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9|回复: 0

【新课件】2-18、找到自身的菩提心,不让恶缘转轮回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20万

积分

积分
1203465
发表于 2025-3-19 16: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课件】2-18、找到自身的菩提心,不让恶缘转轮回



2-18、找到自身的菩提心,不让恶缘转轮回

 

     师父今天给你们谈谈天上的菩提心,什么是天上的菩提心?天是多少层的天?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是不一样的,都是不同层次的天。菩提心是在哪一层天?师父告诉你们,每一层天都有菩提心,包括人道、畜生道都有菩提心。菩提心犹如太阳光一样照耀每一个众生的本性,每一个众生的本性都有菩提心。我们修的是本性,是菩提心。

 

师父今天给你们讲讲天上的菩提心,天上的菩提心是比较纯净的,是污垢不多的,是很干净。要记住当你发愿学佛后,每一天的观想就是把你的菩提心和慈悲心显现出来,那是来自天上的菩提心,我们人间做得到吗?能做得到,就是把天上的菩提心化作人间的心性来运作。比如,你这个心很透明,但是外面被污垢包着,很脏了,可能看不见了,这个心是人间的,但是你到了天上,这个心灰尘就很少了,很透明了,这个时候你可以看见自己的菩提心,可以看见自己的慈悲心。而在人间良心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因为良心越来越肮脏了,所以要让你们知道天上的菩提心和大悲心是怎么回事,你们再把这个方法模式用到人间来,经常看看自己的本性和良心,是否纯净,是否慈悲。

 

菩提心就是菩萨心,菩萨的心大家都知道很慈悲的。学佛要学佛的智慧,要学佛菩萨透亮的精神,为什么在天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本性和菩提心呢?因为能升到天上的人都是很善良的,是可以看到的,天人可以随时随地把菩萨心肠看出来,可以看见自己的菩提心。天人就像动画片里面的仙女一样,他们可以一会儿飘到这,一会儿飘到那儿,可以随处飘的。很多天人在天上整天想着帮助人家,天人外环境很好,天上的人已经很自由了,而且都很善良。而我们在人间,到处都是要做的事情,到处都是要修的。

 

在人间我们看不到本性,看不到良心,就会做很多的坏事,做很多不好的事情,动很多不好的意念,所以在人间,人想看到自己的本性是很难的,只能说摸摸你的良心说话,也就是说良心已经看不见了,只能摸了,犹如瞎子是靠摸的,如果能看见,还需要摸吗?道理很简单。我们在人间的本性已经看不清楚了,只有在天上才可以看见,看见之后你才可以对照,才能映照你的本性和你的良心。

 

在人间虽然表面上你的心看不见,但在你的心里要感觉像看见一样。师父给你们讲一个道理,比如一个人在演戏的时候,明明没有门的,他要假装有一扇门,走过去拉开门,然后往里面看看,明明什么都没有看见,但是他要假装看见了;又如表演缝衣服,明明没有针线,但是她要假装有针线,假装缝补衣服。也就是说你要把天上看见的东西,用到我们人间看不见的地方,这个人才叫有观,才能有修。观世音菩萨,你看得见吗?但是你为什么知道观世音菩萨的行为是救苦救难的?这是你的感受,是利用人间的感受来感应天上的菩提心。每一天都要观想,要想自己的善良心被自己看见了,看见了自己的心很善良。我要救人家,我要慈悲,我要帮助人家——天天这样想,然后把它显露出来。

 

大家都知道六道轮回,现在师父给大家讲讲恶缘的轮回,什么叫恶缘的轮回?就是前世结了不好的缘,今世又在一起矛盾重重,继续结不好的缘,这就叫恶缘的轮回。比如,你被人家骂了之后,你的心就开始转了,接下去就开始轮回了,被人家骂过之后,看见什么都不开心,接下来烦恼来了,烦恼来了之后,接下来仇恨就来了,再接下来就开始报复了,这恶缘就开始轮回了。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就是恶缘在轮回。你不生气,这个轮回就不会转。

 

