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68|回复: 0

【基础课件】1-4、学佛修心的目标(二)

[复制链接]

9730

主题

66

回帖

88万

积分

积分
887575
发表于 2023-12-6 18: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学佛修心的目标()

 

    修心的目标有了,那么修心怎么修,怎么擦拭我的心?这要靠心的理解来实现——悟。悟就是想通,我们总是说要悟,可道理都摆在那,轮回因果,缘分命运,还有什么可悟的呢?实际上,明月飞花,一草一木无不带来悟的契机,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件事都有可能让我们领会更多,悟就是将佛法应用到生活中去再从生活中体会出佛法的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犹如我们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反复应用基本纲领反复做练习题再从练习中掌握基本纲领直到熟练掌握,应用自如的过程。修心路上的每一次正确应用佛法,心境就提升一分,同时又可能前九次全对,但第十次错了,也可能导致修行前功尽弃,所以才说修心路上“如履薄冰”。

 

有很多同修对台长的“说法”研究得非常仔细,理解得非常透彻,修得非常精进,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大家认识到这个法门的殊胜之处。但是从网上问的问题和平时的待人接物上可以看出,很多人现在还处于还债的阶段,还没有认识到佛法即人生,学佛先学做人的基本道理。虽然因为念经的原因,脾气上有了改进,但并没有主观上开始反省自心,主动地找毛病改正品行,也就是说佛法还没有被你应用到生活中去,还没有把佛法主动地应用到自己身上。比如说“戒定慧”,有多少人仍不明白为什么要戒,戒什么,怎么戒了就能定?为什么要定?定什么?这些都是心中要明白的问题。同样很多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一些前人总结的经验,也要从中悟出它的原理,它依据佛法的哪个基本定律,这样才能明白前人为什么这么说。比如说,为什么“忍辱能精进”,依据哪一原理?为什么要这么强调“无我”,有什么作用?等等,不仅知道这句话,也能按着做,不能只是简单地机械地照搬套用,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真正明白真正会应用,这一点和我们学习数学应用定律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悟”并不是那么遥远抽象,在每天的学佛中,实际上我们都已经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开悟:怎么念经?念经怎么就会变好?小房子是怎么应用的等等,接下来就是要系统地有意识地悟,想更多的“为什么”从而明白更多的道理。修心的人不敢做坏事就跟懂法的人不敢违法乱纪一样,因为他明白道理。

 

修行修什么?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目的是要达到觉悟的最高境界——彻悟。修行有三个方面:行为的规范,言语的禁忌和意识品行的提高。实际上,当我们知道了尘网中孽力占很大成分,而孽障又是来自于“身口意”,那么就很容易理解这三点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造孽。行为的规范杜绝身体造的孽障,言语的禁忌使自己不造口业,意识品行的提升又是为了防范意念上的坏念头,从而少造意业。

 

明白了这些原理,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基准修正行为,减少孽障,不再编织新的尘丝。当然应用这个原理到生活中去和应用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每个人的领悟力。比如说:工作单位的领导明显地加大了你的工作量,使你每天埋头苦干还常常加班加点,但别人同样的薪水,可要清闲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忍住不骂人,你能忍住不做出格的事,可内心里你能不能真正地不生气呢?不生气又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你不生气,别人会不会认为你是懦夫呢?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什么呢?

 

这些都要靠我们自己来领悟。每回答一个问题,你的境界就增一分,领悟的不同,境界就不同。如果领悟不出,则会时时比较着别人的工作量,不停地感受着不公平待遇,渐渐地愤恨起来,这时候孽缘早已种下而不自知,反而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渐失道心。其实任何人的努力,最后一定会得到回报。“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正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所以台长不可能把每个人要悟的答案都摆在面前供大家选择,但好在万变不离其宗,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宗旨就是用因果、缘分来理解生活,台长教的法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做功德不起恶缘来作为约束自己的准绳。

 

修行的三个方面并没有讲到积功德,那功德怎么会是修行的结果呢?修行三个方面直接的结果就是做善事,持善念,说好话,都是功德。

 

修心修什么?

