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51|回复: 0

【课件】 3-15、欲望大 意念散乱,学克制 控制人生

[复制链接]

9764

主题

66

回帖

89万

积分

积分
891730
发表于 2022-1-19 19: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5、欲望大 意念散乱,学克制 控制人生

 

    意念散乱的人一定会有叹息观,这个人的意念越散乱越得不到好的东西。比如:“我买这个东西好吗?不行不行,我买那个吧。”就像一个人到衣服店里去挑衣服一样,试了好多件,看到最后,“唉!没有一件适合我的。”这个叹息观就来了,对不对呀?所以一个人的意念散乱就会形成他的叹息观。

 

因缘不好的人得愚痴。因为一个人的因缘不好了,一定会越来越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女人谈恋爱总失败,年纪越来越大,到了后来就傻傻的,看见人就说:“唉,帮我介绍介绍,有没有好的?差一点也没关系,我都要。”傻了吧,愚痴了吧。因缘不好了,什么都要了,对不对呀?一个人的因缘不好就会得愚痴。因缘不只是代表着夫妻的因缘,还有孩子、老师、同学等等。你们学佛的人为什么有的人恨这个人,有的恨那个人呢?这些都是因缘所为。因缘不好了,开始增愚痴了。不开心了,吵架了,就是因缘不好了;东西被人家偷了,被人家罚款了,增愚痴了。有一个人就是经常被人家抄牌,他恨死抄牌的人了。有一天下雨,他看见那个人在抄牌。他戴个帽子、戴个大口罩冲到抄牌人的面前,把口罩往下一拉,朝人家脸上“呸”吐了一口痰,然后就快快逃跑了。愚痴了吧,你们说他傻不傻呀?因缘不好了总被人家抓住罚款,他不去怪自己不好,老怪人家的不是,要懂得因缘,瞋恨让人愚痴呀。

 

障碍多的人,其实是缺少念佛心。因为你的心没有念佛心,所以障碍会越来越多。在人间谁没有烦恼呢?应该在平时就预先提防。要知道人间谁没有烦恼,烦恼之前要预先提防,在还没有发现之前我就要当心了,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再懊恼、再痛苦、再抱怨“我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其实给了你很多信息而你不知道。就像一个人闻闻这个东西有一点臭了,看看边上的人吃不吃?看见人家吃了肚子马上痛了,你就不会吃了,这就叫预防感。自然遇到的境界就会逢缘。因为你预先提防了,遇到境界的时候就会逢缘了,明白了吗?比如我的身体不好,我事先把药都准备好,只要一发病我就吃药,立刻就会好了,就不用送医院了。所以要知道突发事件,就算是突发了,你马上就知道了这是灵性、业障的激活,你顿起觉照。什么叫觉照?就是你马上就会感觉到和照顾它,照顾它就是解决它、去帮助它,你就很快地消除了业障和灵性。

 

要去除你的五欲,即五种欲望,铲除你六尘的享受。“五欲”和“六尘”师父曾经给你们都已讲过,今天就不多讲了。人生在凡尘,这个享受就是人必须享受凡尘的境界,并且以为很开心。今天有东西吃了,明天有一点钱了,这就是凡尘的享受,要克制住自己。很多老伯伯看见小女孩一多马上就开心了,这个也叫凡尘。六尘境界必须克服。很多人看见吃的东西就馋得受不了了,那也要克制。这些在人间所有的东西都是六尘的东西,都必须要克制,明白了吗?六尘对六境,境界是根据你尘世间的欲望所产生的很多的境界。同样是在凡尘,如果你的境界很高,你就可以到菩萨的境界。不同的境界在不同的界,可以在阿修罗的境界,可以在凡人的境界。同样在人道当中,可以进入一个圣人的境界,也可以进入一个穷凶极恶的强盗的境界。对不对?

