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7|回复: 0

[修心修行] Ⓑ0533_JC6境界偏差|05.25境界超越|05修心修行|《心灵百科》【文字·畅听】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228

回帖

35万

积分

积分
356109
发表于 2023-6-29 21: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返回目录 

Ⓑ0533_JC6 境界偏差|《心灵百科》专题【文字·畅听】

    №:05 修心修行_25 境界超越
  ———《心靈百科》專題畅听

☟手机版点击相应标题阅读☟

♪03404♪JC6.01 自己是什么境界,看别人就是什么境界

♪03405♪JC6.02 境界是一步步来的,贪求会造大业

♪03406♪JC6.03 戴有色眼镜看菩萨永远有偏差,菩萨境界不一样

♪03407♪JC6.04 没有境界,用人间的观点看菩萨

♪03408♪JC6.05 看到别人的缺点,只有境界到了菩萨才可以讲

♪03409♪JC6.06 不同的境界学不同的思维,境界不在会理解偏差

♪03410♪JC6.07 不要原谅自己和忘掉以前的错事,是不同境界的问题

♪03411♪JC6.08 自以为是,贡高我慢,和菩萨的境界相差太远

♪03412♪JC6.09 从观修到实修,不同的境界来接收不同的解决方法

♪03413♪JC6.10 学习《白话佛法》要有智慧,不同境界讲不同的话

♪03414♪JC6.11 做事情会因境界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JC6 境界偏差【专题】


.

♪03404♪ JC6.01 自己是什么境界,看别人就是什么境界

———wenda20180119_4258

臺長语:一个人正信正念非常重要。我曾经跟你们讲过,你心中是什么境界,你就看人家是什么境界。你今天是一个教授,你可能看人家都是很善良的、很有文化的,你就会很尊重别人;你今天是个流氓,你看所有的人都跟你差不多。

♪03405♪ JC6.02 境界是一步步来的,贪求会造大业

———wenda20151025B_3823

听 众:有一帮年轻人,他们一直很努力精进弘法度人,他们以为自己一路上是不停地在做fo事,却没有想到自己是在造大业,无形之中做出了损害心 靈 法 門的事情。请師 父慈悲开示,现在的年轻人很容易真假分不清,不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请问師 父,应该如何避免他们贪求境界的提升和追求想要超脱六道的心态而导致自己犯下不如理不如法的举止呢?感恩師 父开示。