怎样来解决恶缘的轮回呢?解决的方法是观想空性,在想当中观,在观当中想,叫观想。比如观想观世音菩萨,把眼睛闭起来观想,不是把眼睛睁得很大看着观世音菩萨,那叫看,不是观。观想就是想着观世音菩萨的形象,然后在心里看观世音菩萨。观想空性,就是观想我的这个身体是空的。比如人家来骂你,你要感觉自己是空的:我没有什么的,我无所谓的,一切都是假的。如果被人家骂,应该想,他是在骂我身上的业障,我身上的业障真的不好,不但人家骂,我自己也要骂,你说你还会生气吗?如果你把这些业障认为是自己的,把它全部放入自己的身上,你当然就会生气了。如果你把这些业障从自身推出去,不要认为是自己的,要把它看成是外环境带来的劣等物质,是我前世的业障,是我把前世的业障带到今世来了,这些债我是一定要还的,而且都是我的增上缘,就是增加我上进的缘分,你能这样想,你就不会生气,这就是修。

 

观想自己空性之后,应该是入定,什么叫入定?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把自己的心定下来。入定之后才能转化为空,当一个人定下来之后,他的意念才会出来,心静不下来,脑子里狂想,心中都是狂念,你说能定下来吗?如果你们坐在这里心不定,什么东西都学不到,客气一点叫心不定,不客气地说叫杂念丛生。

 

修心是很严格的,一丝一毫的杂念都不能有,如果有一点点杂念就修不好心。在修心的时候,要把所有的人和事全部忘记。念经的时候杂念是怎么生的?就是因为心里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在心中泛涟漪,所以杂念才会四起。记住要保持身心的干净,保持身心的纯洁,就是要把身心不好的东西随时随地清除掉,把不好的思维、不好的行为、不好的意念,要全部清除。

 

任何学佛的人,首先,必须去除骄傲自大,就是你再有本事,再有钱,再怎么样,只要坐在下面听佛法,你就是一个学佛的人。菩萨是没有分别心的,不管你今天是谁,只要坐在下面听佛法,就要好好学,不能骄傲自大,如果骄傲自大就根本学不好佛。今天你有钱能怎样?能消除身上的业障罪业吗?只有功德才能消除自身的业障。如果这个人很有钱,他拿出很多钱来做善事,只要想到自己能得多少利益时,全部的功德就变为零。

 

第二,任何修学佛法的人,必须去除懒惰怠慢,修心的人是不能懒惰的。如果早上不肯起,晚上早睡,整天昏睡,昏睡的人越睡越胖,越睡越傻;昏睡的人智慧不开;昏睡的人,从佛法界来讲,这个人六度缺少好几度,所以你们学佛必须去除懒惰怠慢。

 


金言法语

当你发愿学佛后,每一天的观想就是把你的菩提心和慈悲心显现出来,……经常看看自己的本性和良心,是否纯净,是否慈悲。

 

是利用人间的感受来感应天上的菩提心。每一天都要观想,要想自己的善良心被自己看见了,

 

观想空性,在想当中观,在观当中想,……想着观世音菩萨的形象,然后在心里看观世音菩萨。……观想空性,……感觉自己是空的:我没有什么的,我无所谓的,一切都是假的。

 

观想自己空性之后,应该是入定,……入定之后才能转化为空,当一个人定下来之后,他的意念才会出来,


要保持身心的干净,保持身心的纯洁,

 


相关开示

原文:我们修的是本性,是菩提心。

关于菩提心wenda20200405_2531

听 众:师父您在《白话佛法》第二册中说:“师父给你们谈谈天上的菩提心,什么是天上的菩提心,天上有多少重的天,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是不一样的,都有不同层次的天,菩提心是在哪一层天呢?师父告诉你们,每一层天都有菩提心,包括人道、畜生道都有菩提心。”大家有不理解,请问每一层的菩提心都不一样吗?还是一样?

台 长:一样的,菩提心就是菩萨的心,菩萨心哪一层天不一样啊?我问你,你在哪个国家你没良心啊?(都有良心)

 

wenda20141221A  27:40  

怎么理解菩提心

女听众:菩提心是不是里面包括了很多种心啊?

