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谈谈“因空” “果空”
什么是空?你们知道佛教对世界本质的一种看法就叫空。我们现在非但要学佛,还要超越时空。要把这个“空”字理解为对世界本质的一种看法,也就是说这个“空”是绝对的。但是空有好几种,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对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小乘佛法对空的理解是我空。什么是“我空”?我是空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精神,也就是说“我”是由精神控制住的,这个世界永远没有精神能控制我。这是小乘佛法对空的认识。还有小乘佛法讲果空。什么叫“果空”?也就是说这个人在因果关系上所有的结果,所有的事实全都是空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基本元素的聚合物。果空就是我的精神实际上是空的。控制我这个精神的物质永远是空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譬如:水是由水分子组合的,它是一种聚合物。但是等到水蒸发之后,你们说这个水还有没有?人的思维可以在一秒钟、两秒钟有,但是可以在另外的一、两秒钟瞬间消失,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小乘佛法这么好的理论,在大乘佛法上还是不被承认?因为它是建立在一个已经现有和存在的基础上。因为它讲这个空是建立在有空的基础上。在有空的基础上讲是空的,实际上还是有的,没有空。
大乘佛法讲因空。什么是“因空”?连这个因果的因都是空的,何况果呢?即没有这个因。譬如:今天有人说你们不好,听都不要听,没有这个因你就不会生气就不会难过,就不会造成这个果。小乘佛法是当你听进去之后,心中就会有这个果,然后消除化解这个因。因空就是没有因,就是根本没有的,就不能成为一个果在你心里,这叫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讲连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也是空的。正如禅宗所说的那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乘佛法还讲一个叫法空。什么叫法空?眼睛所见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的,全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的。不要执著,不要恨,不要迷惑。
大乘佛法讲世界的本原是空的,即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空的,都是假的。所有自然世界的东西都是虚假虚幻的。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是真的?例如:今天夫妻在一起爱得你死我活,过几天恨得如同仇敌一样,是不是假的?因此一个人一定要有聪明智慧才能战胜自己的愚昧。如果没有聪明智慧就永远战胜不了愚昧。所以,你感觉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虚假的,实际上这种不真实的虚幻就是假有。你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临时性的有,都不是真实的,都是假有。今天拥有的一切一旦失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如父母一旦过世,父母就什么都没有了。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假有,不要认为拥有了就永远拥有。什么都会变的,要用“动”这种客观的思维方式去看,你就不会哭泣,就不会难过,不会伤心。看问题一定要用“动”的标准看,而不要用一种简单的执著方法看,那你这个人就会永远生活在充满希望的生活当中。当一个人生活在希望中,就觉得这个世界无限美好。如果当一个人看到世界万物都不能变的话,他就感觉这个世界对他来讲好比是末日,一想到末日就会感到失落甚至想到自尽。要记住:有智慧的人永远不会伤害自己,伤害自己的人就是没智慧,想不通的人就会伤害自己。
要用自己的悟性去体验体悟人生。修心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修心是对自己境界的一种提升,修心是要受苦的,所以叫苦修行。要控制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欲望,要修正自己各种各样的毛病,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你才能修成正果。
金言法语
佛教对世界本质的一种看法就叫空。......“空”是绝对的。
大乘佛法讲因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法空。
大乘佛法讲世界的本原是空的,......要用“动”这种客观的思维方式去看,
要用自己的悟性去体验体悟人生。......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你才能修成正果。
相关开示
佛教对世界本质的一种看法就叫空。......“空”是绝对的。
Wenda20180720 38:04
空性、空相是佛法的基本理论
问:如何理解:佛陀的身体是宇宙人生中的真相,融化在宇宙空间中,无处不在。证得诸法的空性,即见如来。这样理解对吗,师父?
