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08|回复: 0

【课件】3-12、修菩萨界的智慧

[复制链接]

9784

主题

66

回帖

89万

积分

积分
892014
发表于 2022-1-11 19: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2、修菩萨界的智慧

 

今天师父给大家细讲菩萨界,把菩萨界的境界一句一句解释给你们听。菩萨是进入甚深禅定的修持,就是说菩萨进入高境界的时候已经完全能够定下来了,已经禅修到一定的境界了,而且是很深的禅定修持,有很高的境界,是超越了初地菩萨的境界。禅定不是一般的修持,禅定是带有智慧的定。禅定是有智慧的。修持就是懂得怎么修,懂得怎么把持。

 

必须以佛法的闻思修慧为基础,必须学佛的最高境界,要以最高的佛法来对照自己的修为。“闻思修慧”就是用自己的闻思来修自己的慧根,以佛法最基本的道理作为基础来修心,广积利益众生的福德资粮。已经到了菩萨界了,为什么还要广积利益众生的资粮呢?就是你已经是菩萨了,你可以不下去救度众生,但是到了高境界菩萨界,菩萨不是在他的意境中,不只管自己是菩萨,而是要下去救度众生,就像我们准备自己身上的东西一样。这个叫广积利益众生的资粮。

 

师父从佛菩萨界下来救度众生,师父必须要做好思想准备:“我到人间来该如何如何修为,到人间来要能堪忍受,能为难事,悲心愍念众生。”师父到人间来吃了多少苦,让我从小就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到人间来必须准备好思想,准备好资粮。资粮就是资源,就是一种能量,犹如人间所用的粮食。广积利益众生的福德,就是要把菩萨的礼物带给众生。是什么礼物?就是福德,把福德带给众生。师父带下来的是让每一个人的身体好了、家庭和睦了、生重病的恢复健康了等等,这就是广积众生的福德。作为菩萨下来就必须带有佛菩萨的福德,来利益众生,把福德的能量带给众生,才能直入正规的证境而无障碍。因为你做好思想准备了,因为你是菩萨,你非但自修不会落入六道轮回,而且你想到的是众生的利益,你的境界是走向佛的境界,所以你已经准备好了资粮,准备好了利益众生的福德资粮到人间来救度众生。高境界菩萨已经是有这种意念,完全是下来救度众生的,所以境界才能提高。

 

如果想到要帮助下面(六道)的众生,想得越多越慈悲,能量就越高,果位也越高,就可以直接进入禅修的证境而无障碍。证境就是意境。当一个人的境界高的时候,是不会有障碍的。比如夫妻一个人念经一个人不念经,念经的人境界就高,善做好事、做功德;而这个不念经的人就会制造许多障碍来阻止他人做善事、做功德。当菩萨的境界到了这个证修的境界时,就可以直接破除障碍进入证修的境界。障碍是怎样破除的呢?如果你站在一幢小房子上面,前面的房子比你高你就看不见前面的任何东西了,这个就叫障碍,看不见就是障碍。当你爬上一座很高的山顶上的时候,你的前面没有障碍了。就是说你的境界升到很高的位置的时候,你的前面全部都是平坦的,所有的障碍都没有了。如果什么都放下了,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你的境界自然就提高了,障碍也就没有了。破除障碍,站得越高障碍就越少,境界就越高,人生活的障碍就会越来越少,什么都想开了、看穿了——哦,人原来这么渺小。你们从飞机上看地面上的房子、汽车等像不像蟑螂、蚂蚁啊?房子像不像火柴盒子?人多么的渺小呀。因为你在高空才能看到人有多么的渺小。如果自己在家里还以为自己的家很大、很了不起,可是从高空看就像一个火柴盒一样大小,有什么了不起的。要这样想,这样看,明白了吗?