 

动于欲,欲迷则昏。任乎气,气偏则戾。“动于欲”,就是一个人一动在于欲望,一个人的欲望促使着他在动。现在的人没有欲望是不会动的。因为我想去买东西了,我人才动起来。因为我想去谈恋爱了,我这个人才会动起来。因为我想去赚钱了,我才动起来等等。都是欲望,没有欲望他会动吗?你们现在来跟师父学佛法,都是动于欲,你们动是为了这个欲望而来的。你们是什么欲望呢?学佛后身体好了,工作好了等等。“欲迷则昏”,欲望让你迷惑了,让你昏昏沉沉的。很多皇帝周围都是女人,到了最后就昏昏沉沉的,不理朝政了。欲望多的人他就会迷惑,迷惑了之后则会昏,昏昏沉沉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你们不要有多的欲望,欲望要少一点。“任乎气”,就是你随便的在乎一件事情和不在乎一件事情都有赖于你的气。你今天气顺了、开心了,这个事情就不当一回事了。就像你们看见师父开心了,你们就开心了。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乎于你的气场。“气偏则戾”,如果气偏掉了就是想不通了,就会哭丧着脸。气不能偏,生气就是偏了。气要正,气正就是想得通呀。

 

师父常说:常常原谅自己的人是得不到上天的原谅的。只有自己对自己很严格的要求,“我怎么又做错了,我是对不起观世音菩萨”,这样上天才会原谅你。就像你坐公共汽车一样,不小心踩了人家一脚。“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人家就会原谅你。如果你踩了人家一脚之后,说:“不是我不当心,是车上这么多人挤,谁让你把脚放在我这里的?”你想想看,接下来会是什么结果?也许人家会一拳给你打过来。一个人动不动就原谅自己,是永远得不到菩萨的原谅。如果一个人不是从内心原谅别人,他的心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要真的原谅人家,不然心不安理不得呀。不原谅人家自己的心里就会很难过,心就会不平安。

 

其实平凡是生命真实的面貌。如果一个人说“我很平凡,我没有关系”,实际上这个人就是真正拥有生命的人。要明白一个道理:人要平凡。在一个岗位上要默默无闻地做事情,不要哗众取宠。做的事情平凡一点。生命无常,刹那生灭。明白了吗?一刹那生命就没有了,一刹那一个小生命出来了,不要被你所接触到的幻境幻影所蒙骗。多少人生病三个月就死掉了。进医院、出医院,进进出出,眼睛一晃三个月就走了,一个活活的大人就没有了。难道这还不是幻境吗?懂得制服自己的人就有自由,也是在做自己的主人。如果你能制服自己,克制住自己,你就是自己的主人。你嘴馋的时候,“我就想吃,我忍不住”,你就是不能制服自己,就做不了自己的主人。要咬咬牙克制自己。克制不住自己的人,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奴隶,是肉体的奴隶;如果能克制住自己、能控制住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

 

《金刚经》中说到:“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把过去、现在、未来全部放下。心放下了你的瞋怒心就会离开你了,因为你的心放不下来,你的恨心就永远在你的心中;你把心放下了,“我不恨了”,恨心就没有了。一瞋怒有时会变成一场大祸。抛弃烦恼就是一个真正的修心人。这么多的烦恼放在脑子里干什么?脑子里的东西还不够多吗?一辈子装到现在,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看看,全部都是剩汤烂谷子,全都是肮脏的东西。坏的东西全记住了,好的东西记不住。你们把一辈子不好的东西,恨呀,记人家的仇呀,全部装在脑子里,会是一个好人吗?明白了吗?做人真的要想得开、放得下,能放下就是一个学佛人。今天就讲到这里。

 



金言法语

自然遇到的境界就会逢缘。......顿起觉照。

 

六尘对六境,.....同样是在凡尘,如果你的境界很高,你就可以到菩萨的境界。

 

动于欲,欲迷则昏。任乎气,气偏则戾。

 

平凡是生命真实的面貌。......“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

 



相关开示

烦恼之前要预先提防,......自然遇到的境界就会逢缘。......顿起觉照。......你马上就会感觉到和照顾它,......解决它、去帮助它,

Wenda20180216   39:50  

-長开示“烦事无事,难事无心,顺随顺缘,一切无碍”

 

男听众:师父,您开示过“烦事无事,难事无心,顺随顺缘,一切无碍”。请问师父,如何理解和做到“烦事无事,难事无心”?是否就是无我?

