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用精气神转变欲望
师父每一句话都要给你们打个比方。虽然我很累,但是我必须给全世界“最聪明”的这些弟子们解释一下,因为我不解释,你们也不明白。要明白,障碍为什么要用智慧来去除?这件事情明明不能做的,想开一点,我就不做了。很多女人生不出孩子,看看人家的孩子,她没有一个不喜欢的,她多想有个孩子啊。这个时候心中障碍就来了,她会嫉妒所有的女人,嫉妒所有的家庭。那怎么样用智慧来把这个障碍去除呢?怎么样用智慧把这个欲望来转换成光明呢?就这么想:“有孩子,会有孩子的痛苦;没孩子,有没有孩子的幸福。有孩子,有痛苦也有幸福,没有孩子,也是有幸福有痛苦。我跟她一样,我也有痛苦也有幸福。”转换了吧?心里这么一想:“我上辈子没有债主,我没有欠债的来跟我要债,我也没有还债的要我去还。所以,我没有孩子我过得很开心。我把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我的孩子, 我对人家好, 人家一定会对我好。”有什么关系?我们都是佛的后代,我们都是有佛性的人,我们难道把爱看得这么狭隘、这么自私吗?要没有想到任何其他的东西,把所有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这就是要人来改变自己的意识,改变自己的思维,来让自己的心中充满着光明,充满着智慧。你们在马路上看见一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非常可爱的时候,你们走过去抱抱她(他)、亲亲她(他),你们有没有想过是人家的孩子啊?没有吧?这就叫大爱。你们恨不得看见一个小孩子在边上,“妈妈,我肚子饿”。自己就是吃了一半,有时候也会把这一半去给他。你们那个时候想过没想过,“这是我的东西,我为什么给他?他又不是我的孩子?”你们想过吗?没有。当你们喜欢一个孩子的时候,你们想过没想过,这是别人爸爸妈妈生出来的,是人家的,我觉得我不能抱他。有没有这种?没有吧?这就叫爱,这就叫无私的爱,这就是没有“我”的爱,那这才叫大爱。有目的的爱,从“我”出发,我今天对他好,我要从他身上得到什么目的,那就是自私的爱。我今天跟他说佛法,因为我看见他好看,我愿意多跟他讲,那是狭隘的爱。这种爱有智慧吗?这种爱能有功德吗?
我们必须要用精、气、神来转变欲望。“精”是什么?人身体上有肋骨,里面的人体的东西可以聚集一种精,那叫做精神。这个精不可少。男人像男人,就是有精神;女人像女人,也叫有精神。“气”是什么?这个人讲话都没有气,你说这个人能好吗?讲话都有气无力的。师父在回答节目的时候经常说:“你用点气好吗?”没有气,人家说,气不足,人就不行了。人活着就是一口气, 死了也就是这口气。所以,人可以没有气吗?“精”是筋骨,是钢筋;“气”是水泥;“神”就是砖头。面对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坐在我下面,我只能用最简单的白话佛法来告诉你们。因为有了钢筋,因为有了水泥,你的神才能站得住。人家说,神清气爽。没有精神,难过不难过啊?精神萎靡不振,神不行了;人家说神不行,就是精不行。精神不行了,就要睡觉了;精神不行了,人就要瘫下来了;精神不行了,气也没了。你们都看过足球吗?开始进场的时候, 每个人的精气神都很足的。“ 加油! 加油!”一看,1 比 0,一看时间差不多了,到了最后了, 还有 5 分钟,已经 2 比 0,不可能扳回来了。助威的人不叫了,对方也不叫了,没有精气神,支柱没了。学佛人必须要有支柱,这个支柱就是你心中的佛性,只有佛性能够让人拥有精、气、神,只有有精、气、神才能克服你身体上的欲望。这么深奥的佛法,用简单的比喻可以告诉你们,那就叫白话佛法。
“一世当官了,九世当牛。”听得懂这句话的意思吗?因为当官的人很容易做错事情,而且当官的人做错事情的话,缺大德的话,他可能要九世做牛,投不了人啊。所以我们要行善,贵在存恒。存就是保存,就是坚持;恒就是永恒。我们做人、做事情必须要保持一个精神,必须要永恒地向前走。不要我今天做了,明天就不做。你们打工是不是这样啊?你今天打工了,明天不打工,那你不能保持永恒,你的钱就不够用了。是不是这样?他必须要有一股劲,要永恒地坚定信心地去做。小于帮他妈妈念经, 偷偷地念,他永恒吗?天天在给他妈妈念。他忙得这么晚,他自己还要给他妈妈在观音堂念经,他永恒地坚持了吗?坚持了,成功了。他把他妈妈救了。那叫永恒啊。所以我们修行贵在存恒——存在在心里的永恒。