 

高境界菩萨是明地,明地就是光明,放光。菩萨的境界很高,他的眼睛很清楚、很明亮,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不论你们说什么,他的心里很明亮,都很清楚。在听闻正法,“闻”在这里是声闻缘觉的闻。闻和听是两个概念。闻是把你所有的智慧都打开了,眼见,耳闻等等,就是把你的七窍全部打开了,你的智慧全部可以放出来。闻是有智慧的,已经能够明白你讲的道理了,才叫闻。师父今天给你们讲法,如果你们听不懂,就叫“听”;如果明白师父说的法,就叫“闻”,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声闻缘觉菩萨讲的是这个道。闻是基本上明白道理了,才叫闻。

 

“思惟法义”就是菩萨的思惟心想着法界。法界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人界,我们在人道里,这个法是菩萨特指的这个人间,叫法界。而我们叫世界。什么叫法义?“义”字实际上就是境界。你所有想的东西、所有思惟的东西称为法义。就是说超出这个法界思惟的东西,来指导你法界思惟的东西。

 

“解悟真理”,悟出了自己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菩萨要化解的是:你认为是真理,但不一定是真理。菩萨有这个责任来化解和开悟。比如有些修行的人很执著,你给他们说臺長的法门如何如何的好,他认为自己已经修这个法门了,我已经念这个经了,我怎样怎样的,如果他说我这个怎么怎么的好,说明他已经在这个里面了,他认为这个是正确的、是真理,所以他才会执著地去追求。一个人做错误的事情都是因为自己认为是对的,才敢去做。今天哪怕不开心,对这个人有意见,也是因为自己认为是对的。对不对?他认为这是真理,然而菩萨就是要帮助你化解,帮你来开悟,让你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理。为什么学佛学到后来会走偏差呢?就是因为以为自己是对的,以为自己学的是真理,就是因为自己认为都是对的,如果真的是对的那是有功德的,如果走偏差了就会造业。这就是师父给你们讲菩萨的境界是解悟人生,帮助化解,让你开悟。

 

“为法忘躯”,为了弘扬佛法忘掉自己的身躯,舍己救人。然后依法修行,要依这个佛法来修行,广修福德。菩萨怎么也要广修福德呢?福德不是人间的东西吗?为什么到了天上还要修福德呢?这个福德是来自于人间,你在人间修菩萨道就像我们在人间想学什么层次的学位一样,都是有级别的。在人间你照样可以修菩萨道,问题是你修得到吗?修得好吗?如果学修菩萨没修好,说不定下辈子就投人了。因为境界不一样。你要求的境界太高了,万一修不成功掉下来,你连基本的学位都没有了。很多人念阿弥陀佛想去西方极乐世界,念到最后以为自己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了,以为临终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应了。如果在临终前魂魄出窍,话都说不出来了,连意念都没有了,直觉都失去了,还能念阿弥陀佛吗?这就是你的业障障碍了你念阿弥陀佛。这种业障就是你过去的障碍,阻碍了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因为你在人间没有把这些业障全部消除,所以就不能达到等你走的时候一念阿弥陀佛圣号,佛菩萨就来接引你。

 

佛菩萨讲的当你临命终时念阿弥陀佛是有资格(条件)的。你临命终时开开心心,无债无病,那时候你念阿弥陀佛才能上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做了很多坏事,业障深重,心想当我临命终时只要一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了,那是不可能的。这就没有因果可言了。业障深,债没还清能上得去吗?比如你在悉尼欠了人家一百万,你逃跑了,但是不论你逃到哪里都难逃法网。师父现在传授你们的心靈法門就是要你们自己消除业障,还清债务,才能把“家”归(这个家就是佛国)。所以《阿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金言法语

菩萨是进入甚深禅定的修持......禅定是带有智慧的定。

 

必须以佛法的闻思修慧为基础,必须学佛的最高境界,要以最高的佛法来对照自己的修为。

 

想得越多越慈悲,能量就越高,果位也越高,就可以直接进入禅修的证境而无障碍。

 

高境界菩萨是明地,明地就是光明,放光。......听闻正法......“思维法义”......“解悟真理” ......“为法忘躯”......依法修行.....广修福德。

 


 

相关开示

菩萨是进入甚深禅定的修持......禅定是带有智慧的定

Shuohua20190111   01:51  

 

如何理解“三昧是修心修行的枢纽”

 

女听众:请教师父一个《白話佛法》的问题。同修问,《白話佛法》里师父讲“三昧”,是正受含义,在人间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理念和正确的方法来承受。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三昧是修心修行的枢纽”,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