 

答:对啊,烦的事情你要把它当成没事情一样的,不要去理它。人家骂你,你烦吗?你不要去理他,不就不烦了吗?人家说“哎呀,这个饭店关门了”,你烦吗?最喜欢吃的饭店今天关门了,“烦事无事”啊,“没有关系的,再去找一家”不就得了?(是的)“难事无心”,什么事情难了,你不要去把它罣碍,就是无心,无心罣碍,不就是无心吗?什么难事啊?(师父,您说得太好了。这个“顺随顺缘”就是随缘的意思吗?)对(师父,您看您说的前三个“烦事无事,难事无心,顺随顺缘”,最终您又说了四个字“一切无碍”,只要做到了前三个,就“一切无碍”,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对啊。

 

昨天师父凌晨四点多睡的,然后今天早上八点多钟起来,我在改我的第二本《佛言佛语》,我自己看了都非常有感触啊,这里面的佛言佛语真的给人很多启迪。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就是我平时随缘给法师、弟子开示的时候,法师很有心,他们帮我记下来,记下来之后帮我整理,然后师父改一改就出来了。这第二本准备在印尼给你们。师父自己看了都很有启发,非常好。第一本已经有了,这是第二本,马上出版,国际书号(哎呀,法喜充满,法喜充满。师父,您平时讲的这些,我觉得就是来自于菩萨的那种智慧、灵感,是这样吗?)有的话我不想多讲,我就不讲了,都是你们悟出来的。就像人的根本智一样,人的根本智就是人生最根本的智慧,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智慧和聪明。

 

关于“缘起觉照,何由顿灭”

问:近期有句话会出现在脑海中“缘起觉照,何由顿灭”,不知是否如理如法。

 

答:一个人有缘分了,就开始觉悟了,要自己想穿,照见五蕴皆空。缘起觉照:有缘分来的时候要想到,这是临时的,这是空性的,这不是真的,这是一种缘分。何由:没有任何理由的。顿灭,很快就灭掉了。所以,缘分来了不要太开心,它一会儿就没了,瞬间就灭掉了。

——解答来信疑惑(三百八十一)

 

 

要去除你的五欲,即五种欲望,铲除你六尘的享受。......六尘对六境,.....同样是在凡尘,如果你的境界很高,你就可以到菩萨的境界。

wenda20120511  31:56  

欲望越少境界越高

 

问:请师父当面纠正我身上有什么错误不好的地方。

 

答:你没有什么,现在修得不错,如果你觉得欲望很少的话,那就是进步很大了。欲望越少,境界越高!无欲自然心如水!这是臺長座右铭!一个人不要去有欲望!比方说“哎呀这么好的法门,人这么多,我怎么样怎么样……”不可以想的,好好的把自己放下,谁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就好好的一心学佛修心,好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做好人,不做坏事。这样的话你就有境界,就是无欲。今天粗茶淡饭也是吃;木板床也是睡,炕也是睡,席梦思也是睡,任何的床都是让我睡觉的;自行车也是车,走路锻炼身体,看见人家开的好车反应都没有的,因为跟你没有关系,就是这么简单!

 

Wenda20200501   49:25  

“都摄六根”是守戒,“五蕴皆空”是境界

 

男听众:您之前在《白話佛法》里面讲过“六根、六尘、六识”。想请教师父,“都摄六根”不受“五欲六尘”的染著之后是不是就是不造新业了?