我们做人要懂得“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看见人家得到的东西,就像自己得到一样欢喜。你们做得到吗? “哎呀,你的孩子生出来了,真的又漂亮又好,真开心啊!”就像自己生出来一样。你们做得到吗?“你这个人这么好,这么幸运,又有什么好事了?”一点不嫉妒,就像自己开心一样,叫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啊。看见人家: “哎哟,你生病好了,真开心啊,我真为你开心。”好不 好啊?这才叫做人。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就是看到人家失去了,就 像你自己失去一样地难过疼痛。有没有啊?看见人家撞车了,“哎哟,真可怜”,就像自己撞车一样;看见人家钱包被偷了,真可怜,就像自己的钱包被偷了一样。钟先生被人家骗了六千块,心里难过,想想就像自己被骗了六千块一样的。师父在说这个事情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开心地在笑,心里还在想:“这个世界上还有这种傻瓜吗?”这个就不是佛性,这个人就没有佛的善心。
度众生要无怨无悔。我们度人家要无怨无悔啊。现在有多少人度人家度到一半,一看灵性上身了,吓得要念的不念,要讲的不讲,马上逃走。你去度众生的话,哪会不碰到一点冤结啊?你要帮人家的话,你哪会不碰到困难? 无怨无悔地去帮助人家,那才是菩萨。你们碰到一点事情了,马上吓得,“观世音菩萨,我只想度人啊,他现在身上有灵性,请观世音菩萨把他请走。我度过他了,反正我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他的,你让他去念经吧”。你们以为多少人没有讲这个话,吓得跑回家不敢去度人家了。哪一个人帮助人家不付出啊?想想看吧。不要说这个,就说帮朋友搬家都有可能把手砸伤。人家说:“很对不起啊, 你把手砸了是为了帮我搬家。”“没关系的,不痛。出了点血,没有关系的。”哪有不付出的?又想做好人,又不想付出,那是个好人吗?想想如果是度自己的亲人,就不会说只管度人不管念小房子了吧?
我们度众生要无怨无悔,我们要无爱无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度人家的时候,心中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有爱他之心,也不要有憎恨他之心。没有爱心怎么去度他啊?这个爱指的是没有分别心。我们不能有分别心,不能因为他好看,你去度他,那就有爱了,有杂念了。因为这个人有钱,你去度他,度了他之后,你就叫他给钱,那也叫有杂念。因为这个人身体很不好,生了肺病,你度他的时候,戴个口罩,怕他的肺病传染到你身上,这个就叫有憎。所以度人必须要无爱无憎。
金言法语
人来改变自己的意识,改变自己的思维,来让自己的心中充满着光明,充满着智慧。
学佛人必须要有支柱,这个支柱就是你心中的佛性,只有佛性能够让人拥有精、气、神,只有有精、气、神才能克服你身体上的欲望。
修行贵在存恒——存在在心里的永恒。
我们度众生要无怨无悔,我们要无爱无憎。
相关开示
原文:人来改变自己的意识,改变自己的思维,来让自己的心中充满着光明,充满着智慧。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修正生命》(摘录)
等待也是忍辱的一种,人的一生就是在等待中度过,能够忍辱的人一定能精进。
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学佛就是在学做人,念经就是在念自心。
学佛人从理解佛法到落实在心行,就是在改变思维,修正生命,自利利他。
学佛跟做人一样,不能帮助别人,别人怎么帮你。
学佛人的一言一行,就代表你修心的境界。
学佛人的一生,就是改变性格和生命的一生。
Wenda20190222 12:18
如何才能改变思维
听 众:请问师父,怎么才能改变我们的思维呢?
