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11|回复: 0

【填空、開示、简答(提高一)】1-5、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23万

积分

积分
1231896
发表于 2021-10-16 04: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


原文网址:


原文填空1-5-(1)

 

法语记诵

菩萨不觉余事,只觉自己。何以如此呢?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

 

每一个人的人体都是由一个元灵出来的。你只要用元灵感觉一下你自己,实际上你感觉的就是世界上的众生。

 

原文填空

 

每天要(    ),要看看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要(    )自己,看看自己做错了什么。

 

菩 萨(    )余事,(    )自己。何以如此呢?因(    )者,即为(    )之人。

 

 

(    ),即不发觉其它的事情,不觉察其它的事情。

因觉自心者,因为你拿(   )觉自己的(    ),老感觉自己怎样怎样,实际上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

 

每一个人的人体都是由一个(    )出来的。你只要用(    )感觉一下你自己,实际上你感觉的就是世界上的(    )。

 

 

“人生最尊贵的事情就是面对别人的(    )与(    ),仍能保持自己对别人的(    )。

要学会(   )人家,……你是有修的人,你知道自己是(    ),所以别把你当成(    )的。

 

 

原文填空答案

(自律)(忏悔)

 

(不觉)(只觉)(觉自心)(觉一切众 生)

 

(不觉余事)

(感觉)(心)

 

(元灵)(元灵)(众 生)

 

(虚伪)(不义)(亲切)

容忍)(假我)(真)

 

 

简答自测1-5-(1)

 

怎么理解”菩萨不觉余事,只觉自己。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

 

答:不觉余事,即不发觉其它的事情,不觉察其它的事情。因觉自心者,拿感觉觉自己的心,实际上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

 

每一个人的人体都是由一个元灵出来的。你只要用元灵感觉一下你自己,实际上你感觉的就是世界上的众生。

要学会容忍人家,别把你当成真的。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開示1-5-(1)(提)

 

菩萨不觉余事,只觉自己。何以如此呢?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因觉自心者…拿感觉觉自己的心……实际上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每一个人的人体都是由一个元灵出来的。你只要用元灵感觉一下你自己,实际上你感觉的就是世界上的众生。

 

wenda20150816B  44:28  

 

修心就是修出佛性,不执著人间虚幻的东西

 

女听众:请师父慈悲开示,是否从修心的另一个角度讲,“菩萨不觉余事,只觉自己”,“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与“不见他过,但见己过”是同一个意思吗,师父?

 

答:嗯,差不多(如果说从这样理解,那一切都是这颗心,其他的一切境界是一切幻化为业力所现,是吗?)对(好的。如果说只有心的感知才是真的,戒定修心,修出圆融智慧、修出佛性,恢复我们的原生态,同修这样理解可以吗?)可以。因为当人间看到的一切,其实万物唯心造,就是你的心在起变化。所以,修心修心就是把你这颗心修成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人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空幻的东西,所以你所看见的东西叫你不要执著,这就是道理。明白了吗?(明白)

 

wenda20140720A  32:40  

 

关于《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问:近期我在看第五课《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这里面有讲到“方便即是究竟”,里面有句话说:这个简单方便变通的方法,是方便的法,就是最究竟的法。那么师父说的这个方法是不是“菩萨无心与众生心为心,菩萨不觉余事,只觉自己,因为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

 

其实就是不断用原灵感觉一下自己做得对不对,这样就是在行使一个心性修持大道生,以入心入无为法的一种修法,这个是不是就属于“见道”啦?

 

答:对啊!实际上你要做到不容易,你现在理解可以,你理解到了,你只不过是理论上叫道理道理,你在这个大道上理论是有了,但是你真正在修学当中、要用到实践当中还不容易(明白,太难了)太难了,因为你要记住“以无心来拥有众生之心那就是菩萨之心”,你自己没有什么心的,你空了,就像个房间一样,你空了人家到你家里才能来住,否则的话众生的心怎么进得了你的心?因为你有私心、你有杂心、有瞋恨心、有贪心,人家好好的心到你家都到不了啊!

 

(就是说要有一颗精进的心,心里时刻装着众生没有自己)对了!你要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如果能够让人家开悟的话,你就是成全一个菩萨(感恩师父!一定向这个目标努力,多多度人,走出去度人)对。

 

 

 

要学会容忍人家,......别把你当成真的。

 

Wenda20190329   47:03  

 

心包太虚,学会包容是第一步

 

女听众:万物包括宇宙本来就是八识田中变化出来的,由一个念头而引起的分别、执著、妄想造就的,就连西方极乐世界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化。请问師 父,那宇宙本来的真实样子该是个什么样呢?是不是像宇宙初期的时候一片混沌的虚无呢?