 

答:三昧,就是人要有悟性。一个人如果没有悟性、没有智慧,他怎么能证得三昧呢?开悟三昧,实际上我们讲的就是一个人的正信正念所产生的一种正智慧、正思维。三昧实际上就是梵语的samadhi,意思就是让你心神平静、止息,就是让你停止杂念,不要去乱想东西,你停止杂念是不是变成禅定了?(对)“三昧”其实就是“三摩地”。三摩地实际上就是人的一种智慧,希望能够达到佛陀的一个境界,能够止住自己的杂念,然后对自己所理解的佛法的含义能够深入禅定,能够获得一种智慧(明白了。是否三昧也就是禅定?六度万行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只有达到禅定才能达到菩萨那种般若智慧?)对啊,因为禅本身就是有智慧的,只是禅要靠定下来之后才会比较智慧圆融明白了,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80615   09:30  

梦到观世音菩萨说“妙禅妙回”

 

女听众:同修梦到观世音菩萨和他说了几句话,他只记住了一句话:妙禅妙回。

 

答:用禅定达到妙心,就是修心人的妙心,你才能增长智慧。你在人间很多事情要用妙法,妙心妙法。你怎么会有妙心妙法的呢?就是要靠禅。禅就是安定下来,达到妙法妙心,最后有智慧。

 

 

 

必须以佛法的闻思修慧为基础,必须学佛的最高境界,要以最高的佛法来对照自己的修为。“闻思修慧”就是用自己的闻思来修自己的慧根,以佛法最基本的道理作为基础来修心,广积利益众生的福德资粮。

Zongshu20170718   19:15  

学佛就要“闻思修”

 

 

臺-長-语:我们学佛做人平安就是福。一个人不要想太多,不要太难过,在人间一切都随缘。今天我们想接近佛,我们就要成佛,我们就要心中有佛。一个人的智慧哪里来的?因为你心中有诚心,你就会有智慧;因为你听闻佛法,你会有智慧,你就会接近佛。师父叫你们“闻思修”——听闻佛法,思维佛道,修证佛果,这叫“闻思修”——你闻到佛法之后,你的菩提心就要生出来了。

 

Wenda20200327   24:59  

闻思修可进入三摩地;何为“三摩地”

 

女听众:师父您讲过,由闻思修可以入三摩地。如果我们用心听录音、学习《白話佛法》、应用好“三大法宝”,这样是不是也能带领我们进入三摩地?

 

答:对啊,当然可以。闻思修就可以进入三摩地,就是三昧(是学佛三昧吗?)对,三摩地。三摩地在佛教界讲的就是“定”。三摩地其实就是你能够止住你的思维、念头,然后心定得下来,还有禅定,就是“三摩”。你的心一心不散,心不散乱,就是说你专注于你所有的缘分和境界而进入心不散乱的状态,就称为“三摩地”。

 

(就是心很清净了?)对啊,就是正心行处,正的心在做什么。三摩地其实就是三昧(明白了)

 

 


想得越多越慈悲,能量就越高,果位也越高,就可以直接进入禅修的证境而无障碍。

wenda20151030  01:58  

台長对观世音菩萨出家日的开示

 

问:师父,明天是我们伟大的观世音菩萨的出家日,您简单地开示几句吧。

 

答:出家日就是一种发心的日子,观世音菩萨出家就是发心为众生而活,为救度众生而要许这个大愿。因为我今天出家了,我舍去了小家,我要为众生来修成正果,来指引大家能够奔上极乐世界和四圣道。是这个概念。所以,出家日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日子,我们说宏愿,像宏愿日一样,四宏愿啊,有一个宏愿日。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能够许这么个愿:能够舍去小我、舍去自身的人间利益,得到一个真正的能够境界提升的日子。实际上这个日子是值得庆祝,激励我们懂得怎么样来舍去自身的利益,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众生。所以出家日是值得庆祝、纪念的,我们要缅怀观世音菩萨对我们人间的那些付出。所以,你去看任何一个法师出家的时候,实际上他的心里当时都是有一个大愿力的,因为他承受着人间的各种讲法了,有的人爸爸妈妈舍不得,掉眼泪了;有的自己有孩子的,也只能离开了。有很多法师他自己出家的时候,妻子带着孩子离不开他,这个法师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就离开家了,就这么到庙里去了,从此以后就等于跟家里人没有这个生活了。