臺 長:你问的这些问题都是很傻的,你天天学习就改变你的思维了。你这个问题就相当于“我怎么样才能做个工程师”,你天天学习不就是工程师了?“我怎么样能够变成一个好人呢?”天天做好事不就是好人了吗?“我怎么样能够成为一个大学生?”去读书就是大学生了。“我怎么样来改变思维?”天天去想好的事情,时间长了,你不就改变了吗?(明白了。对不起,师父)
wenda20160617_2036
纠正惯性思维,使之转化为正思维
听 众:如何纠正自己的惯性思维,使之转化为菩萨的正思维?
臺 長:你经常这么想,想到后来就形成习惯,叫惯性思维。你现在怎么样来转换?首先,要看你这个惯性思维是正还是偏,如果你觉得这个正的,你没有必要去改变它;如果你觉得这个思维是错了,那你就必须改变它。改变它之后就不要去想它,而且要把正思维老在脑子里想。什么叫正、什么叫偏?举个简单例子,你看别人很可怜,跪在马路上要饭,你过去偏思维,每次都这么想:“你看这种人有手有脚的,为什么活不好好干,要讨饭呢?”“这种人又不是自己赚不到钱,为什么不好好去打工呢?为什么要问我们给他钱?”你心里觉得对的。你到了一定的时候,境界高了,你有慈悲心了,觉得他们很可怜,那时候你就觉得,“经常这么想是不对的,我要把这个惯性思维改变过来。以后看见他们就要想:‘他们真可怜,现世报,你看他们有手、有脚都不想劳动。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改过来了。
wenda20160619B_2552
通过“闻思修”变成正思维来修心
听 众:師父,我们生活中“闻思修慧”的基础是什么?如何让我们的“闻思修”不着相、无罣碍呢?请師父开示一下。
臺 長:“闻思修”,就是听闻佛法,思维佛法,修行佛法。把自己听到的变成一种思维,变成一种正思维,听到師父讲的佛法变成一种正思维,然后“闻思修”开始修心。你如果不听到你怎么会修呢?今天你们听到了心靈法門,你们才修的。
wenda20121118B_4116
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
听 众:请问一个问题,白话佛法里面提到有句说:“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这个“加行智”是什么意思?
臺 長:“闻思修慧”就是让你听到的、闻到的、看到的,所有的一切,都要把它归入到给你做为一个修行的加持力(怎么做?)比方说人家今天说你一句好话,说 “哎呀,你最近怎么变得这么好呀?这么愿意帮助人家啦”,那是不是你听到,就闻到了吗?你听到了之后就要鼓励自己加修行,更加增加智慧,一定要更好修,你看我已经修出效果出来。如果人家骂你说你了,你觉得:“哎呀我修得还不够,我应该更好地修。”是不是给自己增加这种智慧呀(嗯,明白了。要转化思维)对
(那因为臺長有说过“闻”呢,就是说要听懂、听明白,不是光是听,那用闻思,“思”就是思考对吧?)对(然后用闻思就是说还是要少问多思考?)不是少问,就是说你听到的东西,一定要经过你大脑的思维思考才能产生智慧,如果你单单听到了马上就做出反应,那就是没有智慧的(噢)所以很多为什么会发脾气,听人家一讲以为真的,马上先发脾气了。你听到了之后你要在脑子里转的(要三思)对
(明白了,那“断凡夫我性无明”就是?)“断凡夫我性无明”就是因为凡夫俗子我们不懂的,我们很多无明,就是不明白。因为不明白我们才会做错事情,我们明白了就不会做错事情。所以必须断掉凡夫的的无明习气,不懂的事情变成懂了,懂了不就有智慧了吗?(这个“断”呢,有可能就说如果一直这样想,可能想不通,那就先把它放下,这是“断”的意思)也是的,对了(就是暂时先放下,等以后有了这个智慧再……)那不是这样的,断烦恼实际上就是你现在先把烦恼放下来,但是放下来一定要想通,想不通你就断不了。所以这句话说:我就算暂时不跟你争吵,但是我心里还有气,实际上你不算断(要真正地断掉,而且这个断不是说一断就百断是吧,还是要时时刻刻……)不停地把自己的无明修正,我不能不明白(明白了,谢谢臺長开示,臺長保重)你好好学习,你这样的话,臺長很开心的(谢谢臺長,臺長加持我)好,一定。