 

答:应该是,你在改变,怎么会造新业呢?(“都摄六根”然后“照见五蕴皆空”了是不是并不代表他的旧业消了,只是说他不造新业而已?)你经常不造新业,你经常做善业,很快地旧业就消掉了(哦,其实还是要做善事,然后要守戒)那当然了,肯定的(那从“都摄六根”到“五蕴皆空”,这是一个递进关系吗?)是啊,“都摄六根”是守戒,“五蕴皆空”那是境界(师父《白話佛法》讲的我们不是很懂,所以请教师父,您最近讲的《白话佛法》都是非常深)对啊(师父讲到空性、三解脱门、无相、无作,还有最近您讲的止持守戒的问题,都很深很深的,很多都是大经里面的内容)对啊,要多看,大经里面的内容,要多看(真的很好很好,感恩师父)

 

Wenda20190203B 05:59

如何理解“一品无明”;如何破除无明

 

问:师父在《白話 佛法》第一册里有一篇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请问师父,“一品无明”是指一种无明吗?

 

答:“一品无明”,实际上应该指一种或者一类(请问师父,众生有多少种无明要破除呢?)你说呢?(好多)身上的毛病多得数也数不清,八万四千啊,所以才会生出八万四千种法门来救度(明白。现实生活中,众生迷惑吃众生肉,学佛人许愿吃全素、守戒律,破了吃荤的无明;出家法师戒律多达300多条。

 

(请问师父,是否守一个戒律就会破一种无明呢?)对啊,你守戒守得越多,破无明破得越多。傻姑娘,稍微有点开悟了(原来是这样,明白了。所以师父一直说,为什么守戒守得越细,我们越容易破迷开悟)对啊。如果你破无明,实际上就靠守戒啊,因为你不懂好坏,你先守戒再说。因为你的贪瞋痴在你的精神上起作用了,它就会障蔽我们清净的本性,所以让我们对人间的事物不明白,产生种种分别心(是的,师父。

 

(今天突然间有一个场景,让弟子感觉到我们这个无明真的是特别特别可怕。从生活中就能感觉到,我们的无明太可怕了)“太可怕了”,你想想看我们人的一生多少无明啊!什么都不懂(是)你看看抓进去的人全部都不懂的。很多人一辈子很聪明,到了最后出事了。为什么?就是不懂啊!

 

(对,不懂。请问师父,我们怎么去破无明呢?)怎么去破无明?要增长智慧你才能破无明(师父也曾经开示过,要先达到声闻、缘觉道,是要破见思惑;凡是达到菩萨道,是要破尘沙惑;要达到佛的境界,就是要破无明惑)对啊

 

(是否我们只要在人间就无法破无明呢?)在人间的话,你学菩萨,学到菩萨了,就完全破掉自己的无明了。“尘沙惑”你都懂啊?说明你还是学点东西的(师父您讲过的,感恩师父。真的是要好好地懂一些道理)要好好修的。

 

学佛里“尘沙惑”的话,就是说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要放得下。实际上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称为“三惑”(明白了。弟子也向师父忏悔自己放不下,要放得下,就觉得搞来搞去真的是很烦的)你说说看有什么好搞的?(对)迷惑啊,迷惑才会去跟人家搞来搞去的(对不起,师父,弟子忏悔)你说说看,你们一辈子跟人家搞了多少?你看看你们是不是又犯“见思惑”,又犯“尘沙惑”,再犯“无明惑”?(是)因为贪瞋痴,这个是根本迷惑了(明白了。对不起师父,要好好地修)

 

 

动于欲,欲迷则昏。任乎气,气偏则戾。.......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乎于你的气场。......气要正,气正就是想得通

Shuohua20170818   06:19  

如何理解“照见五蕴皆空”,怎样才能做到“照空”

 

男听众:心经里有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师父在《白話佛法》中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把这五蕴从心里全都照空,空了就自然没有罪了。”师父说:“五蕴皆空是要从心里完全挖空,从心里战胜自身的恶魔,从心里战胜自身的孽障,这是多么高尚的忏悔法。”请问师父,怎样才能做到“照空”呢?