臺 長:你问了这么多问题,如果今天有師 父在,那么就叫他们不要再去犯这些问题了,什么事情可以问師 父;如果師 父今天不在了,那么他们就真的迷惑了。这种事情很简单,什么叫境界?境界是一步步来的,你只有15岁就想做教授可以吗?你今天15岁就想做高级讲师行不行啊?你这个饭要一口口吃,一口吃不出一个大胖子。学佛做人一点点来的,这还不明白啊?(明白,師 父)所以他们必须跟着師 父好好修,年轻人发心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就是能够修好,发心是一种动力,但是动力就像汽车一样,你要找准方向,你才能开到目的地。你动力再多,你油加得再足,你往反方向开,你最后非但达不到目的地,还会把汽油用光,明白了吗?(明白。对于自己差点做出损伤心 靈 法 門的大业,他们现在心里非常忏悔!他们也让观世音菩萨跟恩师痛心和愧疚,他们刚刚忏悔……)叫他们好好地忏悔,听得懂吗?以后要多忏悔,做错事情要忏悔就是一个好孩子。師 父没有放弃他们,但是一定要痛定思痛,什么事情都没做,自以为老大了,自以为了不起了,自以为自己是菩萨了,自以为自己可以修到天上了,贡高我慢……这些全部都要好好地改正(嗯)我告诉你,这种东西就是贡高我慢,这是菩萨早就在佛经上提醒我们的。所以叫他们一定要懂道理,一定要彻底改变自己,明白了吗?(嗯,明白了。对不起師 父,师兄们想问,他们现在的功德是否也没了?或者他们的业障会增加吗?)会,业障是肯定增加,功德不一定用完。因为功德是根据你后来所做的缺德的事情多少而减掉一点,但是,业障是肯定有了,因为他做了这个事情,这个缺点那是放在这里的。就像一个小孩子,在读书的时候他有很多优点,但是他犯了这个缺点之后,缺点是跑不了的,肯定有的,但是优点可能还有,但是这个优点不一定能够cover、遮盖他的缺点,明白了吗?(明白了。那他们的莲花是否还有?会枯萎了吗?師 父)不一定的,要根据他们这一次对師 父和对心 靈 法 門伤害的大小,才会看到他们的莲花枯萎不枯萎,有的跟在后面的无所谓,不会枯萎的。有的就是主动地讲过一些什么话,造过一些什么口业,诽谤了,那很快就枯萎了,明白吗?(明白了,感恩師 父。那他们可不可以多放生弥补这个错呢?)可以可以(大放生或者许大愿吗?)许大愿、放生就可以了,许愿、放生、念 經,还是这三点,因为心 靈 法 門这三点特别精彩。不一定怎么样,反正你只要许愿、念 經、放生就可以了(嗯,就是说叫他们以后要正信正念、如理如法,如履薄冰,这样就可以了吗?師 父)对了,不要随便跟着人家,因为人家有些人修得不好(他们真心向观世音菩萨求忏悔,跟恩师求忏悔,感恩師 父的加持和开示)这些孩子如果有过错的话,以后等到師 父开法会的时候,让師 父看一下,自己好好地跟師 父忏悔一下,过了就没事了。就像我们很多孩子,小时候我们做错事情了,吓得不敢见爸爸妈妈,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对不起爸爸妈妈,那个事情还在,而爸爸妈妈也不一定会原谅他,当然師 父是会原谅。但是从这个理念上来讲,他们如果自己跟爸爸妈妈说,“哎呀,对不起啊,師 父,我做错了”,可能更能够让他们自己心中消掉这块心病,明白了吗?(嗯,明白了)好了(師 父,有时候是不是一个人修得境界越高,他越会有魔考或者一个考验呢?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就能够很清净吗?)是啊,是这样的,就是魔考。魔考,经过一个关了,这个孩子就进步一大块了(哦,就不要放弃?)对(明白了。感恩師 父)

♪03406♪ JC6.03 戴有色眼镜看菩萨永远有偏差,菩萨境界不一样

———wenda20131129_4612

听 众:師 父,我还想最后分享一点,如果说得不对,请師 父批评。我们虽然没有智慧,但是当我们放低自己,尊敬師 父、爱护師 父,好好看師 父讲的佛法;不要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多看看自己身上的业障,多改自己的毛病;不去制造是非、传播是非,多远离是非;把自己放低,才能看到自己的言行是不圆满的。師 父从来不要我们任何的供养,師 父就要我们好,唯一就是希望我们好好修。我们多用感恩的心去看師 父、去尊敬師 父,就会感受到師 父无限的慈悲。我们真心地去恭敬師 父、相信師 父,才是我们能够成就fo道的根本。希望同修们都能够坚信心 靈 法 門、一门精进,在同一个地方打水一定会打出水的!常常想到師 父为我们众生吃了这么多苦,真的是非常难过,我们自己的小事真的都算不了什么,希望師 父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

