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无所住心,修正自己的行为
孽障、污气随着因果关系附在人的灵体上,即灵性和肉体上。为什么业障一定要消除掉呢?因为凡是业障它都有污浊之气,有不好的气场,污气随着因果关系附在人的灵体上,从中医的角度讲就是阻碍了你的气血循环,而产生了病痛。这就是师父常说的,身体上一块一块的业障多了之后,你的气脉不通,会阻碍你的气血的正常运行,因此肉体就会生病。修行和修心等于用心(行为)打开你的心灵之光,今天做了很多好事,你心中就会很踏实,很开心。当你在修为上,心灵上帮助人家时,就是已经打开你的心灵之窗、灵魂之窗,你才会有善举去帮助别人。
由于佛法太深奥,看不见,摸不着,告诉你们佛法好,好在哪里?当人最苦最无助的时候,佛法就已经进入你的心中了,就是说为什么当一个人最苦的时候,也是最能信佛的时候。这个人最困苦的时候,绝望的时候,才能一下子放下。因为当一个人最苦的时候,是那种痛心的苦,痛到了他的本性之后,他真正的佛性才能出来,才能接受真正的佛法。当一个人好的时候,有钱的时候,什么苦都没有的时候,一般是不会好好修心的。当一个人最苦恼的时候,最无助的时候,你去帮助他,最能让他归入佛门。因为无助了才会求到心灵深处的佛。
做好事要能见到自己的性空。当你一边做好事时,一边又要觉得是空的。性空就是你的本性在做好事的时候,你的心是空的,心无所求,才懂得要帮助人家。当你帮助别人有所求时,人家也会觉得你不是真心的,做好事如果有目的就得不到功德,仅仅是善报。如果做好事能见到自己的性空,就成功了,否则只是善报而不是功德。如果在帮助人家时,心中还没有性空,你做出来的只是善事,而没有功德,因为你做的事是有所求的。
修行就是师父经常给大家讲的修正自己的行为,要边修边行,行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化为修行,在工作生活中,修正自己不好的行为,把工作化为修行,把修行化为工作,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工作,把二者合一融入日常生活中。不要认为到了观音堂就是修行,离开了就不修了,工作不忘修行,修行不忘工作,平时生活工作的一切,言谈举止都是在修行。
无所住心,就是你的心不要放在某一个位置上,我无所谓,放在哪里都可以,不放在哪里也可以。心不要注重在什么地方,什么叫住心?不论是注重在贪的方面,吃的方面,还是事业方面等都叫住心。无所住心,凡是所有琐碎的事情,全部都不要住在自己的心里,要见佛性,明心开悟,把自己的悟性开发出来。
人生是真实和梦幻的结合,人生是真实的,有时却像做梦一样,有时忽然之间又变得非常的真实,真实梦幻的现实变幻不定,真实又如梦幻,梦幻又如真实。师父希望你们做事要慎行之,说话要慎言之。在这如梦幻般的现实生活中,切勿随意种因。
金言法语
修行和修心等于用心(行为)打开你的心灵之光,
那种痛心的苦,痛到了他的本性之后,他真正的佛性才能出来,才能接受真正的佛法。
做好事要能见到自己的性空。
无所住心,......要见佛性,明心开悟,把自己的悟性开发出来。
相关开示
修行和修心等于用心(行为)打开你的心灵之光,
wenda20130906 09:40
关于与菩萨相应的问题
女听众:您讲“相应”的时候说“知理去执行就和菩萨相应了”,是不是说学佛要行佛,要“身口意”一致?有时我们许个愿,不是像吃素、放生可以量化的愿,这个愿就是一种心灵的愿望,比如说“我想把菩萨给我的爱传递给身边的有缘人”,但是在做的时候必须要量化才可以。比如我可能存了几张小房子,同修需要的时候,我有时心里就会想:“我应该给他几张呢?”这个是不是我就不应该想?