 

修心是修行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题目,初学者或还没有感应的人,可以先专心致志地消业障做功德做起,这是因为当身上的孽障还很多的时候,你的债还太多,心上的污垢还没有擦拭,谈不上修心。而当我们消孽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这时候会有经历过梦考,如闻到了天檀香,见到菩萨笑等灵感后,逐渐地修心就摆在面前了。这就是台长所传的“修今世法”区别于其它“修来生法”的一个特征。魔由心生,实际上心魔和孽障是密不可分的。现在我们能够还债后再修心,那么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所以同样是修心,心灵法门明显可以让大家的心障减轻,容易克服心魔,提升境界,收到成效。

 

从修行的三个方面还可以看出,修行和修心是息息相关的,要修正自己,首先就得发觉自己的行为上有什么不正的地方。这个“觉”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反省自身,反省自心,逐步提高。修心没有一定的明确规定,按部就班的操作规程,具体说明如何修心,因为各人的业力不同,修行所遇到的障碍不同,从而修心之路也就有千差万别。但万法归一,无论我们修心之路有多么大的差别,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佛心菩萨心,佛心即是众生心,菩萨心即是慈悲心,所以只有时时反省自心,对照佛心菩萨心,就能找到心中要修正的地方,从而修正我们的行为。

 

佛心就是无我地想着众生的苦,菩萨心就是慈悲喜舍,这都是极高的境界。所以是我们的榜样和修行的终极目标。修心的基本起点就是修正心灵,达到心净心定的境界,也就是着眼于实际,从我们身上的毛病找起,去除三毒“贪瞋痴”,去掉我执他执,从而定下心来,一心修行,得到心灵的纯净,逐渐地明心见性。见到我们本来的佛性——包括良心、善心,使之培养壮大,发展成慈悲心。

 

什么是心净?

 

修正心灵为修心的出发点,但不同的人对正的看法不同,哪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可能都认为自己是正。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题目,什么是正?怎样是正?一个自私的人会说“人不都这样吗”?一个经常和妻子吵架的人会认为她总是这样不关心我,而一个与80岁的老妈十年不相往来的儿子也会振振有词地说:“她当年对我老婆狠得不得了。”在这种情况下,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认为自己错的人,怎么会突然去反省呢?什么是他们反省的契机?这个契机多来自外界,如某日法会上臺長的一句话,有时坐车也能产生一些悟性,一个儿子扶着年迈母亲的一个剪影,或者是同事叙述的一个邻里旧事等都可能是幡然悔悟的契机。但契机必须有功德的积累做基础,正所谓“厚积薄发”,无论是通过念经还是做其它善事积累功德,只有到了这个层次,才有“一点就破”的可能,这个层次就是导致这种“不正”的孽障消除了,心灵上遮掩你本性的污垢擦掉了,这时候才能见到“不自私”的本性、“爱和包容”的本性、“孝”的本性。

 

同时要心中认识到还有制造这些污垢的源头:贪瞋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十有八九大多数都因为贪瞋痴,所以称为“三毒”。刚对自己的自私心理批了好一阵,转眼单位里评职称,又是当仁不让,舍我其谁;刚把老妈妈接回来,10年冰冻得以化解,妈妈一句话又暴跳如雷……刚刚见到的一点善的本性又无影无踪了。

 

所以三毒不除,修心则是事倍功半,甚至寸步难行,即使久负盛名之有修,也有不能尽除三毒的可能。这一点只能由自己解决,别人的劝告,别人的帮助等外来之力是起不到决定作用的,哪怕是台长耳提面授让你别贪让你不要痴,自己看不破也没用。有多少痴心男女缘分已尽了,还要苦苦思念,有多少荣华富贵之后不能安于现状反而孤注一掷,变本加厉后,贪得无厌……这些都是看不破,看不破人生苦短,念念无常。虽然说到缘分因果都明白,但用到自己身上就是另一回事,不再是缘起缘落都是因往世的因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缘分已了,一分羁绊就没了,不再是人间一切落叶飞花,皆为虚幻,命里的富贵和自己的往世善业相联系,喜欢就应加紧修功德以期来世荣耀一生。所以三毒之害伴随着修心的全过程,也是修心之人时刻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付三毒的法宝没有别的,“戒定慧”是关键,就是先克制自己,克制了,心就安定就能继续修行,终有一天能看开看破,这就是得了智慧,从而此毒就不再为毒。再下一个阶段,也许三毒又以其它的诱惑出现,看破了财富,又有了地位的诱惑,看破了地位的虚无缥缈,又有了女色的诱惑,看破了臭皮囊,又来了名声的诱惑等等不一而足。

 