 

答:对啊!菩提心就是菩萨的最里面最纯洁的一种,叫慈悲心里边的菩提心。实际上菩萨的心是泛泛地指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泛泛地指人的心,就像菩萨心一样的,低档次的是人的心,高档次的叫菩萨的心。菩提心我们现在再反过来讲,人的心里面分成好心、恶心、善心、贪心、痴心、嗔恨心,有这么多心吧?(嗯)那么菩萨的心,他没有这些不好的心,他已经是菩萨了,但是菩萨的心里面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什么问题?他有纯洁的心和不太纯洁的心,所以菩提心已经到了纯洁的心了(明白了)

 


原文:当你发愿学佛后,每一天的观想就是把你的菩提心和慈悲心显现出来,......把天上的菩提心化作人间的心性来运作。……经常看看自己的本性和良心,是否纯净,是否慈悲。

wenda20160108 01:01:57  

发菩提心的重要性

男听众:另外一个问题,发菩提心的重要性?

 

答:没有菩提心作基础,就像造一个房子,没有打地基的话,你永远造不高的。所以很多高楼、摩天大楼,造地基要三年,然后造房子一年就解决了,因为地基是最重要的,地基打不好,造上去以后会塌掉的。明白了吗?(就是我们学佛每一个意念都要先发菩提心再去做那件事情,这样会比较好对吗?)对。比方说今天我要吃饭了,“哎哟,感谢菩萨让我今天还能吃饭”;今天去帮助别人了,“哎哟,谢谢菩萨给我这个机会,我还能去帮助别人”。发菩提心啊,不停地发。

 

提问25.怎样发菩提心

———20161224吉隆坡51:38

问:师父曾经开示过,心灵法门是大乘佛法,是救度众生的法门,学习大乘佛法必须要发菩提心。请问师父,我们除了在行为上要救度众生外,在心里面要怎样发菩提心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在心里面怎样发菩提心?很简单,学菩萨的心。菩萨的心是什么?慈悲。菩萨的心是什么?智慧。我们现在有没有智慧啊?没有。怎么学呢?就不断地念经,不断地在度有缘众生当中增加更多的智慧。一个人的智慧怎么来的?跟别人交流也会有20%到30%的智慧。而且跟别人要有沟通,在沟通当中你救别人,从别人身上你可以学到很多,所以“三人之中,必有我师”,“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擅于跟别人学,擅于跟别人好好地交流,用佛法的智慧,把佛法变成人生,所以你就拥有了人生的佛法。

 

圆发菩提心的五要素!《智慧小故事-践行综合》

----20180616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智慧妙语

圆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菩萨的心。

 

第一,要关怀一切众生。“人溺己溺”,就是看见别人溺水了,你也像自己在水中一样;“人饥己饥”,也就是别人饥饿,你也感觉像饥饿一样;“利己利人,达己达人”,也就是说,要帮助自己,更要帮助别人。

 

第二,要包容一切众生,以责人之心责己。经常讲人家不好的人,要用这种方法来检查自己够不够好。以恕己之心恕人,经常原谅自己,“哎呀,我傻傻的,我又不是经常,偶然地”,来宽恕别人。很多人自己可以宽恕自己,但是老公要是做错事情,就不能原谅他。自己的孩子可以原谅,就不能原谅老公,为什么呢?孩子是自己生出来的,老公是别人的;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孩子,老公还可以再找。这就叫自私心。

 

第三,要学习克己,克服自己的毛病,常思己过,学习忘我,常思己过,不念人过。经常想想“我做错了”,不要动不动就是“都是因为他,都是他错,不是他,今天我怎么会错呢?”要想一想,都是自己的错。你们修得不好,师父想“我没教导好”;你们修得好了,我说“你们都是觉悟高啊!”所以“勿固、勿我”,就是不要固执,不要执著我相。给人信心,给人欢喜。

 

第四,诚心待人,善解与人,热心助人,成人之美。要帮助所有的人,这个人就是成人之美。

 

第五,叫圆发三心。第一是挚诚的心,对别人真诚,你一定会得到别人对你的真诚,因为你发出了挚诚的心,就是挚实无伪之心,没有假的,这样对一切众生,你会得到菩萨的加持;第二心是深心,就是无缘大慈地关怀着有情众生;第三,回向发愿心,就是万善同归,普愿有情,也就是告诉你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这个人有善心,你就好好地跟他一起普度有愿力的有情众生。

 