原文:学佛人必须要有支柱,这个支柱就是你心中的佛性,只有佛性能够让人拥有精、气、神,只有有精、气、神才能克服你身体上的欲望。
wenda20150906A 44:19
如何理解精、气、神
男听众:师父在《白話佛法》中讲到用“精、气、神”转变欲望,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修行中如何做到每天都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气、神呢?
答:“精”就是说……一个人精气神的“精”是很重要的,人家说“有精神、有精神”,先有精才有神。“精”就是一种想象、一种能量。你有这种“精”了,是什么“精”呢?正精进,里边就有这个“精”字,正精进,这个“正”的一个“精”,实际上就是说想好的事情,不做坏事,然后你的正能量就会产生,这样的话你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理念在生活当中发挥正精进;
“气”是什么呢?每天不生气,浊气下降,每天想好的气正气浩然、勇气、鼓足勇气、拥有菩萨的正气、拥有人间的勇气、正气、温柔之气、化解人生烦恼之气……所有的“气”都是善良的、正能量的,那么你拥有了正气;
“精、气、神”还有一个“神”,“神”实际上就是因为你的“精”有这种能量了和“气”又是正气了,这个才会拥有你的“神”。“神”实际上指的是你的精神,实际上“精”是脑子里……“精神”就是你的脑子是精,“神”实际上讲的是你的一种肉身。因为“神清气爽”是你的外表看上去很精神,实际上是因为你有这个“神”在。所以人家说“哎哟,你很神气哟”、“你很有神气哟”。师父这么一解释,你就知道什么叫“精、气、神”了吧?(明白了)
过去你们就知道“精、气、神”,你们都不知道“精神”、“精神”,“神”是讲人的肉体看上去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精”是内在的东西,“气”也是一种循环的,用这个“气”来连接“精”和“神”,那么叫“精、气、神”(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40803B_1514
精气神十足,邪魔不侵
听 众:像这种心里欲望少的,实际上这个人“精、气、神”是不是比较充足啊?
台 长:对了。你去看看整天沉迷酒色的人,“精、气、神”能好吗?过去皇上天天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你看皇上哪个死得不早的?(那师父您能再详细讲一下“精、气、神”是什么概念,它是怎么消耗掉的?怎么去培养和增强?)傻姑娘了,这个讲起来几个月都讲不完的,我只能给你稍微浓缩地讲几句。“精”是什么?“精”是由一个人从思维上、从感情上、从理智上所产生的一种坚强的毅力,而这种毅力指导你的身心,让你的行为做什么,让你的语言说什么,让你的脑子想什么,这就是精。
“气”是什么?因为你接触了外面的环境,你所养成的一股气和你内涵的气质,浩然正气所相应。如果你是一个浩然正气的人,你就会结交很多社会上正能量的气场,所以这就叫气。“气”是什么?好人跟好人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好气场,坏人跟坏人在一起就是惡气场,这就是“气”(比方说这个人有邪气,这个人正气十足……这种就是气?)对啦,你去看好了,这种整天邪淫的人,整天动男女之事的人,这种男人一副淫相(是的,师父)而且看见女人,他就不敢看人家脸的,因为他的脑子里全是那种下流的东西(对,有时候接触到一些男人的时候,心理上就会觉得很惡心)淫荡,他的眼睛是冒浮光的(对)爸爸看女儿会有这种眼光吗?不也一样男人看女人吗?