臺 長:好好地替别人多想一想,心中想着众生你就是菩萨,心中想着自己你就不是菩萨是众生。众生能够经常为别人想,那就会成佛。你是好孩子,好好努力!(谢谢師 父,我们一定好好帮着師 父弘法、度人)你们欧洲现在越来越好了,師 父非常开心,西班牙的同修、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包括最近的土耳其,他们都在修心 靈 法 門,我最近听说你们向东欧去度人了(是的,師 父)跑到匈牙利去度人,你们更厉害了。观世音菩萨的fo光普照,就是靠着你们去“照”的(師 父,非常感恩您!这次法会结束之后,同修们都得到了非常大的鼓舞,也都从師 父身上学到了非常多。大家都非常发心地去弘法、度人)太好了,師 父很开心!師 父开心了,身体好了,以后就全世界多跑跑;你们修得不好,師 父就伤心,伤心就身体不好,我就不跑了(嗯,師 父,您真的是太辛苦了。十几年如一日,连过年、过生日都不休息,透支了特别多的精力和体力)老得很厉害啊,现在很老啊!没办法了,救人哪有不付出的。有人理解那就万岁了,就怕没有人理解,还整天要骂人。佛陀说了“佛教是无争的”,想想看,自己嘴巴里说学佛,天天在骂这个骂那个,说人家这个法门不好,那个法门不好……这种人自己是“正”的吗?自己走偏了还不知道呢。你看臺 長讲哪个法门不好的,从来不讲(因为我们是凡心之辈、不具足,都只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看问题)对了(而佛法应该是从一种恭敬心和信心当中来)嗯(当我们用自己的标准去看師 父的时候,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在師 父的上面、高高在上,这样片面根本就无法看到師 父是如何慈悲地去救度众生的)对了。你们看不到師 父的智慧,看不到師 父里边想什么,看不到師 父怎么样在度人,師 父的心是什么。你们就看见外表和一些用人的眼光来看到的行为,不懂的!(是的師 父,在我们自身孽障很重的时候是看不清楚真相的。所以我们人就是人,菩萨就是菩萨,境界不一样。我们永远都是戴有色眼镜看待菩萨,永远是有偏差的)对了。还有很多人,小时候到庙里一看菩萨“哎呀,这个菩萨我不喜欢他,你看,这么凶”。你想一想,护法神不严厉能做护法吗?你说是小孩子看错,还是护法神做错了?我举个例子你不就明白了吗!(嗯)你这个理解力已经到讲师级了,呵呵……好好努力(好,谢谢師 父,就您这样不要命地救人,还有些人无中生有诽谤、攻击,您的苦从来都只是往肚子里咽,作为弟子真的感到非常非常难过,为那些退转的人感到很遗憾)唉,没什么。因为你们是人,所以你们经常觉得难过,師 父不难过,我没有什么想法的。这种事,你要做好思想准备的,出来救人,哪会不被人家讲啊!再伟大的人都会被人家讲,这有什么稀奇?你只要好好地救人,是真的,菩萨保佑你的,没事的(谢谢師 父,我一定好好修,向師 父学习这样宽广的胸襟)嗯,乖孩子(感恩師 父,師 父再见)

♪03407♪ JC6.04 没有境界,用人间的观点看菩萨

———wenda20141026A_2009

听 众:我们是肉眼凡胎,有时候看不到自己未来是什么样子。

臺 長:对啦,所以人就是这样。你用人间的观点来看菩萨,你就把菩萨看成人了;你用菩萨的眼睛看人,人都是菩萨。就是你自己本身没有到这个境界,你怎么看得到人家的境界呀?你没有望远镜,你怎么看得到远的地方呀(師 父,我就觉得人挺苦的,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所以现在才会这么愚痴,他们看不到结果)对!他们有得吃苦了,很多人还在造业,造了很大的业(所以如果真正要想努力的话还是要深信因果,不去动因果)深信因果,一世修成,真的不能再来了。修不成的话完蛋了,我告诉你呀,真的。我这种话也只能跟你们学佛的人讲讲,我跑到外面去跟人家讲的话,人家怎么会听師 父的?没用的。我叫人家一世修成,很多人还冲着師 父翻眼睛呢:“我这辈子还小着呢,我还有得享受呢。”就像昨天博客上那个人讲的一样,犯邪淫啊,玩遍世界上喜欢的人。去玩呀,玩得浑身都是病,差点命都没啦(我们度人的时候,很多人现在还是处于求人天福报当中)对呀(而且怎么给他们说,他们都听不进去)听不进去没办法,末法时期听不进去只能放。就像我的弟子一样的,听不进去我只能放,放了嘛就自己吃苦啦,天天难受啦,忧郁啦,可怜吗?(可怜)師 父的话都不听呀,有什么办法呀,现在还能听谁的(他们到不了这个境界,他们理解不了)你知道就好啦。到不了这个境界,就是说你到不了教授的境界,怎么知道教授在想什么?你到不了研究生的境界,你只能做个大学生。你连大学生的境界都到不了,你只能做个中学生。中学生的境界你都到不了,你只能做个小学生(明白。感恩師 父)

♪03408♪ JC6.05 看到别人的缺点,只有境界到了菩萨才可以讲

———wenda20140606_3231

听 众:我记得您以前说过我们不应该看别人的缺点,因为看了以后会印在自己的心里,会成为自己的业障。应该去慈悲别人,等待他自己开悟。但是有时候在共修组中有的人好心,看到别人的缺点,觉得他影响到别人了或者觉得他这样做不对,他是好心,想去帮助他、启发他,您觉得他应不应该这样主动去做?

