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76|回复: 0

欲中离欲——成就清净,离欲梵行

[复制链接]

1565

主题

3

回帖

6893

积分

积分
6893
发表于 2020-9-2 10: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欲中离欲——成就清净,离欲梵行



 

“欲中离欲,火中生莲”。在欲望当中离开欲,就象佛灯里的火中生莲一样,很难做到,这就是许多人做不到修持五戒的原因。 欲中离欲,在家修行要化好几倍的功力才行。

 

和尚在寺庙里修行,比较清静,不接触外尘,不会遐想,而我们在家修行必须接触外尘,接触就会想,在家修行不容易呀,什么都要克制。师父常常告诫你们,要想定下来,必须持戒。持戒要配上一贴药,就是“慈忍”。一个人要想戒,戒掉自己身上的习气,一定要慈忍,即慈悲的忍耐。

 

—白   1-16  “善恶”与“因果” 



 

我们要进入到根本的本性当中,就是彻底地进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运用佛法的究竟寻求真理求解脱,这就是学佛人的根本。这个根本是离欲体的,离开欲望才能体现的,也就是说,当这个人真正心好的时候,他是没有欲望的。

 

人到无求品自高,当一个人没有欲望的时候,别人拿他没有办法。今天你只要有任何欲望,人家就可以抓住你的把柄,人家就可以指挥你。如果一个女人喜欢钱,男人就给你钱,接下来他就可以控制你做任何事情。

 

—觀    离欲解脱 彻见本性 



 

所以学佛人必须要离开尘埃的境界,成就清净,离欲梵行,离开你的欲望。梵字就是真正相信,真正地来修自己的行为。戒行具足,你所有的行为都必须有戒律。

 

佛法讲“以戒为本”,所以你必须要戒,而且要具足,就是要全方位的戒,把你的思想、行为、语言全部都要戒,这个人才能进入二地菩萨的修行领域,即刚刚进入二地菩萨修行的领域。

 

—白   2-33  离欲梵行,成就佛性 



 

2013-2-24《玄艺 问答》

 

“渐戒法”需牢记

 

:淫戒,就是邪淫,严格来讲心中的意淫应该也算是一种淫。

答:完全正确。

 

:实事求是地说,这条戒律对于我们修行人是最难守的,那么该如何守?比如说我管住自己的行为,但是意识层面的这种想法,有的时候自己确实是管不住,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答:首先,比方说一个月你每一天有一次意淫,开始要管了,你就说“这个不好的,菩萨,我戒了”。那么你两天、三天来一次,脑子里想想女人了或者想想男人了,好,这个已经是犯戒了“哎呀,我做错了”;然后再四五天、再五六天……也就是说在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戒律,心中和意念当中在不断地完善戒律。把这些慢慢地戒掉,如果一下子戒不掉,那频率也要拉长。

 

 

:明白了,就是说既然我已经守戒了,我不应该去逃避它,应该是想办法如何守得更好。

 

答:对了,因为你守戒了。比方说,现在网上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你看了,今天到了这个博客上、网上,你心里过去很想看,你今天开始“我不看了”。那么过几天你憋不住了,看了一次,哎呀,念几遍礼佛大忏悔文,然后你说“我真的再不看了,我怕了”。好,再过一段时间,可能过了更长,几个月,你又看了一次了,那再跟菩萨讲,慢慢慢慢……守戒就戒掉了啊。就像戒烟一样的,戒烟有一种渐渐戒烟法,就是慢慢地戒掉;还有一种顿戒法,马上就戒掉。就像我们佛法讲的顿悟和渐悟,有的人是马上开悟,叫顿悟;有的人是渐渐地开悟,那叫渐悟。



 

问:梵行和菩萨行有什么差别吗?

 

答:梵,就是干净的,超脱人间的境界,脱离了烦恼。离欲梵行,离开欲望之后走干净的菩萨道。学佛的人都可以说梵行,但是菩萨行更高,菩萨行至少是超脱六道之后的第三道,前面还有声闻道、缘觉道,所以要求更高。

 

—解答来信疑惑  364



 

问:这次新加坡法会我请了一本《 弘法度 人手册 》,在这本书中,第四部分第一篇《什么是佛教三宝》中写道:皈依自性三宝:佛在心中,法在行中,僧在戒中。在后面的名词解释中,三皈依:也作皈依三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也可说为皈依:觉、正、净。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

 

我们知道,六祖在其《 坛经 》里指出:“以自性三宝常作证明。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二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皈依。”把皈依佛、法、僧外在三宝,释为皈依觉、正、净自性三宝。

我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1.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住世三宝,即外在三宝

2.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为自性三宝,即向内求的自性皈依

3.佛在心中、法在行中,僧在戒中,为师父用白话讲解的《坛经》中对自性三宝的阐述,使我们更容易理解。

 

答:正确。


—來信解答疑問 156

 

 

 







上一篇:破迷惑颠倒——一个人能够觉悟,不迷惑、不颠倒,这就...
下一篇: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4-12-5 06:34 , Processed in 0.04506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