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学佛修心的目标(二)
修心的目标有了,那么修心怎么修,怎么擦拭我的心?这要靠心的理解来实现——悟。悟就是想通,我们总是说要悟,可道理都摆在那,轮回因果,缘分命运,还有什么可悟的呢?实际上,明月飞花,一草一木无不带来悟的契机,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件事都有可能让我们领会更多,悟就是将佛法应用到生活中去再从生活中体会出佛法的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犹如我们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反复应用基本纲领反复做练习题再从练习中掌握基本纲领直到熟练掌握,应用自如的过程。修心路上的每一次正确应用佛法,心境就提升一分,同时又可能前九次全对,但第十次错了,也可能导致修行前功尽弃,所以才说修心路上“如履薄冰”。
有很多同修对台長的“说法”研究得非常仔细,理解得非常透彻,修得非常精进,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大家认识到这个法门的殊胜之处。但是从网上问的问题和平时的待人接物上可以看出,很多人现在还处于还债的阶段,还没有认识到佛法即人生,学佛先学做人的基本道理。虽然因为念经的原因,脾气上有了改进,但并没有主观上开始反省自心,主动地找毛病改正品行,也就是说佛法还没有被你应用到生活中去,还没有把佛法主动地应用到自己身上。比如说“戒定慧”,有多少人仍不明白为什么要戒,戒什么,怎么戒了就能定?为什么要定?定什么?这些都是心中要明白的问题。同样很多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一些前人总结的经验,也要从中悟出它的原理,它依据佛法的哪个基本定律,这样才能明白前人为什么这么说。比如说,为什么“忍辱能精进”,依据哪一原理?为什么要这么强调“无我”,有什么作用?等等,不仅知道这句话,也能按着做,不能只是简单地机械地照搬套用,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真正明白真正会应用,这一点和我们学习数学应用定律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悟”并不是那么遥远抽象,在每天的学佛中,实际上我们都已经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开悟:怎么念经?念经怎么就会变好?小房子是怎么应用的等等,接下来就是要系统地有意识地悟,想更多的“为什么”从而明白更多的道理。修心的人不敢做坏事就跟懂法的人不敢违法乱纪一样,因为他明白道理。
修行修什么?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目的是要达到觉悟的最高境界——彻悟。修行有三个方面:行为的规范,言语的禁忌和意识品行的提高。实际上,当我们知道了尘网中孽力占很大成分,而孽障又是来自于“身口意”,那么就很容易理解这三点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造孽。行为的规范杜绝身体造的孽障,言语的禁忌使自己不造口业,意识品行的提升又是为了防范意念上的坏念头,从而少造意业。
明白了这些原理,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基准修正行为,减少孽障,不再编织新的尘丝。当然应用这个原理到生活中去和应用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每个人的领悟力。比如说:工作单位的领导明显地加大了你的工作量,使你每天埋头苦干还常常加班加点,但别人同样的薪水,可要清闲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忍住不骂人,你能忍住不做出格的事,可内心里你能不能真正地不生气呢?不生气又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你不生气,别人会不会认为你是懦夫呢?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什么呢?
这些都要靠我们自己来领悟。每回答一个问题,你的境界就增一分,领悟的不同,境界就不同。如果领悟不出,则会时时比较着别人的工作量,不停地感受着不公平待遇,渐渐地愤恨起来,这时候孽缘早已种下而不自知,反而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渐失道心。其实任何人的努力,最后一定会得到回报。“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正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所以臺長不可能把每个人要悟的答案都摆在面前供大家选择,但好在万变不离其宗,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宗旨就是用因果、缘分来理解生活,用臺長教的法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做功德不起恶缘来作为约束自己的准绳。
修行的三个方面并没有讲到积功德,那功德怎么会是修行的结果呢?修行三个方面直接的结果就是做善事,持善念,说好话,都是功德。
修心修什么?
