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用“五力”来寻找自己的本性
今天给大家讲“五力”。我们学佛,修行,修心要找到自己的本性。靠自己求证,想找到自己的本性,必须要有五种力量,才能找到自己的本性。
1)信力,就是切实相信的力量,信力是很重要的,信为道源功德母。道源功德母,相信道就是有一个信力,相信一个事情一定能成功,相信观世音菩萨一定会救我们,功德母就是这个道的源泉,即根源。你若相信了才能抓到根源,才能达到功德。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信心,没有信力,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成功。信力可以破除疑惑,不被疑惑所动摇。
2)进力,进取的力量。今天相信佛菩萨了,但是又不好好念经,相信佛菩萨会救我,却没有信力,又不精进。而且在精进当中不能杂,如果杂了就等于不精进。如果什么东西都去学一学,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进力还要加一个勇猛向前,就是要精进修。比如:如果得了重病,要多念《大悲咒》等经,因你现在受的不是正常人所能受的病,想让病好就要做正常人不能做的事,要忍正常人所不能忍的,才能把病治好。
3)念力,也就是意念。一个人的念头很重要,如果今天做功德,是用心,用正念做的事情全部都是功德。如果带有私心杂念来做,你的念力就没有了,就找不到自己的本性,就不能在自身本性中得到求证。
4)定力,即正定力。正是以什么来区分的呢?是以自己一种信念的力量来定位自己的心。比如:今天求观世音菩萨,我的心定下来了,因为我相信观世音菩萨,一定要正定。我相信我做的善事是从心里发出的,是正确的。定力可以消除一切杂乱的念头,使心定下来。
5)慧力,就是智慧。智慧里包括正慧,许多人有智慧,但是,不是用在好的地方。比如:一个科学家很有智慧,研究出原子弹、细菌弹等等,这个人是不是很有智慧?同样如果心不正,找不到自己的本性,所产生的智慧就不是正慧,就会造孽。
要有这五种力量才能找到本性,才能求证自己修心到底对不对?如果你感觉不出对不对,你就可以用自己的心去推测,加上五力,你就能感觉到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一个人没有五力,犹如在镜子里照到自己的影子一样。看自己的影子和形状是一样的,其实在镜子里,看到的不是真正的自己。每个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实际上不是自己,从元灵来讲,你前世可能是谁,而在前一世又是谁谁谁,你说哪一个是你?从镜子里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影,只不过是一个外形的东西而已。只有影,不见本性。
如果想找到最真实的本性,不是去看人影,不是听你说话,不是看你的外形和你的形状,而是要抓住自己的本性。还有一点,想找到本性想学佛,不是看经典就能得到的。许多人以为看了很多经典,就能得到真正的佛法,得到自己的本性和自己的元灵,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佛法深奥无比,我们的智慧是无法理解的。比如,每一个科学家只能研究出人间宇宙空间一部分的东西,不可能包罗万象什么都能研究出来。
你们随师父学佛修心,如果东看看,西看看,会越看越杂,越看越糊涂,越看越迷糊,最后还会拿迷糊的东西再去迷糊别人,稍不留神就会出差错。所以自己修得好与坏全在自己的掌握中。
金言法语
靠自己求证,想找到自己的本性,必须要有五种力量,才能找到自己的本性。......1)信力,...2)进力,...3)念力,...4)定力,...5)慧力,
如果一个人没有五力,犹如在镜子里照到自己的影子一样。...只有影,不见本性。
如果想找到最真实的本性,不是去看人影,不是听你说话,不是看你的外形和你的形状,而是要抓住自己的本性。……想找到本性想学佛,不是看经典就能得到的。
相关开示
靠自己求证,想找到自己的本性,必须要有五种力量,才能找到自己的本性。1)信力,...2)进力,...3)念力,...4)定力,...5)慧力,
问3:必须要有五种力量找到自己的本性,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并行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答:任何事情之间都有相互的联系,也有共同的特点。并行就是它们都源于本性的共同特点。一个人相信的时候,同时也会拥有精进、信念和清晰无杂的思维,这都是智慧的体现,都是本性中的力量。递进是指它们的相互依赖性。相信了才会精进,精进了才产生更多正念,正念相续就会产生定力,有了定力后智慧才会生出来,而智慧又会进一步增加信的程度。因此这五力之间既有并行关系,也有递进关系。
wenda20130414B 29:30
修行要有信心有愿力
女听众:我知道我们要努力精进地一直修行,但是因为这个很难,那我可不可以发愿说生生世世能闻到佛法,这样就是比较保险一点?
