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28|回复: 0

【填空、開示、简答(二)】1-5、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23万

积分

积分
1232337
发表于 2021-10-16 04: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填空1-5-(3)

 

 

法语记诵

悟道之人,逢苦不忧。人的一切境界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冥顺于道,转凡成圣,即心即佛。

 

遇事要做到从心里不要有增减。

 

原文填空

 

(    )之人,逢苦(    )。人的一切境界得失从(    ),心无(    ),冥顺于道,(    ),(    )。

 

悟道之人,逢苦不忧。……这个(   )是自然来的,是应该(   )的,所以他不会担忧,甘心受苦。

 

人要(    ),要用最好的方法使这个(   )能够圆满。……遇事要做到从(   )不要有(    )。

 

一个真正(    )的人就连冥府也要顺着你的(    )。

 

原文填空答案

(悟道)(不忧)(“缘”) (增减)(转凡成圣)(即心即佛)

 

(苦)(受)

(随缘)(缘)(心里)(增减)

(修行)(缘)

 

简答自测1-5-(3)

 

1、如何理解“遇事要做到从心里不要有增减”。

 

答:悟道之人,逢苦不忧,人的一切境界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冥顺于道,转凡成圣,即心即佛。

 

悟道之人,逢苦不忧。......苦是自然来的,是应该受的,......

人要随缘,要用最好的方法使这个缘能够圆满。......遇事要做到从心里不要有增减。

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就连冥府也要顺着你的缘。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開示1-5-(3

 

悟道之人,逢苦不忧。人的一切境界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冥顺于道,转凡成圣,即心即佛。

 

Wenda20171105B   09:21  

 

“悟道之人,逢苦不忧”

 

男听众:《白 話 佛 法》里有句话叫“悟道之人,逢苦不忧”,可不可以理解为苦是悟的实践呢?请师父开示。

 

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这句话也是对的。因为你苦了之后,才“穷则思变”;你知道人间苦了,你才想找出一条脱离人间的苦难之道,所以你才会寻求佛法的帮助(是。有位同修在两年前拜师现场,跟菩萨求吃苦来修自己坚定的道心。在恶缘爆发最艰难的时候,他梦到佛陀的光明身跟他说:“看你还有这个心。”请師 父慈悲开示)“看你还有这个心”,佛陀就会帮助他

 

(如果同修跟菩萨求吃苦来修道心,这个果有没有期限?)其实我觉得也不一定要用这种方法的,苦修对现代人来讲,并不是一个提高境界很快的方法。并不是说它不好,只是没有这个方法的话,可能用悟道更容易点。因为现在的人叫他吃苦,吃不得的,他吃了一点苦会退转的,明白了吗?(明白。同修需不需要针对这个事情跟菩萨忏悔,念礼佛大忏悔文呢?)感觉自己有做错了,必须要念(好)

 

wenda20170528A   18:35  

 

智慧地对待得与失、有和无,是否属于明心见性

 

问:我们用感恩心、慈悲心和平常心智慧地去对待得失、有与无,这是否也属于明心见性?

 

答:是啊。这个人的境界已经无我了,已经没自己了,只有别人了,这个人的境界没有得和失的心了,你说不是一个菩萨吗?得到了也没有感觉,失去了也没感觉,觉得一切都是随缘的,你不是一个好人吗?人家在得的时候,你说“无所谓,我不要”,你说你是不是一个很干净的人?(对)人家拥有,你说无所谓,等到你失去的时候,你也能够放得下,这个已经是随缘了。得失从缘,这个人已经是菩萨境界了。人家在失去感情,失去身体,失去……我们学佛人在失去什么?我们在失去愤怒,失去嫉妒,我们在失去贪念,我们越来越干净了,就这个道理。

 

 

遇事要做到从心里不要有增减。

 

wenda20131006B  07:55  

 

如何理解“佛门之中没有取舍”

 