修心是修行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题目,初学者或还没有感应的人,可以先专心致志地消业障做功德做起,这是因为当身上的孽障还很多的时候,你的债还太多,心上的污垢还没有擦拭,谈不上修心。而当我们消孽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这时候会有经历过梦考,如闻到了天檀香,见到菩萨笑等灵感后,逐渐地修心就摆在面前了。这就是臺長所传的“修今世法”区别于其它“修来生法”的一个特征。魔由心生,实际上心魔和孽障是密不可分的。现在我们能够还债后再修心,那么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所以同样是修心,心靈法門明显可以让大家的心障减轻,容易克服心魔,提升境界,收到成效。
从修行的三个方面还可以看出,修行和修心是息息相关的,要修正自己,首先就得发觉自己的行为上有什么不正的地方。这个“觉”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反省自身,反省自心,逐步提高。修心没有一定的明确规定,按部就班的操作规程,具体说明如何修心,因为各人的业力不同,修行所遇到的障碍不同,从而修心之路也就有千差万别。但万法归一,无论我们修心之路有多么大的差别,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佛心菩萨心,佛心即是众生心,菩萨心即是慈悲心,所以只有时时反省自心,对照佛心菩萨心,就能找到心中要修正的地方,从而修正我们的行为。
佛心就是无我地想着众生的苦,菩萨心就是慈悲喜舍,这都是极高的境界。所以是我们的榜样和修行的终极目标。修心的基本起点就是修正心灵,达到心净心定的境界,也就是着眼于实际,从我们身上的毛病找起,去除三毒“贪瞋痴”,去掉我执他执,从而定下心来,一心修行,得到心灵的纯净,逐渐地明心见性。见到我们本来的佛性——包括良心、善心,使之培养壮大,发展成慈悲心。
什么是心净?
修正心灵为修心的出发点,但不同的人对正的看法不同,哪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可能都认为自己是正。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题目,什么是正?怎样是正?一个自私的人会说“人不都这样吗”?一个经常和妻子吵架的人会认为她总是这样不关心我,而一个与80岁的老妈十年不相往来的儿子也会振振有词地说:“她当年对我老婆狠得不得了。”在这种情况下,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认为自己错的人,怎么会突然去反省呢?什么是他们反省的契机?这个契机多来自外界,如某日法会上臺長的一句话,有时坐车也能产生一些悟性,一个儿子扶着年迈母亲的一个剪影,或者是同事叙述的一个邻里旧事等都可能是幡然悔悟的契机。但契机必须有功德的积累做基础,正所谓“厚积薄发”,无论是通过念经还是做其它善事积累功德,只有到了这个层次,才有“一点就破”的可能,这个层次就是导致这种“不正”的孽障消除了,心灵上遮掩你本性的污垢擦掉了,这时候才能见到“不自私”的本性、“爱和包容”的本性、“孝”的本性。
同时要心中认识到还有制造这些污垢的源头:贪瞋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十有八九大多数都因为贪瞋痴,所以称为“三毒”。刚对自己的自私心理批了好一阵,转眼单位里评职称,又是当仁不让,舍我其谁;刚把老妈妈接回来,10年冰冻得以化解,妈妈一句话又暴跳如雷……刚刚见到的一点善的本性又无影无踪了。
所以三毒不除,修心则是事倍功半,甚至寸步难行,即使久负盛名之有修,也有不能尽除三毒的可能。这一点只能由自己解决,别人的劝告,别人的帮助等外来之力是起不到决定作用的,哪怕是臺長耳提面授让你别贪让你不要痴,自己看不破也没用。有多少痴心男女缘分已尽了,还要苦苦思念,有多少荣华富贵之后不能安于现状反而孤注一掷,变本加厉后,贪得无厌……这些都是看不破,看不破人生苦短,念念无常。虽然说到缘分因果都明白,但用到自己身上就是另一回事,不再是缘起缘落都是因往世的因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缘分已了,一分羁绊就没了,不再是人间一切落叶飞花,皆为虚幻,命里的富贵和自己的往世善业相联系,喜欢就应加紧修功德以期来世荣耀一生。所以三毒之害伴随着修心的全过程,也是修心之人时刻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付三毒的法宝没有别的,“戒定慧”是关键,就是先克制自己,克制了,心就安定就能继续修行,终有一天能看开看破,这就是得了智慧,从而此毒就不再为毒。再下一个阶段,也许三毒又以其它的诱惑出现,看破了财富,又有了地位的诱惑,看破了地位的虚无缥缈,又有了女色的诱惑,看破了臭皮囊,又来了名声的诱惑等等不一而足。