不单是诱惑,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烦恼,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忧心,心忧则浮而飘,被诸事牵扯,谈何修心。

 

人生在这个世间,就不可避免地和其他人发生关系,我们可以自律不生恶缘,却不能让周围的人也都不生恶缘,如果别人对我们生起恶缘,也就是我们遭遇不公、不平、误解、甚至辱骂的时候,“忍辱精进”就是保持我们心灵纯净的方式。忍辱不是懦夫的表现,而是唯一的不“接”恶缘的法宝。别人向我射出一根恶缘的尘丝,我们一生气心中一恨,则尘丝就沾在我们身上,从这一刻起,恶缘的因果就形成了。只有忍辱而不接这口“恶气”,才能使恶缘不落地生根,忍辱是表相,真正要求的是心不起波澜视外辱如无物,也就是修心中的“境转心不转”。

 

另外要从心中剔除的还有一个“执”,无论是“我执”还是“他执”,都是因为理解事物不全面而造成的一种偏见。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在生活中获得的感受都不一样,所以形成这种自己认为正确的偏见。可想而知是由于“执”的存在,我们在认识事物和道理上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但困难之处在于,自己不自知不觉察其为偏见,那么就会被这种假相的真理所欺骗而坚持下去。解决的根本是去除“我”,不以“我知我见”来认识佛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会“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佛法。心要时时地擦拭,消孽障,让忧愁诱惑等尘埃不着落,从而得“心净”,心灵的纯净,目的是显露本性。净到一定程度后,本性就显露出大部分,不再容易被污垢遮掩,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小心呵护着它,培养它壮大它,让它不要再迷失,这才是学佛的入门之时。

 

那是不是只有脱离尘世才能心净呢?尘世间是最好的修心地,心不净躲在深山也还是放不下。求心净,并不是要求大家放下一切,放下缘分,甚至为了躲避缘分而不与人交往,这里的“净”讲的是干净,纯洁,不沾染污秽的习气和恶缘分;所以心的干净是修出来的而不是躲出来的。

 

心定是怎么回事?

 

大家信佛都有不同的机缘,有的人很容易,第一次听台长的法会就坚定地学下去了,有的人听节目录音中感到和自己的情况类似就按着台长教的方法去做了,见到了效果,知道所言不虚才信了。不管机缘如何,信了心就定了下来。这种定是暂时的定,身上的病好了,孩子可以开口说话了,知道佛法的伟大了,可是我很忙,忙得没时间念经,或者先是劲头十足,然后渐渐疲怠,或者只是怎么教怎么做,不去学习,不去领悟,这些都不是定。下次遇到别的问题,如工作丢了,爱情出问题了,还是在原地打转,不知如何应付;或者我已按台长上次教的方法做了,但我一个月内仍找不到新的工作;为什么我的爱情用了台长的方法半年还没来……疑惑随之而来。有孽障才有牵挂,有了牵挂,“我”就随着牵挂去了,心也就不定了。所以修大乘佛法(救助众生的法)要有小乘佛法做基础,先要把自己修好,自己的家修好,只有“心无罣碍”才能“无有恐怖”,再谈修心救度他人。

 

心定”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坚定的信念,二是坚定的目标;其基础建立在明理上,明白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明白因果,明白灵性世界的真实,明白命运的高低起伏是为什么,还要明白善缘恶缘业力尘网的关系,这样才能定下心来修行;同时还要明白菩萨的慈悲,菩萨的伟大和真实不虚,菩萨闻声救苦的同时,我们要先做好自己的功课等。这样才能坚信目前的困难是有原因的,困难也是暂时的,从而达到心不随境转,境转心不转,一心觉悟的境界。当然这是比较高的境界,我们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但至少知道了方向,我们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至于最终成绩如何,还要等参加了考试,待结果出来的时候才知道。

 

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则生道。总的来说,佛法人生,人生佛法,把佛法应用到人生,自人生中参悟佛法,坚韧不拔,自会渐入佳境。

 


 

金言法语

悟就是将佛法应用到生活中去再从生活中体会出佛法的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

 

修心路上的每一次正确应用佛法,心境就提升一分,同时又可能前九次全对,但第十次错了,也可能导致修行前功尽弃,所以才说修心路上“如履薄冰”。

 

修行三个方面直接的结果就是做善事,持善念,说好话,都是功德。

 

“觉”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反省自身,反省自心,逐步提高。

 