女听众:在《白話-佛法》中您说“佛门之中没有取舍”,请问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学佛的人有什么可以觉得我一定要的?有什么觉得我舍不掉的?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一定要一样东西,一定要结婚,那你就叫“取”了。尼姑、和尚不结婚,他们也没有“舍”。比方说结了婚之后就算感情好一辈子,到了最后会有一个先走的,走的时候痛苦不痛苦?(痛苦)好,和尚、尼姑有没有痛苦?因为他没有老伴,他没有痛苦的,没有“取”就没有“舍”,你不去把它拿过来就不会有失去的痛苦。失去一样东西是很痛苦的,失去孩子痛苦吗?失去自己的父母亲痛苦吗?失去自己本来应该得到的一个爵位、一个官位或者一笔财痛不痛苦?都痛苦的。我为什么要去取啊?不是我的、不该我的东西,我不去取就没有失去的痛苦。所以得失得失就是这样,取舍取舍,不去“取”没有“舍”的。在人间学佛有什么可以取、可以得的?臺-長经常告诉大家一句话“五十年之后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取什么、舍什么?人间所有得到的东西,五十年之后在哪里?(不知道,没了)“你有本事咱们在天上见!”你在人间得到再多东西有什么用啊?你过去得到过模范、一大堆奖状,五十年之后全部扔掉了。连人都没有了,你还是什么?你得什么?你得的本来都是空的,你得到人间的所有东西都是假的。今天得到的一些快乐那是虚无的,因为一转眼就没了;今天得到的痛苦,就像你过去牙齿痛,这两天牙齿不痛的时候,你会想到它吗?(不会了)好了,有什么取舍呀?(就是说要放下)对啦。很多女人婚姻上痛苦不堪、不想活了、难受啊,想一想几年之后她怎么又没有痛苦了?她突然间又碰上一个男人,又开开心心结婚了,呵呵……(明白)




原文填空1-5-(4)

 

法语记诵

转凡成圣。

即心即佛。

 

原文填空

(    )。即把我们转成圣人。……原谅人家实际上就是(    )的开始,

 

(    )。这四个字包罗万象,也就是说你这个(   )不要随(    )转。

如果这个(   )是佛,你就是(   ),如果这个(   )是魔,你就是(   )。

 

原文填空答案

(转凡成圣)(慈悲心)

 

(即心即佛)(心)(境界)

(心)(佛)(心)(魔)

 

 

简答自测1-5-(4)

 

1、如何才能转凡成圣?

答:转凡成圣,......圣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原谅人家,原谅人家实际上就是慈悲心的开始,

 

2、怎样达到即心即佛的境界?

答:即心即佛。这四个字包罗万象,也就是说你这个心不要随境界转。如果这个心是佛,你就是佛,如果这个心是魔,你就是魔。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開示1-5-(4

 

转凡成圣。

 

wenda20170623   56:24  

 

为何法  施的功德很大;怎样从凡人变圣人

 

臺 長 语:为什么法布施的功德很大?因为它是从你心灵当中出来解救众生的,当你要去解救众生的时候,你就弃恶从善,转凡成圣,这是很重要的。你怎么样由一个坏人变好人呢?那你要做好事;你怎么样从一个凡人转成一个圣人呢?因为圣人不做坏事,圣人不停地做好事,时间长了,你就是圣人;怎么样让自己法布施能够布施得好呢?自己先要明白道理。

 

Wenda20200830   40:14  

 

《白   法》是精华法义,悟出道理能转凡成圣

 

男听众:最新的《佛子天地游记》里大日如来这样说:“《白   》第一册至现在的《白 话 佛 法》视频广播都是佛教的精华法义,能悟出里面的道理就能让你们转凡成圣。”師 父,这里面的道理是什么?有个大范围吗?

 

答:“转凡成圣”就是觉悟,就是看你的觉悟高低。“凡”,你要认识到自己是人间的凡人要知道你做的事情那种级别、那种品位。人家怎么会说品位的?就是天上的上等上品、上等中品、上等下品。你的品位高和低,代表着你的境界。你想想看,一个想做菩萨的人会骂人吗?(不会的)你整天出气、想骂人的人,能成菩萨吗?这就是品位(明白,谢谢師 父的开示)

 

 

即心即佛。

 

wenda20161028  30:23  

如何生起自信;魔障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克服魔障

 

