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58|回复: 0

【课件】5-32.佛言句句记心中

[复制链接]

9730

主题

66

回帖

88万

积分

积分
887620
发表于 2023-12-13 11: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32.佛言句句记心中

 

    学佛道理都是一样的,如果听到善言善语就是生活在净土的现象。也就是说星期六、平时你们来的时候讲的都是善言善语,“你好吗?修得好吗?念多少经啊?”你看看这个地方不就是佛土吗?如果一来,“哎哟,我今天上午去买东西又被他骗了多少多少钱……”你说说这个地方能干净吗?所以在观音堂讲话必须善言善语,少讽刺人家。要讲善,讲正念。比如大家一进来之后,“哎呀,周太太你好吗?好久不见了,你最近念什么经啊?”“我现在很好,我念经后真的好啊!”都是善言。“你身体好吗?要当心啊。我给你买点东西,你家里还缺什么东西吗?”这种善言善语让人家一进来就感受到温暖,这就是观音堂。如果来的人一进来就是骂人吵架,一进来就想偷东西,一进来就想做坏事,你想想看这还成观音堂吗?这片佛土还干净吗?

 

    佛菩萨的法布施。你们知道佛菩萨的法布施是什么吗?就是让大家学佛修心,使天下众生得到最大的利益。就连我们观音堂都是佛菩萨法布施的地方。当你一看到菩萨就肃然起敬,实际上你就是在接受菩萨的法布施。因为你看见菩萨之后你生起了学佛的信心,你看见菩萨你有愿力了,你看到菩萨你就感动了,你就会有行动。所以这才是最大的善因。

 

    师父在上个星期还有几句话没给你们讲完,现在继续给你们讲——“善恶俱不思,方证菩提身”。就是说不思善不思恶就是好的我不去想,恶的我也不去想,方证菩提身。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你想做一个菩萨,你要好的不去想,坏的也不要想,什么都不想你就空掉了。举个简单例子:今天你们跟情人争吵或跟老公老婆争吵,不要去想,就事论事,否则你又被牵扯进另一种感情中去。“哎呀,真可怜!”好了,你修心又修不好了。很多人就是这样。吵架的时候、骂的时候恨啊,恨的时候最好就希望他死掉;结果看见他生病了,心又疼了。这就不叫菩萨。因为菩萨是让你完全看穿这个世界,把这个世界看空。看空的时候你不要思善,也不要去思恶——根本不应该争吵,所以哪来的善恶呢?恶你更不应该思。善为什么不应该思呢?好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想想呢?比方说你想一想,“哎呀,这个人也挺可怜的”,好了,不是他可怜, 是你现在可怜了。因为你罣碍了,饭吃不下,觉睡不好, 你的麻烦来了。做人要讲良心。很多人对你们好过,你们要对人家好,人家有难的时候要帮助人家,人家有苦的时候要替人家分担。不要自己开心的时候跟人家好,不开心的时候就不跟人家好。要懂得用心来关心,不论是做人做事情都是这样,但不去想好坏。因为你是要学菩萨(菩萨的境界是非常高的),所以要不思善不思恶。你好的东西、坏的东西都不思,方证菩提身。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你就是菩萨的身体。

 

    悟者识本性,就是开悟的人知道自己的本性。师父做什么事情都用良心想一想:“我对得起良心吗?这是菩萨应该做的吗?”这叫“悟者识本性”。师父给你们讲的话“不思善不思恶”,我是怎么看的呢?当我看见你们徒弟在造因的时候我没有感觉,我该讲的都讲过了,等你们有果报的时候我也没有感觉。如果你们有果报的时候我觉得“哎呀,他也蛮可怜的”,实际上这就是没有原则的人。因为因果报应是天律,是自己做出来的,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有什么话可以讲?不思善不思恶——“我不去可怜他,他有报应后会改正的。”这叫不思善;“哎哟,活该,报应,自作自受。”我也不想,这叫不思恶。不思善不思恶就是菩萨。你去可怜人家你自己就可怜了。

 

