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开示:
勤修苦修,一直到智慧开了有了悟性,那时才能进入正修圆满智慧的境界。
白 話 佛 法 1-33 《 学佛的理念 》
佛陀的出世为一大事因缘,……来帮助我们、救度我们的。他为了使一切众生——四个字:开,示,悟,入。这四个字就是告诉你们:佛陀到人间来是开启我们的智慧;“示”是示范、表法,放下身价,一家家去化缘,就是众生平等;“悟”是要启发我们所有人的悟性;“入”是让我们所有的人进入佛道。佛陀到人间来就为这件大事来的:开、示、悟、入。佛陀就是让我们要破除无明烦恼,彰显本具佛德。
视频开示 第21集 《 觉是悟性的佛 》
要行于真正的离迷离觉,我们走路要走在真正的离开迷惑、离开感觉。真正开悟的人,不但要离开你的迷惑,连你的感觉都要离开……要离迷离觉,常生般若,常生智慧。要除真除妄,连真的东西都要除掉,觉得这是真的东西啊,去除,因为它是假的。
—白 話 佛 法7-48 《 离迷离觉 常生智慧 》
Shuohua20190215 15:56
如何理解“从修悟智慧来觉受证悟法慧”
问:请师父开示一下《白 話 佛 法》里的一句话:从修悟智慧来觉受证悟法慧。
答:有智慧的人很容易接近法慧。为什么呢?一个人有智慧就能辨别,辨别了对错,你就不容易犯错,当然就越来越接近菩萨的智慧了。法慧,就是菩萨的法、菩萨的慧,就是般若,越有智慧的人越能接近菩萨的般若智慧(谢谢师父)
Wenda20200510 46:39
师父开示“深般若”
问:最近有一个菩萨的开示,说我们有个“大般若”“深般若”,像这种相当于有多少“深般若”可以庇荫到亡人呢?
答:实际上般若就是智慧。你想想看,你有菩萨的大智慧,不叫“深般若”?你有菩萨的一个大智慧,就有一个“深般若”。
比方说你舍去自己……像法师,他今天出家了,他已经有多少个“深般若”了?很多了。他舍弃了人间的名誉,舍弃了人间的欲望,舍去了人间的贪,舍去了瞋恨,舍去了愚痴……他不是每一个都是一个“深般若”?(是。那就是说一个能看开、放下的念头就会生起一个“深般若”?)对。比方说一个“深般若”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念头,简单一点讲叫好的念头,实际上从佛法界讲,一个“深般若”就是一个深的智慧(嗯。从我们最开始执著一件事情,后来能够想通、看明白,这个也是属于境界提升,也是增加了般若智慧?)对,百分之一百。
“深般若”,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智慧达到了一个顶峰,并不是说达到顶峰你一定成功的,但是至少说你已经拥有了这个智慧,所以为什么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你有非常好的、很深的修行功夫了,你已经达到了甚深的修行的境界了,所以叫“行深”。修行很深了,叫“行深”(明白。如果是想要一世修成的人,他得具备多少“深般若”这样的能够出六道的条件?)一个人要是修成了,他满身都是般若。他有自觉,他有觉他,他有自觉觉他,自他皆利,他有广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以自觉,下化众生以觉他,这种都是菩萨的观自在,所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实际上,“行”是修行;“般若”就是你对事物理解的空性的多少而说的。如果你理解空性越深,你越有深般若;你理解空性越浅,你就没有深般若,只是浅般若。什么叫“理解空性”?你看穿了,就照见五蕴皆空了(是的,感恩师父的精彩点化。这个“深般若”和“小般若”有没有量化的概念?)当然有了。很多的法都有量的,比方说你今天一天动了150个善念,那你今天一天就在“深般若”当中活着;你今天动了2个善念,就2个善般若,但是这个前提是你没有动过不好的恶念。如果你今天动了50个恶念,动了10个善念,你今天还是被五欲六尘所染,听懂了吗?(听懂了。那就是说如果一个恶念起,可能就会把刚才生起的般若智慧消掉了?)全部拿掉,全部被它污染了。
斗战胜佛,“阿弥陀佛的金色袈裟就是代表诸佛菩萨们的一切金刚法义,即金刚菩提智。来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入一切凡尘万法。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弟子 马来西亚 04-10-2020
答:先做天人,不是一上去马上就能做菩萨的。没有智慧怎么做菩萨?有的人一辈子守戒,大不了做个天人。天人也要守很多戒。“金刚菩提智”,一定要有智慧。没有菩提智的人,一定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怎么能在修心路上前进?修到后来还是执著,还是人间的一套,白修了,没用。菩萨就是在告诉我们阿弥陀佛的愿力和阿弥陀佛所散发出的如来光芒。
佛子天地游记 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