(对。那精气神的“神”是什么?)“神”是由你精和气所凝聚的一股叫“神”,所以叫神气、神气。没有“神”的人“气”就不足,有“神”的话,因为你的精固,“精”就是你的基础。基础好,再加上你的气场好,才会形成这股“神”
(精气神足的话,和他的魂魄和能量是不是都有关系?)成正比的。如果这个人精气神十足,他就会有正能量发出,这个人就会顺利,邪魔不侵。如果一个人只要在“神”上面,神色黯淡,神伤离婚了,感情不好了,接下来这个人就会没有“神”。没有“神”的人“气”就会不足,生病的人没有“神”,所以他的“气”就不足,讲话他都讲不动,“精”已经不能凝固了,他的“精”不能凝固,慢慢地“气”和“神”都会衰退,所以“精”为什么要守住啊,就是这个道理。
wenda20150301B_5713
超脱六道的基本条件是要积功累德
听 众:听师父的热线节目,从中明白了一个人的身体如果与生俱来的残缺不全,其实就决定了他不具备超脱六道的先决条件;如果是后天造成的也要尽可能地修补完好。但是对于那些接触佛法较晚的老阿姨、老伯伯来说他们的精、气、神都已经亏损得差不多了,他们要想超脱六道向往四圣是否也是要先修补亏损培养道基才行呢?谢谢师父。
台 长:讲得完全正确。因为年纪大了他已经把他的功德、福德用得差不多了,他没有修,刚刚找到法门,所以要精进。
原文:修行贵在存恒——存在在心里的永恒。
天地游记 2020-12-21 恒常发悲心,莫要贡高我慢
11-11-2020,西方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了解众生的苦,所以发大悲心救度众生。以大智慧、大勇猛、大精进、大丈夫一样无所畏惧的光明境界广度娑婆国土有缘众生。诸佛皆赞叹。”
释迦牟尼佛:“任何一个人想要成佛,必要无所畏惧,心中无限光明,广行十度般若,这就是大乘佛教。”
释迦牟尼佛:“对于心靈法门共修会的负责人要记住了,佛菩萨爱众生,所以恒常发悲心,理解众生,以智慧去度众生。别人对你们敬重,你们更应该去感恩他们、爱他们,切记不要因为学佛念经度人多了而起贡高我慢之心。这是要不得的心态。共修组的诸佛弟子以我的话语为戒,你师父是广爱苦难众生,悲愍之心是诸佛都可以替他做证量的。你们要学你师父啊。”
弟子 马来西亚 11-11-2020
Wenda20180909B 01:40
学佛中如何做到坚持、恒发菩提心
http://new.cbxljt.top/xlfm/video/48zxsx/zxsx0195.mp4(PPT只用视频)
女听众:为什么初发菩提心容易,恒发菩提心难?
答:为什么谈恋爱容易,结婚之后就难了?(我也不太懂)连这个都不懂?就是告诉你,因为发心的时候你是被外境所困,比方说碰到灾难、麻烦了,碰到身体不好了、痛的时候,你就说“我要发心、我要怎么样”,等到身体好了,人一旦平稳了就开始闹了,就开始不好好修了(哦。也就是外境有很大关系,是吧?)对,外境影响着你的内心。
(那我们怎么才能去坚持?请师父开示“坚持”)坚持,一直要有初发心的感觉,一直要感觉到自己在人间很痛、很苦,所以人要经常地忆苦思甜,要经常感觉到自己活在人间很苦。骨头太轻才开心了,就不会好好地精进努力修心了。所以有的时候,孩子没钱他容易成功,过去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看看,有钱的孩子什么烂样都有啊,好听一点是吃喝玩乐,不好听是吃喝嫖赌!