答:呵呵,一个人连自己的信心都不足,修不好心的(因为很难啊!)很难?哪个不难?在人间生活都很难的,修心能不难吗?你没有信心的话哪来的愿力啊?没有愿力你哪来的行动啊?信愿行都做不到你修什么菩萨?难也得往上……(我想保险啊)这个世界上没有保险的事情的,在马路上走路都有可能被人家撞死,还有什么保险的?学佛还可以偷懒,还可以找窍门啊?(不是,我想万一这辈子不行了,下辈子……)你脑子里想着还有下辈子,你一定有下辈子还会投人,就这么简单,像我们就是下辈子没有了(要破釜沉舟)不叫破釜沉舟,你都是用人间的东西来说菩萨,那你永远不能理解菩萨的思维,小孩子用自己的思维来了解爸爸妈妈的思维,你说这孩子能懂爸爸妈妈的心吗?(懂了,没有下辈子了)你下辈子还想再来的话,一定就来了(我才不要,但是我想……)你现在就好好地把自己这个信心弄得足一点,自信心都不足你修什么心啊?(我会努力的)
shuohua20161209 08:01
同修梦中得菩萨开示“吃全素”的意义
男听众:师父,今年听您的节目,其实大家都有两点感受:第一,师父还是苦口婆心地说一定要吃全素;第二,是男女之事问题(对)我做一个分享,师父大声疾呼要求大家吃全素,一个同修梦到观世音菩萨对全素的问题慈悲开示。
观世音菩萨这样说:“徒儿,吃全素并非你师父提高了对你们的要求,这本就是一个学佛人最基本要做到的,是慈悲心。一边念解结咒,一边却与众生结冤;一边求做功德,一边求人天福报,可是还是在做恶事,如何能成菩萨成佛?想当年我也是在人间很多世才有今天的果位,其中历经的艰辛和磨难远非仅仅做到一个吃全素就能了得。学佛之初未必能吃全素,能有此慈悲心,可是随着修行时日增加,为何不能做到?你们看到师父心疼、流泪是你们的慈悲心,但是看到畜生道的众生受苦,为何不能生起慈悲心?难道它们不是众生?看到盘中众生之肉又怎能忍心下筷?畜生道众生因造恶业,轮回为畜生受报,但是并非无改过之心。食它之肉,它的灵魂必定遭受痛苦。做菩萨和你师父的弟子就必须要有悲悯众生之心。徒儿,你要找到最干净的本性,拔除恶念,消除业障,这样你才离菩萨道越来越近。你师父的境界越高,果位越高,对跟着他学佛的信众期望也会越高,他希望你们好好修,以后也能修到更高的果位。很多事情需要你们好生领悟,现在这个问题不难理解了吧?徒儿,你离菩萨对你的期望和要求还相差甚远,望你更加精进勤勉,好好修!”
答:这个是的(师父,您说学佛人要有慈悲心,那怎样才做到没有分别心的慈悲?您看,看到师父这么辛苦,大家心生慈悲,但是有些人就是吃荤,那怎么叫无分别的慈悲心,如何去做到呢?)那是个境界问题。有些人看见师父,他已经算大爱了,因为师父不是他的亲人,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把师父当作比亲人还亲,那他已经是超脱那种家庭式的小爱了,已经是大爱了。但是师父要你们把这个爱更加扩展,不但要爱师父,还要爱众生,还要爱有情众生。那些动物也叫有情众生,你看那些狗,你养着的话它对你也是很好,对不对?(是的)还有连无情众生你也要爱护,比方说不能动的那种石头、地板、五谷杂粮……你也要爱护,不能浪费。这是你心里本身的一种境界在提升,所以一定要学的。菩萨真的很慈悲,什么都关心我们,什么都讲到,只是我们人这个爱太小了,范围太小了(是,要大爱啊)我们心靈法門,除了华人学之外,连西人也要学。你看看现在全世界有很多西人都在学,法国人会念心经、大悲咒,很多印度人、美国人、加拿大人……他们都会念心经、大悲咒。这多好,对不对?