菩提心和慈悲心的区别20180110-来信二百

问:弟子关于菩提心与慈悲心的区别,以下理解是否正确?慈悲心和菩提心每个人都有,都是从本性中出来的。慈悲心只是代表我们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是发慈悲心帮助别人;而菩提心是菩萨的心,去利益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修行中,先修慈悲心,慈悲心修得越好,菩提心就显现的越多。

 

答:很好。

 

视频:044.菩提心和慈悲心的区别?如何更有效地培植和增加?【真修实修】

 


原文:是利用人间的感受来感应天上的菩提心。每一天都要观想,要想自己的善良心被自己看见了,

wenda20130906  09:40  

关于与菩萨相应的问题

女听众:您讲“相应”的时候说“知理去执行就和菩萨相应了”,是不是说学佛要行佛,要“身口意”一致?有时我们许个愿,不是像吃素、放生可以量化的愿,这个愿就是一种心灵的愿望,比如说“我想把菩萨给我的爱传递给身边的有缘人”,但是在做的时候必须要量化才可以。比如我可能存了几张小房子,同修需要的时候,我有时心里就会想:“我应该给他几张呢?”这个是不是我就不应该想?

 

答:从内心深处发出慈悲之光跟菩萨也会相应,所有慈悲善良的东西都会跟菩萨有一种相应感。

 

(考虑、判断给同修结缘几张小房子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真的做得不对、违愿了,心里特别难过。但是如果真的什么都不考虑,有多少就给多少,又感觉自己是不是没有这么大能力去担呢?有时候就会矛盾)尽自己能力办事情。我们做人也是这样,有时候尽自己能力去做,并不一定每件事情都做得好,但是只要你用心了,用自己的情去做,你就跟菩萨相应了。没有私心的布施那是真爱、纯爱,如果有私心的布施那不是纯爱、不是真爱。所以当你有这些想法、有压力的时候实际上说明你不是纯爱,如果你真的愿意帮助别人,你连这些执着都没有,你连想都不要去想,很自然地就出来了,那才叫真正的摩尼珠,真正地让自己的心和菩萨的心能够相应

 

(是的,过后就觉得自己又执着了,想多了,觉得很难过)你不能完全钻在佛理上的,否则你要去佛学院了,你一辈子也行不了。如果你在佛学院,那就好好修你的心了,就没有修你的行为。但是也有很多的法门,叫人家做的,比方说叫人家做好事,不停去帮助别人,这是修行的。实际上应该修心和修行融为一体那才是比较完美的。

 

Zongshu20180503  06:04  每天要内观自己是否像菩萨


 语:每一个人都要用心好好地学佛。有时候,我们人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习性,要想办法改,经常要看,叫内观。要“观”,观就是要看,“哎呀,我这个臭脾气又来了!”“你看,我这个要面子的脾气又来了,我怎么改不了的?我怎么会这样?”每一天要内观,早上要想一想:“我像不像菩萨?”中午要想一想:“我像不像菩萨?”晚上要想一想。每一天以菩萨的要求来对照自己,你就会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像菩萨了,所以要内观。内观什么呢?自己要像菩萨。

 

拜佛要向内心求,反观启动自己的慈悲心

wenda20180429B_1948

听 众:师父,拜佛要轻微低头,拜佛不向外求,内心开悟,俯首反观佛性。向内心求与正常地祈求菩萨保佑有何不同?

 

台 长:不一样。你内心求,反观,就是启动了自己的慈悲心。慈悲心很重要,你没有慈悲心了还怎么办啊?你没有慈悲心,你根本动不了了。任何人启动自己拜佛的心,实际上就是从内心出来的,因为内心的佛性会带动你所有的慈悲、忍辱、精进、守戒(是不是这样理解:观自己内心的佛性、慈悲心,自己的心跟菩萨合二为一,从而求得菩萨的保佑?)对啊,合二为一,你这样求起来当然灵了,菩萨能感应到,你想什么菩萨就知道什么。

 

念出智慧 学出本性 广播讲座20120212

第三种是观想,就是一边看着菩薩,一边想象着我自己是菩薩,想象着我在救人,想象着我正在做佛菩薩的事情,想象着我要怎么样,这样菩薩就会给你更多的加持。很多人在念经的时候经常想着观世音菩薩,这样念经的效果就比没有观想的效果要好很多。

 


中场视频

【每日精选】只有看见佛性后人才不会轮回

 


原文: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就是恶缘在轮回。你不生气,这个轮回就不会转。

Shuohua20130816  13:40  争论吵架的恶缘会成为再轮回的因缘吗

听 众:我以前非常喜欢跟别人竞争,在学校里看同学不顺眼,得罪了不少人,毕业之后大家就不怎么联系了。现在知道结下了恶缘了,像这种恶缘如果不化解,它会成为再轮回的一种因缘吗?

