要离开,要远离罪恶的味道。要知道寂静的味道,就是这个人很安静,能沉住气。寂静的味道,那是法乐的味道,法喜充满的味道,叫法乐。尝到这种味道的人,就不会有恐怖了,就是无恐怖故。因为你远离恐怖了,远离罪恶了,你就是正人。人一接触罪恶,马上就会不开心。比如一个人搞你一下,接下来你马上就不开心,不高兴了,就想着要报复他,接下来你就接近恐怖了,因为你的手段是报复人家,接下来你就会有恐怖,怕人家来报复你。远离恐怖你才会无恐怖故。
求真不求似,什么东西都要找真的东西,不要求相似的东西。真的增加智慧,假的增加愚痴。
金言法语
有为而无为,无为才是有为,
念头实际上是时有时无的......修心修佛,修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就要把这个念头忘记,我没有念头。
无念就是正觉佛宝,......正觉正念。你是正的觉悟了,正的念头,那你已经接近了佛菩萨的果位。
念佛要念到念念有念,念念无念,......念佛连成佛的念头都不要,念经的时候,连成佛的念头都不要,你就能成为局部佛,
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你断除了烦恼,你就有智慧了,......没有烦恼你才能看到自己的心,有烦恼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的心。
要知道寂静的味道,......那是法乐的味道,法喜充满的味道,叫法乐。尝到这种味道的人,就不会有恐怖了,就是无恐怖故。
相关开示
你不想有功德,反而有功德;你想有功德,你就没有功德。......有为而无为,无为才是有为,真正做的人是不讲的,讲的人是不做的,又讲又做那功德就没有了,
wenda20151023 23:10
臺長开示“有为”、“无为”
男听众:师父,您在《白話佛法》里谈到,“有为”、“无为”度众生。你能开示下“有为”、“无为”度众生吗?
答:“有为”、“无为”实际上有所为而不所为,有所为而无为,无为而有所为,实际上就是告诉你,做任何事不要有目地的去做,你要放开。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叫我们无相布施。“有为”,就是说我一定要去做这件事情,你就有相了,你着相了嘛;“无为”的话,我没有作为,我没有认为要去做这件事情,就是我没有做为,我没有去做,我没有去想,而我把这件事情做成功了,就叫“无相布施”。如果你说“我一定要去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一定要有作为”,“我一定要怎么样……”这叫着相。然后接下来,就是有相布施啊(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70526 01:13:27
如何理解无为达到开解
女听众:师父,您好。帮几个同修问《白話佛法》学习上碰到的问题。师父在《白話佛法》第三册第四篇讲道:“无为,就是没有作为,什么事情都不要去做,无为而达到另外一个境界。那是什么?叫‘开解’。开解是什么意思呢?开解就是碰到一个问题你就解开了,你碰到事情你就解开了。那你还有什么问题呢?”请师父解释一下,如何从无为而达到开解的境界?
答:开解,首先反过来讲,开解就是解决,把它想通、想明白(对)开锁,开解也是等于把心结打开。无为是什么?好像到人间来,我什么都不做,没做什么,你说说看人生到最后结果不就是无为吗?(对)你说你做了什么?你到人间来稀里糊涂活一辈子,你什么都没做,对不对?但是无为为什么会变成有为呢?因为你心中已经有佛了,你来救度众生。我问你,你在人间有为吗?(嗯)就是这个概念。实际上,等修到一定高的境界,他说“我无为”就相当于“有为”。为什么说无为就是有为呢?比方雷锋,人家说:“哎呀,雷锋啊,你做了这么多好事啊!”“我没做,我没做。”他不就是无为变有为了吗?(我们很多同修都在这上面反不过来)无为、有为实际上只是你对物质辩证的理解(对)妈妈拼命说对孩子非常好,天天非常忙,“妈妈,你对我们这么好啊!”就是比方说“妈妈,你有为了。”妈妈说:“没有,我无为。我没做什么,我对你们孩子做什么?什么都没做。”妈妈做了吗?是做了,当然有为了,有为为什么叫无为呢?无为就是因为有为之后境界提升,才变成无为的(对,关键还是一个境界的问题)这是讲境界的问题(感恩师父开示,您要是不讲,我们就在这里绕半天)
念头实际上是时有时无的......修心修佛,修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就要把这个念头忘记,我没有念头。......要为大家的利益付出一切,为自己的利益(私欲)全部斩断,这就叫学佛。
Shuohua20180126 17:46
念念不生和念念无念的区别