    这个跟慈悲心是分开的,是两个概念。师父是教育你们怎么样证得菩提身。你们千万不要混杂在一起了,太复杂了,你们要懂才可以。举个简单例子:这个孩子身体不好,妈妈很爱这个孩子,你想想妈妈要不是心疼孩子的话,她会很痛苦吗?“哎呀,我这孩子真可怜” ——你思善了吧?这不是善良吗?妈妈痛苦了。妈妈一想到孩子前世做了很多坏事、恶事:“活该”——思恶了吧?连这个都不能想,连他可怜都不能想——不思善不思恶。所以“悟者识本性,迷者转轮回”。迷惑的人永远在轮回当中转不出来。举个简单例子:结过一次婚,因为你对婚姻态度不好,你永远不改自己的毛病,第二次再结婚你还是离婚,第三次再结婚……这不就是轮回吗?吃苦也叫轮回, 享受也叫轮回。改不了啊,人的毛病很难改的。

 

    明心方见道,见性即如来。“明心方见道”是什么意思?你只有明白了你才能看到道路。比如你今天知道我要去堪培拉,但你不知道怎么走。你只有明白了这条路怎么走,你才能见到这条路啊。“见性即如来”——等到你见到了你的本性之后,等到你已经明白了这个世界的所有恩恩怨怨都是过去生中的,等到你明白了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会随着像云彩一样驱散了,也就是人没了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是见到了你的本性。

 

    心本非心无明暗。因为你的心本来就是没有心的,所以就不存在明和暗,这叫“心本非心无明暗”。你的心本来就是没有的,因为这是个灵魂。因为有了灵魂注入你的肉体,所以才产生这个心。用现代话讲,如果没有一个什么事情发生,就不会成立一个什么指挥部。比方说澳大利亚有水灾了,就会成立一个防汛指挥部。这个防汛指挥部实际上就是你的心。但是如果没有这个灵魂的注入,就是说没有水灾的话,你这个心就不能成立。因为有了灵魂注入了你的肉体,所以你才产生这个心。因为澳大利亚有水灾,所以政府说要成立这个防汛指挥部,你才能有这么个机构。所以心本来就没有的,心本非心无明暗,善心恶心都犹如浮云遮太阳,就像浮云遮住太阳一样,一会儿会散去的。

 

    性自如如无相见。人的良心、本性天天都是一样的。人的良心和本性,你有时候是见不到的。良心是由佛性内在的东西所抒发出来的、所产生出来的另外一种分子结构。人家说你这个人良心没有了,并不是指你的佛性没有了。因为良心会随着你的习惯转换成另一种物质。也可以把良心经过你本身的佛性,让它转换成一种善良的东西。实际上良心还是围绕着这个心。这个指挥部有时候听从上级领导的,有时候听取下面反应的情况——是这个心在动。下面反应的情况是你在人间做错很多事情或大家都做坏事情,你这个良心想:“大家都做坏事,我也做”。如果听到上面讲了:“这个事情不能做的,这是不符合法律的。”那这个指挥部就不会去相信下面人说的话。所以这个心是跟着你的性来转的。所以要心、性双修。

 

  光明普照汝不知。光明已经普照我们了,是你自己不知道。你们每天听到佛法,你们每天到东方台观音堂来, 你们每天接受着佛光的普照你还不知道。你天天开心了, 你还不知道为什么开心。如果你们不学佛,没有找到正道的话,你们会一直一直不开心下去的。但是有些人还不知道开心。你们去想想:当你开心的时候人家在边上也很开心,但是当事人自己不觉得,因为自己没感觉啊。比如你开心笑的时候,你自己没感觉的;但是等到你不开心的时候,你哭的时候,你自己对自己马上就会很有感觉。所以痛苦的日子难熬,而开心的日子不是自己的。这些都是哲学啊,佛菩萨就是最大的哲学家,你们要好好学。

 