对付三毒的法宝没有别的,“戒定慧”是关键,

 

“忍辱精进”就是保持我们心灵纯净的方式。忍辱不是懦夫的表现,而是唯一的不“接”恶缘的法宝。

 

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则生道。

 


 

相关开示

原文:悟就是将佛法应用到生活中去再从生活中体会出佛法的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



独园和尚——将佛法的理论运用到现实当中改变自己

 

曾经有一位法师,他到处去参访明师,他自己以为学了不少,有一天,他到了相国寺去参见独园和尚。

 

当年在日本独园和尚非常开悟、有智慧,为了表示他的境界,这位法师一看见独园和尚就说: 心、佛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和尚正抽着烟袋呢,听他摇头晃脑地这么讲着,突然之间拿起烟斗冲他头上狠狠地敲了一下。

 

这位法师问他为何被打,这位年轻的法师很愤怒,结果独园和尚说: 一切皆空啊,你哪来的那么大的脾气呢?你不是都开悟了吗?一切皆空啊,你还有什么脾气啊?

 

师父告诉你们这个故事,就是说我们学佛不单是学理论,还要学佛实质性的运用,就是要你们将佛法的理论运用到现实当中,用到实践当中来改变我们自己,改变家庭,改变社会,慢慢地让和谐布满全世界。

 

----20130609 中国香港法会开示

 

wenda20130419  31:37 

同修感悟心灵法门起点很高

女听众:前两天我在网上看了其他法门的一篇文章,我就很想跟听众大概讲一下。是某老师的一个非常出色的弟子写的一篇学佛感悟,我看完之后才真的明白心灵法门多么地殊胜,因为我并没有那种大起大落的事情,同修那些生死的事情我都没有过,但是我一直这样念着。后来那天看到这篇文章,他一开始念其他经咒,学得也非常好,本身底子也非常好。但是他学了很多年,那个经卷都翻得快烂掉了,他就想放弃学佛了,因为他觉得这个佛法跟生活是两回事,佛法是佛法,生活是生活,脱节了。后来他经过两次反复期之后才慢慢地把佛法融入生活中。我看到他那些感悟,他虽然是学了十几年之后写的那些感悟,我只学了两年多,真的能够在我心里引起共鸣,引起心里的那种撞击。我觉得心灵法门真的太好了,不管我们每个人起点怎么样,根基怎么样,但是他真的到了这个法门,他起点就非常高。

 

答:很多人还以为心灵法门是基础,实际上心灵法门起点可高了,一下子叫人顿悟,马上开悟的(真的太好了,谢谢师父)

 

心生贪瞋痴念时怎样立刻转到无我广大的心念上来

香港法会问答20160706

问:师父常告诫我们:要学麦穗,果实越丰硕,头越低;要学大海,把自己放得越低,心胸越宽阔;要把自己看得淡一点等。请问师父,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对境,心生狭隘的贪瞋痴念时,怎样可以立刻转到无我广大的心念上来?

 

答:多练习。师父经常对弟子特别严格,我有意的,就是当着很多人的面,我讲你不好,你马上就说“哦,我改”;过一会儿就忘记了,马上转换心态。那经常这么练练练,练到后来,一碰到马上就转换了。这就是个方法,要常练习,就转得快了,马上就转过来了。

 


 

原文:修心路上的每一次正确应用佛法,心境就提升一分,同时又可能前九次全对,但第十次错了,也可能导致修行前功尽弃,所以才说修心路上“如履薄冰”。

Wenda20130503  47:58

学佛修心如履薄冰,走错一步,前功尽弃

听 众:您说修心路上每一次正确运用佛法,心境就会提高一分。但是也有可能前九次都对第十次错的时候,就导致修行全毁、前功尽弃。我不大明白为什么第十次错了,前九次就都白做了?还是说他的果还在,只不过他最终的目标没有达到?