 

臺 長:实际上成不成为轮回的因缘要看你当时作恶的大小程度。如果你当时骂得人家心理自残了,这个女孩子如果因为受到你当时的骂到现在有心理疾病了,比方说有忧郁症了,这个忧郁症不是完全由你引起,但是至少是受到你当时的一直谩骂造成的话,那你就有结。如果小孩子吵吵架,根本无所谓的,吵过了就算了,现在大了,那这些结就不可能有。而且这些就是非常非常细小的,在你念经之后,念礼佛大忏悔文啊,七佛灭罪真言啊,你念了之后实际上就是消你年轻的时候造的一些业,所以一般的不会成为一个大的业障的。

 

控制不住就是修得不好,要体悟空性

wenda20141102A_4729

听 众:对不起观世音菩萨,对不起师父,忏悔。身上有很多的业障,真的觉得自己很讨厌,有很多不好的(毛病!太自私啊)对对对!

 

台 长:一个人的自私有时候自己都很恨的,自己都很恨自己(对对对,欲望太多了,我觉得就是自己的欲望。有时候明白师父说的那些道理,观世音菩萨说的那些《白话佛法》都明白,可是在生活中,有时候自己的这个贪瞋痴控制不住,总是在犯错误)控制不住就是修得不好,修得好的人控制得住的(对对,是是,师父,现在都体验出有师父的感觉真的不一样)那当然了。我告诉你,有师父的话很多弟子做什么事情都不怕,碰到什么事情马上就想:哎哟,我要对得起师父,对得起菩萨。马上心里就安慰很多了。心想:哎呀,我不能乱做事情的,师父要讲我的。你这个人就有约束了,有约束就不会乱来了,不会乱来就不会后悔了

 

(对对对,听师父的话,就更好地精进。如果老是顺着自己的个性去修行,我觉得效果很差,越来越不好,一定要听师父的,要真改,真改变自己,学佛学到现在我就明白了,不要被眼前这些事情困扰,自己要有境界,去体悟这个空,空性。这两天我就在想:如果眼前这一切都不是真的,我们为什么要执著在当中,所以自己老是犯错误)老是犯错误到后来就结束了,就没了(感恩师父,还是多改毛病,多忏悔,求观世音菩萨和护法神原谅)

 


原文:观想空性,在想当中观,在观当中想,……想着观世音菩萨的形象,然后在心里看观世音菩萨。……观想空性,……感觉自己是空的:我没有什么的,我无所谓的,一切都是假的。

wenda20111030  17:55  

如何观想

男听众:臺長,我现在不太会观想,乱观想肯定是不好啦,但是观想会不会比不观想可能要好一点?观想有没有什么诀窍?

 

答:观想是这样的,你要看观世音菩萨看得仔细一点,你觉得自己脑子最干净的时候,看着观世音菩萨。比方说看着观音堂的观世音菩萨,你盯着菩萨,看眼睛,看菩萨的法像,看菩萨的头发多么庄严,然后你把眼睛闭起来,你不要一直看,一直看到后来,杂念就会进来了(对对对)乱七八糟想法就会来了,看完之后,把眼睛闭起来之后,会一直有这个形象留存在你的记忆当中。这种观想是最好的(我懂了)

 

2-19. 控制念经心态,借假修真

观想空性时,不要去想任何一个人和事情,而且要让心平静,心态一定要平静,心态不好是暂时的,但是心必须要平静。比如现在你很恨一个人,但是要对自己说我要平静,不要去想,集中精力念经,这样心就静下来。

 

观想不好会出问题

shuohua20150710_0400

听 众:师父,有一个同修念经的时候思想集中,经常观想观世音菩萨洒净水。可是有一天她在观想的时候,忽然间出现一个大鬼脸,吓得她不敢观想了。要怎样适当的观想才不会有这种问题呢?