(对对。菩萨说的那句话:“一边念解结咒,一边却与众生结冤;一边求做功德,一边求人天福报,可是还是在做恶事,如何能成菩萨成佛?”)这句话还听不懂?这里在天天说要做菩萨,求的全部都是人间的福报,“哎呀,我的儿子考进啦”“哎呀,我的家庭好啦”“哎呀,我要这笔生意谈成啦”……这种怎么修?修得好吗?师父只能笑笑。有些商人跑来,好像觉得他有钱就能够求师父帮忙一样,我无所谓的,我根本不会帮你求,因为你要根据自己的福报来的,你没福报也求不到的。你自己上辈子没有这个因缘,没有这个缘分,菩萨怎么跟你结缘?就是这个道理
(是的。师父,当时观世音菩萨这样说:“徒儿,你要找到最干净的本性,拔除恶念、消除业障,这样你才能离菩萨道越来越近。”请问师父,这种最干净的本性是什么呢?)就是九识田中的佛的初始心,人的本性,我们就称为最内在的佛性。佛性就是我们最干净的本性,本原(师父,我们学佛人是拔除恶念、消除业障了,才能找到本性,还是先找到本性,才能更加有利于拔除恶念、消除业障呢?)那当然从理论上先要找到本性,然后在实践上就慢慢找得到。就等于今天你要到一个地方去,先要地图上找到那个地方你才能开车过去,你不可能一边找一边往目的地走,目标不明确的话你再开也没用(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如果一个人没有五力,犹如在镜子里照到自己的影子一样。...只有影,不见本性。
Wenda20170730B 48:39
修心没有落实到行为上就是白修;多看《白話-佛法》增长智慧
女听众:师父好,弟子给师父请安。师父,有一次您《白話-佛法》里边写着:一个人以后能不能成菩萨,不在于你的语言和行动,是在于你的境界和你的思维。我的问题是,你的思维指挥你的行动和你的语言,那怎么……我不明白。
答:因为你的语言和思维已经慢慢像菩萨了,因为你的行为和你的语言影响着你的思维,反过来,你的思维又影响着你的语言和行为,它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当你拼命去做一个善事的时候,实际上它反过来影响你的思维。我举个简单例子你就知道了,如果你在做好事的时候,你不知道,你就说“我要做好事,我要做好事”,你慢慢在脑子里说,“哎,做好事做得多了,不就是菩萨吗?”是不是影响你的思维了?(对)你的思维是不是境界就提高了?(嗯)你的意思我完全能够理解,就是说,因为你有高智商或者高思维,就是高境界的思维才能去影响你的语言和行为。但是反过来讲,你的行为和你的语言只要模仿着菩萨去做,照样会影响你的思维来提高你的境界。明白了吗?