男听众:师父,观世音菩萨在这当中开示道:每一位佛子都有其长处和美好的一面,也就是自己的自性,对自己要有信心。师父也一直说“人成即佛成”(对)观世音菩萨所指的长处,是否就是希望佛子们把佛法的智慧融会贯通地运用在各自的生活中、各自的岗位上、各自的家庭中,尽职尽责,随顺因缘,恒顺众生?生活中的点滴即是修行,转恶缘为善缘,克服自己的恶习,向内求、向内修,把自己擅长的能力运用到服务众生、感化众生中,现身说法,以身作则,从而在生活的点滴中,感悟佛性,发觉自性,借假修真。而不是把修行和弘法从生活中割裂开来,只注重形式,为了修行而修行,为了弘法而弘法,对家庭漠不关心,对工作心不在焉,对生活中的好习惯养成也不管不顾,整天只在乎经文的遍数、度人的量数、放生的条数,爱佛爱师却不记佛法和师训,听说什么功德大就做什么,听说怎么度人快就做什么,也不善观自身的因缘恒顺众生去做。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做得多了,认识的人也多了,名气大了后,反而又贡高我慢,最终埋没了自己的特长,破坏了身边的缘分,灭失了自己的慧命,落得一场空。是这样吗,师父?

 

答:这是你们自己画出来的,呵呵。这是你们的感悟,学佛之后的一种感悟。实际上,观世音菩萨说每个人的长处就是每个人心中的佛性啊。观世音菩萨其实很心疼师父,这点是肯定的,非常心疼师父,他对师父非常非常好。我有些话都不想在广播里讲(观世音菩萨开示的“即心即佛”……)只要你的心一想到佛,你的心就是佛,心佛合一,就是“即心即佛”。你的心像佛,你就是佛,你的心当即马上像佛,你就是佛心。

 

(观世音菩萨开示道:“许多魔障的形成是由于意念太杂乱、太散所造成的。”请问师父,意念太杂乱以后,就像师父前面说的,当心散乱了以后,就会由佛性转成魔性,所以就会有产生魔障了,对吗?)对啊,因为魔是专门趁你散乱的时候,趁你思想不集中、忧郁、难过、伤心、悲痛……他就来了。因为这些本身是负能量的东西。魔是沾在你负能量的身体上的地方。所以当你一想不通了,魔性就来了。很多人一想不通了,他就在你身边,用意念告诉你:“自杀吧,到我们这个地方去吧。”你一难过,他就在你耳朵边上:“这口气忍不下来!”你就跳起来拿把刀冲过去了。魔心把人往魔看,佛心把人向佛看。为什么有佛的地方就有魔?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打魔,要防止魔性在身上,否则你学不好佛的。所以很多人学佛,跟着师父学到后来,魔心压过他的佛性了,因为他觉得:“哎呀,你看,共 修 組里边这么多人这么不好!”怎么怎么……叫你去跟他们学的?共 修 組那些人本身都是没修好的,他也是来学的,你去管人家干吗?你自己不能好好地修啊?你说人家不好的时间你还不如自己修修好,去带领别人修得更好呢。你跑过去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你说谁是魔啊?就是你心中有魔,看谁都不顺眼;心中有佛,看谁都是弟子,看谁都是佛性,看谁都是未来佛。对不对?(是的。师父,观世音菩萨也开示道:“魔障来了不用怕,灵性来了也不用怕,这都是业。”请问师父,怎么理解观世音菩萨的这句开示呢?)这还不懂?你要怕?你怕魔啊?不要说其他,你说病魔,生癌症了,你怕不怕?怕。但是观世音菩萨说:“你不要怕,有观世音菩萨会保佑你。你不要怕,你不会死掉的。”为什么?你有三大法宝许愿、放生、念经啊!你怕什么?对不对?(对)有魔来了,人家跟你搞了,你不要怕。你不要去搞人家,你坚持自己的理念,好好修,如理如法,谁搞得动你,对不对?(嗯)魔就像狂风一样,狂风吹过来了,你是一棵小树,你就被它吹倒了;你是一棵参天大树,它都吹不倒你。所以观世音菩萨叫我们不要怕。佛来了也不要怕,更好,更开心。所以要怕什么?人间只是一个过路客,你怕什么?每一个人都逃不过两条路,一个是出生,还有一个是死亡。再有钱、再有名、再有利的人能逃过死亡吗?你自己找到一条以后脱离生死之路,你还怕什么?(明白了,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原文填空 1-5-(5)

 

法语记诵

 

方便就是究竟。

 

原文填空

要(    )。……是你自己(    )你自己的(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一辈子只能修学一个法门才能(    )。

 

如果什么(    )都想学,最后什么也学不成,而且有时修(    )了就会成(    )。

 

方便即是(    )。是指一个方法,这个(     )的方法叫(    )。

 

原文填空答案

(敬信心)(尊敬)(信心)(精进)

 

(法. 门)(偏差)(魔)

 

(究竟)(变通)(方便)

 

 

简答自测1-5-(5)

 

1、为什么要”要敬信心”?