    本自无心不用减。人的本性来自无心。“本自无心” 就是说你做事情本来这个心就没有,就没有去做,你要什么解释?要用什么去化解啊?没有的。师父在前面已经给你们解释很清楚了。比如本来没有水灾,但有了水灾后才会成立这个指挥部,这个心本来没有。如果这个指挥部本来没有的话,你要去解释什么?有什么可解释的?你怎么把这个事解释,指挥部都没有。因为没有水的时候这个指挥部就结束了。所以很多人做事总喜欢解释,越解释越糟糕。

 

    证得本心不言得。当你真正得到了这个本心之后,实际上你不言得。“不言得”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不去说它也得到了,因为你有本心有良心在里面,你就算“我得到了,我也不讲”,实际上你就是得到了。当人用良心本性做事的时候,你就会得到人间的一切。

 

    最后师父给大家讲,用一天的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修心,把自己完全放下,没有罣碍,一定要坚持。如果一个小时放不下,你用半个小时,要完全放下什么都不想。这个比睡觉效果还要好。比如很多人睡在床上失眠,脑子里转的都是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这种人睡觉的质量不好, 也得不到正常的休息。所以要把心完全放下,要没有罣碍,用恒心坚持。因为中阴身会在你的罣碍中产生颠倒妄想(人死掉之后都要在中阴身的阶段等待判决)。当一个人坚持一天完全放下自己的身心,这个时候实际上你的魂魄就跟中阴身会离开。因为当一个人在人间瞋怒的时候, 他就会跟中阴身接洽。如果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下面的鬼都知道的。如果一个人修得好是菩萨的话,他发脾气天庭震怒。如果一个人很普通跟佛菩萨没有什么缘分,没有什么大功德、大功力,他会跟下面合在一起。如果你跟中阴身合在一起的话,你一烦恼一罣碍,对不起,你马上就产生一种颠倒妄想。所以很多人发脾气的时候就想到撞死算了,实际上这就是提醒你们的魂魄进入中阴身。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给安住,让心不要动。要止住念,念头无论如何不能有。意识上升,就是把自己的意念慢慢上升。用法界的护持力,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依靠,唯一的依靠就是护持力。什么叫护持力?法力加持。“我要坚持,我要坚持呀,我不能这样做……” 这就是法界的护持力。

 




金言法语


“善恶不思,方证菩提身”。

 

“悟者识本性,迷者转轮回”。......明心方见道,见性即如来。

 

心本非心无明暗。......性自如如无相见。..... 光明普照汝不知。 .....本自无心不用减。

 

证得本心不言得。

 

要把心完全放下,要没有罣碍,用恒心坚持。

 



相关开示


“善恶不思,方证菩提身”。你想做一个菩萨,你要好的不去想,坏的也不要想,什么都不想你就空掉了。

Wenda20200517  01:59  如何理解“不思善、不思恶”

听 众:师父,如何达到不思善、不思恶的境界?

 

台 长:不思善、不思恶,其实就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就是告诉你,做好事你也不要去想,做坏事你不要去想。好事出来就是好事,你是一个好人,你做出来一定是好事。对不对?(对)你不思恶的话,众善奉行,诸恶不作,对不对?(对)那你当然应该不思恶。那么为什么还要不思善?因为你是好人,没有必要去做一件好事就跟大家说“我在做好事了”,有必要吗?(没有必要)那不是境界高了吗?有的人就喜欢讲“你看我又为你了,你看我又帮你了”,你说哪一个境界高?

 

(是。其实不思善、不思恶就是无我,是这样吗?)对啊。无我,就是境界更高了,到了最后没有自我了,那你怎么会有“我在做好事”“我在做恶事”,都没有了

 

(师父,护法神对这个“不思善、不思恶”……)护法神,你恶,他就惩罚;你善,他就表扬、鼓励。因为护法神他把你当人,你是在人间的人,你今天还作恶,你就是人(对)你今天说“我要做好事”,那你还在思善,你不就是一个人吗?你不是菩萨(对)比方说,你们跪在菩萨面前:“观世音菩萨,我一定要做好事,我一定要做好人。”要讲的?天上的菩萨还要说“我要做好人”?(不需要)人家本来就是好的菩萨,对不对?(对。不是好人成不了菩萨)对了,就是这个意思(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51225 42:36  

关于“不思善,不思恶,方证菩提身”的理解

女听众:师父,同修问“不思善,不思恶,方证菩提身”,是不是因为善恶是人间的思维,我们要想一世修成就必须把六根往佛性里面转,这样就不会在人间修偏,也不会产生贡高我慢等狭隘思维。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这样理解对吗?