答:其实你讲的“佛陀的身体”,并不是佛陀的身体,是佛陀的智慧。佛陀的般若融化在这个宇宙空间当中。这个空相是什么?空相就是佛陀的佛法的最基本的理论,就是空性、空相(对)为什么叫空相?你今天所做的一切,一百年之后对你来说什么都没有了,是不是空相啊?因为因缘生的一切法,它没有自性的,就是空的状态,所以佛法讲诸法皆空。因缘生的法,我举个简单例子,在几百年之后,你跟你爸爸的关系是不是空的?(是的)谁跟谁都不知道啊。因缘,你过去跟太太两个人很好,结果离婚了,几十年之后人都不知道在哪里了,是不是因缘是空的?(对)小时候的老师你能记住几个?全忘了(对的)因缘空啊。你过去住过的房子有多少啊,你从小住的房子跟现在肯定不一样了嘛,是不是因缘果空?(对的,感恩师父)
wenda20160325 48:20
台長开示“因空”和“果空”
男听众:师父在《白話佛法》第一册第12篇谈到,小乘佛法对“空”的理解是“我空”和“果空”,大乘佛法讲“因空”,那么既然因果都空了,为什么还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呢?
答:“因果不空”讲的是小乘佛法,讲的是有因有果,因为有因有果,要把自己变成“我空”,因为我自己都空了,因果就没有了,没有因果了,你到大乘佛法当然“因空果空”了,那么因果都空的话,那就是大乘佛法。所以“因果不空”实际上就是……就像人一样,人现在有吗?有的,还活着,那死了不就没了吗?那么从整体来讲,人是没有的,人是没有生死,因为生了就是死,死了就是生;但是从人间来讲,人生的吗?生的,是在活着的。但是你说活着的人,很多人心已经死了,算不算死了?算死了。没有灵魂的人,植物人算不算活人?他当然像死人一样。从道理上来讲,实际上这个因果空是必然的,但是因果有,那是暂时的。
大乘佛法讲因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法空。
【连这个因果的因都是空的,何况果呢?大乘佛法讲连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也是空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的。】
wenda20151101B 50:16
一切唯心造,世界上的一切都只是外尘
女听众:有一位同修在念礼佛大忏悔文的时候,突然有个意念说:“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外尘,只有菩萨的环境才是真实的境界。”他就很想放下一切,但不是逼自己放下,而是看透了真相,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菩萨点化他说:“不要去认为这个是业障,那么业障就不存在,业障也是外尘。虽然是有因果报应,但只是报应,你可以扭转某些局面,就是所谓的重报轻受。当你看透这个世界之后,一切都可以自己掌握,包括业障。心不放在业障上面,那么就没有业障,连业障也只是外尘。”(对)他的感悟就是,以上的基础是只能做善业,不能造新业,真诚消业的时候才能这样想,并且不可以作为自己造新业的一个借口。他想请师父开示,他这个意念是菩萨给他的吗?
答:是啊,是菩萨给他的,完全正确。很高深啊,非常厉害的,很好。完全是外尘的东西,心如镜,明如水啊。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外尘!五欲六尘,为什么说六个尘啊?全部都是……心以外,一切唯心造。心是一个干净的东西,像一面镜子,你照到什么,你就有什么东西在心里了;你不照,就是一个干净的东西啊!镜子,什么都没有的。我问你,镜子里有什么?什么都没有的,对不对啊?(嗯)但是镜子照到什么,镜子里是不是就有什么了?(嗯嗯)我用这个比方,你还不知道人的心是咋回事啊?还听不懂啊?
(嗯,那他说“不去认为这个是业障,那业障就不存在”,这怎么理解啊?)不去认为这个是业障,那已经是没有业障了,讲的是没有造业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业障了,你不认为自己这个是业障,你是不是就没有业障了?举个简单例子好吗?一个人生出来之后,你认为你会死的,你是不是脑子里一直觉得你会死啊?但是你学佛之后,菩萨告诉你“人不会死的,因为会上天的,继续生活”,那你是不是就觉得这个世界没有死亡了?这个概念是不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嗯)似有似无啊,似就是无,无就是似,这还不懂啊?很高级的,这是一种哲学。说明他的护法神很厉害,是管文化的,呵呵……有的护法神是管武的,帮助你的;有的是管教育、帮助你的文的护法神。所以天上有天官,有文官,有武官的(嗯,明白了,谢谢师父开示)
wenda20170310 20:35
如何正确看待功德
女听众:师父说万法皆空,那么功德是不是也是空的?是不是功德也是外尘呢?功德是不是只是我们修行的资粮?应该用怎样的心态看待功德,不执著功德?
