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回复: 0

【课件】6-13.不想是非才能常离法相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23万

积分

积分
1235776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件】6-13.不想是非才能常离法相


6-13.不想是非才能常离法相

 

    能够见到本性的人,他绝对是有戒定慧的人,他能戒掉自己的恨心,戒掉自己的嫉妒心,他能定得下来,他有智慧。如果这个人有戒定慧,他一定不会有贪瞋痴。对人间荣耀无所谓,给你一个官好吗?无所谓。给你钱好吗? 无所谓。你说这个人会贪吗?“你恨不恨我啊,我过去对 你很不好。”“无所谓,我不恨你。”这个人会恨人家吗? “哎,我告诉你,你这个事情完全可以多申请一点钱的, 人家都一个星期申请几百块了”,心一动,乱了吧?觉得自己划不来了,对不对?现在人家说,“臺長,你牙齿这个慢性病还能够申请免费呢。”我不申请了,买保险了, 为什么还要去贪呢?很多人知道身体有病了,因为有劳保, 免费检查,因为可以做免费的理疗等,结果他自己想想, 我这个地方不好,那个地方不好,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去左检查、右检查,反正是免费的,一查查出毛病了。脚本来蛮好的,因为是免费的,做一个手术吧,心想会更好一点。好了,做完手术,脚就站不起来了。这就是叫贪心, 听得懂吗?本来肚子吃到这样,差不多了吧?到自助餐厅里,吃两盆就够了,一看到边上的人吃得那么多,想想, 我花这点钱,凭什么他吃这么多啊?你也去吃,好了,回到家,半夜里盲肠炎发作,肠胃出毛病了,这就是贪出来的。不要贪瞋痴啊,明白了吗?要懂道理。

 

    师父跟大家讲,要念念般若观照,就是你脑子里要经常想到智慧在观照着我啊,我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我是有观世音菩萨智慧照着的人,所以,我没有一个念头是没有智慧的,也就是说,我出来的每一个念头都是有般若智慧的。今天我吃饭,我有智慧,因为我知道,这是菩萨给我的饭,我好好吃。今天我走路,我觉得有智慧,因为我要把身体锻炼好,我可以救更多的人,我要有个好身体,我要走路。今天睡觉,我不能睡得太多,睡得太多,长愚痴, 我会把自己很好的光阴就这么睡掉的,我要好好地早点起来,该起床就起床。所有的一切,必须在智慧的阳光普照下。今天有个女人看了你一眼,马上智慧就没有了。师父今天想起一个笑话,有一个女人,拉着他老公去看病,去看兽医,人家医生问她,“你老公是人啊,你怎么带他来看兽医啊?”她说,“我这老公看见漂亮的女人,就兽性大发,所以,我要带他看看兽医啊。”那人跟畜生、跟禽兽不就是个理念问题吗?所以,你每一个念头都必须要有智慧,你才成为菩萨啊。

 

    要观照常常看到自己的佛性。师父刚才讲了,要常离法相,对不对?要离一切相,自己才会自由自在,明白吗? 所以,自性自悟,实际上所有的法,它是一条道,等走完了,这个法就没有了。所以,师父说,八万四千法门,实际上就是菩萨给我们的八万四千条道啊,让我们能够走到彼岸,走到另外一个世界重新生活,而不是让你们在这条道上再享受,再执著,脱不出来。要明白,人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人有是非,所以就有烦恼;因为人见不到本性, 所以对每一件事他就会看不到光明。我们人为什么会有烦恼啊?因为看不到光明啊,看不到今后。天天打工上班, 他觉得他的光明就是圣诞节,能够有一个月的假期,这就是他的光明。你想想看,一个人整天就看到这点,他有什么光明可言啊?想想看,那么退休了呢,天天在家休假,更觉寂寞。过去说,很多穷人盼望着过年吃饺子,想一想嘴巴就馋,现在随便到哪一个市场都可以买饺子了,那你的光明就没有了,因为你的眼睛就只看到这么一点点,而看不到未来。要看到未来啊,未来是什么?未来是救人且你成为菩萨。未来是什么?未来你能在天上,像坐飞机一样看到人间,未来你拥有无限的力量,未来让你永远没有烦恼,让你永远快乐,这才是永远永远啊。