(对。“坚持”这个意识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坚持的意识是从内心的苦……一苦就开始会有愿力出来了。比方说你感情上苦了,你就会有愿力,“我一定要把它解决掉”,对不对?这是外境的那种痛苦,让你改变你的内心,不让你懈怠。经常觉得自己活在人间很苦的话,你这个人容易出离苦难。一个人老觉得“我在人间很好嘛,很开心嘛”,你就不会去寻找一条解脱的道路。
(但是我们年轻人人生经验也很少,也就是经历一些事情,吃苦这一块很欠缺。那在学佛当中,我们年轻人怎么更好地去恒发菩提心和发佛心?)一方面是增加智慧,多看师父的《白话佛法》;另一方面是从别人身上的苦难要感觉到像自己今后要发生的苦难一样,这样的话你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你经常体会别人的痛苦,你才会增强精进努力的信心(也就是我们年轻人更要好好学习,跟师父学习)学习,还要体会别人的痛苦(听懂了,感恩师父)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白话佛法8-24、 真修是“智慧和慈悲”
真修才是真得。你们今天来了,真正地修行了,你们才能真正地得到。《太上感应篇》里说到,“悯人之凶”,就是说,人家有凶灾的时候,你要怜悯别人;“乐人之善”,人家有善的事情,你要快乐,你要法喜;“济人之急”,别人最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要救济别人;“救人之危”,就是当人家很危险的时候,你要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去救他;“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看到人家得到了,你就要像自己得到了这么欢喜;“见人之失,如己之失”,看到人家失去很多,就要像自己失去了很多一样难过。“不彰人短”,不要去夸张地讲人家的短处,因为你也有短处。师父在泰国开法会的时候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和尚在厨房里洗碗,另外一个小和尚就跑到师父那里说:“师父,小师弟把碗打破了。”然后师父笑笑地说:“希望你永远不要把碗打破。”这就是告诉他,你说别人不好,你自己留个尾巴,你不会打破碗吗?你今天说别人不好的时候,你不会被别人说吗?这就叫不彰人短啊。
Shuohua20180119 04:01
如何理解分别心和平等心;如何让自己有平等心
男听众:关于平等心和分别心之间的共同点,弟子愚昧,搞来搞去搞不清楚,请师父慈悲开示。《白話佛法•一》里有说到:“平等是建立在原始心灵的基础上,要用心来平衡。平等心是要用后天的心理来调整和弥补,要学会用智慧来化解心理的障碍。”那么分别心要如何理解呢?是不是我们学会要有平等心就不要有分别心,如果心有分别就已经不平等了?是这种说法吗?
答:分别心,就是你已经对很多东西在心里产生了一种不平衡。比方说,你仇富,看见人家有钱,你就产生分别心;或者你看见这个人老了,很讨厌,这也叫分别心;或者你今天看见这个人喜欢,看见那个人不喜欢,你同样去度他,你就产生分别心了。这些说明你的心理有障碍,这些就说明你这个人本身修得还不够好。修得好的人视众生平等,视世界上所有的上辈为自己的父母,同辈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小辈为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爱才是大爱。分别心就是你对这个好,对那个不好。
(臺長,要如何让自己有平等心?)就是你平时要有佛心,要有慈悲心。你要有平等心的话,你要慈悲。你看这个老妈妈也可怜,你看这个富翁也觉得他很可怜,因为他拥有的是人间的东西,他可能在精神上拥有的菩萨的东西就很少,所以你也要可怜。拥有慈悲心就消除你的不平等心了(台长,如果那个人没有闻到佛法,感觉很可怜,这种心可以吗?)这是可以的,他是很可怜,没有闻到佛法的人非常可怜,不是一点点可怜(这种不会有分别心?)这个不是的。
Wenda20181125 16:18
能否成才与哪些因素有关;有菩萨的大爱才会有出离心
女听众:一个同修的曾祖父曾经当过兵,父亲属于正科,到他这3个孩子,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出类拔萃,他小一辈还是这样情况。综合这个因素,是否一是跟家族业障有关,第二跟遗传有关?