 

答:五蕴——色、受、想、行、识。你的意识一定不能乱想。我讲的最多的,“万恶淫为首”,现在很多年轻人就是犯淫戒,他们要下地狱的,很危险的(嗯)非常肮脏的思维,意识当中如果有这种东西,人就完了,菩萨的意识还会在你身上残存半点吗?没了!“色”,看见这个有色世界的物,你去贪。“受”,享受,做坏事享受吧?喝酒、吸毒都觉得很享受,玩女人,都算。“想”,做不到的事情拼命去想,看着电视,看着那些东西,去想象着某一件事情,这种想是不是杂念?行为,很多人说:“我控制不住。”那么去行了,行了之后你意识当中就很肮脏了。色、受、想、行、识要照见,你照得见吗?因为阻碍了,你想了这么多,杂念这么多,享受这么多,你的物欲这么多,色、受、想、行、识都是这么阻碍着你,所以你怎么能“照见五蕴皆空”?你空不了,你空不了的话,怎么成佛啊?(是)就等于你的房间里堆满了杂物,人怎么住?(对)人家干净的人怎么到你这个垃圾桶来?

 

(那怎样“照空”呢,师父?)就是不接触,不能去接触。你不接触色,你就离开色;你不接触这种“色、受、想、行、识”,人间的一切欲望,那你就不会犯这个欲望的罪了根本问题其实就是在于要守戒,是这样理解吗?)对了。我问你一句话你就知道了,在银行工作的人虽然没犯罪,但是他们想象着拿点钱,这个想象是不是比不在银行里的人要多?(对)他接触钱,他天天看着不敢拿,他心里就想:“我拿一点就好了。”(明白,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平凡是生命真实的面貌。

wenda20150109  01:17:07  

遇到表扬要更忍耐、惭愧、精进

 

问:还有一个问题,就说忍辱吧,遇到诽谤啊、别人的误解啊、谩骂啊这些要忍辱。但是,如果用善恶一如的这种思想来看的话,那么遇到一些赞誉啊、夸奖啊,是不是也可以视为一种就是需要忍的?

 

答:对!小丫头你今天问到这个,算你有境界了,这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这是佛的另一个高深的境界了。今天你既然讲到了,师父就稍微帮你化开一点点讲(谢谢师父)比方说人家骂你、诽谤你,你可以忍耐对不对啊?(嗯)那么最难忍耐的是人家表扬你,如果这个人表扬你的时候你必须忍耐,因为要懂得人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东西。诽谤你的话,就说明他在你原有的基础上讲一些不实之词。同样,表扬你也是在你原有的基础上过分夸奖你,也是一些不实之词。你用这个方程式来化解人间的不管是诽谤也好、赞誉也好,你都把它当成一种不实之词,你就不会有不平等的心了。人的毛病就是出在说好话的时候觉得沾沾自喜,你听得懂吗?曾经有一个人是臺長的弟子,大家都对他好得不得了,都觉得他“哎哟,他怎么样,他这么有能力”,对他这么好。他不知道他是在佛的加被之下才会有这么多人对他好的。结果他离开心靈法门之后没人理他了,他现在在家里还是打工,从此失去光环,没有人会找他。因为你离开了佛你什么都不是,对不对?(是的)就像师父今天一样,我今天弘扬佛法,这么多人说“哎呀,师父啊,你弘扬佛法,你很好”,我如果今天不弘扬佛法了呢?你就是一个小臺長,你什么都不是。

 