 

    对一件事情看不到光明,他就会有烦恼,他不贪,就没有烦恼。你如果不去贪某一件事情,你就没有烦恼。你要用智慧,这个智慧是菩萨给你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像大海一样,所以,智慧要像茫茫大海一样,取之不尽啊。智慧是什么?不要用小聪明。一个小孩子跟妈妈说:“妈妈,你给我这样东西好吗?因为我要去做某一件事情。”实际上,他妈妈知道他要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妈妈跟他说:“你说实话,我就给你钱,让你去做这件事情。”“妈妈,没有啊,我真的要做那件事情。”妈妈的钱就归他了。你的小聪明会害死你,大智慧就是说实话反而好。师父昨天晚上开示的时候就说小于,小于过去什么东西都是掩饰,他现在碰到什么事情都是,“对不起,我做错了”。你说哪样好啊?是经常掩饰自己的缺点好呢? 还是说,“对不起,我下次不做错了”好呢?掩饰是越掩越脏啊,是人总有错,不要去多多地掩饰了,做错了就是错了,谁没错?人生谁之无过啊?没有人不做错事情的, 越解释越乱啊。

 

    不贪没有烦恼,当人达不到,就会产生烦恼。一个人想做一件事情,他如果没有达到目的,他就会产生烦恼。师父今天跟你们讲了,烦恼有几种来源,你们都记下来了吗?想做一件事情达不到,有烦恼,一贪就有烦恼,看不到光明就有烦恼,认为这个事情有是非,就产生烦恼。所以,明心才能见性,就不会有烦恼,就不会贪图世界上的一切,因为你的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带不走的。周阿姨现在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就连她身上穿的这件衣服, 能带走吗?带不走吧。好了,她就没烦恼了。想开点,对不对?所以,不贪图世界上的一切,你的一切将来都会变成遗产。你所有的,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这个汽车是我的,这个房子是我的,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啊?全部都是遗产,你现在拥有的就是你将来的遗产,明白了吗?讲的还要不透彻啊?你的老公就是你的遗产,你的孩子也是你的遗产,没了。你能带走什么?连一根头发都带不走, 骨头也带不走,肉也带不走,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所以,要明白,我们永远不能拥有的,而我们拼命地想去拥有它,那就叫贪,听得懂吗?钱是我们永远不能拥有的人间物质,我们拼命地想去拥有它,那就叫贪。这个房子, 我们买不到的,我们拼命要去买,买到了,就叫贪,接下来,你就成为它的奴隶,为它打工了。

 

    不去做是非,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去做是非的事情, 我们不要去谈是非,我们不要去想是非,就没有是非来找你。“哎呀,我告诉你啊,这个人很不好。”好了,接下 来,麻烦来了,人家是非就来找你了。“我什么时候说过, 你讲清楚啊。”在单位里,背后传一句话,被人家当着众人的面,“你告诉大家,我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的?”传是非啊。你们每个人都给我想想,有没有这种垃圾事情? 乱讲话,你们过去很多人刚刚拜师的时候,整天在师父面前说是非。所以,不要去做是非的事情,不要去谈是非, 想都不要去想是非,“哎呀,这个事情啊,明明是我对的, 他不对的”。好了,你就有是非了,你远离“是非”二字,就没有是非,听得懂吗?今天小黄戴着口罩,是“是” 还是“非”啊?他愿意,他觉得你们身上有细菌,或者他觉得自己伤风了,不愿意传染给人家,你不去想这个是非, 你心中就没有是非,你心中一想,“哎呀,小黄这么做不对的”,好了,你不就有是非在心里了吗?关你什么事情啊?人家戴钢盔都跟你没有关系,人家怕头砸着呢,听得懂吗?想都不要去想是非,是非自然没有,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要学会“非想非非想”。

 


金言法语

能够见到本性的人,他绝对是有戒定慧的人,

 

要观照常常看到自己的佛性。......要常离法相,

 

明心才能见性,就不会有烦恼,就不会贪图世界上的一切,因为你的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带不走的。

 

想都不要去想是非,是非自然没有,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要学会“非想非非想”。

 


相关开示

原文:能够见到本性的人,他绝对是有戒定慧的人,

广播讲座140529选摘

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毒——那就是贪嗔痴三毒放在心里,因为这样你没有佛光会普照进你的心田,你不懂得怎么样浅显易懂能够让人的智慧发挥出更大的佛光和佛缘出来。

 

我们所要学修的是光明,我们要修到心中真光明。所以心中要有光明,慢慢地才能将佛光照进你自己的心中,这样你就会有佛光,有佛光的人才能普照大地,才能连自己亮了别人也会得到你的加持。所以回归自己的本性,要度尽有缘众生,脱离苦海,将四大皆空啊!