答:你讲到资粮,一个想小孩子长大,靠不靠粮食?(靠)你慢慢地长大了,粮食都吃进去了,消化了,那你的功德还有吗?你过去吃的粮食还有吗?没了。因为已经变成你长大的身体了(对对)那你不停地在人间做功德,做到后来你成佛了,你还有什么功德啊?(对。就是我们也不要太执著,要以功德为我们修行的目的,那只是我们的“粮食”?)是你们的粮食,对。你没有粮食你怎么会长大?你没有功德你怎么成佛啊?怎么不执著啊,你当然要执著,只是这个执著当然不是人间这种执著,那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它不叫执著。只是一种境界的悟性,开悟的悟性,让你来做这些功德,让你来成就佛法、佛缘,是这个概念(明白了)你能不吃粮食吗?你就跟人家说“我们不要执著粮食啊,吃午饭的时候大家不要吃啊,晚上不要吃”,你长得大的?我举例子你就明白了(明白了,感恩师父)
大乘佛法讲世界的本原是空的,......要用“动”这种客观的思维方式去看,
wenda20151004A 43:50
如何才能见解圆满
女听众:师父,请您慈悲开示一下,如何才能见解圆满呢?
答:“见解圆满”很简单,你全方位地看问题就会见解圆满。比方说,今天一件事情发生了,你从正的看、从反的看、从左看、从右看,你就会对这件事情有个正确的见解。比方说,这个人今天把饭烧糊了,首先你从正的看,“哎呀,他怎么烧糊了呢”;从反的看,“哦,因为他在忙孩子的事情”;再从左面看,“哦,他还要上班”;从右面看,“今天因为家里的自来水不够,放得不够多,他正好在放水的时候还有电话打进来”。当你把这个前后左右全部看清楚了之后,你就对他最后的一个评估就出来了,“今天他饭虽然烧糊了,但是因为他照顾孩子,也忙不过来,所以就不能怪他”。这就叫见解,全面的见解。明白了吗?(明白,就是要全方面的来考虑)对啊
(因为每个人修心的境界和悟性不一样,所以当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会不同,于是会对彼此的做法产生意见。在没有大彻大悟之前,我们在人间的见解都可能有漏,所以在看待和解决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该围绕佛法哪些点和原则使事情做得更圆满、更智慧,让彼此同解呢?请师父慈悲开示)首先,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这个就叫“换位思考”;第二,要学菩萨,看到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不能再把它作为将来来使用。所以首先要看到未来,把一个事情看成发展型的你会觉得有希望,把一个事情看成一成不变你就失去了希望。所以一个人要懂得,看问题首先要看到将来,菩萨说:“一切不可得、未来不可得、过去不可得。”想一想过去了就没了,为什么我还要老纠结在里边出不来呢?这就是没有智慧。所以,怎么样能够和别人想得一样呢?就是经常想想如果你处在别人的位置你会怎么想?这就叫“同解”。大家一起能够解释这些问题,大家一起能够同时了解这些问题,明白了吗?(明白,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71231B 39:27
如何理解“深观无常可证得阿罗汉”
男听众:师父,您昨天联谊会开示说“深观无常可证得阿罗汉”,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你要看看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不是单单地表面上去看。“深观”就是很深地去观看无常;“可证得阿罗汉”什么意思?阿罗汉是自己已经开悟了(对)我今天刚刚让我们电视台做一些调整,有些人坐在椅子上坐得习惯了,我就把你换到那里去。深观自己无常,没有一件事情是长久的,你的境界才会得到提升,你才不会执著,你才不会觉得“这个是我的地方,这是我的,我的……”什么是你的?一切都不是你的(明白了)
问:上香时有感而发几句话:“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法皆空;因果亦空。恶是轮回,善亦轮回。唯有佛性,方可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如有不妥指出请谅解指正。
答:万法皆空,在人间一切都是无常的,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但是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业就是因果,你这辈子害了人了,你人走了,什么都空掉了,但是你下辈子还是要来还别人的果,所以因果不空;等你懂得这个世界一切无常,修得好了,把因果处理好,最后哪来的万法皆空?一切都是空的了,没有因果了,你不造因,哪来的果?今天不去惹别人,别人怎么会来弄你?不就是因果亦空吗?恶是轮回,心中一恶,比如你恨别人,接下来别人就会恨你,你再报复再恨,永远是轮回;善亦轮回,今天做了好事,别人过几天来谢谢你、感恩你、善待你,这不就是善也有轮回的吗?