答:跟用功有关,根基也有关,综合因素合在一起看他怎么样的。有的人的遗传基因的确好,有的人遗传基因不好,拼命读也读不出来。但是你遗传基因好,你不努力行吗?(他的几个孩子都挺聪明的,别的都行就是学习上……)很简单,很聪明不努力有用吗?(没有用)好了(那像这种情况,许愿、放生、念经大概有多长时间比如说……)不一定的。就像这棵树,你给它晒太阳、浇水、施肥,它长得大长不大要看它自己的。
(像这种情况,我们已经学佛修心了,我们真的想出离人间的一切,但是有的时候想到这些小孩子……师父也讲过,我们为什么不可怜大街上的孩子?但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觉得……是不是我们还是没有看透,还是没有用佛性的空性,还是没有到这一步所以才有这种没法出离的心呢?)你问师父问对了。师父把你们当自己孩子吗?(当)这还不懂啊?我为什么把你们当自己孩子?出离心啊。把天下所有的那些受苦人,身体上不好的、感情上不好的、脑子不好的,全部要当成自己的孩子,你才会有菩萨的大爱啊。你还有分别心就是小爱(是的,师父)
原文:我们度众生要无怨无悔,我们要无爱无憎。
视频:791.不管弘法条件多么艰苦师父都默默坚持;师父为众生背业 无怨无悔;师父辛苦弘法 换来了众生学佛的慧命!
如何看待避开业障沾染去度人和无畏付出度人
20160812马来西亚•槟城解答会
问: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他们都曾有舍弃肉身甚至生命,全情奉献救度有缘众生的佛教佳话传下,这就像看到师父夜以继日为众生无怨无悔付出一样,会激励一些同修生起大愿,去度尽更可能多的有缘人。那么度人同修中,一类是谨慎为上,懂得保护自己,避开业障沾染去度人;还有一种就是全情奉献无畏度人,但间或会沾染业障。请问师父,佛菩萨奉献自己的肉身和生命是否也是因为沾染众生业障而致,为众生背业?这两类精进同修哪个更容易修成更高果位?无畏付出沾染业障了还在继续无畏付出的同修,是否在一世看来,因为沾染业障未消尽不如懂得保护自身的同修,但在生生世世行大愿时最后成就会更高呢?
答:我们首先要丢掉自己,能够成全众生,佛法界讲叫“舍去小我,成全大我”。一个人必须要舍去小我,实际上帮助别人总是自己会受到一些伤害的。你想想看,我们帮助别人,任何一个人总归会有一点牵连的,对不对?哪怕马路上摔伤的人,很多人跑过去帮助他,那你也得到警局去录口供,就这么一点点事情都是这样。所以你既然想帮助别人,就要好好地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帮助别人一定要付出的,不付出是帮助不了别人的。至于有些人帮助得多,因为他能量大;有些人他保护好自己,也没错。就像台长也是一样,我要多睡觉,我也需要保护好自己,我不能说拼命地救人,我以后还有这么多的人要救呢,大家这么多人还靠着台长去帮助他们,对不对啊?所以要想帮助别人,把身体养养好;帮助别人要付出,但是要适可而止。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又要帮助到别人,又能保护好自己,这就是我昨天说的“自度度他”。
Wenda20171231B 10:13
如何理解“超出五蕴空间的爱,就是真正的慈爱”