 

wenda20120902A  19:05  

什么样的人是“能见到本性的人”

男听众:臺長,在博客里有“能够见到本性的人,绝对是有戒定慧的人”,这个“能见到本性的人”,臺長能不能开示一下,是什么意思?

 

答:本性是什么?本性是佛心,用现代话叫良心。一个人做什么事情凭良心做,这个人实际上就是开悟的人,就是能够见到本性的人。但是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做事情都不用良心做呢?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就知道自己、不知道人家,这些人属于见不到本性的人。见到本性的人是为人家着想的、是有慈悲心的人,是用良心在做事情的人,是这个概念

 

(那他一定是有戒定慧的人了?)对,一定有戒定慧了。为什么呢?你想想看,如果有良心的人,恶的事情他不会做了吧,他是不是戒了?对不对?很多人有贪心在那里,但有良心的人“我不贪,我这点钱赚得可以了”,那他是不是定得下呀?同样来讲,一个人如果有良心,他做什么事情都凭良心做,他有没有智慧呀?因为凭良心做事的人,他不会出事啊(对)不会出事不就是有智慧吗?那些贪得无厌的人,最后给抓起来了,你说说看他有智慧吗?他怎么没想到他总有一天会被抓起来呀?就是这个道理。

 

11-29. 真修实修真智慧选摘

这个世界天天在变化,幻化就是无常,我们要用智慧让幻化的人间变得“无中生有、有中化无、转化意念、借假修真”。这十六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出生到这个世界当中,我们虽然有本性,但是我们在人间迷失了方向,我们要在这个人间的五欲六尘当中把真的佛性修出来,这就是“无中生有”,这个词不一定是贬义词。第二句“有中化无”,“有”是有什么呢?就是人间的那些贪瞋痴慢疑,我们要慢慢地把它化掉,化成没有,生出菩提心,化去瞋恨心。然后“转化意念”,就是把所有的想法都要学会转化。今天你不开心了,你一定要转换情绪,今天想吵架,你一定要学会转化,一切都要学会转化。“借假修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今天假的身体只能活八十岁到九十岁,我们要借这个身体,赶快来做好的事情、做功德,让自己学到真正的佛。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身体,我们就是一个灵性,灵性不能做实事,而我们拥有有肉有血的身体,它可以做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原文:要念念般若观照,.....你每一个念头都必须要有智慧,你才成为菩萨

 靠菩萨的智慧观照自己身上的欲望

———wenda20161023B_4152

听 众:师父在马来西亚法会开示,人的欲望会无限膨胀,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请问师父,我们人在不同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欲望。有的欲望明晰,有的自己很难发觉并很难克服。我们如何才能发现欲望并克服欲望,不为欲望所动呢?

 

台 长:发现欲望有好几个办法:第一,别人指出;第二,自己经常要检点。就像一个人发现自己脸上脏一样,要经常照镜子。为什么叫你们观照自己的内心?还有,听别人讲话,不要听不进。人家讲话就好好照照镜子,“是不是我贪了?”第三,靠菩萨的智慧。经常有菩萨智慧的人精进努力修行,他慢慢地就能够观照到自己身上的欲望了,向好人看齐。法师为什么能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他让人家看到:“我身无分文,我一无所求,我什么都没有了。我过去什么都有,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一个榜样的力量。你还贪什么?所以法师不能贪的。法师不贪,给人家一个好榜样,“我没有欲望的,我就是修心”,正能量啊!