(明白了。师父,就是说,你有高的境界还有思维,你还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对了,为什么叫修心修行啊?我刚刚跟你们说,修心的人必定要有行动。如果你修心讲了半天,修得很好,你最后没有落实到你的行为上,你就是白修心(对)你就是有这个思维,你只不过是有佛“性”,但是你没有佛“行”。
(如果就是去做,也没有去想“我在行菩萨道,我在做善事、做功德”,那这种有功德吗?)有啊,叫无为法。我问你一句话你就知道了,你今天在帮助别人,你没有去想,是不是算帮助别人了?(是)它不是根据你想不想去帮助,而是根据你这个行为来断定你是不是在帮助别人(知道了。因为就钻牛角尖,我认为行为是你讲了以后才有行为,为什么那个行为不算数呢?那个时候就特别纠结,怎么也不明白)有空的时候多看看《白話-佛法》,增长点智慧(是,师父)
如果想找到最真实的本性,不是去看人影,不是听你说话,不是看你的外形和你的形状,而是要抓住自己的本性。……想找到本性想学佛,不是看经典就能得到的。
Wenda20170728 20:48
为何出现矛盾时很难控制自己;修心要落实在实践中
男听众:臺-長,我觉得修心修行好像很难的。
答:当然难,尤其像你这种人,你不要讲话,我就知道你很难(为什么啊?)你想想看,你生意上、事业上成功不成功你就知道了,因为你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人。你没有精进心啊,你知道吗?你什么事情都想想啊、看看啊。你今天是一个柱子,人家就得绕着你走。坚强的人,哪一个人修心不经过千难万险的?你看过《西游记》吗?(看过)唐僧取经难不难?(您讲的这些感觉都能理解,而且非常认同,但是好像一到事情来了,该发火还是发火,感觉很难控制)我只能举例子,你比较容易理解。你今天去上厨师班,人家教你火要多旺,油要放多少,讲了你都懂了,等到锅子一热,你都不知道怎么炒菜了。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实践不够,行愿不够。你要经常把这种愿力,把自己学的东西要放在日常生活当中。比方说,要发火了,你要真的“我是菩萨,我是菩萨,我要忍辱,我就不能发火”,你要练的,真的(但是到了那个状况,脑子一片空白了,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如果一个非常好的驾驶员,碰到突发事件他会踩刹车;一个不熟悉的驾驶员,碰到突发事件他慌了手脚,脑子一片空白就撞上去了。你告诉我,为什么?(可能他不熟练吧)好了,你现在运用佛法不熟练,你学的东西都懂了,但是你没有用在生活当中,你以为像我们学佛的人,自己会讲理论,个个都能克制的?很多人跟你一样,理论学得很好,碰到事情马上就爆发了。本来一个月爆发两次,现在学佛之后爆发一次,一次被你克制住了,那就在进步了;本来一个月爆发五次,你现在爆发三次,你能够克制住两次了,你已经在进步当中了。不可能全部解决的。你就要天天这么做,每天要学会克制,克制到最后就没了(进步还是有的。像我们功力不够的,感觉在事情发生过之后就很……)后悔(马上就会自责,就觉得:“这样做我不对,我为什么没有控制住?”)对对对
(功力好的话,在发生之前就应该马上想到这一点)你现在讲的完全正确。什么叫功力?功力就是修心的程度,你修心程度高,碰到事情就不会发火。你刚刚开始,发完火之后,马上能够自己觉得后悔,有忏悔心,说明你还是在修,你也是不错(我觉得我现在进步还是……)很大,一听你讲话就知道进步很大了。你不要担心,偶然发一次两次,因为你不是神,你也不是圣人,你是凡人,从凡人走到圣人有个过程,等到你哪一天年纪大了,以后都不发火的时候,你就会告诉别人:“过去我学佛还克制不住,现在炉火纯青了,我才不发火了。”
(是的。人其实也是蛮可怜的,很多事情都还是顺着命运在走,因为你很难摆脱命运的束缚,很多事情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对啊(很多事情很难避免开的)对啊。你记住一句话:菩萨帮我们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事情会出来,你避免不了,但是你会大事化小。我曾经给你们讲过一个故事,人家给夫妻两个算命,说这个男的有一天会拿刀剁这个女的,因为上辈子是这个女的把这个男的砍死的。因为他们两个人太爱了,爱得已经不离不弃了,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是很好,感情太好了。那个女的学佛了,有一天,这个男的骂她,那个女的憋不住了,如果她反过来再骂他的话,这个男的顺手就抄起刀过去了,结果因为那个女的念经,那个男的拿起的刀放下了,她就躲过一劫了。这是真的事情。你说这个劫有吗?有的,但是躲过了。今天你跟太太发脾气吵架,肯定有这个劫,但是你现在没躲过,因为你还是吵了,如果你念经念到后来,她跟你怎么吵,你就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你就心里想:“我学佛,我就忍辱一下,我就把你当是外婆在打我,当是外婆在骂我。”你这么想,说不定你这个劫就过了,对不对啊?(是的)要学啊