 

实际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出家到底为了什么?所以为什么出家日境界的高低,是为了众生啊!为了众生而舍去自我。实际上像你们现在也是等于半个出家,为什么呢?你们除了上班,或者有些孩子甚至上班都不上,他们就是完全抛弃自我,自己家里过个小日子,做饭、淘米,然后不停地为这个家装装修修、补补弄弄啊……很多人已经在做功德,已经在付出了。像很多我们的青年人在回答人家的问题,他舍去自己一些社会上的名利,他就是半个出家。

 

所以,我觉得观世音菩萨出家日是我们值得纪念的日子,就是激励我们更懂得要放下很多,放下自我,放下自己所得的一些人间虚幻的、暂时拥有的一些物质的东西,拥有着真正精神上的东西,让我们懂得怎么样能够跟着观世音菩萨修到天上去。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观世音菩萨出家了,观世音菩萨这个榜样给我们树立了,让我们懂得我们不能抱着小家而舍去大家啊!(明白了,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70604B   36:25  

 

菩萨果位的高低是怎么衡量决定的

 

男听众:师父,修出六道后,一个菩萨果位的高低是以什么来衡量决定的?

 

答:一个菩萨的果位高低,一般刚刚上去的话,基本上都是最基本的菩萨,比方说你投人了,你只要到了人间,你就称为一个人了。同样到人间,投胎一个动物,那么到了人间,它还是动物。像我们一出六道,先是做普通的菩萨,都称为菩萨。然后在上面根据他的境界,再慢慢地升,我说的这是普通的。如果你在人间本身就是很大的一位菩萨,你上去之后,实际上人间基本的果位你已经修成了。你上去有两种,一种是你上去之后,就有果位等着你了。我举个简单例子,比方说你在某某省是做省长,你调到那个省,你也是省长。你在人间已经修到省长的位置了,你到天上还是做省长的位置,明白吗?(明白)你在人间修到三地菩萨了,你到了天上就是三地菩萨,这是一个;还有的,基本上都上去,上去之后再靠自己在天上慢慢修,也可以初地(也要修)也要叫初地,初地就是一地。二地、三地菩萨……就这样

 

(师父,可以这样理解吗?你在人间是十地菩萨,在天上就是十地菩萨,还是主要是靠人间的修为而决定的,占大部分?)对,因为你的本性在人间,你的本灵在人间。很多人在人间已经修成佛了,所以他上去就是佛(是)人间为什么这么重要,为什么师父这么着急叫你们要好好修、好好修,其实就是靠人间。举个简单例子,你大学毕业那是一个概念,你最主要还是在大学里读书的时候要用功(师父,一个果位的高低百分之多少取决于他在人间,百分之多少取决于他在天上修呢?)如果你到了人间,比方说乘愿再来的菩萨,你这个果位就往上修了,你在人间修多少,到天上就得多少。你在人间,比方说做的都是佛的事情,你到天上一定成佛的。到了天上之后还能怎么修上去,到了天上,他也是一地地菩萨,经过不断地学习、听大菩萨的开示,他跟我们人间一样,也是开悟,他也是在有悟性的。为什么要分成上等上品?为什么要分成下等下品?这就是你的品位,为什么你的品位不够呢?因为你的悟性不开,还是悟性不开。只是说你做了菩萨之后,因为你身上已经带了很少的业障上的天,你已经成为一个菩萨了,你在七宝池八功德水里边洗净之后,你出来了,你只是身上干净了,但是干净不代表你身体好(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高境界菩萨是明地,明地就是光明,放光。......听闻正法......“思维法义”......“解悟真理” ......“为法忘躯”......依法修行.....广修福德。

Wenda20180713   21:33  

关于“般若总相智”;提问深奥的佛法需先提出自己的理解

 

女听众:“般若总相智”“般若别相智”和“般若一切智”一样吗?是否有次第的关系?

