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自在的佛性是装在痛苦里面的;想有智慧,必须经过很多的痛苦
有人一生多磨难,是因为自己修行不好, 我们一辈子受了很多苦,反而容易入道——就是进入佛学、佛道。
所以要把苦当作苦,一定要把苦当作增上缘。 因为我们不苦,我们不会去学佛, 人没有经过痛苦的经历,就不会珍惜生命,也不懂得该怎么样修行。 所以很多家庭经过很多次的争吵之后,才会珍惜对方。
我们吃苦,就是佛在教育我们,有时候不见得不好,逆境越多,成就的佛性就会越大。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从来没有吃过什么苦, 没有痛苦的人生,他活着就会迷失方向。 很多人从小条件非常好,吃喝玩乐,他不会去寻找真正的佛性,这就是因果。
因为“因”要给我们一个痛苦, 但是痛苦后有很多重要的礼物会还给我们, 那就是使我们想开,能够觉悟,能够成佛。
所以用痛苦来包装, 然后打开痛苦的礼盒,里面却装有佛性, 清净自在的佛性是装在痛苦里面的。
很多法师出家也是这样,因为自己在人间遇到了太多磨难,顿时开悟,有的是渐悟,有的是顿悟,然后抛开人间的五欲六尘出家,实际上就是他们的悟性所在。
所以不要把今天所受的苦,包括婚姻、经济上的、病痛,或者孩子不孝,孤苦无依等,把它当作因果。 你只要把它当成是因果引发的痛苦, 其实是一种好的,能够激励你找到佛性的源泉。
没有痛苦的人生,实际上不值得羡慕, 要想活得有智慧,你必须要经过很多的痛苦。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如果没有经过痛苦挫折,我们不会去寻找一种解脱。 我们怎么能够更成熟呢? 怎么能够进一步理解人生无常的真谛呢?
要真正地懂得人间苦空无常, 这就是佛告诉我们在人间的真谛,它是成就圣贤的阶段。
就像你爬楼梯一样,你每经过一个阶梯往上爬,你会气喘吁吁; 可是当你爬到最高峰的时候,你才能看得见那些漂亮的风景。
没有一个圣贤没有经过吃苦就能够成就的, 没有一个菩萨不在人间受苦能够磨炼成佛。
所以现在是观念问题,自己对事物的理解问题,不要把吃苦当作吃苦, 要把吃苦当作“吃补”, 把烦恼当成是拥有菩提智慧的基础。
—— 181012 纽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