 

答:完全正确。说明你们已经修得很厉害了(我们还是不够)很厉害,很厉害(您要点化我们,多多来点化我们一下,好吗?)哈哈……

 


 

不思善不思恶就是菩萨。“悟者识本性,迷者转轮回”。......明心方见道,见性即如来。

Wenda20150213 49:13  

用学佛的智慧才能了解真正的善和恶

听 众:师父有一次《白话佛法》讲“斩断尘丝”,就是讲怎样不惹新的善缘,没有尘丝。难道说新的善缘也是一种不好的尘丝吗?

 

臺 長:人间的善和恶都是根据你的意识所为,人间的善和恶实际上都是一种缘分所为。你过去以为做的善事,现在想想你是做了恶事,有没有啊?很多孩子为了帮爸爸妈妈怎么样怎么样,最后害了爸爸妈妈有吗?(嗯,有的)好了,什么叫恶?什么叫善啊?所以菩萨为什么修到最高境界不思善不思恶?因为善恶都是人心所为,你认为善的就是善,你认为恶的就是恶(明白了,就是我们自己的标准去判断这个是善还是恶)对了(不一定是真正的善恶)对了。你要用智慧、用学佛的智慧和境界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恶(明白了,师父)

 

来信解答一百六十九 20170702

问:现在发现很多师兄用人间的伦理道德为准则去度人,同修感觉用伦理道德度人如果执著的话很容易动人因果而造新业,因为世间伦理道德还是没有脱离人间思维,而不思善不思恶才是菩萨思维,很多人间事在伦理道德上可以认定对错,但是从因果上来说没有对错,只是种因得果而已。真正要想度人不造新业必须用因果观为根本,辅佐以伦理道德教化,把伦理道德框架在因果观之内,而不是让伦理道德超越因果,这样就不容易动人因果。请师父开示一下这样理解对吗?(比如婚外情之类的,用伦理道德很容易动人因果)

 

答:对的。很有悟性。

 

【〔视频〕20170212关帝菩萨的开示:很多人的恐惧来自于自身的正能量不足,心中邪恶,贪著人间欲望之重者,多自引邪魔。大度慈悲看娑婆,智力双修勤思过。不为常人行大道,但为忠义满乾坤。】

Wenda20170212B  35:38  关帝菩萨的开示和台长法身的开示

听 众:师父,弟子再分享一个,当时弟子感觉是关帝菩萨讲的,请师父开示一下,我也不太确定。是这样说的:“不理争,净思聪。不理净,慧根生。聪思过,慧生智。不取于相,是为智。不思善,不思恶,善恶不思,菩提智。明为心,道为骨,眼为剑,行为尺。大度慈悲看娑婆,智力双修勤思过。不为常人行大道,但为忠义满乾坤。”请问师父,是关帝菩萨讲的吗?

 

臺 長:是的。小丫头你知道吗?你是绝对写不出这些东西的,你文化根本没达到这个水平,师父完全知道(是的,弟子学历也不高)不可能的,这些都是菩萨的语言,我懂。好了,还有哪位啊?

 

(师父,不好意思,弟子记了很多,没打通电话,师父的法身近来批评了弟子一通,说弟子不坚持,正能量的东西要让大家都知道。弟子再分享一个您法身的开示吧,您说:“慈门悲海,一个人要懂得慈悲,要像大海一样悲波云海,浩瀚无穷,无止尽。要救度众生就要发大慈悲心、大悲悯心,不能以对错善恶而心中起任何的分别执著。要明白一切‘如是因,如是果’啊,今生的一切善恶、福报、贫富皆是过去世种下的因啊。要出离凡尘、轮回,就要心干净啊,心要离开这些因果,不着相,明白一切来也空空,去也空空,才能开悟,了脱因果,成为正觉,方能正信正行,了悟成佛。”这个也是师父您讲的)“了悟成佛”就是开悟啊,在人间实际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悟,你不能开悟的话,你学什么佛?学了半天增加愚痴,有什么用啊?

