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菩萨也叫明地。明地,“随闻思修照法显现,故名明地,以加行智断心迟苦闻思修忘失无明尽,证胜流功德忍波罗蜜为增上”。
白話 佛法2-38《学习先有觉,才能知道悟》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03&tim=1682060201953
相关开示:
高境界菩萨是明地,明地就是光明,放光。菩萨的境界很高,他的眼睛很清楚、很明亮,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不论你们说什么,他的心里很明亮,都很清楚。
白話 佛法3-12 《 修菩萨界的智慧》
師父講佛陀故事:得道度众人
经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修行不在所学的教理多寡,而是要能思维其义,觉照自心,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如此智慧日增,烦恼日减,心念逐渐清净,就能「转识成智」。
真正有智慧的人经常想,没有一件事情它没有变化,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会变化。能善观因缘,善观诸法及其妙义,就懂得人生无常,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你这样修习,命终之后才会投入三善处,才会生到天上,生到人,生到阿修罗。一个想得通的人,他很容易拥有涅槃之道。
视频开示 第95集 《 彻悟的无常观 》
要学会调伏自己的身心,自己的心情,修忍辱,修波罗蜜,……要心宽广,用智慧每天冲洗自己的内心的毒素,不要让自己内心的这些毒素,给自己的灵魂带来污染。每一天要让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救度众生之心,能够让自己的灵魂保持一种清净。
视频开示 第12集 《 忍辱是德,平静是福 》
wenda20121005 01:08:19
“菩萨境界明地”以及“菩萨不见人过”的含义
问:在学《白話 佛法》的时候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就是在白話 佛法第二册153页第38章《学习先有觉,才能知道悟》菩萨的境界是明地。这里面说菩萨能分辨清楚、明白事情以及人间一切的好和坏,这是一点;然后在白話 佛法的第二册168页第42章《运用智慧德能,调节调柔寂静》这里面讲修成菩萨身,得到法身的几个基本要点,第一点就是菩萨不见人过。这两个地方我有点不太理解?
答:很简单啊,这是一个境界问题,等到你修成菩萨啦,你就看不到人家的缺点啦,为什么呢?你心中看人家都是好的,所有的人都是菩萨,因为你心中是菩萨(嗯嗯)这是修成的一个概念,前面那句话是要修的当中必须要做这些事情
(修的当中要先有觉才能悟。就是说在修成菩萨的时候是要分辨清楚明白人间的一切好和坏,修成之后是不见人过)对啦!因为境界不一样啦(啊,师父一点就听懂了)学好人的时候先要懂得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啊,等到你已经成为好人的话,你看人家“哎呀坏人帮助帮助他,教育教育他,他也能成为一个好人”,这个时候你的境界就不一样,看出去都是有救的,是这个概念(听懂啦,听懂啦)
Wenda20200327 24:59
闻思修可进入三摩地;何为“三摩地”
问:师父您讲过,由闻思修可以入三摩地。如果我们用心听录音、学习《白話 佛法》、应用好“三大法宝”,这样是不是也能带领我们进入三摩地?
答:对啊,当然可以。闻思修就可以进入三摩地,就是三昧(是学佛三昧吗?)对,三摩地。三摩地在佛教界讲的就是“定”。三摩地其实就是你能够止住你的思维、念头,然后心定得下来,还有禅定,就是“三摩”。你的心一心不散,心不散乱,就是说你专注于你所有的缘分和境界而进入心不散乱的状态,就称为“三摩地”(就是心很清净了?)对啊,就是正心行处,正的心在做什么。三摩地其实就是三昧(明白了)
提问36 忍辱是如何产生功德的
问:師父在新加坡的最新开示,说“忍辱是精进最快的一种功德”。请问師父,忍辱是如何产生功德的?
答:首先,比方说你有业障来了,人家攻击你了,对你不好了,你能够忍耐,当你一忍耐的时候,你是不是在消自己的业障?(是的)人家在讲你的时候,你不是在消自己的业障吗?(是的)那是不是有提升了?(是的)比方说夫妻两个,本来老公想跟你闹,想离婚的,但是你忍辱了,他讲不出来了,你是不是在提升了?(是的)你如果跟他一吵,他就借机说:“哦,那就分了算了。”对不对?(是的)
你一忍耐,他一想:“老婆也蛮好的,现在怎么变好了呢?念经念的。现在怎么这么老实了呢?我再骂她两句,看看她烦不烦。”再骂几句,一骂还是忍辱。“哎哟,老婆蛮好的。”再骂几句,老婆憋不住了,准备反击了。这个时候又骂了,她要跳了,突然之间想到解结咒,嘴巴里一念解结咒之后,老公突然之间气消了,觉得老婆也蛮可怜的:“我一辈子也没给她什么,让她受了这么多苦,也没给她什么大富大贵、荣华富贵,跟着我吃了这么多年的苦,由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变成现在这么一个老太太,哎呀,很可怜,原谅她吧,我自己也没什么好。”这样,让对方也会慢慢地心态平静。实际上,你不但帮了自己,还救了对方,是不是功德很大?(是。感恩師父慈悲开示)
2018-05-20 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