臺 長:这个还是境界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小朋友不应该看人家缺点,好好自己读书、成长;你是个老师的话,境界在老师这里,老师看见小朋友做错,要不要讲啊?但是老师还会不会去犯小朋友的错误啊?现在明白了吗?(老师当然要讲。但是您说我们这些同修是不是差不多都是小朋友啊?)你没境界!你是小朋友你就没有资格去讲,你只有境界到了菩萨了你才可以讲人家。因为菩萨是开悟的人,所以他讲别人他不会带瞋恨心,不会带贪心、痴心,你们是一般的凡人、修心之人,去讲别人会带“贪瞋痴”心的(嗯。那么假如他说别人的时候就事论事,没有带瞋恨心,但是他会不会多少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没有从别人的角度、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呢?)唉,好好开开智慧了,不要讲了,没智慧你才问这些问题的。師 父现在跟你讲话不把你当成一个没有学习过的人、不是只会念小房子的人,你是平时研究学习的人,应该明白境界不一样怎么可能做得出境界一样的事情啊?你今天是老师,至少不会犯小朋友的错误,所以你才能讲小朋友的错。今天你们是同事,现在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你去讲人家,人家服你吗?(是啊,有时候就会造成新的矛盾)去讲了,有什么好讲的?(明白了,还是要少说)你们不是師 父,去讲人家,谁服你啊?(是啊)師 父讲人家,人家服;那你们去讲人家,人家服吗?(是啊,知道了)你自己本身就没做到,本身就没开悟,你怎么让人家开悟啊?(是的,師 父,对不起)你都不会游泳,你说我来救你,谁相信你啊?(明白了。我们还是要好好修自己,不要直接去讲)对了(明白了,師 父)

♪03409♪ JC6.06 不同的境界学不同的思维,境界不在会理解偏差

———shuohua20160401_1120

听 众:请師 父开示,我们说“不见众生惡”,是不是也不要去见众生好?别人的对错都不见的话,是不是就会不见众生相,慢慢就不着相?有时候我们又会想到,要多去看别人好的地方,这两种是境界的不同吗?

臺 長:对了,其实就是说不同的年级上不同的课,你不同的境界学不同的思维。比方说“不见众生惡”,在网上登了有一个男的去强奸人家,你说这种……一个好好的小男孩,你说去见众生惡了之后,他脑子就会知道、感觉什么叫强奸,脑子不好的东西就出来了,对不对?我们说要不见众生惡,如果网上出来了各种自杀的方法,很多人过去要自杀都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的,所以他就不想死了。你现在教他什么方法什么方法,见了众生惡的话,你心中不就有惡了吗?“不见众生善”是什么意思啊?因为你不知道这个时候做的是善的还是惡的,你不要去见别人,你自己空了,空了之后你才能灌进干净的东西。你把人家的东西在你心里已经先入为主的话,你怎么能够改变自己呢?(有时候我们经常会觉得这个人是个好人,或者心里想那个人好像是个坏人,我们是不是根本就不应该给别人评价好跟坏,就没有是非了,对吧?)对对。其实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因果,所以師 父就很难评定这个人好这个人坏了。为什么?这个人被人家欺负了,人家都说他可怜,師 父一看圖 騰,这个人过去惡得……欺负他的,我说他好还是说他坏啊?难道因为你们看不见,那么你就可以说他好人吗?你去看看,被警察铐起来的那些流氓,抓起来的时候他低头丧气的,哎哟,一副可怜相。你们边上人看“他蛮可怜的,他蛮好的嘛”,警察说“抓起来因为他刚刚杀人”。你知道的?警察知道。现在臺 長知道他的前世,你们不知道,所以你们觉得他今世这么可怜。那我看到他前世这么打人、伤人家,那你说可怜不可怜?(不可怜)好了(那師 父,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些人,觉得他做出的事情挺惡的,那我们怎么样不去看他的惡呢?)看他做出来的事情很惡的话,实际上叫你“不见人惡”并不是说你视而不见,而是你见了之后心里有一种辨别能力。有的事情就是因果了,没办法了(就前世别人对他不好,他现在只是一报还一报,他也不是自己能控制住的那种?)对啊,这个事情很难讲的,这种事情你不能一概而论的。你说这个人好像被人家欺负很可怜,他上辈子做坏事。这个人,你看他做坏事的时候,实际上他说不定就是在问人家要债啊。有什么办法了?所以这种事情真的很无耐啊(感觉我们现在就是在按照命运这个剧本在演自己的戏一样的,没有办法去改变很多东西,除了好好修)对了!只有修心能够改变你的命运,否则你就在舞台上继续演吧,因为这个舞台的剧本已经帮你定死了,你动都不能动的。