 

每日佛言佛语 2021-05-02 《常观照 常智慧》

  



原文:要观照常常看到自己的佛性。......要常离法相,

老禅师解怨——学会包容别人,就是你内心自我的圆润

 

内观就是照看自己的内心本性,净化自己的心灵

———wenda20180429A_1408

听 众:同修做梦有位女师兄跟他说“不要什么都说出来,要内观”。现实生活中,做梦同修很单纯,有什么说什么。师父,能开示一下“内观”吗?

 

台 长:“内观”就是往里看,往自己的本性看,看看自己做任何事情是不是如理如法,然后照看自己的生命,照看自己的慧命,照看自己的本性——看看自己内心的本性。观,就是看;内,就是往里看,不要到外面去看(明白了。只看自己不看外边,只看到自己的毛病,不要看到别人的毛病,是吗,师父?)对啊。佛家讲内观是什么?内观就是观照自己(对)因为“内观”在印度的巴利语中是一种禅修,由释迦牟尼佛开始内观的,就是如实地观察,观察自己内心本性的真正面目,净化自己的心灵。内观还包括你要观自己的呼吸,观自己内心的无常、苦,这种如实了知的方法就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明白了。这个同修正好最近临上香的时候,菩萨好像提示让他修禅定)对啊,就是禅。内观就是禅,就是以智慧洞察一切内心表现的根源(明白了)

 

提问21.关于“常离法相”的开示

———20181012纽约48:40

问:师父在《白话佛法》中常常开示到“常离法相”,也就是说我们在人间的修为不仅仅要离开自己人间的思维,还要离法的相,都不能有,离人间一切相。离人间的一切相,包含了离菩萨相,也就是像师父所说的,要见相离相、见法离法,心无罣碍,善恶俱不思,方证菩提心。师父在《白话佛法·十》中也讲到,离一切相,你就自由自在了。这里的“自由自在”是不是不仅仅指心的自由自在,同时也包含了师父所讲的“迷时人逐法,悟时法由人”的法的自由自在?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那是到了另外一个境界。当一个人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好事的时候,这绝对是一个好人;当一个人今天还想做好事,他只是一个人,他在“想”做好事,他是一个好人。离法相,就是说你今天已经用这个法船渡到彼岸了,这个法船就不要再背在身上。该舍就要舍掉,而且你做到一定的时候,你根本连相都不要有了。今天想做菩萨,到最后想都不要想,你就是做了菩萨都不要说“我是菩萨”,你就自然了。一切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一切都是自然所相。为什么《金刚经》里面讲“凡所有相,均属虚妄”,就是这样,所有相都是虚妄的。今天菩萨的相,你看到了菩萨,并不是真正的菩萨。所以佛陀叫我们:你们不要看到我的相,你们就觉得菩萨的相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佛相。你要完全见相离相,你看到相,你都要离开他,就像你要看到人的本相,人的真实所相,明白了吗?(明白)说明你们还学得很认真的。我跟你们说,《白话佛法》很深的,不是哪个人都能看得懂的。

 

wenda20130510  03:26  

如何理解“一切无相即见如来”

女听众:“一切无相即见如来”,是做到“无相”了才能见到如来,就是说境界到那个位置了才能感到菩萨的显化、看到如来佛,是这样吗?

 

答:不是看到如来佛,如来是一种自,如来就是一种涅槃,无去亦无来,实际上就是看到人生的本性,只有无我才能看到自己的本性。举个简单例子:你在社会上做人,如果把自己忘记了,那你想到的就是众生。雷锋把自己都忘记了、就记住人家,他不就是良心、本性最善,他不就是见到如来本性了吗?(明白)

 

10-41、五行加五德选摘

师父要你们常离法相,常离法相是什么?就是连法的相都不能有。就是说,我今天在做菩萨,我今天在外面度人了,这些想法都不要有,而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自然佛,就是完全地把自己已经当成菩萨、当成佛了, 而不是说我今天知道自己在做佛,在学佛,这样你还是有自我的成分在里面,要把自己完全当成一个菩萨,我不可能做出来跟菩萨不一样的思维、行为和语言,所以我就根本不可能去打人、骂人,我不会去伤害别人,因为我是菩萨。这种连意识都不能要,叫超意识,就是超过你本身自己的感观的意识,这就叫自性。自性才能自悟,自己开悟,自己会检查自己身上的毛病,这样你才会离一切相自由自在。离一切相是什么?我今天做菩萨了,我就是菩萨,我在自觉的状态下做好人,然后离相了,你就是自由自在了。  