不单是诱惑,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烦恼,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忧心,心忧则浮而飘,被诸事牵扯,谈何修心。
人生在这个世间,就不可避免地和其他人发生关系,我们可以自律不生恶缘,却不能让周围的人也都不生恶缘,如果别人对我们生起恶缘,也就是我们遭遇不公、不平、误解、甚至辱骂的时候,“忍辱精进”就是保持我们心灵纯净的方式。忍辱不是懦夫的表现,而是唯一的不“接”恶缘的法宝。别人向我射出一根恶缘的尘丝,我们一生气心中一恨,则尘丝就沾在我们身上,从这一刻起,恶缘的因果就形成了。只有忍辱而不接这口“恶气”,才能使恶缘不落地生根,忍辱是表相,真正要求的是心不起波澜视外辱如无物,也就是修心中的“境转心不转”。
另外要从心中剔除的还有一个“执”,无论是“我执”还是“他执”,都是因为理解事物不全面而造成的一种偏见。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在生活中获得的感受都不一样,所以形成这种自己认为正确的偏见。可想而知是由于“执”的存在,我们在认识事物和道理上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但困难之处在于,自己不自知不觉察其为偏见,那么就会被这种假相的真理所欺骗而坚持下去。解决的根本是去除“我”,不以“我知我见”来认识佛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会“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佛法。心要时时地擦拭,消孽障,让忧愁诱惑等尘埃不着落,从而得“心净”,心灵的纯净,目的是显露本性。净到一定程度后,本性就显露出大部分,不再容易被污垢遮掩,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小心呵护着它,培养它壮大它,让它不要再迷失,这才是学佛的入门之时。
那是不是只有脱离尘世才能心净呢?尘世间是最好的修心地,心不净躲在深山也还是放不下。求心净,并不是要求大家放下一切,放下缘分,甚至为了躲避缘分而不与人交往,这里的“净”讲的是干净,纯洁,不沾染污秽的习气和恶缘分;所以心的干净是修出来的而不是躲出来的。
心定是怎么回事?
大家信佛都有不同的机缘,有的人很容易,第一次听臺長的法会就坚定地学下去了,有的人听节目录音中感到和自己的情况类似就按着臺長教的方法去做了,见到了效果,知道所言不虚才信了。不管机缘如何,信了心就定了下来。这种定是暂时的定,身上的病好了,孩子可以开口说话了,知道佛法的伟大了,可是我很忙,忙得没时间念经,或者先是劲头十足,然后渐渐疲怠,或者只是怎么教怎么做,不去学习,不去领悟,这些都不是定。下次遇到别的问题,如工作丢了,爱情出问题了,还是在原地打转,不知如何应付;或者我已按臺長上次教的方法做了,但我一个月内仍找不到新的工作;为什么我的爱情用了臺長的方法半年还没来……疑惑随之而来。有孽障才有牵挂,有了牵挂,“我”就随着牵挂去了,心也就不定了。所以修大乘佛法(救助众生的法)要有小乘佛法做基础,先要把自己修好,自己的家修好,只有“心无罣碍”才能“无有恐怖”,再谈修心救度他人。
“心定”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坚定的信念,二是坚定的目标;其基础建立在明理上,明白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明白因果,明白灵性世界的真实,明白命运的高低起伏是为什么,还要明白善缘恶缘业力尘网的关系,这样才能定下心来修行;同时还要明白菩萨的慈悲,菩萨的伟大和真实不虚,菩萨闻声救苦的同时,我们要先做好自己的功课等。这样才能坚信目前的困难是有原因的,困难也是暂时的,从而达到心不随境转,境转心不转,一心觉悟的境界。当然这是比较高的境界,我们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但至少知道了方向,我们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至于最终成绩如何,还要等参加了考试,待结果出来的时候才知道。