 

台 长:不要观想,我没有叫你们观想过。观想会出问题的,这是肯定的。因为观想会观想到菩萨,也会观想到魔。凡是观想的话都会接触到灵界,所以很危险的(她不敢了)就是这样。

 

视频:191. 空性与无我的概念(问答20151023)【真修实修】

空性与无我的概念

女听众:您之前开示过,那个“空性”是不是就是等于“无我”啊?

 

答:“空性”和“无我”,涵盖的意思是差不多,但是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解释的。“无我”是在为人,是在做人,是在学佛。“空性”是指的你更深层的,是没有肉身的,是指的你灵体世界,不是肉体世界。所以你的空性,就是说你的本性,明白了吗?本性像面镜子,照到什么他心中就有什么,照到不好的,那就是不好的。现在这个空性的意思就是说你本来是空的,还我本源明白了吗?(明白。是不是这两个是在不同的四维空间里面是吗?)一个讲的这个层面是人间的,一个讲的更深层的意识当中的。

 

(明白。那师父,能不能平时不管自己遇到什么事情,把自己观想成一种透明体这样,可以达到无所住心吗?)不要去出花样,你要把自己看成透明体,接下来鬼就上身了(哦)诶!什么都不懂,还要编,还要举一反八。你们……(对不起)没有师父的话,很多人就……过去为什么很多人修偏了?打坐啊,打坐之后把自己想成空啊,好了,鬼上来了,自己魂魄没了,鬼就上来了(嗯,明白。师父,弟子太愚痴了)呵呵,鱼吃得太多了。

 


原文:观想自己空性之后,应该是入定,……入定之后才能转化为空,当一个人定下来之后,他的意念才会出来,

3-3、《用正思维谈“观想”》

另外,要观想你和菩萨是一致的。那么观想和菩萨是一致的,有什么好方法呢?实际上这个时候你就是持咒。用白话讲,持咒就是念经。你念经的时候,心中想的跟菩萨一样,你叫持咒。又跟菩萨一样,你又是在念经,那你的心一定会平静下来,你就会定下来。你修心入定之后,什么想法都没有了,脑子是空的。师父问你们:这个“定”里面,有没有这个“念”?定下来后,心中有没有念头?人空实际上是一种假空。修炼到脑子里全部空掉之后,表面上他有没有念头?实际上他还是有的。

 

心定之后产生的念头和心没有定之前产生的念头是两个概念。举个例子:母亲知道孩子要干什么,你说她用得着跟孩子沟通吗?妈妈一定知道孩子想做什么,孩子是不会知道妈妈想做什么,对不对?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想。问题是不要想之后,有没有想呢?没有想了。有没有念啊?有念。无想有念。很多人不去想,他的念头是自然出来的,就叫念。比如说你们很多人想打坐,想安静,什么都不想。但刚刚一打坐,没有想吧,脑子里说“不要想,空、空、空”,可是念头一个一个蹦出来。

 

wenda20131213  01:20:29  

入定和禅定有什么区别

女听众:入定和禅定有什么区别?

 

答:禅定,是通过某一种特殊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心定下来,通过“禅”。禅是什么?一种寂静,一种用佛的理念让自己的身体、血液、肉身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人会定下来,这叫“禅定”。“入定”是什么?就是把心定下来,是人间修为法。一个是通过佛学的修为法(那我们入定时会不会魂魄出去啊?)会啊,所以不要入定,我从来不叫你们打坐的。情愿自己修自己的,也不要有偏差。因为“入定”很多人会进步快一点,但是冒一定风险的(明白。臺長您要保重)好,再见。

 

烦恼、杂念多,要用“四念处”来观想

wenda20180916B_4238

听 众:师父讲过“四念处”,我最近感觉自己有很多烦恼,有很多心结。如果做观想,是要做什么样的观想?要“观心无常”吗?