♪03410♪ JC6.07 不要原谅自己和忘掉以前的错事,是不同境界的问题

———wenda20160715_1939

听 众:師 父您有时候让我们不要自己原谅自己,但是有时候让我们忘掉自己以前所做错的事情,那这两个是要怎么平衡呢?

臺 長:这两个就是境界不一样,你们所有问出来的问题,只要有矛盾的,都是在不同的境界上问的问题。不要原谅自己是什么?这是初期的,做错事情不原谅自己,要难过;然后慢慢修得好了,忏悔了之后就要忘记了。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层次。

♪03411♪ JC6.08 自以为是,贡高我慢,和菩 薩的境界相差太远

———wenda20140803B_0053

听 众:一个教育专家对学生的成长进行长期的跟踪,他发现成功的人是靠着智商或者情商高,甚至是其他的先天性因素,他们发现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毅力。我呢从小就是特别的聪明,即使不学习成绩也是特别好,而且我那个时候也不怎么把学习当回事,但是后来我就慢慢发现,智商不如我的人后来都超过了我。这时候我才明白一个道理,先天资质再好也敌不过真正努力和用心的人,所以就联想到我们修行,很多人前世有修,今世就在根基和人天福报上比别人高了一些,所以这些人就是对修行不是特别重视。所以想告诉大家,我们即使有时候觉得自己修得还很不错了,也一定要坚持,如果不坚持的话之后还是会落下的。

臺 長:完全正确。你想说什么,这个问题在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里就有了——《龟兔赛跑》不懂啊?乌龟爬得再慢,根基不好,生出来天性就是爬不快,兔子跑得这么快,不好好努力的话,照样被乌龟追上,《龟兔赛跑》没听过啊?(好的。希望大家如果修行有一些感应以后,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修好了,一定要更加坚持)很多人自以为了不起了,学了几天fo了,念了几天经了,有的人就贡高我慢以为自己不得了,什么不得了?!这个东西是没有止境的,学习没有止境(实际上我们的智慧跟菩 薩比起来是非常渺小的,我们人有时候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实际上我们境界真的差得太远了)

♪03412♪ JC6.09 从观修到实修,不同的境界来接收不同的解决方法

———shuohua20140103_0957

听 众:《随喜功德》这篇文章最后提到“观修”和“实修”,您说“观修”会比较容易一点,因为不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不掺杂个人的喜惡在里面,但是这种“观修”最终还是要落到“实修”上,是不是?