  



原文:自性自悟,实际上所有的法,它是一条道,等走完了,这个法就没有了。Wenda20170716A   16:17  

只是帮助达到目的,连法都不要执著

男听众:师父,您在节目中看到同修的外婆往生后乘坐心靈法門的莲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请问师父,我们心靈法門有心灵净土,为何他外婆乘坐我们法门的莲花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呢?什么样的情况乘坐着心靈法門莲花去西方极乐世界呢?

 

台长答:你坐公共汽车,有不同的线路吗?21路、38路、42路……(有的)到终点站就是一个线路啊?任何交通都是帮助人进入你的境界,实际上任何法门只是帮助你达到你的目的,等到你达到目的,这个法门对你来说就没了,所以连法门都不要执著。为什么《金刚经》讲到后来,什么都没有,“法”无,连“法”都没有了,你有什么?(明白了,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wenda20130906  06:46  

关于“我执”和“法执”

女听众:您说的“我执”就是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样;还有“法执”就是对人间的一切欲望、事物的理解。这个“法执”是不是包含了“我执”呢?

 

答:“法执”和“我执”不一样。“我执”是从内心深处出来的,是你的意识影响着你执着,还有过去生中的业障和累世所积累的习性影响着你。“我执”造成你“我就不听你的,我就不买账,我认为这就是对的……”因为有一个“我”字在。你进入人间就有一个“我”字在,因为你觉得是“我”。有句话“生我之前我是谁,死了之后我又是谁”,你现在都不知道你是谁啊,这就叫“我执”。“法执”是你看到了人间所有法界的东西,比方说“看见这辆车,我很喜欢;看见房子,我就要买这个房子”,“法执”了。“我执”是什么?我不听你的,我就认为自己是对的

 

(明白了。色心二法,是不是说“我执”更偏重于心法的执着“法执”更偏重于色法的执着?)你讲得完全对,这个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因为“法执”会没有的,法界有生就有灭,到了一定时候就灭掉了,没了。一百年、两百年、几千年之后,这个地球还会有吗?肯定没了,成其他星球了

 

(您说“色心二法,是从本体‘如’而来,又回到本质”,是不是又回到一个本质和相的关系,就是我们修行要离相,在相中但是心要离开它,身心合一的时候,身体要经过这件事情,但是心要离开它,就不能再想。是这个意思吗?)到了这个地球,你必须承认这个地球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真的吧,但是实际上你看穿了,这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吧(对)因为没有一样东西能带走的,没有一样东西能长久的,那是真的吗?就这个道理。

  



原文:明心才能见性,就不会有烦恼,就不会贪图世界上的一切,因为你的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带不走的。

【精选】“三毒”是明心见性最大的障碍

 

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

———wenda20171210B_2052

听 众:《白话佛法》第一册第5章里说到:“菩萨不觉余事,只觉自己,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请師 父慈悲开示,这个我看不明白。

 

臺 長:“不觉余事”,不发觉、不去察觉其他的事情,就是说菩萨明心见性,他知道自己的心,自觉;“只觉自己”,就是菩萨不去在乎人间五欲六尘的烦恼;“觉自心”,觉自己的本心,不是只关心自己,是觉悟自心。明白了吗?(明白)

 

Wenda20190614B   30:33  

明心见性的“见性”是指什么;觉悟靠自己修

男听众:师父您在《白话佛法》上讲:要修成正果,就要明心见性。这里的“见性”是不是包括了见到“菩萨的本性”和见到“佛的法性”两种?