答: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一辈子只能修学一个法门才能精进。如果什么法门都想学,最后什么也学不成,而且有时修偏差了就会成魔。

 

2、如何理解“方便即是究竟”?

答:方便即是究竟。......这个变通的方法叫方便。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開示1-5-(5)

 

要敬信心……。如果什么法门都想学,最后什么也学不成,而且有时修偏差了就会成魔

 

Wenda20200126   46:01  

 

如何理解“敬信心”;如何尊敬自己的信心

 

女听众:师父,您曾经开示说:“要敬信心。一个人的信心靠什么来维持,就是要尊敬它,不是靠人家尊敬,是你自己尊敬你自己的信心。”您给我们举个例子吧,怎么才能尊敬自己的信心呢?

 

答:举个简单例子,你有一个信心出来了:我一定要做好人,我再也不能撒谎了。你再撒谎,是不是不尊敬自己了?(是)你自己说不撒谎的,你尊敬不尊敬自己的诺言啊?你说你再也不做下流的事情了,你做了下流的事情,你尊敬自己的诺言吗?(不尊敬)你说“哎呀,我清修了”,你跟男人再去做那种事情,你看看你像个动物吗?(是的)就这么简单。

 

 

方便即是究竟。

 

Shuohua20180413   12:30  

 

如何理解“方便法门”

 

男听众:在《白 话 佛 法》第九册《善缘恶缘都要善解》中提到:希望我们靠着方便法门和智慧法门来解脱。师父在《白 话 佛 法》中很多次提到了“方便法门”,请问师父,“方便法门”到底怎样理解呢?

 

答:方便法门,实际上就是一种随缘法门,随缘。以后人家问你“什么叫方便法门”,方便法门就是妙法,观世音菩萨用妙法就是方便法门。方便法门,比方说,你可以用任何法门,只要达到这个效果就可以了。一般地,在佛法当中,佛法的方便法门,究竟法门,就是说按心,你学的东西一定要懂。什么叫方便法门?就是大家喜欢的法门。佛法的方便法门,实际上就是随着众生最好的喜好而去跟着他们,为了证悟佛法,你去随缘度众,这个就是最好的方便法门。讲到底就是众生所喜欢而且接受的一种方法,为了弘扬佛法,这就是方便法门

 

(明白了。师父,方便法门和智慧法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师父以前讲过的一个例子,家里吵架,方便法门就是先生马上出去转转,转移环境,这时候可能还不能解脱,然后再慢慢体会,用佛理智慧从根本上来理解,从而真正从根本上解脱呢?)对啊。方便法门就是比方说你今天知道这个事情要发生了,你赶快先跑出去,让他熄熄火。那也是个法门(对)但是方便法门不是究竟法门。究竟法门是什么?究竟法门就是让他彻底开悟、理解,能够认识到这个事物的发展情况,才能成为究竟法门。

 

wenda20140720A  32:40  

 

关于《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女听众:近期我在看第五课《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这里面有讲到“方便即是究竟”,里面有句话说:这个简单方便变通的方法,是方便的法,就是最究竟的法。那么 父说的这个方法是不是“菩萨无心与众生心为心,菩萨不觉于余世,只觉自己,因为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其实就是不断用原灵感觉一下自己做得对不对,这样就是在行使一个心性修持大道生,以入心入无为法的一种修法,这个是不是就属于“见道”啦?

 

答:对啊!实际上你要做到不容易,你现在理解可以,你理解到了,你只不过是理论上叫道理道理,你在这个大道上理论是有了,但是你真正在修学当中、要用到实践当中还不容易(明白,太难了)太难了,因为你要记住“以无心来拥有众生之心那就是菩萨之心”,你自己没有什么心的,你空了,就像个房间一样,你空了人家到你家里才能来住,否则的话众生的心怎么进得了你的心?因为你有私心、你有杂心、有瞋恨心、有贪心,人家好好的心到你家都到不了啊!(就是说要有一颗精进的心,心里时刻装着众生没有自己)对了!你要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如果能够让人家开悟的话,你就是成全一个菩萨(感恩師父!一定向这个目标努力,多多度人,走出去度人)对

 




上一篇:【填空、開示、简答(一)】1-5、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
下一篇:【填空、開示、简答(提高一)】1-5、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5-22 05:03 , Processed in 0.02592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