 

台 长:举两个例子给你听听,我都用不着讲其中的奥秘,你把例子一听就明白了。这个孩子小时候是三好学生,中学里是个好学生,大学里是个好孩子。他最后贪污、腐败犯罪了,抓到监狱里了,是不是过去好的全部前功尽弃了啊,结果在那里放着呢。今天跟着台长学佛的人开始很努力、很精进,度人啊什么都很好,到最后自己学偏了,以为自己不得了了,叫人家都跟他学了,而且以为“我要怎么样怎么样跟人家讲”,你说说看他过去的功德还有吗?(明白了。学偏了太可怕了)非常可怕。就是大楼你已经造到十楼了,只要这个顶没盖好,全部都倒下来了(是。尤其有时侯我看到身边有人……我都不太明白他们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我觉得更可怕,如果我知道他们是怎么怎么回事……)非常可怕。现在有很多人自以为是,冒着台长的名义。刚刚就在前面讲的,用着台长心灵法门的名义宣扬自己的法门、宣扬自己的东西,非常可怕

 

(怎么避免?)如履薄冰,要有正念、正信、正法、正道、正识。他连这些东西都没学好,就乱来了。以为自己想像出来的,他都不知道啊,他们稍微得了一点点小神通,你知道这些都会害死他们的(师父,我每天都祈求观世音菩萨让我不要学偏、让我不要迷失,我想菩萨一定会慈悲我吧)绝对会,我告诉你,你要认准了。所以为什么叫一门精进,认准了这条道,要好好地走下去。很多人自成一派那就完蛋了(明白了)

 


 

原文:修行三个方面直接的结果就是做善事,持善念,说好话,都是功德。

Wenda20171013 01:01:55

不停地做善事、动善念,自然没有恶的空间

女听众:师父您在《白话佛法》第一册第四篇讲道,“用做功德不起恶缘来作为约束自己的准绳”,请师父开示一下。

 

台长答:白话讲就是不停地做善事,你就没有时间去做恶事了;不停地有善念,你就没有动恶念的脑筋了,没有给恶念的空间了。举个简单例子,除了一天睡8小时之外,你还有16个小时,16个小时里边你做16个小时的善事,那你哪有一分一秒去做坏事啊?对不对?(对)

 

广播讲座2011-18.功德靠发心,福报是烦恼

人在做善事的时候,要有好的发心。虽然你在做一件善事,如果你的发心不好, 你也是没有功德的。当你在帮助一个人的时候,你用的不是佛菩萨的慈悲心,而是有自己的私心,是想从中牟利,这样所做出来的就只能叫善事,而不能叫功德。人在学佛之后,所做的事情都是经过大脑考虑的,做任何善事都能够从一个点出发,这个点就是你所理解的佛性。

 

台长经常跟大家讲一句話,就是有些人从小就不喜欢吃活鱼活虾,这不算功德,但如果某一天原本吃活鱼活虾的人在佛菩萨面前许愿说从现在开始再也不吃活的海鲜了,因为知道要做善事,要有慈悲心,这就是有功德了。从小就不爱吃海鲜的人,他不吃海鲜,因为那是他自然的习惯,是没有功德的。这和许愿不再吃活海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有功德的。一个人的发心很重要。学佛的人发心好,就有功德。如果发心不好,即便做善事,也得不到功德,只能够得到善报。

 

白话佛法一3. 学佛修心的目标(一)

功德是修行的结果,境界是修心的成绩。修行和修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修行是修心的手段,反过来通过修行的过程,得到更多的感悟,又进一步提高了心的境界。修心是修行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起点,心的境界提高了,发的心愿也就更大,又可以提高修行的质量。

 



中场视频

【20170210_台长法身的精彩开示_修心最重要的要开悟!说话2017年02月10日_11分】

 



原文:“觉”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反省自身,反省自心,逐步提高。

Wenda20200809   01:18:03  

想通自己是来还债,业障会消掉很多吗

女听众:师父,请问您在视频讲座《彻悟的无常观》里边说,我们都是欠别人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这个道理。师父开示过,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还债的,那这个债其实就还得差不多了。那如果师父在录音中明确告诉同修他是来还债的,他一下子豁然开朗,想通、想明白了,是不是这个业障瞬间就会消掉很多,可以少还很多债啊?