男听众:请问师父念念不生和念念无念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念念不生是初级阶段,念念无念已经到高级阶段了。什么念头都没了,没有念头了,不出来念头了,叫无念。念念无念,就是说我在怎么想,想了一下,我把它克制住了,没有了。念念不生,“不生”什么意思?“不生”还是在“生”啊,有“生”的意念在里边,又把它克制住,这叫不生(念念无念是菩萨境界,念念不生是哪个境界呢?)念念不生,自己在克制自己,还是在守戒阶段,应该至少是阿罗汉果吧,应该有的(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60205 01:49:54
关于“无念”和“有念”;用佛的思维做事就是功德
男听众:师父,《白話佛法》中说念大悲咒心里想着去救度众生功德更大。那我们在念经时,是心里想着救度众生还是无念呢,哪个效果更好?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其实两种方法都可以,一种是无念,“无念”是什么?无念实际上为了在你的心中把那种慈悲的本质的那种“有念”……这种念头是什么?都是出来的本性的慈悲,这种念头是原始的,所以他不称为“有念”。“有念”是什么?是人间的念头,叫有念头。“念念无念”是说你在人间搞来搞去,再多的念头到了最后还是空无一场,所以要本性的念头出来。是这个概念
(明白了。就是说做一件事情没有用佛的理念去做,是不是念了功德宝山神咒转化为功德也不如用佛的理念去做功德大?)如果你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用佛的思维去做,你功德就大(哦,明白明白。比我们念了功德宝山神咒转化还大是吗?)对。就是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已经用佛的思维去考虑了,那已经是功德,用不着转了(明白明白。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无念就是正觉佛宝,......正觉正念。你是正的觉悟了,正的念头,那你已经接近了佛菩萨的果位。
wenda20120722A 11:00
关于“正等正觉”的开示
男听众:能不能开示什么叫“正等正觉”?
答:“正等正觉”就是说一个人念头出来都要正。比方说你今天帮助人家,脑子里想着:“我要帮助他,但是我要让他买点东西,我能赚点钱。”这就不是正的。觉悟到了根本不为自己想、就为众生想,就是“正等正觉”,这个境界已经到了忘我、没有自我了,完全大公无私了。如果一个人还带有一点点私心因为她是我老婆,我要对她好一点;因为他是我孩子,我要对他好一点那么还不是正的。你说观世音菩萨下来救我们,会有私心吗?没有的。
先归一念。......一念一佛,转到信佛上面来之后,慢慢地再转为无念,......念佛要念到念念有念,念念无念,......佛菩萨让我们没有念头地去拜佛,就是真正的有念,把心完全交给佛菩萨了,我的念头全部在菩萨身上,那才叫有念,......念佛连成佛的念头都不要,念经的时候,连成佛的念头都不要,你就能成为局部佛,
wenda20161202 01:22:53
如何念经效果更好
男听众:念经的时候,我们应该想着经文的内容,还是想着菩萨,还是想着所求的事,哪个能使念经达到更大的效果?
答:念经的方法很多,太多了,有一种叫“无念”,念念无念,念念有念;有的时候,要观想;有的时候……要看念经不同程度的,像刚刚开始念经的人,最好照着字念,不一定要理解,总的理解就可以。比方说你念心经,总的理解开智慧,念心经开智慧。念经的时候你就想着观世音菩萨,脑子里想着开智慧,就是一遍了(如果是修了好多年的同修呢?)念到后来脑子里空白一片,呵呵……(就是很静)完全静了,完全没有想法了。“我在念经”,还有一个“我”字在,还是“我执”;念到嘴巴里出来不知道谁在念了,那就是境界出来了。你今天做好事,“我要做好事”,那你还有个“我”字;等到你想做好事,你就帮人家做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好事。就像妈妈天天在家里做饭,她没想到“我在为你们做饭”,她做饭觉得很自然,她到了厨房噼里啪啦就弄起来了。无我了,母亲无我了。她还说“我天天给你们孩子做饭啊,你看这么累啊,我天天要给你们洗菜、买菜,还要帮你们烧,洗碗……”好了,“我”字在里边了,所以很多妈妈做到后来就不开心了。夫妻嘛,就是:“我帮你老头子,我嫁给你,整天我为你做,我是你奴隶啊?”那么吵架了,离婚了。你没有“我”的话,都觉得“哎哟,一家人,一家人,这个应该做的,应该做的”,那先生也觉得“哎呀,这个太太怎么这么好啊,整天忘我地劳动”。“忘我”就是去除我执了,明白了吗?(
shuohua20130913 07:42
怎样正确理解“念念无念”和“有口无心”
女听众:您说“念念无念”和“有口无心”,念经的时候这两句话该怎么去和谐统一,应该怎么好好地正确理解呢?