 

答:很像,基本上就是这样(明白了。師 父说要心包太虚,其实就是让我们的心胸要像宇宙一样的宽大,其实说到底我们本身就是这个宇宙,是吗?这是不是就是我们的本性呢?)你懂道理,你讲不出啊。心本来就是可以心包太虚的,你气量小的人怎么能包容啊?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学会包容,那是第一步(是的)

 



原文填空1-5-(2)

 

法语记诵

 

人与人是一个整体,从玄学上来讲,人本身就是一个元灵。

 

 

原文填空

 

一个人的(     ),一定要与其他所有人的(    )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

人与人是一个(    ),从玄学上来讲,人本身就是一个(    )。……所以要相互(    )相互(     )。

 

世界上的万物,实际上和一切(     )的现象也存在着(     )的关系。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物都是(     )的。

 

不要随便糟蹋粮食,糟蹋粮食就是(     )

(     )……这些福来之不易。

 

原文填空答案

(生命)(生命)

(整体)(元灵)(爱护)和(帮助)

 

(有生命)(密切)(有情有义)

 

 (糟蹋生命)(惜福)

 

 

 

相关開示1-5-(2)(提)

 

人与人是一个整体,从玄学上来讲,人本身就是一个元灵。

 

问:01-04-2020,地狱回来后,迷迷糊糊中又被带去莲花池,听到佛陀对童子的开示。

 

童子:“请教佛陀,人本身就是一个元灵。弟子不明,恳请佛陀慈悲怜悯。”

 

佛陀:“即为健全之灵。眼、耳、鼻、舌、身、意具足。

 

童子:“可畜生道众生也有此六识。为何不称为元灵?”

 

佛陀:“差在意识。畜生道众生愚痴根性甚深。不成为人之元灵。不说人语,也不识人文。”

 

童子:“人众中为何有畜生道的习性呢?不是人吗?”

 

佛陀:“虽为人,多行畜生道,多为恶事,形似人,可灵已是畜生胎道也。”

 

童子:“难怪世间有一句话是披着人皮的狼。这个就是为何他们这些恶人会投畜生之故吗?慈悲的佛陀。”

 

佛陀:“正是。所以,畜生道众生不称为健全之灵,即人之元灵。故人不可有违良心道义。不杀生、不盗取、不邪淫、不妄语、不酒(即当时佛陀出世于世间时众生的享乐欲望)是我以天眼神通观察宇宙空间的运行而规定出来的在世人应遵守之法。”

 

童子:“感恩佛陀慈悲教诲。愿天下佛弟子依教奉行。”

 

弟子 马来西亚01-04-2020

 

答:佛菩萨的智慧,几句话就讲的太明白了!佛陀到今天还在给我们教导,这几句话绝对是佛陀讲的。佛陀在2500年前给我们教化的,和今天教化的,都是一样的。人怎么可以做畜生事?人和畜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良心。很多人搞别人的时候有良心吗?看到别人痛苦,他有慈悲心吗?一个人没有慈悲心,没有良心,就完了,已经属于畜生了。任何一个人,如果自己没有慈悲心,没有良心,去阴别人,搞别人,最后都会进入畜生道,只有动物是弱肉强食的,只要自己得到了,损害别人也不管。希望你们做人要有慈悲心,不要做吃喝嫖赌的事情,要善良。善良的人表面上吃亏,最后都是成菩萨的人,在人间多吃点亏,以后成菩萨了,难道还划不来吗?在人间什么都要占便宜,能成菩萨吗?所以要学会吃亏。

 

 

wenda20151204  19:16  

 

臺長开示“人人皆具佛性”

 

男听众:佛陀说“人人皆具佛性”,师父提到过佛性就是人的良心,每个人都有良心。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良心本是宇宙,良心已经包含了天律、地律,人违背了良心,就是违背了天地宇宙的律法,所以人才会生病,才会有劫难。而师父的《白.话.佛.法》就是解释佛理,解释人的良心中的律法,看懂了、明白了道理,才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消灾解难,改变命运。请问师父这样理解正确吗?

 

答:95%正确,非常高的位置了,呵呵……因为你讲的就是人心就是佛性,你想想看,人的本性是佛性,佛不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吗?(是的)好了。什么都有了,一个人的人心只要有良心,你什么都有了(好的)

 




上一篇:【填空、開示、简答(二)】1-5、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
下一篇:【填空、開示、简答(提高二)】1-5、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5-21 05:23 , Processed in 0.02514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