(臺-長,比方说意念犯罪也算犯罪吧?)意念犯罪总比你行为犯罪好(我的意思就是,你动不好的意念,肯定对你有影响,动好的意念呢,但是没有去做,比方说我在大街上看到有一个人骑着一辆很重的三轮车,他要上坡,然后我只是“哎呀,我应该下去帮他推一下”,就是动了这么一个意念,因为我在开车,我可能一瞬就过了,没有停下来去帮他,那这种……)很好,动了这个脑筋也比不动这个脑筋好。我就跟你说一句话,要真的(我这个人很奇怪,经常看到一些事情,就觉得他们很可怜,真的很想帮他们,但是我真正会去动手的很少,想是这样想的,确实是发自内心的)你想的话,回报是什么你知道吗?也有好善报的。你经常想:“哎呀,我去帮他,我帮他推一把。”好了,等到你有灾难的时候,你去找人家了,那个人会跟你说:“我真想帮你啊,真的,我帮不了啊!”这就是你的果报。很多人就是这样,跑去求人家,“哎呀,我真的想帮你,真的,我帮不了。”这就是你的因果,呵呵(那等于是没有用啊?)对啊,有什么用?就等于你有愿力没去行,信愿行,有愿力要行的(是的)你跟你老婆说“我真想请你去吃饭”,就永远不请;“我真想给你买件漂亮衣服”,永远不买。你说你老婆会对你怎么样啊?你老婆天天说“我真想给你多煮几顿饭啊,我没时间”(是的)你好好修。
你要记住,你今天吵过一架没关系,因为你事后后悔了,你已经在进步了,因为你忏悔了,说明你在进步,因为很多人只想着报复,他根本没想过忏悔,那这种人就是不修的(是的)你已经在修了,说明你在进步了(有些人就只知道光念念经,生活中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他一点也不去改自己的毛病,也不修心,像这种也没有什么大用处的吧?)没什么用的(念经、修心修行一定要结合起来,就是让自己真正地向菩萨靠近)现在明白了吗?觉悟了,这就叫觉悟。“觉悟者”,不要再吵了(感恩)
wenda20160619B 20:22
佛性和菩萨心有区别吗
男听众:师父,您在《白話-佛法》中提到过佛性、菩萨心,请问佛性和菩萨心有什么区别吗?
答:佛性、菩萨心都是一样,都是劝人为善、与人为善,希望积极向上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菩萨心就是一个基本标准,佛性就是你本性当中有的。希望你通过菩萨的心把自己本性当中肮脏的东西擦干净,你就会找到佛性了。
白话佛法精选
广播讲座 学佛五力 20180113
要正信正念,不要混淆社会上的一些视听,对佛教要爱如珍宝,念念不忘,不要生起各种各样的其他的念头。一定要懂得怎么样来帮助自己,怎么样来帮助自己来坚固自己的力量,就是佛性。那么有五种力量,今天我跟大家讲的,请大家记住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佛当中的五种力量。其实力量来自于你的正信正念,其实每一个都有关系的。所以我们说三皈五戒,五戒、八戒、十戒,对不对啊?这些东西都是让你精进的一种力量。怎么样能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拥有智慧,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有力量。
今天跟大家讲的这个五力,实际上这个是佛教的用语。这五种力量,它是一种精神上的,是一种能够超脱凡尘的那种力量。你想想看,定力是不是内心的?慧力是不是内心的?念力、精进力、信力,全部都是内心的。所以你想永修善法,永远修这个佛法——这个叫善法,你必须增长慧力,对不对啊?你懂得四圣谛——苦集灭道,你就会慢慢懂得这些。所以我们学佛人,学了之后就慢慢用到生活当中去了,比方说不懒惰了,精进努力了,对菩萨有信心,生起无上信心,对不对啊?对这个世界懂得非空非有,对所有的人间的一切烦恼,不能束缚你的身心,你就破除了身心上的一些烦恼。
所以希望大家要懂得信力跟精进力,跟念力、定力、慧力,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实际上有了信心的力量,你就会努力精进,精进了之后你会慢慢地思考,然后思考之后能产生定力,定力之后产生智慧。所以这个五力全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希望大家好好学,希望大家能够懂得佛法的真谛,菩萨智慧那是无边无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