答:很简单。“念念无念”是什么?就是念了像没有念一样。我问你,念经念到后来,你自己感觉在念不?如果你念到后来完全熟得不得了,根本觉得像没有念一样。一个好人做好事做到后来天天做好事,他做出来都是好事,像没做好事一样的。这就是到了一个境界,上升到一个不同的境界了(“有口无心”不是也是……)“有口无心”可以说是好的,也可以说是不好的,如果从好的来讲,就是说嘴巴在讲;“有口无心”嘴巴里在念,但是心没有动,那也是不好的。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好呀?“呱呱呱”念,心没有动也不行。“念念无念”的话,他虽然没念,但是已经有念,心里在念了,这叫“念念无念”。“念念无念”像没有念一样,那有什么效果?“有口无心”也是这样的。嘴巴讲什么东西,但是心里没有去想,那就不行
(师父是说“念念无念”指的是一种境界,不是说念的时候心里在发愿,一边念经一边在想“我是怎么怎么样”,而是说你的境界已经到了,已经融化在血液里了,是这个意思吗?)不是融化到血液里,是融化到你的意境里。就是说这个人肯定是好人,不可能做出坏事来的,这个人的意念是善良的,他出来的意念一定是善良的。“念念无念”这个念头,所有的念和他自己念书的念,其实从这两者来讲“异曲同工”,念头出来都是纯洁的,所以这个念头出来有时候想都不用想,他出来一定帮助人家的,听懂吗?还有一个念经念到后来,像没有念一样,明白吗?
(“念念无念”和“有口无心”这两种状态如果不考虑发心,不往深处去看,光看现象的话有可能是一样的,但要往深处去看的话就完全不一样了)对,就是这样(“念念无念”如果有人发心,真的境界在往上提高,真的就是那样想:发菩提心,向观世音菩萨学习。但是真正念的时候有可能修得不够好还有杂念,也是个正常的过程?)是这样,实际上就是像从开始读书到后来背出来一样的。
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你断除了烦恼,你就有智慧了,......没有烦恼你才能看到自己的心,有烦恼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的心。
Shuohua20180810 23:34
如何理解“如果你把这个绝对看成是自己的本性,那你就拥有圆融之相”
女听众:师父在《白話佛法》第四册第六篇里开示:如果你把人间的东西看成绝对,那你绝对是错了,因为它不是真相。但是如果你把这个绝对看成是自己的本性,那你就拥有圆融之相。请问师父,如何理解“如果你把这个绝对看成是自己的本性,那你就拥有圆融之相”?
答:你在本性当中看见绝对,你看到自己的本性是不是绝对正确的?佛性是不是绝对的?(是的)你九识田中的佛性是不是绝对的?(嗯)那么圆融之相不就来了吗?你只要看到自己是菩萨,你对别人会不圆融吗?(不会)好了(感恩师父)
wenda20140815 01:23:22
臺長开示“用空性的智慧破无明”
女听众:如果说有这些不好的念头,就是说明心灵不干净,师父曾经在一期录音开示中说可以多念心经净化心灵,其中的原因是否用空性的智慧破无明呢?
答:对了对了。用空性的智慧破无明,也就是说用你本性的慈悲和佛性来破除你对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明白然后去做错它。明白了吗?(哦,只有这样才可以来根治我们杂念多的问题,是吧?)对了。为什么要空性呢?因为这个空性,是你拥有智慧之后的空性,因为拥有智慧了你才会产生空性。举个简单例子,人家都在争这个名、争这个利,你不去争了,为什么你不争呢?因为你知道这个名和利是空的,今天有了明天没有。所以你不争了,你是不是心中空了啊?那怎么会空的呢?因为你懂得这个道理,因为这个东西争了也不能存在很长时间的。那是一种智慧,当你拥有这种智慧,你看清这个事物的本质之后,你心中放空,这个时候才能破除你的无明,因为那些争名争利的人,他还是为名为利,他觉得这个事情是真的,“人间我要这个名”,明白了吗?(明白)
要知道寂静的味道,......那是法乐的味道,法喜充满的味道,叫法乐。尝到这种味道的人,就不会有恐怖了,就是无恐怖故。
Wenda20170915 33:02
什么是“无念”;常说妄语的人念头会特别多
女听众:同修想问,“无念”是不是就是第六意识分别心没有了,连阿赖耶识的妄想心也没有了?