唯有佛性,佛性如如不动,人的慈悲心,人的善良本性,都是如如不动的,只有佛性可以跳出三界不在五行当中。用菩萨的佛性,才能跳出万法皆空和万法不空的境界。真正跳出三界不在五行当中,没有人“跳”出来,只有真正的明白开悟,才能通过佛性来达到这个悟性,才能跳出三界。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六十九)
要用自己的悟性去体验体悟人生。...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你才能修成正果。
Wenda20200223 27:26
是否完全空了就不会被染著
女听众:六祖惠能的偈语讲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父的开示也经常说到要空。请问师父,如果众生完全空了,是否就根本不会被五欲六尘所染著?
答:那就是菩萨啊。没了,你说你还怎么染?“本来无一物”了,“何处惹尘埃”啊?(就说明没有任何的著相了,对吧?)对啊。你想想看,你不著相,不著相人间任何一个物体、一个物品,你怎么会惹上?(对)今天这只蚊子来叮你,你没有肉体,怎么叮啊?因为你有肉体了,它才叮。
问:《白話 佛法 》第一册第12课中讲“因空”“果空”,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对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请師父慈悲开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是果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因空,这样的理解对吗?
答:这样的理解是对的。“因空”“果空”都是空,实际上空性就是人的本空,本性是最善良、最慈悲、最圆满的。你说空,它也在,但是又是空,空无一物,实际上真的空到了你感觉不出“惹尘埃”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空。
——2017-09-28 法國巴黎佛友见面會開示
白话佛法精选
四《4、顿悟虚空,相应学佛》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东西里面有五蕴、三毒。“五蕴”色受想行识,就是金、木、水、火、土。“俱非实相”,不是实实在在的人间所有的相。就是说,你在人间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的。你的法身觉悟了,你就会感觉在人间没有一个是真实的物体,所有的贪瞋痴全部是虚妄的,不是实实在在的,你的觉才会有顿渐。“析空渐法”,分析这个事物是空的,渐渐地理解这个法。“体空顿法”,体悟这个事情是空的,突然之间明白了这个法门。“法身觉,了无一物”。“觉有顿渐”,慢慢地突然之间明白。
菩提心 菩提愿——廣播讲座第12集
佛教本性讲的就是空性。心-灵-法-门,师父经常跟你们讲禅定,禅定就是一种悟性。空性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所以你的佛性,就会明白那是无始无终的。任何一个执著的人总把别人看死了、看扁了,这种人就叫凡夫俗子。因为佛性无始无终,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它没有增减,没有生灭,实际上才能照见你的五蕴皆空,明白你内心的佛性。这句话就是告诉大家,你今天动出来一个念头,是好的念头也会灭掉,灭掉之后,这个善念就像没有动过一样;你今天动了一个不好的念头,你也会过去、忘记,过去之后就等于没有了。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理解念头是虚空的,理解佛性本身到最后也是虚空的,这样才能把自己的色、受、想、行、识全部管住,看成是一种幻身(不是真正的身体,是一种幻身)。色、受、想、行、识,比方说我问你们,你们曾经想过一件事情,过去想过的,现在还想吗?没了。你们过去曾有过的痛苦,一想到就痛苦,过了之后是不是不痛苦了?你过去很幸福,想想小时候,或者你们曾经结婚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生日party[聚会]的时候,你们觉得这么多人来给面子,非常开心,圆满结束。你们现在想起来,是不是像虚幻的一样?就没有了。这就是你所承受的、想象的,你当时的感觉、意识,这全是空的,就让你们不要再去回忆过去,不要再去想过去,你才能看得到你的佛性、真正的本性。连你的身体,你都要知道不是你的。你能控制自己身体吗?你控制不住。你能让自己身体不生病吗?幻身就是你的生命身体,实际上都是虚幻的,它是没有究竟的。什么叫没有究竟?没有到底的。我们只有灵魂可以一直修到天上去,但是我们的身体是修不到天上的。死了,这辈子这个身体就没有了,这个人从此以后就结束了。幻化的东西它是有生灭的,生出来了,最后又灭掉了,所以没有究竟,没有到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