 

答:完全正确。当你明白你欠别人的时候,你就有机会觉悟,就有机会还债;自己还不知道,你可能还在欠债。我举个简单例子,你不知道这个地方有一个摄像头,你开车被拍下来了,你下次知道这地方有摄像头,那你下次当心了,是不是不会犯戒了?(是的。如果我们对待周围的人都抱着这种还债的心态,这样可能就会减少我们的瞋恨心和抱怨(对)会不会加速我们还债的速度?)会。你总觉得自己欠别人的话,你自己不伤心,因为人的毛病是容易谅解自己,不能够原谅别人(这种心态不会引来更多的冤结吧?)应该不会的(好的,感恩师父)

 

8-34《佛法就是大善缘》

我们要把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就是要注意在自己生活中的行住坐卧,无不是佛法。你们今天在生活当中,走路要像个男人,眼睛不要乱看,一边走路,眼睛一边东看西看,男的看女的,女的看男的,那就不如理不如法。你住在哪里,行住坐卧,你就像在哪里。

 

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睡觉要有睡相,站如松,坐如钟啊。有的女人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你叫她怎么样有佛相?要有规矩啊,睡觉在哪里,坐在哪里,行在哪里,住在哪里,吃东西……无不是佛法。学佛人要给别人做一个表率,生活中举手投足无不是修行。在家里太太给你拿一样东西,你要说“谢谢”,你对孩子做错事情,你也要跟孩子说“对不起”,这就是学佛人,这就是我们真正的生活佛法化。

 

Shuohua20140815 08:19

如何正确理解“觉悟”

女听众:师父您常常说“觉悟觉悟”,有“觉”才有“悟”,我们也经常每天反省自己,比如今天没有骂人、没有占人便宜,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真正的、更深层的根本性问题,请问师父,如何正确地觉察自身的问题?

 

台长答:简单了,就是细微地去注意、观察,“觉悟觉悟” 你是要先有感觉,你感觉你今天做了好人还做了坏人了,你感觉你今天做得对不对。好,有觉了,“哎哟,今天做错事情了”,那么就开悟了;“哎哟,我今天做了很多好事,我要继续做下去”,不是开悟了吗?“觉悟觉悟”先要觉啊,觉是很重要的,“觉”是什么?觉是感觉、发觉,才会知道自己做得对、做得错,那么才有悟性。明白了吗?(明白了,师父)

 



对付三毒的法宝没有别的,“戒定慧”是关键,

纽约法会开示20160917

“贪瞋痴”三毒形容为三个小动物

师父讲讲佛法当中是怎么把“贪瞋痴”三毒形容为三个小动物的。佛法对世俗的“贪”是用什么来比喻的呢?用鸡。因为鸡吃了还吃,鸡这个头不停地“咯、咯、咯”,吃完了,两个手往后面一放,还迈着方步,一看又有吃的,它又“咯、咯、咯”。瞋念就是这个人很恨,恨是怎么来的呢?贪了不足,贪不到然后产生恨念。恨念就是用动物蛇来比喻的。当一个人恨别人了,这条蛇就在心里了。这条蛇在心里会咬你的,你一恨,它就咬你一口,一恨就咬你一口,所以恨得越厉害,心就越痛。那么愚痴是用什么动物来比喻的呢?因为愚痴就是贪不到后来发怒,然后没有办法解决,自己又不知道为什么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去做一些傻傻的事情。就像很多人追不到这个女孩子,他就拿硝酸去把人家的脸给毁掉,这就是愚痴。这个愚痴在佛法界里是用猪来比喻的,因为猪有个特点,不撞南墙不回头,它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人家经常说:“你这个人怎么像头蠢猪啊。”做错事情,就是蠢猪啊。


佛经上讲,“有利益我者生贪欲”,就是说,只要看见有利益的事情,我就生出贪的欲望。“违逆我者而生瞋罣”,只要这个事情做得不顺利了,违背了你的愿望,而且逆我而行了,然后我就生起了恨心和罣碍心,一直惦记的这个心。“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是故名为痴”,就是说,因为前面的贪和瞋这两个不会使你产生智慧,没有从智慧生起的地方,从狂妄、迷惑生起了,就是愚痴啊。(掌声)

 

那么,烦恼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三毒。如果一个人不想烦恼,就不要去贪、不要去恨、不要去做愚痴的事情。


Wenda20151009  01:32:34

贪瞋痴是先天习气,要靠戒定慧修掉

听 众:贪瞋痴是先天的习气,是由无始劫以来的老毛病,就是根本上的老毛病……

 

臺 長:对啊,你做人了就有了(只要是人……)就像你投人了,你会有两只脚、两只手、一个头一样的,听得懂了吗?(然后就会做错事情,业力带来的?)对,贪心、瞋心、愚痴心、嫉妒心,都是先天就有的(所以我们要勤修戒、定、慧,对吗?)对(把这些老毛病克制住,然后修掉)对(感恩师父!)