臺 長:是这样的。因为你的思维上已经开始修了,你实际的行动上也在修。“观修”实际上就是你的思维在修心。比方说“我的脑子里一直很干净,我要帮助别人,要对别人好”,那你的行为上会不会对人家不好啊?因为你的行为是受到你的思维控制的(有时候观修觉得还好,但是一到实修就不行了)为什么你知道吗?“观修”,因为你的观念还不够牢固,还不够坚强。比方说,你说“我今天要跟孩子谈一谈,这孩子有逆反心理,天天跟爸爸妈妈闹。好,今天我想好了,这孩子很可怜,我一定跟他好好谈一谈”,脑子里想好了,“观修”成功了吧?“好,我今天放下妈妈的姿态,跟他好好谈”,但是实际上一跟他讲话,你马上又发脾气了、不开心了。实际上就是你“观”没有观好,没有把自己的定力完全放在一个让自己不会改变的基础上,定力还是不够啊(那怎么办?再返回观修?)对啦!在想去做这个事情之前,你的信心还不够100%的充足,观修观到50%跑到那里实修的时候,好了,那50%很快就变掉了。如果你观修的时候“我坚决、我一定,哪怕我今天跪下来要把他说好”,100%的信心,那你实修碰到他对你再怎么样的态度都会忍耐,因为你已经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了。用白话讲“什么样我都要付出,无所谓了”,这时候实修就不会出问题了(那观修的时候我说“不管怎么样我都要达成这个”,不是又执着了吗?)你这个“执着”是指在境界提升到一定的时候,才能够让自己感觉到“我放下执着”,如果刚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没有执着,连心都修不好。所以人的误笔就是在学佛当中,把很高深的教授的理论拿到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来用,把中学生的理论又放到教授、博士生这个位置上来用。所以fo的理论是在不同层面上,由不同的境界来接收不同的解决方法的(是不是说我在学佛的初期阶段,对自己的要求严一点、执着一点没有关系?)对啦。实际上很多人就是在佛法里面转来转去转不出来,拿菩 薩的最高深的理论,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 薩的理论——“空”,“空了我学什么fo?”“空了我为什么还要拜fo啊?”“观世音菩 薩为什么还叫我们有求必应?观世音菩 薩不是‘空’了吗?为什么还要有求必应啊?”不是拿这些理论在套,很多人学了一点东西,一点皮毛,以为懂得佛法的真谛了,搞来搞去,你搞不懂的。举个例子:这里说要打魔,那里说要慈悲,你到底要打魔还是要慈悲啊?

♪03413♪ JC6.10 学习《白话佛法》要有智慧,不同境界讲不同的话

———wenda20160807B_5112

听 众:師 父,我问您一个《白话佛法》问题,就是您提到“无表色”,和我们常常说到的“冷处理”有什么区别呢?因为師 父多次开示过不要解释,不要对有意见的人就讲出来;但是有时候也说不要冷处理。那么我们学佛中或者工作生活中,大家看法不同或者是产生误解的时候,一些解开误解的沟通和交流也不要了吗?不解释、不说话、不做任何回应,是不是加深这种误解?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念解结咒、心经,还有什么智慧办法处理呢?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

臺 長:你们这个就叫不智慧,你问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叫不智慧。不解释、不回答,并不是说叫你完全不回答,完全不解释。你们这个叫执著,你们这个就是拿这句话来抵挡那句话。不同的环境说不同的话,听得懂吗?(哦。師 父,那这种不解释和冷处理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去用,是这样吗?)对。就像有一个人一样,師 父讲了他了,说他不如理不如法,他现在心里想:“我不解释,我不怎么样怎么样……”師 父讲你,你不讲话?師 父是在教育你,不是你现在在现行当中处理问题,而是師 父在教育你,你不讲话?这叫歪理,这叫偏了。“哎哟,我听師 父……”就是等于拿这句话来跟那句话斗,拿菩 薩的这句话来跟菩 薩的那句话讲。菩 薩在不同的境界讲的不同的话,你可以相提并论的?(是)

♪03414♪ JC6.11 做事情会因境界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wenda20171217B_5310

听 众:请師 父指正同修一个想法。好比是一位菩 薩慈悲无我,所做出的事情都可以称之为功德,是否可以说菩 薩通过做功德而体现自己的菩 薩境界,功德可以消业障是随之而来的结果?我们在做功德时不仅是因为功德可以消业,更重要的是因为功德可以体现我们的菩 薩境界,在我们未达到消业或人天福报而做功德的时候,这是否是不圆满的?

臺 長:什么境界做什么事情就是产生不同的效果。农民种地叫务农,学生到农村里去那叫学农,菩 薩做出来叫功德,你做出来叫做功德。菩 薩什么事情做出来都是功德;你是做出来有些事情是功德,有的时候是善德。那么狗,畜生类,救了一个主人,你说它能算功德吗?只能说它报主人的恩,是一个善德,它下辈子可以投人。境界不一样,档次不一样(感恩師 父开示)




上一篇:Ⓑ0532_JC5境界判定|05.25境界超越|05修心修行|《心灵百科》【文字·畅听】
下一篇:Ⓑ0534_JC7境界超越|05.25境界超越|05修心修行|《心灵百科》【文字·畅听】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4-18 19:48 , Processed in 0.0495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