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常生惭愧心。......一个人要常生欢喜心。......一个人要常生慈悲心。有慈悲心就能产生智慧。 白話佛法1-32 《 学佛要旨-智慧语 (二) 》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82&tim=1688287741722
相关开示: 人的心中有三个宝藏,第一是慈悲,每个人心中都有慈悲。第二是智慧,一定要把智慧挖出来,……第三个宝贝就是惭愧心,一定要挖掘出来,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惭愧的时候,他就进步了。 一定要常挖宝藏,就是经常要慈悲,经常要有智慧,经常要感觉到惭愧,要把宝藏不停地往外挖,明白吗?常慈悲,常智慧,常惭愧,懂精进修行,要努力啊。 —白 話 佛 法10-8 《 学佛靠勇气 心中有三宝 》
功德是在慈悲中,也是在佛性里的。因为菩萨的慈悲喜舍,功德是在佛性里的,就是说如果你心里很慈、很悲愍、法喜充满,另外你还很舍、肯舍得,这个人实际上是佛性里出来的好东西。那么这种就不是在修福了,而是在修功德。 人真正的本质是最内在的佛性,而这些佛性让你充满着智慧,也就是菩提。明白了吗?所以有了佛性才会生出菩提心、生出智慧,才能克服你的烦恼。 —白 話 佛 法7-1 《 无明烦恼是道场 》
佛法大乘道的慈悲是智慧,般若也是慈悲,观世音菩萨的般若智慧——大智大慧就是大慈大悲。因为他慈悲,所以会无我,才能真慈悲。而有些人在人间经常说“我要慈悲你”,你只要想到“我要慈悲你”,就落于下乘了,也就是小乘。不是你去慈悲别人,而是你自己的本愿,你自己的行愿,你发自内心的那种菩萨的般若心来让你慈悲别人,这就是高尚了。 —视 频 开示 第53集 《 静定是观照 》
法无定法而得法, 阿耨多罗三菩提。 修心无心菩提心, 万法皆空证菩提。 佛言偈语
wenda20160403B 38:03 学佛的惭愧心能对治贡高我慢 问:我们学佛的惭愧心是不是能对治贡高我慢呢?就是经常觉得自己修得不够,度人不够,智慧不够,这样就不会有“我慢心”,是这样吗? 答:那当然了,你要是老觉得自己不行,不够,那你马上就会有惭愧心,就会“贡”不起来了,“高”不起来了(明白)
Wenda20180622 01:23:51 如何理解“大慈心会产生永恒的喜悦之心”;慈悲喜舍的递进关系 问:师 父,“大慈心会产生永恒的喜悦之心”,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大慈大悲的心,你就脑子里永远有慈悲的心,你当然就开心了,帮助别人开心吗?(开心)大慈心就是永远有这种大慈大悲的心,那你的心态就会永远健康发展(那慈悲喜舍是什么样的递进关系呢?)慈悲、帮助到人家了,欢喜心就生出来了,欢喜心生出来之后你就去舍给人家了。举个简单例子,你看见隔壁邻居的小孩子,你先看见他可爱,是慈心;然后看见这个孩子穿的衣服怎么这么少,这么冷,那么悲心出来了;再接下来,“我要给孩子买件衣服,我喜欢这孩子”,那么喜心就出来了;然后衣服给孩子穿上了,你不就舍去了你的钱财,帮助到别人,你开心吗?最后看见那孩子穿着你买的衣服,你开心吗?(开心)慈悲喜舍,这不就是递进吗?(明白了)
Wenda20180624B 05:54 有慈悲心能否具足圆融智慧 问:慈悲心和圆融智慧,有慈悲心是不是就具足了圆融智慧呢? 答:不一定的。有慈悲心要分初级慈悲和深度的慈悲,深度的慈悲就是大慈大悲。圆融智慧是什么呢?那是修出来的。你有慈悲心是你拥有圆融智慧的基础,你没这个基础的话,你怎么会圆融?比方说慈悲有好几种,小慈小悲也是慈悲,但是小慈小悲的人,你说他智慧圆融吗?(不)比方说人家生病了,你给人家吃药,你拿出来的药都要过期的,那你说你不也是要救他吗?你说这种小慈小悲能代表你的智慧圆融吗?你要是大慈大悲的人,应该把自己最好的药给人家吃,人家吃了好了,你自己心里的病就治好了(是)
wenda20160115 01:31:06 怎样将慈悲心升华为菩提心 问:怎样将人的慈悲心升华为菩提心呢?请师父开示。 答:慈悲心实际上已经是佛心的所在了,所以有慈悲心的人就有佛缘。怎么样有菩提心呢?就是要广结善缘、广度有缘,然后用一种真正的菩萨的心来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因为菩提心充满着智慧,所以菩提心已经有正等正觉了,正等正觉的人已经是无缘大慈了。无缘大慈不是因为你今天对我有利我才帮助你,不是因为今天有利我才慈悲你,不管是谁只要你很可怜,你怎样了,我都会慈悲你,这就是菩提心。慈悲心只是对某一件事情,对某一个物体产生的一种事件的后果,你感觉到很可怜慈悲。但是如果变成菩萨的心就是无缘大慈,完全用公正的心来慈悲众生(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