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则生道。总的来说,佛法人生,人生佛法,把佛法应用到人生,自人生中参悟佛法,坚韧不拔,自会渐入佳境。
金言法语
修心......靠心的理解来实现——悟。......修心路上的每一次正确应用佛法,心境就提升一分,......要系统地有意识地悟,
修行......目的是要达到觉悟的最高境界——彻悟。
“觉”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反省自身,反省自心,逐步提高。......万法归一,......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佛心菩萨心,
修心的基本起点就是修正心灵,达到心净心定的境界,......得到心灵的纯净,逐渐地明心见性。见到我们本来的佛性——包括良心、善心,使之培养壮大,发展成慈悲心。......幡然悔悟的契机。.....必须有功德的积累做基础,正所谓“厚积薄发”,......只有到了这个层次,才有“一点就破”的可能,
“忍辱精进”就是保持我们心灵纯净的方式。......是唯一的不“接”恶缘的法宝。.....忍辱是表相,真正要求的是心不起波澜视外辱如无物,也就是修心中的“境转心不转”。
心要时时地擦拭,消孽障,让忧愁诱惑等尘埃不着落,从而得“心净”,心灵的纯净,目的是显露本性。
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则生道。
相关开示
修心......靠心的理解来实现——悟。......修心路上的每一次正确应用佛法,心境就提升一分,......要系统地有意识地悟,
Wenda20190802 21:03
有悟性是成佛的首要条件,不能假悟
女听众:师父,再骂骂我吧。
答:好好念经。自己要开悟才行的;不开悟的话,靠别人整天来督促你,进步不了的。任何一个人要有悟性,有悟性是成佛的首要条件。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知道在干什么,整天觉得自己做这个也是对的,做那个也是对的,根本没有人讲你的,谁会讲你啊?悟性欠缺,你能达到什么境界的标准啊?(听懂了)悟,首先就要把自己树起来。悟是什么?就是要觉悟、开悟、醒悟。很多人一辈子不开悟,不知道他活在世界上干什么。很多人一辈子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一辈子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最后到死的时候也不知道到这个世界来干什么。活着也稀里糊涂,死了也稀里糊涂。你说这个人能够得到什么?一切都是在失误当中。希望大家一定要学会真正地学佛,是真的开悟,而不是一种假悟。
修行......目的是要达到觉悟的最高境界——彻悟。
修正行为,减少孽障,不再编织新的尘丝。要靠我们自己来领悟。每回答一个问题,你的境界就增一分,用因果、缘分来理解生活,
Wenda20170806B 17:46
如何理解“悟空”
男听众:斗战胜佛修行的时候叫孙悟空,请师父开示一下这个“悟空”的名字和含义吧。
答:“悟”就是开悟,“空”就是悟到后来就悟出真性出来了。本性就是空,本性就叫空性,所以叫“悟空”。开悟本身还不是一种彻底,一种悟性,真的悟到最后就是空了。悟空啊,真谛出来了。
“觉”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反省自身,反省自心,逐步提高。......万法归一,......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佛心菩萨心,
shuohua20140815 08:19
如何正确理解“觉悟”
女听众:师父您常常说“觉悟觉悟”,有“觉”才有“悟”,我们也经常每天反省自己,比如今天没有骂人、没有占人便宜,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真正的、更深层的根本性问题,请问师父,如何正确地觉察自身的问题?