女听众:弟子看到一句话,感觉特别好,就是“超出五蕴空间的爱,就是真正的慈爱”,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超出五蕴,真正的爱”,很简单,五蕴皆空。菩萨让我们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对不对?你想想看,你在心中都是善的,你没有自我意识,你没有自私的心,没有业障,你想象出来都是好的,感受都是好的,想的都是好的,行为都是好的,意识都是好的,那你已经超脱它了。超脱它之后,其实讲到底,这句“超出五蕴的爱”其实就叫“大爱”,大爱是没有自私心的。师父对你们孩子各个都喜欢,你们好,我就喜欢得不得了,很爱你们;你们不好,我就痛恨你们身上的毛病,脏得不得了,就像个孩子不洗澡,臭得不得了一样(师父,您也难过)对啊,难过,逼着他们洗澡,洗完了,干净了,“哎哟,好宝宝,香喷喷的”(呵呵)比方说,你们身边有个小胖胖洗得干干净净、香喷喷的,你们喜欢不喜欢亲亲他、摸摸他?(喜欢)一样道理。如果一个脏得不得了的臭宝宝,浑身都是屎尿,你怎么喜欢得起来啊?(是的)好了,道理就是这样。“超出五蕴的爱”实际上就是大爱,没有自私的爱。不要说“我今天想跟你好,你跟他好……”你对所有的人都爱(都平等)都是平等心,然后没有对哪一个人特别地爱、自私地爱、私欲地爱,那你这个人就会超脱,那么得到大爱,那才是真正的爱。
(感恩师父,您太慈悲了,您对我们都是那么关心,那么一片苦心)对啊,我把你们都当孩子啊。我看看你们真可怜,不懂啊,有些人问出来的问题,到今天还在吃苦,“哎呀,我怎么办,我解脱不了啊……”我问你,一根绳子绑在你身上靠谁解脱啊?人家来帮你绑啊?靠你自己啊!你不想解脱,就像你今天吸毒,你不想戒毒,你永远戒不了毒;你自己知道身上有恶毒,就必须要戒掉,你想戒了,医生才帮得了你。否则医生叫你吃药、打针,你又不肯吃药,又不好好配合打针,你的病怎么好啊?(是,这需要信心)对啊。
白话佛法选摘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第13集《谛观正信正念》
学佛人要懂得,知足的人要懂得知恩图报,经常有感恩心,少生怨气,少生瞋恨心。那些整天恨这个恨那个的,整天看人家不顺眼的,他的心里能长出什么善良的种子,只会生出蛀虫,他永远不会生出那些善心和慈悲心的。佛陀跟我们讲的意思就是,要无怨无悔的人才能恒生善心,有什么好怨的,对不对,有什么好烦的,你经常无怨无悔的,你这个人会生出很多的善心的。所以为什么在回向偈里面讲道,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你们想想看 你们报了谁的恩,你们今天,我们说把菩萨 我们的恩还没报完,你们想想看,你们还不知足,你们报恩没报好,你们下济三途苦,你们还能救那种恶灵吗,还能救那些饿鬼吗,还能救那些在受苦,在地狱里受苦那些饿鬼吗,看看地藏王菩萨,你们怎么学佛的,天天活在那些瞋恨心当中,你们哪一天能够解脱,一句话一件事情都可以烦恼半天,都可以让自己内心变得非常地憔悴,你们还能下济三途苦吗,想想你们比地狱里的人,不知道要幸福多少。
想一想父母亲 你们的祖上,没有祖辈给你们的耕耘,你们今天可能很多人一无所成,你们报了没有,你们连曾经帮助过你们的同学 老师,自己的父母亲的恩还没报完,你们现在就懂得报仇,就懂得恨别人,所以要学会感恩。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9集《不让恶缘成熟是智》
我们怎样来解脱自己?我们人总是先有欲望而求之,要学佛之前,到庙里去,不是真正地学佛,而是拜佛求佛,不是学佛,拜完了就走,求完了菩萨就走,烧完了香就跑,这叫信佛吗?真正地学佛是学啊。人最早的时候总是有欲望才开始到庙里去接触佛法、学佛,慢慢学了佛之后,“原来拜佛还要学”,那么学佛陀的精神,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学地藏王菩萨的大愿等等,就令你入佛智——进入佛的智慧。像现在这么多的弟子,师父已经令你们进入佛智,你们已经有佛的智慧,你们很了不起。按照过去讲,就是令你们进入佛智——佛的智慧,可能可以证得一些初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