 

wenda20150614B_4714

学会放下、要修戒定慧

听 众:师父,有一位刚学佛的女同修想和您说说话【新同修接电话】台长好!我刚学佛,请师父点一下我吧!

 

台 长:你这人过去……你不要不开心,台长讲话很实在的。你这个人有很高的位置,你命根当中应该能坐一点高位的。听得懂吗?(听得懂)但是你太骄傲,而且你的婚姻运很不好,身体也不好。明白了吗?(嗯)肠胃也不好(肠胃不好我知道,这个不好)我跟你讲了,你不要太骄傲,你的感情运很不好的。还有,自己要放下自己,很多事情要放下,放得下。你如果放不下,你就慢慢地会害自己的。你看看很多人为什么觉得自己老放不下来,最后不都出事了吗?所以有时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多事情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对啊)希望你自己到了一定的年龄、到了一定的层次,就学会慢慢地要戒定慧。“戒”就是不要去做太多的贪心的事情,“定”就是心要定得下来,“慧”是要多用智慧在人间做事情。所以,学佛是帮助别人、帮助自己最好的良药,希望你好好学,好好念心经(我会好好学的,请师父放心)那才像话(今天我跟我先生一块儿,待会去给他放生。我觉得学佛以后,反正我的心态好了很多)对(我这人比较要强)对,你就是女强人啊,还“要强”呢,呵呵(我一直不想当女强人,不自觉地就会那么干)对,你现在要慢慢学会放下,好不好?(好。感恩师父!再见)再见。

 

广播讲座1-29. 《学会慈悲,增长智慧》


 

我们在人间为什么要修戒、定、慧呢?戒就是自己要守戒律。守戒律就是碰到不好的事情不能够做,不该看的东西不要看,不该说的就不说。这就叫戒。我们在人间如果不能守戒的话,就会出大事情。比如说,喝酒,如果你能够守戒,你就不会喝得太多,你就不会喝醉,不会出车祸。你在家里也好,跟自己的亲戚朋友交往也好,如果你能够守戒律,不去贪人家的,你就能够得到家人和朋友对你的尊敬和爱戴。如果你整天想着,我要去贪这个,我要去占那个便宜,很多父母亲利用小孩子也可做很多事情,这也叫贪。而很多的孩子也利用自己的父母亲,因为你是我的父母亲,你就必须为我做什么事情,这也叫贪啊。贪嗔痴要用戒定慧来去除。

 

心要定得下来,人的身体才会好。要长智慧,这个人才不会在人间做错事情。所以,我们要戒掉贪嗔痴,要修学戒定慧,这样在人间才能修德修福。人的德性是靠戒定慧和断掉贪嗔痴得来的。天天贪这贪那,今天想要这,明天想要那,这样的人就是没有德性。台长经常跟大家讲一句话,要懂得吃亏啊。天天想着占人家便宜的人就是小人,整天懂得吃亏的人就是圣人。所以,一贪一舍,就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德性。我们教育孩子和做人都要修德。德是学佛的一个基本点,也是学佛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德性都没有,这个人是修不好佛的,这个人也学不好菩萨。

 


 

原文:“忍辱精进”就是保持我们心灵纯净的方式。忍辱不是懦夫的表现,而是唯一的不“接”恶缘的法宝。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九十九

问24 别人对自己提出意见,还不能同解时能不能暂时先放一放

 

问:白话佛法中阐述:我们可以自律不生恶缘,却不能让周围的人也都不生恶缘,如果别人对我们生起恶缘,也就是我们遭遇不公、不平、误解、甚至辱骂的时候,“忍辱精进”就是保持我们心灵纯净的方式。请问,如果别人对你的言行举止提出了她的意见,那么我可以诚心去听不同意见,然后对照自心去审视这个问题,用原灵去感觉然后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客观的理解,那么我接受不同意见可否视做不起恶缘,因为既然提出肯定对我有了不同看法,也是我的增上缘,在修心路上会遇到不同意见,有时候不一定都能见和同解,就会暂时放一放这应该可以吧!到修得好一点的时候应该都可以同解了,有时候发心不一样是不能在同一层面上理解你,那么我可以不染尘丝不起恶缘,而对别人可能会认为你贡高我慢,我一般就是笑笑,因为烦恼就是来自于太多的人间想法,我这样想法是否有偏,请师父开示。

 

答:基本是对的。

 


 