答:简单了,就是细微地去注意、观察,“觉悟觉悟” 你是要先有感觉,你感觉你今天做了好人还做了坏人了,你感觉你今天做得对不对。好,有觉了,“哎哟,今天做错事情了”,那么就开悟了;“哎哟,我今天做了很多好事,我要继续做下去”,不是开悟了吗?“觉悟觉悟”先要觉啊,觉是很重要的,“觉”是什么?觉是感觉、发觉,才会知道自己做得对、做得错,那么才有悟性。明白了吗?(明白了,师父)
Wenda20171217A 06:22
发愿后梦考没通过,是愿力还没有进入八识田;发愿后应当念礼佛大忏悔文消除行愿的阻碍
女听众:我们很多人发愿后就会有梦考,梦考不通过,是不是发愿的那个意识还没有进入到深层意识?
答:这话完全正确。发愿是什么?“愿”是哪里来的?“愿”上面是个原来的“原”,下面是什么字?(心)“愿”会没有心的?没有心的话,你怎么会进入八识田中?所以愿力是原来你本性当中的善良,加上你的用心,才会成为一个“愿”
(如果梦考不通过,是不是业障阻碍呢?)梦考不通过,当然有业障阻碍了。比方说,你想帮助别人,家里老公不同意,饭没人做,家务没人做,“还跑出去帮助别人干吗,去弘法度人,你家都管不好!”这个不是业障啊?这不是阻碍啊?
(发愿之后引起的梦考,一般是在第几意识起作用呢?)菩萨本身给你的梦考就是在你的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当中,转来转去,第七意识不能通过,怎么进入第八意识呢?因为你睡着的时候,眼耳鼻舌身意,基本上其他的都不动了,只是一个“意”动(换句话说,梦考就是看这个愿力是否进入阿赖耶识,是这样理解吗?)至少到阿赖耶识
(发愿之后能不能同时跟菩萨祈求,念一定数量的礼佛大忏悔文,来忏悔消除阻碍行愿的业障呢?)都可以,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发了愿之后你必须要消业障,不消业障你的愿力会越来越减弱的,很多人发了愿之后违愿,就出事了。发愿,是等于用你的本性、佛性,会震动天庭的,为什么“愿”是原来的“原”——原本、本原,本原的心那就是佛性,你一发愿不就是佛心震动吗?所以你违背了,天神要不要惩罚?(明白了)
修心的基本起点就是修正心灵,达到心净心定的境界,......得到心灵的纯净,逐渐地明心见性。见到我们本来的佛性——包括良心、善心,使之培养壮大,发展成慈悲心。
wenda20131213 01:20:29
入定和禅定有什么区别
女听众:入定和禅定有什么区别?
答:禅定,是通过某一种特殊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心定下来,通过“禅”。禅是什么?一种寂静,一种用佛的理念让自己的身体、血液、肉身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人会定下来,这叫“禅定”。“入定”是什么?就是把心定下来,是人间修为法。一个是通过佛学的修为法(那我们入定时会不会魂魄出去啊?)会啊,所以不要入定,我从来不叫你们打坐的。情愿自己修自己的,也不要有偏差。因为“入定”很多人会进步快一点,但是冒一定风险的(明白。台 长您要保重)好,再见。
问8:白話佛法五中,师父讲,你总是可怜人家,要有悲悯之心,无缘大慈才能达到法身的智境,这跟我们通常说的戒定慧,是不是一回事。
答:法身智境是菩萨的境界。这个境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一阶一阶逐步修成的。这个修心过程中的阶梯就是戒定慧,从守戒开始,进而生定生慧。修心就是让慈悲心从无到有,再从有提升为无缘大慈,达到这个水平的智慧才是菩萨的境界,即法身智境。
——《佛学问答·三》
幡然悔悟的契机。......必须有功德的积累做基础,正所谓“厚积薄发”,......只有到了这个层次,才有“一点就破”的可能,孽障消除了,心灵上遮掩你本性的污垢擦掉了,这时候才能见到......本性。
shuohua20160603 27:41
有悟性不代表已开悟
男听众:师父,有悟性和开悟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有悟性只是部分觉悟,而开悟是一种境界的整体提升?