 

答:当然有次第的关系了。你现在自己讲讲看有没有次第关系?(应该有)你们现在如果问这些比较文学方面的问题,就是学佛学得比较深一点,你们必须先要讲给师父听你们自己的理解,否则你们就是在乱问。你们随便找一个不懂的问一问,和你研究过问我,那是不一样的概念(对不起,师父)你先讲“般若总相智”(对不起,请师父慈悲开示)你要懂一点我才能开示,你什么都不懂我怎么开示啊?(对不起,师父。应该是所有一切相总和的智慧、般若)那当然了。般若已经不是一般智慧的问题,它是一种超出智慧的理智和智慧的结合。人的九识田中所流露出来的慈悲喜舍,和人本身具有的智慧相融合才成为一种智慧,所以为什么叫“总相”?就是汇总的,就是最高的智慧就叫“总相”,明白了吗?(明白了)

 

Wenda20200124   48:24  

师父给弟子们的开-

 

男听众:师父,我给您读一读您给弟子们的开示,有个弟子整理的,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师父见谅。

 

师父开示:“不能看低别人,众生不可思议,关怀的心去想众生,经常想众生,会锻炼自己的心。因为你的心会常发菩提心和慈悲心,才能成就佛道。举着智慧的火炬去照亮娑婆世界,唤起苦海众生。忍辱的人人家拿你没办法,跳的人很快被人搞。心不动什么都不动,就是如如不动。众生因生无明烦恼把智慧障住,有烦恼是因为不了解这个事情的走向,一有烦恼的人没有智慧。

 

佛法在世间就要觉悟,要懂得觉悟,学习佛的智慧去感悟、体悟佛的教义。忍耐化解很多烦恼,接下来就没事了。念准提神咒笑得出来,因为心想事成。学习如来的智慧,彻底明心见性。能控制自己的脾气,想开心就开心。生死是一种感情,生也是为情所生,死也是为情所死。佛法浩如烟海,靠自身很难理解佛法真谛。人如果要把人间烦恼消除那是不可能,靠佛法智慧来解决。大善知识启发众生的智慧,绿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一滴眼泪,转识成智,转凡成圣,整天布施,整天帮助别人的人超脱凡人,就是圣人。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

 

经常睡觉的人会迷惑颠倒。很多人帮助别人想得到回报,这种不是纯善,要用纯洁的智慧去行佛。 眼睛要慈悲,不要小看自己,以后可能是未来佛。众生是未觉悟的佛。精进地延伸自己的能量,广发菩提心就会有一种能量。平时一直造善因,当你有困苦的时候大家都来爱护你、尊敬你,你自己会很开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答:是啊,佛果容易做,但是下化众生就不容易。能够帮到别人是一个境界,是一种智慧。很多人不愿意帮助别人,你说他哪来的智慧?(智慧是从帮助别人中得来吗?)对啊,这是其中一项。智慧是人的道德本能当中出来的,但是通过高僧大德给他上课、宣讲,让他得到一种超自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能够对别人的一种理解,对别人的理解就是对别人的慈悲(是啊。要想开智慧还需要高僧大德的指导、教你,是这样吗?)对啊。没有高僧大德,你怎么能够成功啊?一个自修的人你就这点水平,谁可以让你毕业啊?(是啊。师父,您就是大德,你给弟子开开智慧吧)已经开了,帮你开了很多了,开得你整天在帮众生念经,而且你自己智慧开得很多,应该没问题的(谢谢师父)

 

Wenda20200510   46:39  

师父开示“深般若”

 

女听众:最近有一个菩萨的开示,说我们有个“大般若”“深般若”,像这种相当于有多少“深般若”可以庇荫到亡人呢?