所以一个人不能离开佛性,一个人不能在人家赞誉面前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你算什么啊?你不就是个人吗?你每天还做着这么多烂事,还想着这么多的烂事,身上散发出那些臭味儿,从思想上到你的肉体上,你算什么?你把自己看得这么高干吗?你今天做错事情了抓起来了,你不也就是跟一个犯人一模一样吗?你为什么要弄得像人家看见你最好就要怎么样?这个世界这么多出事的人,他想过没有?他在做坏事、坑害人民的时候,他想到有今天吗?所以这些事情要好好地,在赞誉面前也要忍辱,“他赞誉我就是在骂我呢,因为我做得还不够,我还要更努力地做,我根本不配”,听得懂了吗?这才叫境界啊!所以人家说你:“哎呀,是菩萨。”师父说:“我不是菩萨,菩萨是观世音菩萨。”但是你做的行为已经跟菩萨很像很像了,大家才会说你是菩萨,人家说你菩萨并不代表你就是菩萨,这才叫境界啊!人家一说你什么你就骨头轻啊?有的人头发往后面一梳,人家说“哎哟,你长得怎么像观世音菩萨?”你就是观世音菩萨了?开玩笑了,没有佛光的普照你算什么啊?唉!

 

(在菩萨面前就是特别惭愧,真的太惭愧了)太惭愧了,每一个人还自以为自己了不起呢,还呼风唤雨呢,我告诉你,这种人就是会失败的人真正一个正法、一个弘扬佛法的掌舵人他不能有任何骄傲情绪,不能自以为是,经常要把自己看得最低,一钱不值!你今天卢臺長一钱不值怎么样?只不过是跟他们一样,是一个弘法人,你就不会骄傲,不会有不平等心出来。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再伟大的人又怎么样?你今天拿破仑又怎么样?你凯撒大帝又怎么样?(谢谢师父开示,弟子记住了)

 


“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

wenda20120916B 34:31

“三心”是指什么

 

问:第二个问题,臺-長最近经常提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三心是不是光指名利心?

 

答:三心,指的不单单是名利心,在凡尘一切的罣碍心!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心,都不可得!(不如理、不如法,能举个例子吗)嫉妒心啦、瞋恨心啦,贪心啦,愚痴心啦!人间的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心。就是说,心里想的和人间应该对佛法没有沟通、没有相通的、没有佛的道理在里边的这种心,都不能要!

 

(明白了。那像我们回顾过去,总结自己的学佛的经历,这些就不包括在里面)只要对你有帮助的,可以回忆!所有的心都可以回忆,但是不要罣碍!所以叫你们,“不可得”的意思就是说不要去常回忆!就是修心,你都不要常回忆!(这句话怎么讲呢?)过去的就过去了呀。你比方说你小时候好的事情你现在还记得不啦?你整天拿小时候“我现在这么倒霉,我小时候那时候多好啊,我还三好学生呢”,你小时候还身体好呢,你现在身体好不啦?过去就是过去了,就没了!对不对啊?(明白了,谢谢臺-長)

 

wenda20170526   01:36:07   

达摩祖师帮慧可大师安“心”的禅机


问:师父,二祖慧可对达摩祖师说:“我心不安,求师父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大师说:“弟子找不到心。”达摩祖师说:“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慧可大师听到这个当即就豁然大悟。师父,这其中有什么禅机呀?

 

答:这个禅机在哪里?禅机就是心不是你安的,你想用自己的心去做很多的事情。他跟达摩祖师说:“我心不安,求师父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他这句话的禅机是什么意思啊?没有心,你心才会安。我把你的心拿出来,你没有心了,你当然就安了

 

(是不是就是找到自己的本性、空性?)对了。人间的,你自己的外心拿掉,就是等于第八意识没了,你当然直接就进入第九意识了。“你把心拿出来,我替你安。”“好。”他说把心拿出来了,“我已经帮你安好了”,什么安好了?把你的外心,杂念的心——贪心、痴心、愚痴心、恨心全部拿光了,你自己的心不就是已经安好你最原始的本性了吗?