答:从内心深处发出慈悲之光跟菩萨也会相应,所有慈悲善良的东西都会跟菩萨有一种相应感(考虑、判断给同修结缘几张小房子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真的做得不对、违愿了,心里特别难过。但是如果真的什么都不考虑,有多少就给多少,又感觉自己是不是没有这么大能力去担呢?有时候就会矛盾)尽自己能力办事情。我们做人也是这样,有时候尽自己能力去做,并不一定每件事情都做得好,但是只要你用心了,用自己的情去做,你就跟菩萨相应了。没有私心的布施那是真爱、纯爱,如果有私心的布施那不是纯爱、不是真爱。所以当你有这些想法、有压力的时候实际上说明你不是纯爱,如果你真的愿意帮助别人,你连这些执着都没有,你连想都不要去想,很自然地就出来了,那才叫真正的摩尼珠,真正地让自己的心和菩萨的心能够相应(是的,过后就觉得自己又执着了,想多了,觉得很难过)你不能完全钻在佛理上的,否则你要去佛学院了,你一辈子也行不了。如果你在佛学院,那就好好修你的心了,就没有修你的行为。但是也有很多的法门,叫人家做的,比方说叫人家做好事,不停去帮助别人,这是修行的。实际上应该修心和修行融为一体,那才是比较完美的。
那种痛心的苦,痛到了他的本性之后,他真正的佛性才能出来,才能接受真正的佛法。
Wenda20200417 06:06
关于摩尼珠;摩尼珠是本性所散发出的光芒
问:第二段是关于地藏王菩萨的开示,里面提到“地藏王菩萨手持摩尼珠,摩尼珠发出大金色光芒,照耀娑婆国土上空,包围整个娑婆世界。金色细雨飘洒下来,无数在地狱哀嚎的众生得到佛菩萨金光能量加持暂时停止哀嚎”。请问师父,这个摩尼珠是不是地藏王菩萨的法器?
答:摩尼珠,每一位菩萨都有的,师父曾经在《白話-佛法》里边专门讲摩尼珠的,你怎么不看的?(对不起,师父)摩尼珠,每一尊菩萨身上都有的,就是你的悟性,你的本性(明白了,向师父忏悔,弟子没好好看《白話-佛法》)你以为是一个珠宝啊?摩尼珠是什么?表面上听起来好像是龙宫的如意宝珠什么的,你如果把它作为法器,那么你就可以作为法器;你如果把它放在心里,那就是你的心中之宝。心中之宝就是你的本性、如来本性,无价宝。摩尼珠表面上听起来“哦,那是如意之珠”,实际上并不是说你念经的珠,是讲的你心中的光灿灿、圆椭椭的那颗真正的佛性,它能化出无数的宝贝,无数的珠光宝气,听得懂了吗?(明白了)很多人对这方面,一听什么珠,“哦,珠宝”。不一样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本性当中所散发出来的光芒,所以摩尼珠有各色各样的光芒,明白了吗?(明白,感恩师父)很多人真的很傻的(对不起,师父,向师父忏悔)
做好事要能见到自己的性空。……性空就是你的本性在做好事的时候,你的心是空的,无所求,
Wenda20170728 06:45
怎样与同修解释“什么叫功德”
问:有个问题请教师父,师父总说让我们多做功德,有些同修就会不理解,认为做功德很功利,并不能完全理解功德与修行的关系,想和同修解释,但又不知道是否正确。关于何谓功德,师父在《白話-佛法》里都有很多解释……(对。你先讲点给我听听,我看你解释得对不对)功德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所有可以帮助我们破除有限的物质色身,达到无限性空的思维及行为都是功德,也就是无私?
答:差一点点对了,最后那句话。《白話-佛法》讲无私的奉献就叫功德,如果你今天有私心,就不叫功德,叫善事。什么叫功德?比方说,你今天上班,你要不要赚钱养活家里啊?(嗯)你这个功德必须要做,因为你今天学佛了,你就必须……(业障是把我们从无形的性空境界局限到有形色身的思维及行为,利用各种情绪、念头、妄想、执著等,所以不断地积累功德,就是在实践中用性空的智慧,不断地破除虚妄肉身对我们的限制,直到最后和宇宙融为一体,达到永断轮回、离苦得乐的菩萨境界,所以功德越多越容易出离六道)哎哟,博士生了嘛!