 

答:实际上般若就是智慧。你想想看,你有菩萨的大智慧,不叫“深般若”?你有菩萨的一个大智慧,就有一个“深般若”。比方说你舍去自己……像法师,他今天出家了,他已经有多少个“深般若”了?很多了。他舍弃了人间的名誉,舍弃了人间的欲望,舍去了人间的贪,舍去了瞋恨,舍去了愚痴……他不是每一个都是一个“深般若”?(是。那就是说一个能看开、放下的念头就会生起一个“深般若”?)对。比方说一个“深般若”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念头,简单一点讲叫好的念头,实际上从佛法界讲,一个“深般若”就是一个深的智慧

 

(嗯。从我们最开始执著一件事情,后来能够想通、看明白,这个也是属于境界提升,也是增加了般若智慧?)对,百分之一百。“深般若”,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智慧达到了一个顶峰,并不是说达到顶峰你一定成功的,但是至少说你已经拥有了这个智慧,所以为什么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你有非常好的、很深的修行功夫了,你已经达到了甚深的修行的境界了,所以叫“行深”。修行很深了,叫“行深”

 

(明白。如果是想要一世修成的人,他得具备多少“深般若”这样的能够出六道的条件?)一个人要是修成了,他满身都是般若。他有自觉,他有觉他,他有自觉觉他,自他皆利,他有广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以自觉,下化众生以觉他,这种都是菩萨的观自在,所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实际上,“行”是修行;“般若”就是你对事物理解的空性的多少而说的。如果你理解空性越深,你越有深般若;你理解空性越浅,你就没有深般若,只是浅般若。什么叫“理解空性”?你看穿了,就照见五蕴皆空了

 

(是的,感恩师父的精彩点化。这个“深般若”和“小般若”有没有量化的概念?)当然有了。很多的法都有量的,比方说你今天一天动了150个善念,那你今天一天就在“深般若”当中活着;你今天动了2个善念,就2个善般若,但是这个前提是你没有动过不好的恶念。如果你今天动了50个恶念,动了10个善念,你今天还是被五欲六尘所染,听懂了吗?(听懂了。那就是说如果一个恶念起,可能就会把刚才生起的般若智慧消掉了?)全部拿掉,全部被它污染了。

 


 

白话佛法精选

2-26、学菩萨界,转凡成圣

用闻思修慧,来修你这个智慧,闻就是见闻、耳闻、鼻闻等,这个闻字并不是指你听到的才叫闻,是你的六根接触六尘后的东西都叫闻,就是你所接触到的东西都叫闻,这个闻是一个总体概念。闻思就是当你接触到东西之后,会产生思维,有了思维之后,才能修慧,所以叫闻思修慧。当你在人间所有看到的东西,经过你的大脑过滤,思考的时候,要用菩萨的正见来思考,那个时候就变成修心了,就变成开始启用你的智慧了。


人的智慧是怎么来的?你看见的东西就要学会转化。比如,简体字经过电脑的软件转化后,就变成繁体字了,繁体字也可以转化为简体字。也就是说菩萨的脑子里就像有一个转换器一样,所有的东西进来,经过脑子一过滤,就变成菩萨的东西了,但要加行智,就是你所有的行为、修行,必须要有智慧,这叫加行智。也就是你所有做出来的行为一定要有智慧。比如,与别人吵架,你这个行为有没有智慧?偷人家的东西,语言欺骗人家,你们说这些行为有没有智慧?这些行为就根本没有达到菩萨的境界。初地菩萨所有的行为,包括思维的行为,心里的行为,全部都包含着智慧,这个智慧就是菩萨的智慧。

 

佛陀故事:一偈得道

经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修行不在所学的教理多寡,而是要能思惟其义,觉照自心,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如此智慧日增,烦恼日减,心念逐渐清净,就能「转识成智」。亦如般特比丘但解一偈,依然能得道度人,不但自受用,亦能利益广大众生。

......

佛陀开示与会四众弟子:"成道的因缘,不在所学的教理多寡,而是在受用行持上。般特比丘虽然只懂得一首偈子,但是他一心虔敬受持,自然能够心领神会,当下身口意三业清净如雨后天霁。反观世人学佛,虽强记多闻,却不能时时观照思惟,在行住坐卧中精进落实,只不过将佛法当成世间知识学习,所以无法受用。"

 

于是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虽诵千章,句义不正,

不如一要,闻可灭恶。

虽诵千言,不义何益,

不如一义,闻行可度。

虽多诵经,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课件】3-11、觉受是悟,悟道是觉
下一篇:【课件】3-13、学-佛思佛见,行-慈悲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4-12-3 07:42 , Processed in 0.04735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