 

(哦,就是我们学佛也是这样,要把其他的心拿掉,找到自身的宇宙的本性?)对啊,你现在自己把外心、贪心、恨心、痴心全部拿光了,你心中还有什么?就是你的本性了。你还安不安啊?你肯定安心了。

 


 

白话佛法精选

 

广播讲座二-3、戒习性,除烦恼

我们做事情,一定要知理,知心。你所知道的事情,你所明白的这个事情,首先你从理论上要知道它,然后你要知道它的心。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以提防为主,对于我们身上的习气,我们也要提防。我们有时候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叫防不胜防,所以,要用菩萨的境界来克制自己心中的妄念。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回光返照之理,实际上就是因和果。所以,我们要知道,烦恼一定要少,习气也会少。习气多了,烦恼也会多。那么怎样克服烦恼和习气呢?最要紧的就是要修心修行。我们平时要提防自己身上的毛病,提防自己的顺境和逆境,因为碰到顺境的时候,你会怎么样怎么样,碰到逆境的时候,你又会怎么样怎么样。要明白,我们不管碰到什么境界,我们都要逢缘,叫遇境逢缘。什么叫逢缘呢?逢缘就是随缘。逢到这个缘分,我们就做,没有这个缘分,我们就不做。今天有人让你做领导了,你有这个缘分了,你就做。如果没有让你做领导,你拼命地去求、去追,时间长了,你也坐不安稳的。很多人在单位里一直很自在,就是想争一个位置之后,结果就没有得到,就心里不平衡,离开了单位,结果找了一个比现在还要差的位置,这就是不随缘的果,因为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实缘体,都是实实在在的有缘的一种体现。实缘体就是让你明白,你有这个缘分,你才能去做,你没有这个缘分,你就不要去求了。求来的也是假的。所以,学佛,一要改变自己的烦恼习气,二要随缘。

......

所以我们学佛做人,就是要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属于虚妄的,都是没有实性的,也是没有实体的。希望大家学佛就是求一个自我的实体、实性,做人要实实在在,要对得起自己的本性。我的性情是怎么样的,我的人实实在在,我不骗人,就是你的实性。你的实体呢,就是你实实在在做的事情,努力工作,学习好行为,在你生活当中的体现。所以,当你看穿了,这个世间,所有的东西全属妄念,都是虚无的,那么你就了不可得了,就是不得了了,非常好了。

 

视频开示 第11集 《照见五蕴皆空 》

其实放弃欲望,就是放弃自己一生的烦躁和贪心,回归自然的本性, 回归内心的安宁。怎样来回归?首先要治愈贪瞋痴,要做善事,因为人如果不做善事,时间长了就会做坏事,所以人生必须学会做善事。不但要做善事,而且要教导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佛性的互动。佛性的互动就是在有理智和为别人想的基础上,有大爱、有慈悲心的基础上,和别人产生互动,这样你就会见证佛性。人生要学会见证佛性,就要管好自己的身口意。你今天想做佛,你嘴巴管不管得住?你今天意念干净不干净?意念不干净,成不了佛,做不了菩萨。......

 

照见五蕴皆空,不要让人的思维阻碍了内心的佛性。全部照见,要看到它,要去除它,要透视它,要越过它。比方说,今天你想做一件好事, 你想“我没时间……没关系,只要学观世音菩萨做好事,我越过时间”;今天说“我去帮邻居”,说不定家里还有其他人不喜欢邻居的,要骂你,你想到“我要帮助别人,因为我是学佛之人”。你把周围的这种杂念、心里的杂念全部去除,照见就是要照过、透过它,照见五蕴皆空,让自己身上佛菩萨的光和能量相融合,和自己的为人相融合,这样才能坚定道心。人家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且不能做坏事。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课件】3-14、妙悟妙法 – 圆觉妙心
下一篇:【课件】3-16、讲佛理-悟人生,谈六道-惜佛性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4-12-3 00:39 , Processed in 0.05676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