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92|回复: 0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2-24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23万

积分

积分
1233107
发表于 2020-10-31 11: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

 

白 話 佛 法 2-24 《把握当下、佛心弘 法、妙法度人》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89&tim=1682737060243

 

 

相关开示:

 

烦恼是求来的,欲望会造成你的烦恼,会伤害你的清净心,会让你丢失更多的智慧和福德。所以远离欲望,让我们能够迎来佛陀的智慧,用观世音菩萨的清净心,用佛陀给我们的佛法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这样我们才能远离颠倒梦想,一世修成报佛恩!

 

——视频开示 第71集 《一念智,即般若》

 



学佛人必须要有支柱,这个支柱就是你心中的佛性,只有佛性能够让人拥有精、气、神,只有有精、气、神才能克服你身体上的欲望。

 

——白 話 佛 法 5-42 《用精气神转变欲望》

 


 

高的境界就是没有境界。......


佛是感性和理性升华的最高点。……因为他的理性是非常的干净、非常的明白,而他的感情又是最慈悲、最感人的,看见人家吃苦,他比谁都难过。所以佛是感性和理性结合到最高点,不为自己去救人。他又最能够理性地用大乘佛法去救度全世界的有缘人。根本不为自己的人,才能够成为佛。……

 

——白 話 佛 法 3-5 《法喜转换,战胜欲望》

 


 

wenda20141221B 01:01:12

 

臺 長对“欲望”和“发心”的开示

 

问:请师父开示,欲望和发心的相互关系。

 

弟子认为,欲望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心理需求而采取的行动计划,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决定,它与佛菩萨境界的无缘大慈是背道而驰的。而发心则是时刻把众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第一利益、第二利益的说法,因为完全是一种无我的付出,连“我”都没有了,何须利益的第二回报呢?所以弟  子认为,发心里面应该不能夹杂欲望,有目的的付出不能称为发心,或者说发心不纯。谢谢师父!

 

答:这个问题很简单,而且问得非常好。我可以告诉你,今天刚刚前面就有一个女的念了这么多小 房 子,她为什么念到今天孩子还不好?这就是你刚才讲到的发心和欲望的问题。她现在就是一个欲望,用欲望在为自己的孩子求,以为多少张 小 房 子……就像有多少钱我能买到这个房子一样,她以为自己买到了,“我只要到了这个数量,我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她纯粹是一种目的性很强,而且为自我不为众生付出的,那种为了达到自己私欲、解决自己个人问题的一种方法或者手段而已。所以这种护法神是不会给她很快达到目的的,而且菩萨也慈悲不了她,因为菩萨的无缘大慈和她相距太远。

 

所以,慈悲是一种境界,是非常带有荣誉感的,而且超脱了凡人为了人间的一种自私的利益和自私的欲望所产生的人本身的人性的一种追求,超越它的东西。所以,真正的学佛人,能够求得菩萨越求越灵的人,他是超脱了人间的欲望。试想一下,为什么这么多人到庙里去求这个、求名求利、求功德,求什么求什么……为什么很多人求不到?那就是因为他的发心不对,因为他没有境界,因为他只是在欲望当中生存,他在外面需要得到更多的,他只不过换一个方位,跑到庙里来继续求菩萨让他得到这个欲望,所以这就是人的劣根性在发作。所以当一个人有劣根性的时候,这个人是不能理解自己,也不能让自己清醒的。

 

真正能够让自己超脱这个环境,能够达到这个境界,首先必须理解佛法,必须懂得佛的智慧,必须要放弃人间的欲望。等到放弃欲望之后,你才会得到更多。

 

所以,欲望和发心是完全两个概念,欲望是来自于人的本性当中的劣根性,而境界是来自于本性的初始心和你的本心,就是本性,那就是佛性。所以,人身上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好的细胞和不好的细胞,就像人的思维产生不好的思维和好的思维一样。人的恶心、贪心、愚痴心,还有瞋恨心,和人的良心、慈悲心、善良的心和帮助别人的心,成了一个明显的对比,都在人间心中埋藏,看你到底去挖掘哪一个心。

 

所以当一个人良心善了,学佛之后,挖掘出来都是慈悲心和各种各样帮助别人的好心肠,一些好的心;当一个人随波逐流的时候,他没有去学佛,就是用了他身上那种不好的贪心、瞋恨心和愚痴心。所以同样是一个心,因为发心不一样,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随波逐流,就是随着欲望的膨胀,让自己善良的心越来越少,让自己很好的善心越变越少,人就会慢慢地沉沦,就会慢慢地堕落,就会慢慢在六道当中不断地轮回。这就是我们说的为什么欲望和发心不同的地方。明白了吗?(哦)

 



wenda20161023B 41:52

 

如何才能发现欲望并克服欲望

 

问: 师父在马来西亚法會开示,人的欲望会无限膨胀,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请问师父,我们人在不同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欲望。有的欲望明晰,有的自己很难发觉并很难克服。我们如何才能发现欲望并克服欲望,不为欲望所动呢?

 

答:发现欲望有好几个办法:第一,别人指出;第二,自己经常要检点。就像一个人发现自己脸上脏一样,要经常照镜子。为什么叫你们观照自己的内心?还有,听别人讲话,不要听不进。人家讲话就好好照照镜子,“是不是我贪了?”第三,靠菩萨的智慧。经常有菩萨智慧的人精进努力修行,他慢慢地就能够观照到自己身上的欲望了,向好人看齐。法 师 为什么能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他让人家看到:“我身无分文,我一无所求,我什么都没有了。我过去什么都有,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一个榜样的力量。你还贪什么?所以法师不能贪的。法师不贪,给人家一个好榜样,“我没有欲望的,我就是修心”,正能量啊!

 



问:梵行和菩萨行有什么差别吗?

 

答:梵,就是干净的,超脱人间的境界,脱离了烦恼。离欲梵行,离开欲望之后走干净的菩萨道。学佛的人都可以说梵行,但是菩萨行更高,菩萨行至少是超脱六道之后的第三道,前面还有声闻道、缘觉道,所以要求更高。

——解答来信疑惑(三百六十四)

 





上一篇:佛法的传承必须要建立在默传的基础上。2-24
下一篇:法性身,是愿力成就一切能量的本原。2-25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5-23 12:11 , Processed in 0.03844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