答:差得远了,有悟性和开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举个简单例子你就明白了,有悟性说明这个人有良心,但是这个人没做好事,有良心不一定做好事。开悟,什么意思?已经开始做有良心的事情了
(明心开悟、明心见性、见性开悟,有什么区别呢?)明心就是心里明白,明白之后时间长了就能开悟;还有一个是见性开悟,见到你本性了,就是突然之间,叫顿悟。
wenda20130616B 51:24
何为真正的开悟
女听众:对佛法理解性的开悟和真正的开悟和印证有什么区别呢?开悟是不是要建立在对佛法的理解基础之上?
答:真正的开悟是什么呢?至少要了解佛法,要知道佛菩萨为什么在人间这么救人,我们学的佛法对人间有什么真正的益处,应该要懂得我们到人间来是为什么,这就是人生的开悟。一般对这种理解和不能深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存在着你刚才所说的悟性不足,一个有悟性的人就能开悟,连悟性都没有他就不开悟。同样的一个事情很多人对它的理解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忍辱精进”就是保持我们心灵纯净的方式。......是唯一的不“接”恶缘的法宝。.....忍辱是表相,真正要求的是心不起波澜视外辱如无物,也就是修心中的“境转心不转”。
问:师父在白话 佛法中讲到:“心要时时地擦拭,消孽障,让忧愁诱惑等尘埃不着落,从而得心净,心灵的纯净,目的是显露本性。净到一定程度后,本性就显露出大部分,不再容易被污垢遮掩,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小心呵护着它,培养它壮大它,让它不要再迷失,这才是学佛的入门之时。”师父在玄艺问答中说明心见性的境界已经超脱六道了,而这里师父说才是学佛的入门之时,请解释。
答:“本性显露的时候才是学佛的入门之时”,这里面要注意到一点——是本性显露一点点,太阳光刚刚显露出来,不就是学佛的开始吗?刚刚开始慈悲,刚刚开始有同情心,懂得去度人了,一切都刚刚开始。太阳来了,并不是马上照得到。太阳来了,可能你家窗户还关着,窗帘里渗进来一点点阳光,你看到的阳光是有限的,不就是刚刚开始吗?不吃苦哪能得到快乐?猴子不把尾巴斩断怎么做人?人性中丑陋的东西不去掉,你就是人,成不了菩萨。
——来信解答195
wenda20150102 38:07
忍辱是境界的提升
女听众:我们在学《白話佛法》的时候谈到了忍辱,师父说忍辱的功德大,持戒和苦修都不及忍辱,因为忍辱就开始消业了,这个“辱”本身就是以前的一种业,能够忍的话就开始消了。后来自己就突然想,忍辱在六度中是处在一个微妙的地位,从忍辱之后才可以精进,是不是一个转化?
答:对啊,一个境界的提升。我问你,在社会上如果能够忍下来的人,是不是他有修养啊?(是啊)好了,有修养的人是不是比正常人要水平高啊?一个教授就能忍耐,一个开大卡车的人为什么动手就打人呢?为什么?因为人家有修养。修养是怎么来的?那是靠着自己有一种崇高的境界。那么这种境界怎么来的?就是不断地转化为人对一些事物理解的正确性,还有学习一些正能量,还有自己懂得因果关系,那么懂得忍辱,他才会慢慢地让这些正能量懂得这些因果关系的悟性才会出来。有了这些悟性,那么这个人才能克服他自己身上一切的习惯,所以他才不会打人、不会骂人、不会说下流话,明白了吗?(是,师父。后来弟子又想了想,在忍辱的同时,发心就是他最初始的这个心,一定要坚持。我就是觉得前一阵子自己做的很多事情……)忍不下来的,如果你的根基不好,忍不下来的,忍到后来就忍不住了。为什么很多夫妻吵架,开始的时候一直忍,忍到最后“我告诉你,你已经骂了两个小时,我再也不能忍了,我们拜拜了!”好了,“啪”,前功尽弃,白忍,听懂了吗?(听懂了,师父,我一定会注意的)
心要时时地擦拭,消孽障,让忧愁诱惑等尘埃不着落,从而得“心净”,心灵的纯净,目的是显露本性。
Shuohua20180803 20:01
破不了“四相”,最大问题是有“我相”
女听众:师父曾经讲过一位高僧前世伤害过一个人,今世他出家,深知因果报应,也深知不了缘超脱不了六道,就主动找那个人来了缘的故事。师父告诉我们,遇到每一个人都是有因缘所在。那请问师父,像这位高僧已经达到无我的境界,深知因果是否是无我的前提?