答:无念,就是叫你们能够保持自己清净、寂静,那么应该是到很深层的修心境界了,很高的了。很高的深层境界的话,你就会无念,什么念头来了都无念,叫念念无念。这个应该是在阿赖耶识和第九意识的当中了(师父,怎么样做到彻底无念呢?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到菩萨界,你就彻底无念了。你现在还在人道,你怎么可能做到彻底无念呢?(师父,是不是经常说妄语的人念头就会特别多啊?)对啊,你想想看他整天说妄语,他念头就特别多。
wenda20170709A 31:17
如何理解“寂定于心”
女听众:师父,上次您解释的《白話佛法》第五册第二十篇,“实际上用心的人,做任何事情就是个寂静的‘寂’字。所以学佛,修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心修好了,他就能把娑婆世界的很多物质变为寂灭。”“师父给大家讲‘寂定于心’。寂是什么?就是寂静的寂,定于心就是要安静。一个修心的人如果能够安静的话,主要是从心开始出发的。为什么很多人修心修得不好?因为在生活当中他本身就是一个定不下心来的人。他想要寂静,他才能定下心来,所以叫寂定于心。我们说‘寂灭’,如果一个修心的人在心中能够定下心来,他的寂一定是很重要的。我经常问修心的人:‘你的心是不是全部集中在一个点上?’”
答:寂灭的意思就是说,你把心归拢起来,收在一起(对)把心收起来,不要太散乱。你看很多精神不好的人,为什么叫“分裂症”?因为精神散乱,叫“精神分裂症”。“寂”就是把它聚在一起(“灭”呢?)聚在一起不要有这个念头,安静下来,把这个念头都灭掉,明白了吗?(哦,明白了)我问你,法师打坐,meditation[注:冥想],他们首先把脑子里杂念全部去掉,就叫“寂”。然后,修心,坐在那里时间长了,无我了,无人相了,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连自己都找不到了,是不是寂灭了?自己都灭掉了,没了。这个就叫超脱你自己“人”的境界了,明白了吗?(哦,终于明白了。我当时看书看了半天,还是想不明白。太感恩师父了)你们这些孩子都是有文化的,不是像过去老妈妈、老伯伯念经修心,有口无心。现在你们都是有文化的人,会研究。佛法是哲学,我们伟大的佛陀,他这个是教育,佛法教育人的(是)
白话佛法精选
一《25、谈谈“众生的念头”》
心体离念是德,即把心作为一种能量体。如果你的心能够没有念头就是德。要知道你的心,里面包含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这个能量体的摄入量(即各种念头及行为)如果进去的是好的东西,你的心就是佛。进去的是肮脏的东西,你的心就是魔。你要了解你的心,要知道你的心到底在做什么。所以佛法上讲“心体离念”,就是你的心要完全离开你的念头,做任何事情要用自己的心做,如果你的心里进入了好的东西,就是德,因为好的东西进去了之后,你就知道你自己这个德性,接受了好的东西你就是有道德的人。如果你的心里进入了肮脏的不好的东西,就是缺德。
怎样才能使你没有杂念?首先要离念,离念就是无念,无念就是德。你没有念头了,你离开这个念头了你就有德了,有任何的念头,你就会有参差上下,就像一个钟一样,你有念头时,你的心就会摇摆不定,如果没有念头时,摆针就不动了,定住了,有念头就会有念差,所以要记住无念就是德,因为你经常无念就会转换成另外一种念,叫无无念。如果有念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是有念头,把有念头变成无念头,就是德。这个宇宙的真相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就跟六道轮回一样,人在六道转,转不出来,要有明师指点把你们拉出来,但是很多人跟着师父刚刚修出来了一点,又进去了。因为人生就像一个大漩涡,刚刚出来一点,又转进去了。要记住把有烦恼变成无烦恼,你的德就出来了。
众生都有念头,但念头不干扰佛性,佛性不干扰念头。你有念头不会影响你的佛性,因为影响不到你内心最深处的本性佛性,你本身具有的佛性不会干扰你的念头,不论是好念头还是坏念头,佛性还是原来的佛性,哪怕这个人进了牢狱,但是他的佛性仍然存在。所以佛性要让它常住,好的东西要常住在心里。没有念头的念就是德,你已经没有念头了,你连想都不去想,比如,有人说对这件事我没有想法,其实还是有想法存在,这个叫无有念的念,无念的念就是佛性。不离自性,即我们做人要永远不离开自己的本性,不要离开佛性,就是功。自性的佛性不污染,而且能够应用自如就是德。
《正知正觉,无相无念无为》广播讲座 161210
真正的学佛,要去除,去除这个我相,去除这个心,连心里什么想都没有,叫无为,无为就是无为无无为,无为无无为就是开智慧。我今天不想在人间做什么,我就要好好地懂道理,我要包容别人,我要圆融,我要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我要涅槃俱净,一切皆空。
......
所以希望你们大家懂得怎么样能够让自己脱离六道,怎么样让自己修到后来无念就到觉悟。所以觉悟,在无念当中觉悟,那才叫正知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