 

(是的,感恩师父。师父,还有一个是关帝菩萨讲的。关帝菩萨是这样讲的:“很多人的恐惧来自于自身的正能量不足,心中邪恶,贪著人间欲望之重者,多自引邪魔。宇宙虚空,浩瀚无穷,心量之广大,则正能量具足,无量无边,无相无形。你与我的缘分,此生方有此因缘,多多告诉有缘众生:心正,意正,正气浩然;心邪,意贪,正气难宣。为众生者,长寿也;为弘法者,平安也;尊师重道者,诸佛护持也。哈哈哈哈……”然后关帝菩萨捋了捋胡子,正义凛然,义薄云天,手持青龙偃月刀,大步流星,非常有力地朝远方去了)

 


 

心本非心无明暗。......性自如如无相见。..... 光明普照汝不知。 .....本自无心不用减。人的本性来自无心。

wenda20131018_3926

思维简单的人越容易上去

听 众:越是思维敏捷、脑筋比较灵活的人,他的妄念可能会比较多。反应比较慢的人什么事反应都慢半拍,这样的人妄念会相对较少。我是这么理解的:妄念多并不是坏事,首先要让所有念头都是正思维;第二,放任自己的妄念不要去理它,而不是学反应慢半拍的。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台 长:前面半句话是对的,后面半句话是错的。反应快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反应快的人妄念多。人必须要学会控制,不能让妄念去自由行动,这样的话你会失控的,因为妄念是控制不住的。当然如果学佛学到后来呆一点没什么不好,因为思维简单的人很容易上去的,凡是能够到很高天界的人都是脑子转得不是太快的。因为你是在人间转不是在天上转,天上转得快是因为你有佛的智慧了,在人间转得快那是动小脑筋。所以在人间要呆一点,以后到了天上成了菩萨,你的智慧自然会开的,不是说学佛学到后来都发呆

 

(其实真正的智慧是要多用心而不是多用脑,对吧?)对,你的心动你的脑子才会动,你的脑子是个指挥部,但是心才是下命令的地方,到了指挥部之后由脑子开始指挥你全身的语言、思维、行为。但是你的心不动,脑子没有用的,它不会动的。

 

wenda20180506A_3332

智慧的人能看破看穿人间这个虚幻的世界

听 众:在师父眼里,什么样叫有智慧呢?

 

台 长:好好修心的人、不骗人的人就叫有智慧。因为要做菩萨的人是不会骗人的,精进努力,能够克制自己身体上的那些不好的坏习惯、恶习的人,还不叫有智慧啊?在我的眼睛里什么叫有智慧?能够看破、看穿人间,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你不去当真的,你就叫有智慧(明白了,感恩师父。因为我们在师父眼里永远都是傻姑娘)是啊,很傻,你们在追逐啊,你们在追逐很多欲望,这些欲望都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感恩师父)

 

Wenda20140720A  32:40  关于《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听 众:近期我在看第五课《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这里面有讲到“方便即是究竟”,里面有句话说:这个简单方便变通的方法,是方便的法,就是最究竟的法。那么师父说的这个方法是不是“菩萨无心与众生心为心,菩萨不觉于世,只觉自己,因为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其实就是不断用原灵感觉一下自己做得对不对,这样就是在行使一个心性修持大道生,以入心入无为法的一种修法,这个是不是就属于“见道”啦?

