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方便生死果报,……就是没有生死果报了。……生死果报没有了,就是脱离六尘,就换来了大净果。
白話 佛法2-38《学习先有觉,才能知道悟》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03&tim=1682060201953
相关开示:
当一个人起心动念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在用因果做着自己的行为。
一个没有清净心的人,一定会造因结果。……如果你结善,那么就有善果;你清净了,就有清净果;你今天圆融了,有圆融果;你真正地守戒,你就会得一个戒果。
觀音 堂2020-10-12 《远离杂念 进入无相》
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六根,不接近六尘,然后欲望马上就没了,业力马上会消失,业力就没了,然后六道轮回在你这里也会消失,没了,因为你已经把什么都看空了,你不会轮回了,所以不生不灭的情景就出现了。
白話 佛法11-41 《 涅槃的境界》
心实际上是没有表现的,……我们的心跟宇宙一样大,根本没有表现,……然后纯净本心,纯净没有分别心;明空,明白一切都是空的,这才是你的真心。
真正的心只是有知识,因也没有,果也没有啊。因为心的外心,是由你接触到六尘之后,你所沾染的那些习性进入你的外心,让你的心变得肮脏,变得下流,变得无耻,但是真正的内心呢,只要散发出佛的光芒,把外面外心的一切肮脏全部扫尽,没有因,才没有果。
心是完全平等的,是干净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心无有起,心没有起来过,心根本是不动的,原来就是空的,所以,因缘俱灭,你的因没有了,你的缘分也没有了。
白話 佛法7-27 《 心空才会因空果空 》
Wenda20190712 27:49
师父开示“一心净念处,无妄非之议;心无垢行方圆,心慈悲行无碍”
问:师父,有位同修念经时收到一个意念。第一句话是:一心净念处,无妄非之议;第二句是:心无垢行方圆,心慈悲行无碍。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这绝对是菩萨在这个人身上跟这个人讲的。现在一句句帮你分析吧。“一心净念处”,把这个心完全归到自己很干净的念头,每一个念头出来都干净。
“无妄”,没有妄念了;“非之议”,你想想看,一个人没有妄念了,你在人间还有什么可以去想象的东西?“议”就是议论。“净念”,一个净念,一个干净的念头,你在人间还有什么是非可以讲?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句“心无垢行方圆”)如果你心中没有肮脏的东西,你做什么事情要方就方,要圆就圆,这不就是一切顺利吗?(是,下一句“心慈悲行无碍”)你想想看,你做什么事情,行为上做什么事情,“行”实际上讲的就是我们人在行为当中、在运作当中、人的生命当中行,“行”就是行程,行的当中一切都无碍,没有阻碍的。心慈悲的人有什么阻碍?不跟人家作冤,你会有什么阻碍?(是,感恩师父慈悲)
提问18 如何理解“无生亦无死”
问:師父在《 白話 佛法 》第二册第31篇中讲道:“若悟空性法,无生亦无死。若悟空,就是你已经开悟了,明白整个人生都是空的,有这么一个心法,心里明白,如果你知道人生怎么办的话,无生亦无死,你会没有生与死的概念,无生无死就是空,这就是菩萨的境界。”我们在家居士怎么做到“若悟空性法,无生亦无死”呢?
答:“无生亦无死”,实际上就是返本回源,这个东西没有长出来,也没有灭下去的可能性。一个意念你没有生出来,你怎么要灭掉它呢?一个人没有坏意念,他没有必要去灭掉他的坏意念。
无生无死,你今天能够什么都想通了,什么事情就像没有发生一样了,返本归源。无生亦无死,无增无减。要把佛法讲到很简单真的是很难,我举个简单例子就知道了。无增无减,你这个人思维当中没有我相,那你也不要去除我相;没有自私心,这个人从小就很喜欢帮助别人,你根本不要去跟他讲,去减掉他的自私心。你这个人本来就是很瘦的,因为你增了所以你才要减,你增了、胖了你才要减肥,你今天没胖你要减什么肥啊?无增无减。
2017-11-11澳 大 利 亚·墨 尔 本 世界佛 友·见面会開示
问:《白話 佛法》中讲道:“得大净果也,就是得最大的干净的果报。这个生死果报没有了,就是脱离六尘,就换来了大净果。去除那些低劣的果报,修正思维、行为中的误区,而获得一个最干净的果报,叫大净果。”请问,大净果是否代表超出六道?
答:不是一个概念。大净果是修心换来的果报。因为很干净,所以换来干净的果报;非常非常干净,就是非常大的果;很大的干净,就叫大净果,是语句上的问题。
解答来信疑惑:三百九十
shuohua20170616 21:26
如何更好地克服五欲六尘
问:师父,您讲过五欲六尘,当时也讲了五欲代表哪五欲,六尘代表哪六尘。像我们在人间,克服这些五欲六尘真的是不容易,您开示开示吧,如何更好地在人间克服这些不好的五欲六尘,不要被它们所染,将来到天上做菩萨。
答:要克服五欲六尘,首先要克服那些思维上的错误,思维上的错误最重要,因为你思维上有错误了……比方说在资本主义社会是笑贫不笑娼,这完全就跟社会主义存在概念性的不同(对)比方说一个妓女,只要手上戴着金、穿着银,他不管你钱怎么来的,他照样很羡慕你;但是你在马路上很穷,他会笑你的。
网上,有一个穷人在捡垃圾,突然之间看见有个钢琴扔出来,他马上就弹了,原来他弹得就像钢琴家一样。这个没人尊重的,因为你现在是个乞丐(嗯,是)这个是不是概念性的错误?
所以,一个人要克服五欲六尘,首先要在思维上端正自己的态度:什么叫干净,什么叫脏;什么样的钱可以用,什么样的钱不能用(对)然后,自己在生理上要学会克制。生理上要克制五欲六尘的话,少睡觉,就是实在困倦了,在椅子上躺一会儿,他不会思淫欲。因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睡在床上时间长了,他就会想这种事情。所以过去庙里的法师他们不睡觉,他们叫坐禅,就是坐在那里,然后一直坐到走掉,叫坐化。坐在那里不睡觉的人,他不会想那种男女事情的。你们可以试试看,你一躺下来你就会想这些事情。
然后,思想上要对这些东西产生厌恶感,觉得这个不是人做的事情,这是动物做的,太臭、太肮脏的东西,你会觉得非常恶心的(明白了。师父,克服这种五欲六尘,到天上做菩萨好难啊,您给大家鼓励鼓励吧)很难的,没有几个修得上去的,鼓励也没用,要靠自己真修,要靠自己真发心的。有的人真发心了,到最后也不行的(真发心到最后不行,什么原因?)后来他退转了,他真发心是开始的时候真发心,到后来退转了(明白了。感恩师父慈悲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