 

台长答:对,就是见到本性(见到菩萨的本性后,如果妄想放不下,说明还是不能见到真如本性,这样理解可以吗?)对啊,你有妄想的话,你怎么见到你的本性啊?(那见不到真如本性,就无法见到法性,说明还是修不成正果,是不是?)是啊,明心不能见性,你当然不能修成正果。这个正果就是说你要达到正等正觉,那就是菩萨的智慧

 

(弟子在这里向师父深深忏悔,昨天一个人在读学《白話佛法》时,因为读不懂,串不起来,生出了种种妄念,“菩萨为什么不直接让我们开悟?师父讲《白話佛法》为什么不讲得更加直白些?”今天弟子想明白了,学佛学法要证悟,这是一个想通想明白的过程。想通了,表明在这一点上修心修好了;做到了,表明在这一点上修行修好了。想不通、想不明白就会自己把自己捆绑住,而不是被师父捆住了。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证悟佛法就是最好的一种办法。感恩师父慈悲,弟子知错)嗯,觉悟靠你自己觉悟的,也不靠别人的,对不对啊?(嗯,感恩师父)

 

【開示】 人生不可得,无常就是烦恼的根--20181012 美国纽约

 



原文:想都不要去想是非,是非自然没有,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要学会“非想非非想”。

《佛言佛语》第4册

(49)去掉人我是非,你就是修成了。师父讲你们帮你们指出毛病,你们不改就是浪费福报。修心就是修心智,修行就是修心性。

 

Wenda20200124  24:49  

不能想太多,也不能不想,要中庸

台长语:每一个人都要好好地学佛,好好地改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思维当中存活,每个人都会想很多。想得过头了——神经有问题;想得太少了——没智慧。所以,又要想,又要不想,叫“非想非非想”,你就到了“非想非非想”天了。你想过头了,就神经出问题了,钻在里面,出不来了;你什么都不想,那你是呆子啊?人家说你脑子有问题。不动脑子的人能活在世界上吗?也不行。想过头不行,不想也不行,那么只能选择中庸了。该想的时候想,不该想的时候不想。又像想,又像没想,那么“非想非非想”。

 

wenda20170409B  10:11  

如何理解“非想非非想”

女听众:请师父开示一下“非想非非想”,请师父详细解释一下,我还是不太明白。

 

答:“非想”,“非”就是“不”,不想。“非想”,就是不想;“非非想”,不是不想,就是还是想的。又想又不想,人不就是活在又是虚空、又不是虚空当中啊?

 

(还有一个“非有非非有”也是这个意思?)一样的。其实因为过去翻译的时候,这些讲得有点像字体上一个转换。很多事情是“非想非非想”,我这个人“非想非非想”,我不去想它,但是并不代表我没有完全不想它。很多人说“看见财,我不去想它,不想财”,但是并不代表你心中不要财,并不是你不想。你知道这个财不是你的,你想过了,并不代表你没有去想;但是我现在不想它,不想它不代表你一定没有去想它。“非想非非想”(还是存在的)

 

2020年6月30日 天地游:游心灵净土·观世音菩萨讲解“非想非非想,非想非无想”及如何对治

问:30-06-2020,魂游心灵净土世界:

观世音菩萨:“童儿,看来不明白你师父所说的‘非想非非想,非想非无想’这两句话吧?”

 

观世音菩萨:“为师给你们解说。‘非想非非想’这个不想的意思就是暂时你对人和事物还没有起念想,不代表你以后将来不会起念想。比如,对名利财富的追求,现在不想不代表以后不会去想。”

 

观世音菩萨:“‘非想非无想’无想就是没有去想,也就是我对一些人和事物已经起念想了,但是我用人间的方法让自己不去想它。举个例子,在感情上伤害对方或者被人伤害,我去夜场作乐或者去娱乐唱歌、饮酒作乐麻痹自己感官来让自己忘记。但是你的念头里还是有这段感情的回忆,所以有念想,但是你让自己不去想它。所以,非想非非想、非想非无想都是凡人在遇到人间境界而起的心境的变化。

 

观世音菩萨:“该如何对治呢?就是通过修习戒、定、慧去除。戒能生定,定而生慧。而慧能让你们不起烦恼心,就能慢慢达到心无罣碍的境界啊。”

 

观世音菩萨:“戒律是什么?奉行十善呀。童儿,明白了吗?娑婆世界的苦厄就是众生不懂得奉行十善道。可怜呀,可怜呀。”

 

观世音菩萨:“希望众弟子好好奉行十善,懂得慈悲众生,好好去理解众生心灵的苦啊,为师及诸佛菩萨一直在天上看着你们行菩萨道。”

 

弟子马来西亚30-06-2020

 

答:观世音菩萨解释得非常清楚。你想过的并不代表没有;戒律就是管住自己,不要乱想;心无罣碍就是因戒定慧生起的,境界很高;行十善道,不做坏事,天天做好事,不就是守戒吗?