 

臺 長:对啊!实际上你要做到不容易,你现在理解可以,你理解到了,你只不过是理论上叫道理道理,你在这个大道上理论是有了,但是你真正在修学当中、要用到实践当中还不容易(明白,太难了)太难了,因为你要记住“以无心来拥有众生之心那就是菩萨之心”,你自己没有什么心的,你空了,就像个房间一样,你空了人家到你家里才能来住,否则的话众生的心怎么进得了你的心?因为你有私心、你有杂心、有瞋恨心、有贪心,人家好好的心到你家都到不了啊!(就是说要有一颗精进的心,心里时刻装着众生没有自己)对了!你要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如果能够让人家开悟的话,你就是成全一个菩萨(感恩师父!一定向这个目标努力,多多度人,走出去度人)对。

 


 

证得本心不言得。

问17:师父说过“证得本心不言得”,这句是不是也类似“只管耕耘,不管收获”?

 

答17:对。我们学佛就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不管人家对我们怎么样,我们就对人家好,好到最后人家一定会对你好。有人会想“我今天做了这么多怎么不表扬我?”就不表扬,表扬之后你就没功德了。

——卢臺長给全世界弟子第八次的开示(四)

 

问:“证得本心不言得”为何意?

 

答:哪怕开悟了,自己开悟之后也没有感觉自己是开悟了,自己是个好人,不会觉得自己做了这么多好事,本性就是善良的,做了很多善良的事情也不会说自己很善良,我有自己的佛性本性,不会说我得到了佛性了,自己不做坏事这是很正常的,还说“台长没有做坏事啊”——人就不应该做坏事。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二十)

 

Wenda20181019   26:20  

梦到自己有法号;有关“无我”“无心”的哲学观

男听众:同修现实中正在酝酿写出家申请,梦里去了一座寺院,受到法师的热情接待。同修问法师:“你们寺院出家的法号排到哪个字了?”法师写了一个“山”字。同修不理解,法师赶紧写下了“了却世间万缘——释了缘”。同修梦里不太满意这个名字,法师又说:“‘释了缘’这个名字多好啊,了却世间万缘。”接着,法师又热情地给同修介绍了寺院东大殿里供奉的三尊菩萨,好像是竖三世佛,一尊是如菩萨,一尊是弥勒菩萨,还有一尊忘记了名字。请师父开示,法号“释了缘”是提醒同修放下世间万缘,早日出家修行吗?

 

答:对啊,已经跟他讲了。“释了缘”就是有法号了。一个人虽然没出家,但是他有法号的话,说明他上辈子跟菩萨很有缘分。叫“释了缘”的法师很多的(对,是很多。同修问法师出家的辈分排到哪个字,法师写了“山”字。是什么意思?)跟他上辈子在这座寺院里的法号或者跟他的师父有关系(明白了)现在某禅院的住持就叫“释了缘”,说不定这个同修跟他还有缘分呢(明白。现实中同修已经基本放下亲情、爱情了,有时候触景生情,还会对父母动心念,起一丝留念之情,然后护法神晚上就会来提醒。请问师父,是不是修到后来,对人间所有虚幻都不应该入心,要无所住而生其心?)那当然,这是高境界。无所住而生其心,已经到了一种超凡成圣的境界了。有所住而生其心,那就是人间,你根本没有超脱。

 

(师父再讲几句吧)你问得境界高,我就跟你讲得境界高。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有所住和无所住,有为法和无为法,讲的全部都是哲学。你用心做和没有用心做所产生的果是不一样的。有心、无心,万物唯心造,你连“心”都没了,那你不是境界很高了吗?你今天做什么事情还有“心”,你当然就是没有解脱,你还是沉浸在迷茫当中。

 

(明白。师父说的“无我”就是“无心”,是这样理解吗?)对啊。“我”都没了,哪有“心”啊?所以很多人说“你今天坚定信心”,那你还有“心”,你是刚刚开始。你要是已经从幻觉当中真正解脱出来的话,你就不一样了。《楞伽经》里边讲“自生解脱想,而实无解脱”。你只要想解脱,你就是还没解脱;等到你根本想都没想解脱,你已经解脱了(明白了)自己产生想解脱的想法,实际上你还是纠缠在各种因缘中,没有解脱。就像照镜子,虽然能够看见镜中的人,实际上镜中人是不存在的,你脸拿开,镜子里哪有人啊?你看见镜子里那个人,你说“我不想看见人”,你说镜子里那个人是不是人?是不是你?是你,但是这个“你”又不是真实存在的你,是一个虚幻的你,因为你离开镜子,镜子还是空的。“实无解脱”,当你还想解脱的时候,你实在没有办法,还在解脱当中。开悟的人不会说自己开悟的,不开悟的人才说自己开悟(对对,所以师父要我们借假修真)假过头了,还是假。