原文:忍辱是表相,真正要求的是心不起波澜视外辱如无物,也就是修心中的“境转心不转”。

修心成败的关键在于忍辱。但是真正的菩萨把忍辱不看作忍辱,修到最后成为自然的不觉得自己在忍辱。如果觉得自己还在忍辱,那叫着相。真正的忍辱是不把它看成忍辱了,即非辱,何来忍呢?能够忍辱的人才能够精进啊。如果不能忍辱就精进不了。

3-30 忍辱才能精进 

 


 

原文:有孽障才有牵挂,有了牵挂,“我”就随着牵挂去了,心也就不定了。

shuohua20140110_1605

分手后缘分未断要继续念经

听 众:如果女方和男方关系不好,女方在佛台前说男方的债由他自己还、业由他自己背。但之前台长看图腾还是让女方给男方念解结咒,那在佛台前这么说和继续念解结咒、心经给男方是否矛盾?

 

台 长:实际上这个问题不应该在佛台前讲的。债由女方还,还得清的?那个男的债多到多少啊(不是,男的债由男方自己还、自己背,和女方无关)那不可能的,这个都是前世的冤结,不是说讲了之后菩萨就给你调动了,不可能的。比方说上辈子两个人冤结来冤结去的,这辈子说这个事情由他负责,你说可能不?没办法的。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说什么它就会解决什么的(明白了。如果两个人真的分手之后还需要为对方继续念解结咒和心经吗?)如果你觉得还牵挂,觉得这个缘分还没有完全断尽,就必须要念(不牵挂就不用念对吧?)不牵挂、已经完全忘记,或者对方也没对你有什么异议。如果对方还挂在心上,天天打电话、发短信,或者说“你欠我一辈子啦,你还不清啦,你这种人不得好死啦……”,好,对不起,根本没有化掉(继续念解结咒)对,为什么很多人离了婚之后还一直有牵挂啊?实际上他是阳间的缘分去掉了,但是阴间的缘分还没有完(那如果离了婚,心里还有恨呢?)有恨就是没有去掉(那心经还要念吗?)当然要念,如果大家分手了,彼此不恨了,那这段缘分真的去掉了,明白了吗?(还是要继续念对吧?)嗯。

 


 

原文:“心定”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坚定的信念,二是坚定的目标;其基础建立在明理上

问:请师父百忙中开示一下这么理解是否正确。要明理,明理就能心定。明理就是明白道理,为什么今天他对我这么不好?为什么我修了这么久还是很不顺利?明理了就能定下心来修行。明理了,烦恼则灭,诸法亦灭。即是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答:如理如法。

来信解答一百六十六 20170614

 



原文: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则生道。

Wenda20180126   01:22:24  

如何理解“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则生道”

男听众:《白话佛法》里提到“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则生道”,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答:对啊,你心浮动了,你不是觉得飘了吗?(对)心定的话,你就是净下来了。你定的话,你是不是净下来了?你要是净下来,你是不是得道了?乱七八糟的你能得道吗?(不能)你人定下来了才能得道(明白了)


问:《白话佛法》第一册中说: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则生道。这里这个“道”是什么意思呢?

答:佛道。佛的道路。

 

来信解答一百五十七 20170411

 



结束视频


一定要懂得把自己的心改变,从今天就开始,从今天就开始让自己成为一个菩萨,好好学佛,好好做人。太虚大师所说“人成即佛成”,人做得像菩萨,就进入菩萨道了;如果人做得像佛,就是一个佛;天天在人间做鬼事,一定到鬼道;天天在人间做畜生事,一定到畜生道。希望我们一定要脱离三恶道,好好修行,一定要修到最高境界,因为有很多亲人还等着我们,那就是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佛陀,还有更多的十方佛!(掌声)我们要跟他们在一起,一定要摆脱人间的苦难。“人成即佛成”,记住台长一句话:好好做人,把自己的家从今天开始就变成一个人间乐土,把每一个国家都变成人间乐土,我们要和平、要团结、要和睦,从家庭做起。希望大家好好地学习佛法,那是我们的精神,那是我们的心。一定要真心学佛,彻底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就是一个无罪的人,就是一个没有缺陷、没有污染、没有贪瞋痴的人!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佛修心,台长与大家共勉!

 

槟城法会图腾20150124结束语

 



【PPT基础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基础课件】1-3、学佛修心的目标 (一)
下一篇:【基础课件】1-5、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4-11-30 10:54 , Processed in 0.0428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