答:首先他只是在人间的高僧,还没有涅槃,还没有超脱,你怎么能说他达到无我的境界了呢?高僧一定是达到无我的境界了吗?(不一定)好了,这还不懂啊?
(师父,如果我们想修到无我,是不是必须得深知因果?这是一个大前提,是吗?)对啊。“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四相”一定要破除,你破不了“四相”,最大的问题就是还有“我相”,所以把“我相”破掉了,你这个人就成功了(好)你说连“我”都没了,你还有什么着相啊?没有了。所以很多人要面子,脸红,“哎哟,批评我了,讲我了,鼓励我了,给我了,我做得多了,他为什么比我好啊?我做了这么多,为什么没有表扬我啊……”你说哪一句话离得开“我”的?你是谁啊?没有出生你是谁?出生之后你又是谁啊?根本就是虚幻、变化的一个“我相”,人死了之后又是谁啊?
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则生道。
wenda20170505 55:22
同修感悟修心的次第
问:有一个同修理解修心的次第是:先求心净,再求心定,然后才会心空,最后才能见性。不知道他这样理解对不对,请师父指点一下。
答:是的,这样理解可以。
Wenda20170901 03:00
悟性对学佛人非常重要
台 长 语:一个人心中有佛就是见到真的如来了。菩萨还有这个可能性到人间来度人,如果你没有处理好人间事务,有可能会走偏,但是佛一般就不会了。菩萨是很慈悲的,但是实际上菩萨跟我们人一样,有一句话叫“见性成佛”,你见到本性了,你就成就你的佛了。实际上佛是最高境界,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就是没有再高的了,没有顶了。人开悟了,有的人开小悟,有的人开大悟,有的人一直开悟,叫觉悟。悟性,是我们学佛人非常重要的,所以佛法界讲“明心见性就是佛”。
白话佛法精选
1-《34、人间学佛须知》
学佛就是修心,万法唯心,修心的路就是学佛的路。心浮则飘,心不定则魂飘,如果心中有着无数的杂念,有着许多的担心,忧虑、愁苦,那么心就不能安定,灵魂就不能安宁。心净则定,只有心中干净,心才能静,魂才能定。心定则道生,心定了,道行才能生出,也就是才能觉悟,才能悟出道理,悟出佛法的真理。心要净,就要明因果,知轮回,懂缘分,才能不贪,不瞋。随缘而不攀缘,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都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强求,任何求来的都不是自己的。缘分到了,会有迹象显现。缘分不到,同样会有迹象。佛心等于众生心,只有想着众生心,才能有佛心,理解、爱护、原谅等都是必备的品性。觉心先求自觉而后觉他,先要自己觉悟才能帮别人觉悟,如果自己都只是一知半解,就要先修自己。同样道理,度人自己要有功力,要有修为,自己的船要结实才能载别人。自心所念必有所现,所有的法门由心造,心正则法门正,心邪则法邪。学佛不能一叶障目,认为别人都是不对的,就自己的是真的,这本身就不是正论。
视频开示 第21集 佛陀的大智慧 203021C
我们要从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别人的情绪感染,这才叫有智慧。慈悲也会传染,今天你慈悲了,他也慈悲了,我们大家一起慈悲,那就叫大慈大悲。所以我们大家一起度人,那就叫广度有缘。我们今天净心净意,完全用自己干净的心来帮助别人,你就是制造一个爱的环境。所以,我们心净自然灵,心定百障不侵。心能够定得下来的人,他百障不侵。心灵是锁,那么有钥匙吗?那就是法门,去打开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