(这样和同修解释是正确的,对吧?)你这样和同修解释,人家被你讲得一头雾水。你这个是要跟学过心靈-法門的、修过几年心的人讲,他才能懂啊,一般的人你不能讲得这么厉害。如果师父整天不跟你们讲白話-佛法,你们能懂的?你要说“功德是什么?功德就是一个人的动力,一个人学佛的动力就是功德,功德就是你的本源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力量,用这种善良的力量来把你身上不善良的东西克服住,来消除掉,就是消除了你很多的灾难、烦恼,用功德来消除它。什么叫功德?功德就是用菩萨的心、无私的心去做一切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你这样讲人家才听得懂啊!什么宇宙啊、空间啊、虚幻啊、四维空间、三维空间……你再讲好了,讲得人家一头雾水。那叫卖弄,好好跟师父学啊(明白)
无所住心,......要见佛性,明心开悟,把自己的悟性开发出来。
wenda20151030 11:44
“住心”和“无所住心”有何不同
男听众:师父在《白話-佛法》里讲了要“无所住心”,还讲了一个要“住心”。怎样在生活中把这两种“心”圆融起来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答:实际上这两个“心”,它是在不同的环境上所“住”的。比方说“无所住心”那是修得比较好一点的了,“住心”是开始的时候,那是修得还一般的时候。比方说,我们读中学的时候要“住心”,读大学的时候要“无所住心”,那这话怎么解释呢?在中学的时候,我们要把所有的科目全部记得住,加减乘除、开根的方程式全部要背出来,对不对?(嗯,对对)把菩萨住在心中,等到你活学活用了,等到你大学做功课的时候,你说你还要背吗?你心里拿出来就是了,对不对?就是不要“住心”了,不住心的话你已经把菩萨深深地住在你的心里边了,所以你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情、思维出来的想法全部都是菩萨,你说你还要专门去把菩萨住在心中吗?不要了。这个“无所住心”并不是没有心,实际上这个“心”已经深深地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了。明白了吗?(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90215 41:28
如何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女听众:师父您曾经开示过,菩萨对于他经历的一切是不住心的,不会往心里去,除了提高我们自身的境界,是否平时也可以加强这种不住心的意识来锻炼自己一切不住心呢?
答:可以,完全可以,就是靠平时锻炼的。你平时念念念,每天念礼佛大忏悔文,每天念阿弥陀佛,到了走的时候你才念得出来啊,你才能把阿弥陀佛住在心里啊。你把贪瞋痴慢疑全部不住心的话,那你到时候这个心上哪会有贪瞋痴慢疑啊?(对。请问师父,是否把我们的第五识——眼耳鼻舌身,当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形成一种屏障,使第六识没有感觉,也就不住心了呢?)对啊,你守住你的眼耳鼻舌身,那你的意念就会干净很多,明白吗?(明白,但是我们有时候在境界现前的时候无法做到)境界现前的时候无法做到,所以这就叫人啊,你就是人,你要是菩萨你就做得到了。
(对不起,师父。六祖惠能大师当时仅仅因为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师父能否给我们开示这句话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还不懂?心都没了啊。你说说看,你在人间没有贪心,没有恨心,什么心都没有,你心无罣碍了吗?心无罣碍,心是不是打开了?(是)对啊,心无所住了,你没有地方去了,心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罣碍了(对)比方说,你今天很贪心,住在你的心里,好,你心有所住了,那你的心就坏了;今天恨心住在你的心里了,你就开始恨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话,那说明你没有这个心了,生不出来了(明白)师父再给你举个简单例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叫你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在人间再好的事情,你都不能去把它住在心中。“哎哟,这个很香哦,这个很臭哦,这个怎么样怎么样了”,因为它的自性本能都是在内心当中的,你一住心,你就烦恼生心了,开始烦恼心就生出来了,因为你一牵挂,你就会贪欲六根情欲了。所以菩萨叫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你已经“菩提本无树”了,“明镜亦非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啊?(对)你在人间,一个是空无一物,随过随灭;一个是雁过留声,一个事情过去了,留在你的心里了,那个事情又留在心里了。你今天去恨别人了,今天去嫉妒别人了,你留在心里了,你想想看你的心会不烦恼的?(会烦恼)好了,我现在给你解释了你就知道了。为什么?实际上后天的熏陶,也就是人运用了自己本性的一些肮脏的东西住在你的心中,使你丢失了你的慧命。我们现在要无所住心,应无所住,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套住我们,那你就是解脱,就是没有枷锁套在你身上(明白了,感恩师父。弟子向师父忏悔,最近各种心生出来,心里静不下来,贪瞋痴慢疑,对不起师父)
白话佛法精选
做好事要能见到自己的性空。
无所住心,......要见佛性,明心开悟,把自己的悟性开发出来。
白 話 佛 法 视 频 第27集《 无所住而生其心 》
证悟空性就是我们非常珍贵的无上菩提心。为什么学佛人经常说要证得无上菩提心?其实《金刚经》说“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境界就是菩提心。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利益,都没有想法,不为什么而去做,就是一种慈悲心——无缘大慈的慈悲心。无所住与慈悲结合的境界,那就是菩提心。《金刚经》中讲到这一点,就是让我们懂得,要学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要学菩提心。如果我们只能无所住而没有慈悲心,那你可能就是学的小乘的独觉士;如果你只有慈悲心而不能无所住,那你就是世俗的有为法。所以学佛人要懂得,有目的地去求,有目的地去做,就会跟慈悲离得比较远。要无所住心,要无缘大慈,要为了众生而能献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包括自己的一切,这样才有真正的慈悲心,才能成就心中的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