解答来信疑惑(三百九十五)

 


白话佛法选摘

《心中无念常自在》200429观音堂开示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名利当中调节自心,那就是师父经常跟你们讲的“常乐我净”,知足常乐,自性要定得下来,所以叫常乐我净自性定。常悟无得自性慧,常悟无得是什么意思呢?无得就是得不到,经常想:“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得不到的,这些本来就不是我的,我无所谓了。”这样,你本性的智慧就会显现出来。常圆无执自性戒,经常把事情都想得圆满一点,不要去执着,自己的本性要学会守戒。比方说,你已经想好了的事情,别人跑过来跟你反着讲、跟你唱反调,你不要去执着,所以叫常常的圆满之心,没有执着,学会守戒。常满无漏戒定慧,经常圆满的思维,你才会无漏,也就是说,你今天不让任何一点不好的东西玷污你的思维,那你就是在修戒定慧三无漏学。

 

51集 抛弃妄念 非想非非想 200425A

 

佛陀教化众生,让我们要抛弃妄念、执著,我们不可以执著,不能有妄念,所以佛陀叫我们进入非想非非想的状态。“非”就是不、不是。比方说不去做什么——非也;不去做,不要怎么做——非。“非想”就是不要去想。“非非想”,就是不是不要去想。“非想非非想”也就是说,不要去想,但是又并不是进入了完全不想的境界,这就是靠你的觉悟。世界上很多事情,你做也好,不做也好,有的事情可以做,有的事情不能做;实际上又可以做又不能做,又想做又不能想去做,这就是人生,要靠理解和悟性。

 

我们人为什么很多东西不能说?因为当你想说的时候,你有自私心在里面,你有妄念就在你想说的话里面。所以任何人说出来的话,除了这个说话的目的之外,一定还会有很多私心杂念,包括我要显化,我讲的这句话有一些忌妒心、贪心、愚痴心在里面,每一句话出来都会带有一点妄念,或者讲这句话,“我私心上能够感受到什么”。所以,当一个人不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的时候,他硬要讲,一定会讲出事情来。佛经经常叫我们“不可说”,佛陀开示了很多经文和佛言佛语,就是为了教化众生,让我们懂得不得已而为之,当实在精神上控制不住的时候一定要理解它,就是靠平时的学习,最后能够进入你的心中,来感受它、理解它。禅宗讲“不执著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当一个人学佛学到后来,整天跟别人讲文字,他已经执著在文字中。真正的学佛是要用智慧来解脱自己的思维。

 

佛家经典有一句话说:“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这就是你的理解能力,当佛经学到深奥的时候,完全靠你自悟,完全靠你自己内心阿摩罗识的本性来契合你的阿赖耶识,能够合在一起。师父跟大家做个解释,什么事情可说不可做?举个简单例子,别人做错了事情,你要讲他,你不讲他又不行,但是讲了他,你又不能去做,所以就产生了一句话叫:“我如果像你这样呢?我如果这样对你呢?”所以有的事可说,但是你能这样去对他吗?你能这样去做吗?这就是经典,佛法的经典。师父再举个例子,什么事情可做却不可说?行佛、好好地做菩萨的事情,每天做功德,但是对那些无缘众生,你一旦对他们“说”了,比方说你告诉他“要吃全素”,结果引起他造口业,他就说:“山珍海味都不吃,你到人间来干什么的?你连享受都不会。”还说“酒肉穿肠过……”他造口业,然后你就帮他们背业了。所以有的事情你自己做,你就是行菩萨道,但是碰到没有缘的人不是一定要去跟他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什么是既不可说又不可做的?那就是你内心肮脏的思维。又不可以说出来,又不能做。做了有因果,不做就没因果。所以佛经中的经典贯穿在学佛的智慧上面,学到后来,人的智慧会越来越开,人会不一样,犹如《心经》里有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



【PPT新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课件】6-12.法身无边 心中无乱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5-29 04:36 , Processed in 0.03136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