 

(明白。他这个梦里说:接着,法师又热情地给同修介绍了寺院东大殿里供奉的三尊菩萨,好像是竖三世佛。一尊叫如菩萨,如菩萨是什么?)如菩萨就是如来佛,如来本身已经称为佛了。为什么叫如菩萨?就是说还没有成为如来之前的菩萨。如菩萨实际上就是如菩萨的初心,如菩萨进入你初地的心态——像菩萨一样,进入初地、二地以上心态,你就是像菩萨一样。“如菩萨”就是像菩萨一样。

 


 

要把心完全放下,要没有罣碍,用恒心坚持。用一天的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修心,把自己完全放下,没有罣碍,一定要坚持。

wenda20150405B_4835

魂魄和中阴身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在阳间也有中阴身

听 众:我想问问师父,《白话佛法》第五册里面有一篇说让我们每天放掉罣碍,要好好地静静心,什么都不想,这样坚持的时候魂魄就会跟中阴身分开。这个魂魄跟中阴身是什么关系啊?

 

台 长:中阴身是什么,首先你要了解。我问你,上就是上,对不对啊?(嗯)下就是下。如果一个魂魄上不了也下不去的时候,在哪里啊?(那在中间呗)在中间,对了。死掉之后这魂魄上也上不去,下还没判,那在哪里啊?是不是在当中啊?中在哪里?是不是在阴间啊,你的身体是不是在中阴身啊?这些人家懂的啊?就会讲“哎呀,中阴身”,你要讲出道理来的啊。“中阴身”就是说,你也没有修好,你的罪孽还没有判,当你死掉之后,你只能在这个位置上面。那么境界高的人怎么会在中阴身啊?是不是分开了?比方说你是雷锋了,你还会去做坏事吗?

 

(嗯。师父,您说我们每天如果有罣碍的时候,魂魄就会进入中阴身,那就是说我们活着的时候就有这个中阴身,是吗?)对。实际上当你修得不好不坏的时候,你在人间不好不坏的时候,你就在中阴身啊。在阳间你不就是啊,“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时候,你说算个好人吗?比方说你这个人从来不闯红灯、不犯法,这也算个好人啊?什么叫“好人”?好人是帮助别人的人,才算好人;好人是为人家考虑的人,才是好人。对不对?(是是)你只是个平凡的人,你只是一个就知道自己的人,实际上就知道自己的人就是一个自私的人。很多人一生为自己,根本不管别人的,这种人算好人吗?(懂了,师父。那魂魄就是很干净的是吧?魂魄就是很纯洁的,然后……)魂魄只是一个词语,是一个名词,是个“魂”,这个魂能够……就像一个心一样,是好心还是坏心是你自己造的,对不对啊?(嗯)我举个简单例子,就像你吃菜一样的,你到饭店里吃菜“哦,他的饭店菜很好”,那要看这个菜是好菜还是坏菜呢?对不对啊?傻姑娘,魂就是一个名词,这个“魂”,善良的叫“善灵”,魂的善灵;那么不好的叫“恶灵”,明白了吗?(嗯,大概明白,回去要好好听,我觉得挺难理解的)师父再给你说得简单一点,魂就是一面镜子,你照到恶了,你这面镜子里是不是有恶了啊?你照到善了,你的镜子里是不是有善了啊?跟魂有什么关系啊?魂就是这个魂,人的灵魂就相当电脑的一个主机一样,你们的脸就是一个荧光屏,现在还不懂啊?(懂了)你主机里面存什么东西,你的脸就……你的里边存恶的,你的荧光屏就会恶的东西出来,所以很多人为什么脸这么讨厌、这么难看啊?因为他的主机里边全是恶的东西(懂了,谢谢师父开示)

 

Wenda20151227A  46:39  

请台长开示“心无挂碍”

听 众:“心无挂碍”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该怎样才能逐步提升到这种境界?