 

台 长:“四念处”的话,你要观,要稍微动点脑筋的。像你这种都是杂念,你怎么“四念”啊?(那我要怎么修?)先自己安静,叫“禅坐”,不是打坐(让自己静下来,是吗?)对啊,最简单的就是不要去想。“四念处”里边你选一个吧(嗯,“观心无常”?)这样吧,你观两个:观受是苦,观心无常(好的。师父,能具体讲一下“观心无常”吗?)“观心无常”就是你知道这个世界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有什么烦恼?今天不开心,过两天开心了;今天这么开心,过两天又不开心了(明白。师父,那我就经常要做这样的观想,是吗?)对啊,难受的时候经常想想“过两天会好的”(好的。师父,能开示我几句吗?)就是小男孩性格,倔得不得了,冲得不得了,你这种人能顺利的?(那要怎么办呢?)“那怎么办?”改!女人多做点女人相出来,平时要多温柔一点,慈悲一点。观世音菩萨明明是男身,还要化成女身来救我们,为什么?(就是慈悲)你慈吗?(我不慈)你悲吗?(不悲)所以你不慈不悲,你能干什么?(对不起,师父)

 

Wenda20170602  50:53  一般情况不要观想

听 众:师父您在《白话佛法》第三册第三篇开示:“师父不要你们观想我,应该观想你们自己。什么叫观想自己?就是观想自己的法身。你们的法身是什么,你们知道吗?法身就是菩萨身。”后面您又解释了很多什么叫法身。请教师父,修行到什么境界的师兄可以做这种观想呢?因为我们平时也不敢乱观想。

 

臺 長:少观想,不要观想。观想是什么意思?心实在收不回来的时候再想一想,平时念经、磕头心里就很静,杂念不生的人观想什么?没什么好观想的。观想的话就是你杂念太多,心静不下来,没有涅槃的般若智慧,这个时候你要开始观想,观想也就是四五次最多了,但是一次不要时间太长。

 


原文:要保持身心的干净,保持身心的纯洁,

提问10.能否在念经拜佛的时候观想

———20150624香港18:18

问:有同修在早晚礼佛的时候,观想观世音菩萨妈妈头上的像太阳一样的光团移到自己的头上,充满了智慧和能量,还观想光团从里向外一圈一圈散发能量。每天这样观想后,感觉头脑非常清醒,对《白话佛法》也悟得比以前快。同修想问,我们能否在念心经的时候也这样观想?

 

答:实际上,就是你观想,你也不一定观想得到。像这个同修,他能够观想得到,说明他的根基不错。有些时候台长并没有提倡大家观想。观想得好,实际上很好;观想得不好,可能会走偏差。跟打坐修行一样,他要有功力,要有底蕴,要有基础的,不是谁都能得到这个好东西。有时候你不观想,问题也不大。只要你善良,这个光环照样会在你身上。有些人喜欢观想,但是也不一定有。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那是修来的,不是想来的,那是自己功成圆满、功德圆满,那是圆满了之后,自己来“圆”,自己来“满”的,不是画出来,也不是想出来的。

 

三六九劫受报时,保持身心的健康要靠境界来维持

wenda20161216_2630

听 众:“三六九”劫的时候,人身上的“黑点”爆发时,突如其来的惡运、惡缘、惡果往往让一个善良和快乐的人心中饱尝有生以来的痛苦和不幸。是不是业障爆发时最容易让心魔有机可乘?明明知道前方有陷阱,还是不自觉地要踩进去,让人不停地造新业,让惡果不但消不了,还一直增加和轮回,迷惑在因果里。人在幻身受报时,应该如何才能确保心灵不会受到惡果的控制与摆布呢?

 

台 长:这个都靠境界的。学佛学到后来,只要有境界,有菩萨的境界,这些问题都会解决的。你想想看,怎么会不受惡报?因为你境界高了,你不会有惡言、惡语、惡心,你心中已经平静圆满了,你怎么会有惡报?已经消掉了,还有吗?没了(明白。惡运来的时候,不修佛的人往往都会怨天怨地。但是修了几年的同修,看了师父的《白话佛法》,他们可能就会比较容易想通、放下因为师父都教过我们会把一些不好的东西想成是受报,过了就没有了。我们就当消业了,就过了,就不会再造新的业。这是在师父的《白话佛法》里面看到的,感恩师父)

 


结束视频

骄傲的结局——心安静的时候才能看出世间的很多真相!




【PPT新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新课件】2-17、学佛的十大行愿
下一篇:【新课件】2-19. 控制念经心态,借假修真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4-24 00:21 , Processed in 0.0548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