 

臺 長:“心无挂碍”是什么境界?就是想得开、想得明白,放得下的人就会心无挂碍。什么叫“挂”?什么叫“碍”?“挂”就是放在心上,“碍”就是阻碍你,只要把东西放在心上就会阻碍你。对不对啊?你家里门口想挂一个帘子,挂上去了,是不是你进来的时候就阻碍你了?你进门出门老要拿手把这个帘子拉开,烦不烦啊?所以在自己心中不要挂上任何东西,你就没有阻碍了。“挂碍”“挂碍”就是这个道理啊。所以一个人把一件事情挂在心上了就阻碍你的思维了,难过了。对不对啊?你看上这个人,最后你跟他不好了,你挂在你的心上了,你就阻碍你的生活、工作、习惯了。对不对啊?(对)为什么有些人失魂落魄呢?因为她有男朋友了,因为他有女朋友了,他想入非非了,他脑子坏掉了,挂在心上了,所以他的阻碍就来了。对不对啊?(对)呵呵……

 



 

白话佛法选摘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2021 年 3 月 19 日

《心性一如》

想成佛的人,实际上他的心,已经像佛了,因为一切唯心造。

 

当你在行善时,你的心跟佛是一如的;

当你在行恶时,你的心和魔是一如的。

一个善良的人,做出来的一定是善事;

一个邪恶的人,想出来的一定是邪念。

当你一天没有念经,你会感觉到魂魄不全、神志不清。

 

当你一碰到事情就念经,你是一个头脑清晰、神清气爽之人。

因为正信正念的意识,指导了你的所作所为。

 

如果心中无佛,你一定不知做的是好事坏事,说明你的心离佛太远;

如果你做每一件事情,都想着要跟佛菩萨一样,说明你“佛性常住”。

 

“心性”要一如,“心”就是你的意识,“性”就是你的佛性。

“心性一如”,你就可以如如不动。

 

一边修心,一边改念。

要用正确的理念和崇高的境界,约束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常看自己内心的“佛性”,常观自己的“法身”,

你内心的佛光就会普照,佛性长存,你就会拥有慧命和生命。

 

身体只是你的阴阳五行假合之身。

只有心灵不受苦,你的肉身才会不受苦;

只有健康的心灵,才会拥有健康的身体。

 

如梦如幻如泡影,

如露如电如是观,

苦空无常是真谛,

修出六道佛真意。

 

《十如是 一如不二》白话佛法开示第114集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人成即佛成,你想修出六道也好,你在六道当中修也好,实际上都是一个字——修。做人做得好和做得不好,都是做人;读书读得好和读得不好,都是学习。是一不是二。能学佛的人就是一法如。一法如是什么意思?就是要了解这个事物的真实之相、真如实相,一切法如都是真实的根。要记住,看问题要看到本质,世间一切皆虚空,能够看到事物本质,就是一如不二,就明白了不管是出世间与世间,都是一如不二。

 

要懂得这个世间,不管修出世还是在世,都是真实的,要用心,有缘分,要懂得一切真实相,理解了才能修出来,不能理解真如实相,是修不出六道的。要想证得烦恼与菩提不二,就要好好地了解真如实相。烦恼即菩提,是一不是二,生死与涅槃也不二,都是一样的。

 

看事物要看到它的本质,要懂得这个道理。一个人迷惑了,不懂了,他就是在世间;一个人觉了(就是觉悟了),他就是在净土。今天想通了,活在天上;今天想不通了,在痛苦了,就是活在世间。怎样让自己的心和念头要干净?心要净,所以师父写了两个字“净心”,心净就是佛土净。干净的心,你的心中就是净土,就能常住菩萨。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课件】5-31.解脱众生境界
下一篇:【课件】5-34.以戒为本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4-11-30 11:47 , Processed in 0.0546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